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紅海臨近,2017年企業新媒體如何二次突圍?

1 評論 6676 瀏覽 26 收藏 14 分鐘

面對即將來臨的新媒體紅海,如何做好企業新媒體變得愈發艱難,這也是了許多企業以及新媒體運營者的傷痛。

企業擁有新媒體賬號已經是標配,但隨著紅海臨近,在新媒體運營遇到的困難也越來越多。比如如下問題

  • 對待新媒體的態度變成了棄之可惜,用之雞肋。
  • 新媒體要同步的平臺太多,到底哪個是主心骨?
  • 玩法越來越多,社群,直播到底哪個應該跟進?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可能就需要企業重新定位,想想開始的初衷是什么?有的企業最初建立新媒體賬號,是為了品牌傳播,有的則是為了輿情監測。而有些則是為了跟風占坑。隨著企業的發展,產品形態的進化,也是時候進行二次定位了。

企業新媒體究竟要做什么

微信:猥瑣發育,別浪

企業對于微信的定位,一般分為三種:

  1. 傳播
  2. 掙錢
  3. 提供服務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基本上會設置某一項為最重要的指標。

(1)傳播:三不唯

對于傳播層面,無疑可以提升品牌知名度,同時也可以做輿情處理。寫出10W+,制造病毒傳播是每個企業夢寐以求的,但企業要做到二不唯:

不唯微信論:所有的CEO都玩微信,但并不等于所有的用戶都用微信,要做到因地制宜。有些人群如初學生,在qq的居多,所以顯然需要看重QQ公眾號/空間的傳播,防止造成刷遍朋友圈的假象。

不唯閱讀量論:閱讀量基本上取決于1.粉絲基數2文章質量3文章擴系數。這三者并不是絕對正相關的,要做到科學評判,而不是看絕對值。

百萬大號輕松10w+,并不一定是內容,而是基數太大。養生號輕松10w+,并不是文章質量好,而是人群擴散系數高。有些名人KOL文章閱讀量低,但是照樣收很高的廣告費,因為文章質量好,粉絲精準。

不唯熱點論:想要提高傳播量,要么造熱點,要么跟熱點。但是也不能盲目跟風,要結合自己專業相關領域去跟,要有態度的去跟。另外也不是什么熱點都可以跟,比如之前優衣庫事件,盲目跟風會反而會傷害品牌。

(2)掙錢

對于掙錢,媒體界活化石keso曾說直接的商業最好的商業。與其扭捏的靠三方廣告,還不如賣貨來的更加直接。當然做好粉絲的背書是關鍵。

還有一點要注意,就是留好后手,現在一些大號例如邏輯思維等紛紛做起了APP,雖然遷移的成本高,但是萬一不小心,弄個封號,真是毀于一旦。

(3)提供服務

對于第三點,提供服務只是手段,一般都是freemium模式。當然如何更好地提供服務,在微信上,服務號雖然已經擁擠不堪,但是機會仍然有,yoli口語,助理來也,通過產品化實現價值。

小程序是一個機會,但是其應用場景還是線下居多,傳播層面也受到限制。可以占坑,但目前不要期望過高。

微博:抱團搞事兒

微博這個套路基本上企業已經玩得很熟了,最重要的兩個點,一市品牌傳播,二時輿情監測。

對于品牌傳播,微博自帶的一些商業產品要配套使用。比如說數據分析,抽獎平臺該買的還得買。粉絲通,粉絲頭條該做的還是得做。

這里要說明的一點趨勢品牌是:抱團玩法。這個玩法最早是段子手集團的普遍玩法,用來大號帶小號。所以快速形成了銅雀,牙仙,樓氏三大段子手集團。

當然品牌也能這么玩,玩接力,玩周年慶。更多玩的跨領域的合作,要“死皮賴臉”的往上蹭。比如說去年大火的海爾微博怒懟王健林,下面的品牌聯合抱團。

對于輿情監測,要建立監測及層級匯報機制。劃定相應的輿情等級,不要等火燒眉毛了才等著去解決。

今日頭條等自媒體:先占坑后篩選

(1)去年內容分口大熱,每家都有相應的作者計劃。但是每家調性不一樣,也會在某個領域占領高地。比如今日頭條可能是大眾娛樂化,百度百家注重商業科技。需要因地制宜,先全部開通,然后看效果,選擇一家進行重點運營。大家可以對號入座,申請開通。

圖片來自于知乎網友@風清揚 整理

(2)把內容做好是第一要務,順便標題黨。不要本末倒置。

(3)多嘗試這些平臺的一些創新功能,比如今日頭條問答,發狀態式的玩法。

(4)不要一味把讀者全部遷移到微信,后期這些平臺也會做社交關系鏈,順勢而為。

新媒體的組織架構

新媒體的組織架構常用的兩種設置思路,一種是按照職能,比如文案寫作,視頻制作,商務合作等,然后所有平臺進行分發。另一種則是按照平臺走,微信專門配幾個,微博專門配人。筆者更加建議第二種,因為平臺間存在差異化,專人可以更好的負責。

下圖簡單歸納了企業新媒體的一個架構,當然有些職能可能跨平臺同一人負責,也有些需要根據具體需求再去擴展。

如何找到更合適的新媒體人

近兩年新媒體運營大熱,加上入門門檻低,新媒體從業人員也是五花八門,從記者轉的,從技術轉的,各個方向都有。

那么企業如何招到合適的新媒體人呢?新媒體內部也分很多崗位,比如說文案寫作,創意策劃投放等。除了對于專項技能的考核外,這幾項也筆者重點關注的。

行業沉淀

單純從操作技能來說,其實并沒有多大門檻,基本上只要肯學,一個月足矣。但行業沉淀的確不一樣,特別是某些領域,例如教育醫療等,專業性突出會非常重要。

新媒體感

做一個行業就有一個行業的感覺,首先我不接受完全的小白,至少面試前你可以自己建一個個人號玩玩,操作下后臺再來。

新媒體感也體現在一些具體的實操小細節上,比如問做微信的同學,微信后臺傳gif圖最大是幾M?多圖文頭條的尺寸是多少?問社群的同學,個人號群發能群發鏈接嗎?個人號一天最多能加多少人?

新媒體雖然不是熟練工種,但是平時做的時候,一定要留意一些小細節。尤其在現在紅海之下,精細化運營尤為關鍵。

拓展思維

新媒體發展太快,技能是一方面,另外就是學習思考的能力。我一般會問這么幾個問題。

  • 新媒體如果翻譯成英文,你會翻譯成哪個?
  • 微信邀請人入群時,滿多少人不能直接拉人進去,而是會發送鏈接?微信為什么要這么設置?
  • 簡單說話你理解的QQ和微信社群的區別

這些問題是開放性問題,可能沒有標準的答案,但是基本上能看出他對新媒體的理解以及潛力。

企業如何做好新媒體投放

新媒體投放趕超傳統媒體已經是趨勢。之前傳統廣告界的名言,我知道有一半廣告費浪費了,但我不知道浪費了哪一半?

新媒體其實也是一樣,由于行業存在刷量等行為,有時候錢莫名其妙砸了很多,卻不知效果。對于企業投放來說,新媒體投放有幾個機會和坑需要注意。

微信投放

微信投放主要分朋友圈,公眾號,社群幾大類。

朋友圈:

投放,目前20萬就能起步,按照一二三線城市的價格有所不同。筆者沒有過多的嘗試,土豪們可以隨意。

現在朋友圈基本上投放也日趨成熟,可以精準到到某個三線城市的縣,對于地方投放是一個很好的嘗試入口。

公眾號:

對于公眾號投放一般以菜單欄,文章為主,或者公眾號之間的買賣。對于菜單欄一般按照周或者月算,最主要是具體的帶量數據。

對于文章來說,以閱讀量為投放指標的,更適合以公關傳播為主要目的。對于產品型企業,放購買或注冊鏈接的埋點,可以具體看到所帶的量。

由于現在刷量泛濫,閱讀量的真實性存疑。

單純的看閱讀量進行投放無疑存在一定風險,筆者之前兩個投放原則:1投老不投新 2.投垂不投泛。盡量投自己熟悉的老號,盡量投垂直領域。另外說幾個我平常判斷的經驗方法,當然不是全部適用。

社群投放

社群投放的形式一般有:社群冠名,廣告鏈接發送,群內入駐,社群買賣,小程序投放

一般社群冠名以短期為主。廣告鏈接發送,最好是以群主的名義去發,更加權威。而群內入駐的形式一般可以以專家的名義入駐,給大家上微課。社群買賣就是直接轉讓群主。小程序投放是因為小程序的傳播限制,社群顯然成了線上傳播高效的選擇。

這里要說明一點,社群投放時一定要讓群主提供群內大致的人員構成,最好有一個活躍度的預估值(周活躍度=周群內發言總人數/群總人數)。

不要做盲目的投放,比如有些母嬰群買賣,可能花了50進了100個群,發現進去的人全都是像你一樣的廣告主。

微博投放

沒錢萬萬不行,有錢也要做好精細化投放。微博的相比于朋友圈動輒1,2百塊的CPM,粉絲通這個產品,其性價比依然很高。選擇一個細分領域投放,最好帶著話題投放,形成聯動效應。

其他自媒體投放

一般都是走feed流,或者是首頁,底部banner位置。這里最重要的就是首圖的文案及畫面的設計。注意性價比,同樣對引來的用戶,一定要進行生命周期跟蹤,判斷時候有刷量的嫌疑。

 

作者:火火,現學霸君新媒體負責人,原美麗說新媒體負責人。新媒體老司機。目前我們也在找新媒體小伙伴,坐標北京望京,文案策劃方向,有興趣可發簡歷至yan.gong@wenba100.com。

本文由 @火火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受教了。 :mrgreen:

    來自河北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