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該如何做好B端業務,這是與幾位牛人對談的要點總結
C端市場競爭激烈,業務難做已經是眾所周知,因此不少企業選擇轉向B端。但往往幾年過去了,轉行B端做得也不順利。問題究竟出在哪里呢?本文作者對此進行了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過去十幾年,我一直做C端業務?,F在創業做企業咨詢,本質是toB。
轉型不容易,必須要學習別人的成功經驗。
請教了幾位牛人,把關鍵信息分享給大家:
一、B端業務的市場需求仍然非常大
雖說挺多行業還在萎靡,但從另一個視角看,當下浮出水面的企業都是堅挺的,有錢。
這樣的企業有需求,而且據我觀察,并不少。
而且他們的需求復雜度高、非標,有利潤保證、回款周期不長,意味著如果你能深入進去,哪怕只切其中一小塊,就能養活自己。
反過來再看C端的情況。
從這幾年的行情看,C端業務變得非常難做。有兩個原因:
- 互聯網行業高速發展的紅利期已過,只有最頭部的幾家互聯網公司在頑強著堅守,中小型公司很少看到了。
- 招聘需求少了,裁員新聞多了,讓從業者對行業缺少信心,會減少在這方面投資自己的預算。
那句話怎么說的,選擇大于努力。
二、B端做認知,C端做轉化
從C到B的轉型容易,在于幾乎所有邏輯都不同,這位朋友的公司大概用了3年左右的時間,才完成。
這里的核心區別是,B端業務做認知,C端業務做轉化。
做C端業務,我們琢磨的是進來多少流量,每一步的轉化是多少,就能得出最后的交易額。想要提升交易額,就提升流量、轉化、頻率、客單價,是個邏輯清晰的公式。
做B端業務,不是C端流量轉化的邏輯,而是認知邏輯。
舉個例子。
做B端業務的公司,在抖音上開直播,目的是銷售自己的產品或服務。這事可以做,但肯定不能像買女裝或零食一樣看轉化率,否則就別干了。
為啥?因為B端客戶的決策是有周期的。
需要建立認知,再遇到合適的需求場景,最后才是做決策。每個環節周期都很長,不存在沖動消費一說。如果算轉化率,那很多場直播都是0。
我自己就有特別真實的感受。
找我們咨詢的企業客戶,絕不是看了某一篇文章或者某一次直播,而是長期在消費我的內容,慢慢建立信任,然后在需求場景出來后才找的我們。
所以我沒那么在乎文章和直播的數據,在正確的方向上持續做,更重要。
三、做好個人IP,是切入B端業務的最佳方式
既然B端業務是做認知,那么對于剛起步的新公司,怎么構建認知呢?
需要一個載體。
在以前,這個載體應該是差異化的產品或服務。但在當下,通過這種方式獲得認知的成本太高了。
所以,做好個人IP,就是最佳方案。
這個IP最好就是企業的代表人物,可以是CEO,也可以是能代表公司的吉祥物。比如像樊登就不是CEO,也不負責企業日常管理,但對外能代表這個公司。
這個邏輯就是,IP用來建立B端的認知,慢慢聚集精準流量到池子里,再做后續轉化。
我就是自己做直播,有需求加助理企業微信,看看能否有后續。
這里面有兩個要點:
- 后端轉化必須要有另外的同事承接,絕不能IP自己既拉客又做服務;
- 承接團隊要有拆解需求的能力,客戶的需求往往在水面下,需要梳理和挖掘。這部分做得好,交付壓力小、風險低、利潤高。
所以這里說的做個人IP,不只是做好內容那么簡單。
四、深挖行業,打造標準化產品
B端業務具體要怎么做呢?簡單地說,找準方向+打磨產品+建立認知。
1)找準方向
方向就是行業。
做行業的原因很簡單,首先是因為各行業的需求差異很大,其次是行業內更容易產生示范效應。
深挖幾個行業,沉淀成功案例和方法論,成為專家或知名品牌。
可以選擇更有錢的行業,這里的機會更多,沒有誰能壟斷所有需求;也可以選擇離自己優勢或專業近的,更容易快速切入。
2)打磨產品
設計并不斷打磨自己的服務產品,這是賴以生存的根本。
初期肯定是非標的,基本上是來者不拒的狀態,有客戶就接。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積累客戶和經驗,目的還是要做標品。
標品做出來,就可以不斷復用,提升做項目的效率。效率越高,服務的客戶越多,有成功案例的概率越高,利潤也更高。
3)建立認知
做B端業務去建立認知,必須要走線下。
別拿著C端的眼光看這事,覺得線下成本高、效率低,因為能見到的人少,還要花很多時間和錢。
區別在于,B端的個體價值很高,每一個人都是老板或者決策者,背后就是一個客戶或者N單生意,和C端消費者可不一樣。
另外,B端是行業,行業有圈子,圈子必須要在線下見面溝通,才能發揮價值。
要建立認知,就要頻繁組織線下會議,或者出差拜訪。
和你合作的客戶就是這樣出來的,信息和資源也是依賴這種方式運轉。做B端,要有行業視角、有敬畏心。
以上,是我總結的幾個關鍵點。
專欄作家
韓敘,微信公眾號:運營狗工作日記,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原貓眼電影產品運營專家,創業時經歷了0到1的艱辛,在百度時規劃了海量用戶的玩法。從業10年,專注互聯網運營領域,包括產品運營、用戶運營、社區運營和UGC運營。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