一夜走紅的趙雷告訴我們:當今是個內容稀缺的時代

6 評論 13373 瀏覽 67 收藏 18 分鐘

凡事再流行,不是偶然,是某種物質再稀缺。內容再次被大眾所重視,是因為內容的稀缺,人們急迫需要這種稀缺,因此它再次歸來。

這幾天有一個名字刷爆了朋友圈、微博,這個名字就是民謠歌手趙雷,他紅了,而且是一夜走紅。

憑借著在歌手演唱的《成都》,深情地打動了現場觀眾,也打動了全國億萬觀眾,不知道你聽完這首歌后,有沒被打動,見仁見智吧。

這幾天不管是垂直科技媒體,還是主流大眾媒體,亦或是自媒體網紅都紛紛了蹭了這次熱點,小宇哥的手機這兩天滿屏趙雷、成都(相信大家也是),終于在昨晚,我打開了播放器,聽了這首歌曲,一遍沒感覺,兩遍沒感覺,我聽了第三遍……..

如果真的要說這首歌很好聽,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這首只有當你歌詞旋律一起領會,才能進入那個情景,如果聽的只有旋律,可能就沒有對這座城市的那種韻味。

趙雷《成都》干干凈凈,娓娓道來。歌詞里“讓我掉下眼淚的,不止昨夜的酒”,有對生活的無奈和心酸,也有“深秋嫩綠的垂柳,親吻著我額頭”這樣簡單質樸的美好。而且趙雷也說《成都》是寫給這座城市的情歌,當你聽完,你也想在這座城市走一走…….。

在網上,其實也有很多文章評論說,趙雷是“人憑歌紅”。趙雷的歌才是觀眾關注他的焦點所在。其實不只是《成都》,趙雷的《無法長大》《畫》《南方姑娘》也有不俗的表現,播放量和評論也過萬。

所以說趙雷實實在在地給一些粗糙亂造、追熱點、務虛不實的自媒體、大眾媒體好好的上了一課,什么叫做“內容為王”。

“內容為王”一直都在說,而早在前幾年,很多人都說“內容為王”就是屁話,鬼話,其中還不泛一些像羅胖等一些名人大咖。但是在過去的一年,內容創業興起,知識付費盛行,一時間“內容為王”的口號又響徹云霄。

一、為什么現在需要好的內容

過去的2016年,除了共享單車最火之外,就是內容創業。

在過去的2016年,邏輯思維融資估值13.2億,吳曉波頻道創立兩年半估值20億,在自媒體窗口紅利期快速成長,還有耳熟能詳的papi醬、咪蒙、同道大叔等等。內容創業迎來的井噴期。內容創業在2016年,共創造了129筆投資數,共計5.6億美元融資額。而背后更有BAT等互聯網巨頭,不斷深化布局,并不惜重金鼓勵內容創業者加入到它們的列隊中。同樣,企業也從內容端發力,企圖與用戶建立強關聯,并在內容變現上探索最佳的路徑,力圖打造企業生態閉環,阿里和京東就是最好的證明。

在內容創業進來紅利窗口期的商業邏輯背后,內容為什么會被重新召回?這還得從三個方面去說:

1. 趨勢:內容創業再一次騰飛,背后就是億萬用戶內容消費的升級

我們都知道,前幾年的O2O,互聯網思維、屌絲經濟那是拉動了一大批企業的發展,而回顧過去的2016年,直播、網紅、內容創業、IP、各種新詞不斷涌現。這些新詞的出現則暗示著原有的那一套賺錢邏輯已經行不通了。因為大家的消費觀念已經轉變了。

消費升級是在2016年被喊出來的,那天天都在喊消費升級,升級的是什么?

  • 首先升級的是消費結構。隨著人們的消費水平的提高,物質生存已經滿足,恩格爾系數也在常年降低,這時人們更愿意把錢花在新的領域,比如文化、娛樂、健身、旅游等精神層面的。
  • 第二個升級的是消費品類。什么消費品類,籠統點概括就是“高檔”。無論現在我們用的、吃的、住的都講究一個字:高檔。過去的物美價廉已經行不通,人們買的就是話題的談資、個性的表達。

為什么會出現這次的消費升級?

  • 第一,中國消費人群正在發生質變,一個階級正在崛起,就是中產階級,即80、90消費人群。吳曉波在一篇文章解讀《經濟學人》雜志提到,現在中國的中產階級人數超過1億,到2030年將會超過2.5億,將占全國人口中的20%。這一人口的出現以及持續增長,將會給中國的消費結構帶來歷史性的變化。
  • 第二就是長尾理論的開始出現。在《長尾理論》一書中作者安德森說:當商品的生產、存儲、銷售的成本低到一定程度時,市場的傾向就會從頭部轉向出現頻率極低的長尾領域中去。趙雷的民謠就是處在長尾領域。在現如今社交網絡及其發達的情況下,音樂這個東西就會變得極其廉價,人們可以從各個渠道知道這個信息,這時就不存在信息不對稱。這時就會有更多的人知道還有小眾的民謠音樂。

2. 渠道:內容稀缺,渠道飽和

在大眾媒體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無非就是線上電視廣播+線下雜志報紙,這時人們獲取的信息不缺,而是缺少一個快速傳播信息的媒介。

進入自媒體時代,人人都可發聲,人們獲取的媒介更加多元化,繼而出現的是渠道的泛濫,好的內容非常少,而渠道就不可避免出現飽和狀態。

根據艾瑞咨詢《2016年新聞資訊渠道價值研究報告》報告顯示:傳播終端多樣化、傳播方式多樣化,隨之而來的傳播平臺也要多樣化,如有資訊閱讀平臺、視頻直播平臺、語音播報平臺等等。

渠道的多樣化直接帶來的就是內容的分流,特別是好的內容會越來越少,但是流量卻恒定不變,根據《三體》的黑暗森林法則,這時各傳播資訊平臺就會不斷地搶奪占地,爭取更多的流量。

在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各資訊平臺為了搶奪流量,開始掀起了“補貼”大戰,紛紛推出扶持自媒體的政策。

首先發力的是今日頭條,張一鳴宣布推出千人萬元計劃,頭條號平臺將確保至少1000個頭條號創作者,單月至少獲得1萬元的保底收入。另外的扶持計劃就包括資金扶植、自媒體孵化器、產品支持等一系列針對優質內容的扶持舉措。

而在今日頭條推出“千人萬元”計劃不到半年,騰訊就宣布撒下2億元補貼扶持作者,即為“芒種計劃”,該計劃提出:入駐媒體、自媒體在文章頁面上獲得的所有廣告收入,將100%歸其所有;對于那些堅守原創、深耕優質內容的媒體和自媒體,騰訊還將給予全年共計2億元預算補貼給原創作者,鼓勵更高質量的原創文章進入。這是騰訊的及時反攻。

而在接下來的2016年下半年,各自媒體平臺更是掀起了補貼大戰,網易、百家號、UC云觀紛紛加入,一時間內容創業好不熱鬧。

渠道的爭奪的白熱化,就是內容進入稀缺狀態的開始,這時內容的抄襲,摻雜水分,質量下沉就會開始大量出現。其實在移動互聯網告訴發展的這幾年,在音樂界里,好的音樂是非常少的,無論是傳統的唱片業、還是互聯網音樂,都需要內容的回歸。做出好的音樂,才能消費增長。趙雷的民謠就是給這個內容稀缺的音樂時代當頭一棒。

3. 價值:最好的服務(產品)就是幫用戶節省時間

2016年什么最缺?用戶的注意力。

2017年什么最缺?用戶的注意力。

在免費經濟盛行后,留下的是信息溢出,國民閱讀時間被切得粉碎,消耗掉用戶的大量時間。這時用戶急需一個平臺能夠提供好內容的平臺,得到他們想要的優質內容,幫他們節省時間,知識付費再一次被人們提起并越演越烈。

其實羅振宇在2017年的跨年演講就說到:在時間戰場上,我們可以在兩個領域展開爭奪——要么幫用戶省時間;要么幫他們把省下來的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其實羅胖的“得到”就是一個幫助用戶節省時間的產品。用戶通過羅胖語音、視頻的推薦,得到APP的運營,為用戶優化了選擇書籍的時間,用戶愿意把時間浪費在這些美好的事物上。

說回此次趙雷在歌手的走紅,一點也不意外。

在過去的十幾年間,新人唱出好的新歌非常少,大家都在消耗著前輩們留下來的經典金曲,無非就是翻唱,改曲改調,改的好的可能會引來一陣火熱,生命力并不強。而獨立音樂人則是保持高質量的原創能力,只是沒有一個好的媒介去推動傳播讓更多的人知道有這么好的音樂存在。在傳播媒介的發展推動下,越來越多的民謠等獨立音樂人被大眾所熟知,過去的如宋冬野、左立等。他們都保持著質樸的原創音樂內容。在翻唱、質量下沉的音樂世界里,這些好的音樂,大眾自然而然就會愿意去聆聽,進入去消費。

二、好的內容標準是什么?

好的內容還會在未來幾年繼續報紙昂然的姿態被大家所追捧,那內容產出者如何輸出好的內容呢?

無可否認,在現有環境下,好的內容已經越來越成為稀缺之物,我覺得好的內容就應該易于閱讀,并滿足讀者需求,對此,小宇哥提出一個新概念:URW-AT。什么意思呢?

  • U(understand,理解)
  • R(requirement,需求)
  • W(way,方式)
  • A(action,行為)
  • T(time,時間)

U、R、W是屬于前期內容產出者的創作內容的行為標準;A、T是屬于后期內容在傳播時所表現出來的行為;U(understand,理解)。

為什么把理解放在需求的前面呢,這里的理解就是你這篇文章是否易于閱讀,讓讀者一下子就能夠明白你這篇文章寫的是什么。

因此在你創作內容時,首先應該從內容結構入手,你需要要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 你的內容結構是否清晰?
  • 是否將大問題細分為幾個小問題分別論述?
  • 每個小節是否有主要論點?

第二個你需要從內容表達入手,你是否采用了恰當的形式表現內容?事情的來龍去脈是否介紹清楚?是否以目標受眾的話語體系進行表達等等

如果你的在寫文章時,考慮清楚內容結構以及內容表達的問題,你的文章才會讓讀者易于明白你的寫作意圖。

小宇哥在這里強烈推薦,如果你想你的文章易于被理解,可以去認真閱讀《金字塔原理》這本書。在過年期間,小宇哥又重新看了一遍,理解又不同,但是對我的思維框架又做了一次鞏固。

R(requirement,需求)

我們知道每個人的需求都是不一樣的,在我們去創作內容時,首先應該去探索用戶真正關注的是什么。考慮你呈現的內容是否能夠滿足用戶的需求,是否能夠解決了用戶的問題,是否能夠滿足用戶的探索欲、娛樂性等等。

只要了解清楚讀者這些需求,你才會知道該寫什么,也才能擊中他們的內心,為用戶接下來的一系列行為做了一個前期預熱。

W(way,方式)

方式指的是內容呈現的形式,這些形式包括:文字、圖片、視頻、語音、動漫等等。當然,這些形式也可以組合使用,比如圖文搭配、圖文+視頻+語音也可以,只要能夠準確傳達你想要表達的信息就可以,但是前提是站在用戶的角度去看,要考慮用戶的年齡、心智水平等等,哪種易于理解就用哪種。

A(action,行為)

行為就是指的是創作的內容是否會引發讀者后續轉發評論等一系列行為。你創作的內容是否能夠引起受眾的某種情緒反應而參與評論并轉發呢?

在我之前推的一篇工具干貨類文章《整理幾個自學網站給你!讓你也成為一專多能無缺陷的斜杠青年!》,我將自己平時下班后會去學習提升的一些網站分享給小伙伴,收到了小伙伴的大受歡迎。其實一點也不奇怪,因為我將自己的親身體驗的好的網站并寫下的感受,這樣就給讀者一個號的指引,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既節省了用戶的時間,還分享了一些好的學習網站,讀者肯定喜歡。所以這篇的文章評論點贊都過萬。

T(time,時間)

時間是檢驗一個產品是否能夠成為經典的唯一標準。就像經典歌曲,之所以經典,不是因為他能夠代表當時的潮流,而是因為他可以經過時間的洗禮,還能為后世所傳頌,這才是經典的精髓所在。

我們做內容也一樣,在內容創業這么激烈的環境,內容資訊更是溢出,內容質量參差不齊,你的內容是否可以經得起時間的推敲呢?如果的你的內容過去一年,還能夠被大家所提起,那十年呢?一百年呢?所以時間是檢驗你的內容的一個重要標準。

凡事再流行,不是偶然,是某種物質再稀缺。內容再次被大眾所重視,是因為內容的稀缺,人們急迫需要這種稀缺,因此它再次歸來。

#專欄作家#

藝林小宇,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互聯網公司運營總監,獨立媒體人,喜歡用白話文講述移動互聯網時事熱點,專注于產品運營、策劃、BD合作等領域。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個人感覺,好的內容不僅僅本身要有特點,與讀者產生共鳴也是很重要的。就像這首歌,或許是唱出了很多人的心聲,勾起了心中對某時某地某人的回憶,所以聽起來就會更加有感覺。寫文章大概也是如此,吧。 ??

    來自北京 回復
  2. 其實成都這首歌大概有5個月左右了,只是在《歌手》這個平臺讓更多的人知道了,達到了短期的宣傳效應,所以內容和分發平臺甚至途徑都是很重要的

    回復
  3. 聽了哥,沒感覺。然后問了身邊很多人,大家都說沒感覺,應該又是一波運營上來的

    來自安徽 回復
  4. 非常棒的文章!

    回復
  5. 好文章,以原創歌曲帶入互聯網內容,分析透徹,條理清晰,知識性很強

    回復
    1. ??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