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崗位對我的影響

4 評論 5602 瀏覽 33 收藏 14 分鐘

相信很多人在工作后,會對自己的崗位有些感觸和思考。作者將在本篇文章分享在產品崗位工作八年中,自己受到的影響。希望能讓大家對產品崗位有更多的了解,并從中獲得一些啟發。

這幾年互聯網沒那么火了,比較少聽到產品經理是CEO的學前班這么高調的話了。

今天豆芽君倒想聊聊從2015年開始真正擔任產品崗位職責工作的這8年以來,這份工作對我的影響。相信這種分享,會比市面上那些文案語更實在,有參考價值。

一、建立了一套自己的選擇/判斷的邏輯

每個工作崗位,有其特定的崗位職責。說實話,只有真正具備管理工作的崗位,才有機會鍛煉一個人的選擇/判斷能力。

注:不要狹義地理解管理就是管人。管人的工作,做選擇/判斷并沒太標準的邏輯(主觀、外在因素更多)。而管事、管物的工作,更有清晰的選擇/判斷邏輯(我們大可以說對事不對人)。

當然,做產品經理的工作,所練就的選擇/判斷的邏輯主要也是在做產品方面,但其遷移范圍、能力都非常強。

比如很多人會說2B和2C的產品有多么不同,但我個人在這兩個市場都浸淫多年后,覺得它們背后的用戶都是一個個的人,只是人們使用它們去完成的事不同(2B用于工作居多,2C用于生活居多),這些人的知識、能力不同(2B的需要用戶具備一定的專業能力,2C的就要求讓大多數人一上手就知道怎么用),所以背后的相同點是人性。

體會到這一點后,你就知道在相同條件下,誰的用戶體驗好,肯定有更好的市場(這是人性共通的懶)。

1. 與人有關的選擇/判斷的原則

1)先找到并考慮那個能做決策,且與此事有關的人。

2)針對具體設計的選擇/判斷,先具備換位思考,我是這個需求的用戶時,我會希望怎么樣(這需要一定的經驗積累,你得知道不同崗位的人大概是做什么的,或提前做功課)?

3)認真聽取用戶的意見,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去方便用戶。

這些點,可能不全,我先把想到的說了。如果你仔細琢磨每一條,大概率可以聯想到其他工作、生活中的每件事,凡事與人有關的,這些基本都通用。

當然你知道了這些通用原則后,不同的人在運用這些原則時選擇的方法、說話的技巧也都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所以,對于復雜的問題,豆芽君只敢給出一些原則性清單,不輕易亂安利那些不科學、號稱百試百靈的手段。

2. 與事/物有關的選擇/判斷原則:

事有千千萬萬種,不敢妄下結論,且不同事的專業程度差異很大,這里就只聚焦說說物(產品)的選擇/判斷選擇哈。

關于產品設計,有工業設計大師迪特拉姆斯的 10 大設計原則、體驗設計大師唐諾曼的 7 個基本設計原則,他們對產品的設計都給出了自己的清單。對這塊內容感興趣,可自行百度。

但這些對于大多數普通工作者,依然還是太抽象,這里豆芽君想結合唐諾曼的【以人為中心的設計】,來談談自己的些許領悟。

我強烈推薦你先復制下面鏈接,去看看大師對產品設計的理解:

https://b23.tv/SO5kWKf

1)以人為中心

所有的產品能發揮價值,取決于使用它的人。先定位清楚用戶群體是誰?

然后按我前面提到的第2條原則:假如我是它,我會想怎么樣?如果無法代入,那就花時間去調研,去做客戶現場。

然后繼續按我上面說的第3條原則:方便用戶。

2)看到全局,而不是局部優化

這點很考驗一個人的全局觀。當然什么叫全局,不同人的理解也不同——當我是一名專員時,我最大的全局觀可能就是部門;當我是一名部門經理時,我最大的全局觀可能就是所在的中心;當我是一名總監時,我最大的全局觀可能是我上面的XXX。

注:這里指一種視野全局,我們不夾雜其他人性需求哈,不然這個問題就陷入玄學。唐諾曼提到的看到全局,豆芽君認為有必要講清楚這里說的全局指什么?比如我們開發一個產品,要了解清楚有哪些角色與它有關?每個角色用它來做些什么?不同角色之間有什么聯系和影響?

唐諾曼在視頻中提到了一個醫院的例子,當然他沒有具體提到是什么醫療有關的產品,那么豆芽君來舉個例子:老人坐便器。

這個產品需要考慮的顯性人群包括使用者(行動不便的老年人)、照顧者,但其實背后還需要考慮其他隱性的相關人群:生產者、運輸者、垃圾回收者(這里我借用了國內工業設計之父柳冠中的4品論【產、商、用、廢】)。

產品崗位對我的影響

我們說的全局觀就是指作為一個產品設計者,你的視野能否看到我上面提到的這些人群,你如果看不到,當然設計出來的產品就不會是全局最優,可能只是滿足了部分人群的局部優化。

還拿這個坐便器為例,老年人使用是否方便、安全、尊重隱私是主要衡量因素。但老年人使用后,照料者處理時是否方便,應該也是很重要的考量因素。

這其實也很考驗設計者的人文關懷等價值觀。

3)找到正確的問題

這句話看似是一句廢話,但真正能找到問題的本質,而不停留在問題的表征的人并不多,而更難的是看到問題本質后,還有勇氣敢于提出,并去解決的則更少。

這個世界不乏聰明的人,但始終缺乏敢于、樂于行動的人。這可能也是我們這些普通人的機會。

這里只簡單說下可以如何找到正確的問題。始終注意:大多數人反饋問題要么只會說出現了什么?要么直接說它希望得到什么?

我們要先有這個潛意識,接著我們可以用用一些市面上比較成熟的模型如 5W1H 或 5WHY 追問法(如何更有效地解決問題?),至少往下挖兩層去找出更本質的問題。

有的朋友可能會問如何才叫挖到問題的本質?

說實話,很多問題如果涉及到人,挖到最后都和利益有關。我們可以了解到最后的根源,但實際給出的方案,哪怕只是往下挖兩層,也相比只處理淺層表征,有價值數倍。

4)專注于讓用戶更容易達到最終目標

這點是產品崗位的人和工程師、科研人員最大的不同。拿視頻中唐諾曼提到的照相機的例子,大部分的工程師都會陷入技術參數、功能的考慮,而產品人應該第一想到的是大師說的:用戶想得到的是照片,不要執迷于什么工具?

這個討論會進入哲思層,這里先點到為止。

二、更勇于去當守門人

當守門人,確實不是人人都愿意,也不是人人都當的好。

這就像做銷售,不是人人都愿意,也不是人人能做的好。

每個人都需要去發現自己的特點、優點,做自己不擅長、不喜歡的事,你不可能愿意做這件事的守門人的。

豆芽君從15年開始從事產品崗位工作,在此之前做了8年的項目實施。

所以很清晰地認識到:實施是基于已有的產品,去適配客戶的需求,有時不得不削足適履。而走在實施前面的產品,才有可能為客戶設計出一雙合適的鞋子,也才有可能為未來客戶的發展,預留更大的空間。

當然,產品和實施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能力,我并不鼓勵人人都去做產品。

產品的崗位意義,同時也帶來了不同的挑戰:你要敢于質疑一切,你要敢于堅持己見,你要有本事從無到有去做出一個新東西。

一件困難的事,豆芽君始終認為,如果我們想去做,一定要找到其背后的意義、價值,具體可以去看下之前這篇影片提到的意義與堅持。

今天再補充說明下怎么做得好?

關鍵詞:專業、專業、專業。你比別人要能做得更好,是因為你比別人更專業。所以,最終就是落到如何提升自己在某件事的專業能力上。

互聯網產品經理的培養,市面上已經有相對成熟的職場培訓體系。市場上不缺教,缺的是你有多少實踐的機會(有前輩帶),你是否真的愿意去實踐?

也為同行發個聲,在中國做知識付費,哪怕是不付費,沒有多少學員真的會珍惜、尊重。大部分的老師、分享人都是用愛在發電。

三、除了形式邏輯更清晰,也練就辯證邏輯

去年我聽了蘇杰老師組織的60-70-80-90不同年代產品經理的分享會。有個老師說到:很多產品經理在工作中,使用最多的是邏輯。但有些問題,我們無法用常見的邏輯解釋。

今天豆芽君就試著談談辯證。我們一開始提到的邏輯,主要是屬于形式邏輯的范疇。但與人有關的部分,其實也涉及了不少辯證邏輯。

還拿前面的老年人坐便器的例子。使用者、照料者、生產者、運輸者、廢品回收者這5類人群,我們要如何考慮他們的需求,以及每類角色有多個需求時,如何處理優先級?

我們還回到前面唐諾曼的【以人為中心】的設計理念,我認為這些人群的優先級應該是:使用者>照料者>生產者>運輸者>廢品回收者。

但換成一個環保主義者,他的排序可能是:使用者>照料者>廢品回收(優先考慮材料是否環保、易回收)>生產者>運輸者。

看到這里,你是支持我還是這個環保主義者?問題開始有趣了對吧?

這就是我這里要提出的辯證邏輯。辯證邏輯相比形式邏輯,具備動態、復雜、綜合的特點。

今天這里也不好再展開去談辯證邏輯的具體內容,這也會進入哲思層的討論。這個問題后續會更多以具體實例來進一步分享。而且通過事后總結,豆芽君也會糾正自己至少的方法、策略。這塊大概率也是我們公眾號一直還沒深入的近似【玄學】的內容。

以上。希望今天的長文,對你有所啟發。

專欄作家

豆芽悟,公眾號:豆芽悟,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專注分享2B管理類軟件產品知識、經驗、觀點。擁有2B管理類軟件15年以上的規劃、設計、實施工作經驗。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這不就是項目管理嗎??

    來自上海 回復
  2. 其實我覺得產品經理必須要有自己判斷和選擇能力,千萬不能盲從??!

    來自廣東 回復
  3. 覺得作為產品經理,他需要有一定的偵查意識,需要判定現在所熱門的產品營銷的模式,然后我們進行一個針對性的一個計劃。

    來自吉林 回復
    1. 面向C端的營銷更重要點,面向B端更側重于發現價值

      來自福建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