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打鐵花視頻漲粉超200萬,全網播放2億次,“下一個李子柒”橫空出世?

0 評論 3252 瀏覽 13 收藏 16 分鐘

非遺文化代表了中國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底蘊,具有獨特的民族色彩和藝術魅力,非常值得推廣和傳承。江尋千正是憑借著這類視頻破圈突圍,本文對其短視頻內容進行分析,一起來看看吧。

讓這項非遺絕技浴火重生的,是一個叫江尋千的年輕女孩。她做美食和非遺文化類視頻已有3年時間,全網粉絲超3000萬,既會點茶、插花、釀酒,也會畫糖畫、做紙鳶,還能親手打造苗族傳統銀飾。打鐵花走紅后,賬號迎來流量高峰,新榜旗下數據工具顯示,江尋千(九月)”的抖音賬號30天漲粉215萬,小紅書賬號一個月漲粉超過30萬。

一條打鐵花視頻漲粉超200萬,全網播放2億次,“下一個李子柒”橫空出世?

她的視頻評論區下,李子柒三個字被頻繁提及,“李子柒退網了,全靠九月續命了”更是成為高贊熱評。

或許因為同是美食加上傳統文化元素,搭配歲月靜好的視頻風格,很多人會拿江尋千類比李子柒。圖片來自微博@江尋千在李子柒停更的兩年時間里,“誰是下一個李子柒”總是被樂此不疲地討論著,前有各種三農博主的出現,后有傳統手藝人的崛起,他們都避不開被拿出來與李子柒作比較。

雖然江尋千本人并不這么認為,“那些評論可能看李子柒不多,看我也不多,我們從選題、場景到視頻表達方式沒有一點相似的地方”,但無法阻擋網友從她身上捕捉李子柒“影子”的熱情。

一、全網第一個打鐵花的女孩

在江尋千之前,沒有博主這么完整地拍過打鐵花的體驗視頻。兩年前,江尋千第一次看到打鐵花,火樹銀花在黑夜中綻放,被震撼到落淚,自那之后便萌生了學習打鐵花的想法。起初,身邊的人都不同意,覺得做這事太危險了,江尋千反復提了兩年,才讓他們松口答應。于是,她通過博主“影視颶風”輾轉聯系到了河南確山鐵花代表性傳承人楊建軍老師。

楊建軍老師為鐵花技藝的傳承推廣奉獻半生,曾用13年時間遍訪道觀、考察文物,復原出幾近失傳的柳枝花棚,用于打鐵花表演。打鐵花曾有個舊行規,一千多年來傳男不傳女。聽說江尋千的來意后,楊建軍老師卻表示很愿意傳授更多人這門技藝,又擔心鐵花會讓她受傷。

“楊老師說之前團隊里有個男孩子,打鐵花傷到了眼角膜,花了三四萬塊治療,還有人鐵水打到了腳面上,一直流到腳指頭,留了一條好長的傷疤”,但這些并沒有勸退她。

就這樣,江尋千成了楊建軍老師的第一個女弟子。

打鐵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有力氣,也不能只有力氣。打鐵花的人要正好擊打到裝鐵水凹槽的正下方,才能將鐵花打得高且直,這樣散落下的鐵花才不容易傷到人。初學者要從打沙、打水開始練習,江尋千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了不少意外。她在打棍子的時候彈到了手臂,過了幾天才發覺手臂青了一大塊,還隱隱作痛。還有一次沙子打到了后背,那一瞬間她有點后怕:幸好是沙子,如果是鐵水真的不敢想象。

整整一個月,江尋千都在練習打鐵花這一件事,早上起來就開始打,直到晚上睡覺,沒給自己任何一天的休息放松時間,“甚至晚上做夢也在打鐵花,吃飯的時候手都不由自主地打鐵花”。她沒有給自己預設腳本,就讓攝影師記錄下每天經歷,視頻中一些有趣的細節也是日復一日地練習過程中自然發生。比如某次練習打水的時候,楊老師突然喊停,她還以為有什么事,沒想到楊老師默默打開了傘、怕自己被淋到。

練習的同時,江尋千還在為打鐵花的最終呈現尋找合適的地方,問了好幾個地方,無論是廣場還是空地,都因為防火原因不能打鐵花,她最終將目光鎖定在了沙漠,那里一片空曠,什么都燒不著,最能還原打鐵花的極致浪漫。真正打鐵花之前,她第一次有了害怕的感覺,“我那時候才明白,原來鐵花最難的不是技術,而是克服直面烈火的恐懼”。江尋千擔心會有意外,提前看好了最近的醫院地址,距離41公里,按照傳統在花棚下虔誠地向太上老君祈禱不要受傷。攝影師穿上1500度的防護阻燃服上場跟拍,相機也被防護阻燃的裝備保護,全程開著記錄。

一棒接一棒,燒到近1600℃的鐵汁騰空飛起,撞上棚頂的柳枝迸裂散開,在黑夜中綻放。按照規定,打鐵花的人不能抬頭看,每打完一棒都要立即躲開,但從現場的歡呼聲中她感受到了莫大的鼓舞和勇氣。

結束之后,江尋千的衣服破了很多洞,皮膚上留下了燙傷,頭發也燙掉了幾把,但她覺得一切都十分值得。打鐵花視頻的成片,是江尋千用10天時間剪出來的。沒有同類型視頻可以參考,她就去看《功夫熊貓》、黃飛鴻電影學習經驗,從那種拜師學藝的江湖武俠故事中汲取靈感。視頻的結尾處,沒有任何旁白,只有漫天綻放的鐵花帶來極致的絢爛,“我一開始想說很多東西,但最后覺得還是用留白給大家更多想象空間”。

二、美食博主是“副業”,非遺博主才是“主業”

無數網友被打鐵花所震撼,一條視頻全網播放量超過2億次,僅是抖音單平臺播放量超過1.4億次。視頻爆了,江尋千卻很平靜,也沒有因此改變創作節奏。她做了三年短視頻,早在2020年初就做出了點贊300萬的第一條爆款內容,“這個世界上每天都在發生很多事,但也只是生活中一件普通的事。我就是一步一個腳印,慢慢積累了關注”。

拍視頻之前,她曾在游戲公司西山居擔任原畫設計師。游戲是個辛苦的行業,江尋千還記得當時一些程序員直接睡在了公司,而她每次下班的時候天都是黑的,偶爾天亮時下班都要驚喜地發一個朋友圈,“特別累,一點點磨滅著我對畫畫的熱愛”。她決定換一種生活方式,于是在2019年辭了職,在家做自由原畫師。

媽媽每天會來問她吃沒吃飯、吃了什么,她就一邊做飯一邊拍下來給媽媽看。最開始沒什么拍攝剪輯經驗,她參考一些電影、摸索著去做。

不少人質疑“江尋千”是不是團隊包裝策劃出來的,她有些無奈,“內容主要是我在主導,剪輯也主要是我在做。賬號做起來之后才招了攝影和助理,現在團隊一共就5個人”

直到現在,江尋千都覺得自己的內容路子有點“野”,不是專業的。不過,如果要將她定義為一個美食博主,那也不準確,她說自己的內容很不垂直,做的都是自己感興趣、很想學的內容。因為從小就喜歡傳統文化,江尋千受爺爺影響學習了6年京劇,工作以后從湖南老家搬到廣州,加入了本地的青年京劇社團,跟著劇社的四五位京劇團老師繼續學習推廣京劇。

在她眼中,中國傳統文化“好東西太多了”,而且和當代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小到日常吃的小籠包、用的筷子都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每次看到有意思的非遺文化項目,江尋千就會主動去聯系傳承人請教學習。她有美術基礎,很多技藝觸類旁通,有不少相似之處,比如絨花、通草花、苗族銀帽,只是換了材料,制作方法十分接近。

學得快的,一項技藝她用三四天時間就能掌握,也有周期長的,比如糖畫,她學了三個月。具體要學多久江尋千無法預估,但沒學會的也沒法被拍成視頻。再加上她喜歡用娓娓道來的方式呈現非遺文化故事,每條視頻的時長在5-10分鐘左右,需要用3-4天來剪輯,往往耗費大量的時間成本。因此,江尋千基本上不追熱點,只按自己的節奏來拍。

一條打鐵花視頻漲粉超200萬,全網播放2億次,“下一個李子柒”橫空出世?

目前為止學了多少門非遺技藝,她也沒有計算過,每天想的都是還有什么可以去學,行程滿滿當當,大部分精力都撲在了非遺文化上。

為了在學習非遺技藝期間保持賬號更新,她會用美食視頻來填充空檔期,“我的美食視頻都是拍一些很簡單的東西,比如夏天來了發一下西瓜美食視頻,如果只發美食內容,我一個月能更新個十五六條”。

雖然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但江尋千很滿意現在的狀態,因為通過學習不同的非遺技藝,她體驗和經歷了不同的人生。

而且她說自己幾乎沒有缺少靈感的苦惱,“我只會苦惱為什么我的時間這么少,我還有很多東西想要學”。

三、“李子柒”只是內容符號,傳統文化才是根源

打鐵花視頻之后,說江尋千和李子柒像的觀眾越來越多。網友們總能找到各種相似點,比如外形上,都長發飄飄、氣質古典;比如內容上,李子柒做一道美食歷經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江尋千也會用一年時間還原楊貴妃的荔枝酒,從采荔枝做起。

在江尋千看來,真正了解她們的觀眾應該能看出各自不同的表達方式,她所嘗試的很多都是全網第一次,就像打鐵花,之前沒有人拍過,很難有一個模板案例參考。

但她也不否認,兩人都在用傳統文化作為視頻內容的基礎和出發點,“我們唯一的相似點是中國風”。

作為國風內容的標桿人物,李子柒憑借田園生活內容全網吸粉超千萬,并成功將中國傳統文化推廣至海外,YouTube粉絲超過1740萬。

李子柒的影響力推動了傳統文化類視頻內容的破圈,但很長一段時間內,即使有同類創作者出現,也很難有人能替代她的地位。直到兩年前因與微念的合約糾紛,李子柒停更,曾經的田園女神長期銷聲匿跡。

然而,網友們從未失去對傳統文化的興趣,轉而尋覓同類創作者,比如彭傳明,比如江尋千。曾有頭部MCN從業人士指出,如果細看彭傳明和李子柒的內容,其實有許多不同,“彭傳明是偏小人物的大精神方向,并不是復制李子柒”。

新榜編輯部也曾發文分析,李子柒的成功本身可遇不可求,相比于賬號本身的流量多少,她帶來的深層次影響在于降低了傳統文化內容被市場接受的門檻。

江尋千認為,現在的年輕人對于傳統文化尤其是非遺,是非常感興趣的,“他們很愿意去了解,只是之前缺少接觸的途徑”。因此,無論是李子柒,還是江尋千,被觀眾喜愛的根源在于縮短了他們與傳統文化的距離,展示了許多人憧憬的“歲月靜好”,并最終成為一種精神寄托。

這類內容背后往往意味著大量的時間甚至制作成本的付出,前期階段又很難有商業收入,這也是為什么難以批量復制,性價比是個大問題。江尋千認為,能做這類內容的人,都是真正熱愛傳統文化的,“視頻里可能看起來比較理想化,實際上我是個很現實的人。沒有錢,談什么夢想”。

她并不排斥廣告,有了收入才能養活團隊,才能學習更多非遺技藝、接觸更多傳統文化,才能去做成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在此基礎之上,江尋千還想幫非遺傳承人生活得更好點,上個月她收到一位非遺傳承人的短信問能不能幫忙賣點非遺手作,銷路不好快沒錢沒材料了,這讓她感觸頗深,“我也想幫非遺手藝商業化,有錢賺才能更好地傳承”。

作者:云飛揚;編輯:松露;校對:小八

來源公眾號:新榜(ID:newrankcn),專注互聯網內容領域的觀察報道,關心與內容產業相關的人和事。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新榜 授權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