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經濟:一種以用戶為中心的商業模式

3 評論 39251 瀏覽 147 收藏 12 分鐘

“社群經濟”的出現,對整個商業,從生產到消費的各個環節都產生了革命性影響,形成了全新的商業模式。

馬歇爾·麥克盧漢的媒介理論指出:

每一種新的媒介產生,都會改變我們感知和認知的方式,以及我們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就像21世界最火的互聯網,它的出現,突破了原有的時間、空間限制,使人們信息傳播的邊際成本近乎為0。而近期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隨時隨地的信息傳播。

在這樣的背景下,加上身份驗證,地理位置等技術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社交的真實性和信任感,使得原先互聯網社區的弱關系加強,將線上的互動和線下的生活融為一體,而因此聚集的用戶群體,被稱之為“社群”。

社群是什么?

社群是基于傳播媒介聚合到一起,進行信息傳播、情感交流、文化和價值共享的用戶群體。說道社群,很多人會想到喬布斯的蘋果,雷軍的小米,或者說是羅胖的“羅輯思維”和羅永浩的“錘子手機”。這些案例正是社群成功運用的典范,也正是它們,讓越來越多的人研究由社群衍生出來的經濟,也就是“社群經濟”。

以“羅輯思維”舉例,它的社群就是它的會員,它不斷嘗試的會員定制的電商營銷。比如面向會員定制策劃和發售圖書禮包、中秋月餅等。無法想象,在2014年光賣產品就為“羅輯思維”帶來了近5000萬的收入,可見社群經濟的優越之處。

社群經濟相比于傳統經濟的優越,主要在于它的三個核心傳播特征:

  1. 外在傳播特征:聚合力和裂變效應;
  2. 外在傳播特征:情感價值;
  3. 核心邏輯:自組織傳播。

外在傳播特征:聚合力和裂變效應

由于移動互聯網的便捷性,在社區組織內部,使得社區成員能夠自由高頻高效的進行信息傳播和溝通,能快速生成“圈子”,產生很強的聚集力。而在社區組織外部,因為個體之間的關聯,使不同社群之間形成交叉。同一個體可以在不同的社群間切換。社群與社群之間這種多維度的關聯性,使社群傳播很容易實現跨邊界的擴散,呈現出滾雪球般的裂變性,一個特定的引爆點,就能引發蝴蝶效應,呈指數倍逐級放大。圈層式聚合力加上行裂變式傳播擴散,使得社群傳播成為一種新型的傳播方式。

再以羅輯思維為例,社群中那些“讀書,求知”的年輕群體,當羅胖向他們傳輸月餅的各項知識時,求知群體會被知識和羅胖的魅力所感染,成為月餅的消費者,同時由于社群中的人將知識的傳播作為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會將月餅知識傳播至朋友圈,微博等其他社群,如此循環,就造就了賣月餅賣出5000萬的奇跡。

外在傳播特征:情感價值

人類社群區別動物社群在于情感體驗和價值傳遞。社群中的各個成員正是基于情感交流、興趣圖譜、價值認同,才聚集到一起。也正是依托在信息交互上的情感價值傳播,才能保持社群的活動,使之可持續發展。在社群這個體系中,一方面使人們主動參與社群互動,尋求滿足感和歸屬感; 另一方面,人們的滿足感和歸屬感的加強,又會反過來促進社群的進一步發展,從而創新出更多的創新服務。

就像邏輯思維中的社群成員,他們一方面消費者節目,一方面自發組織各種 “讀書會”、“美食會”和“相親會”,使得社群始終保持著一個活躍度,某種程度上,社群有一種家庭的屬性。

核心邏輯:自組織傳播

何為自組織?自組織是相對于他組織而言的,即個體之間自發組織和協作的系統和過程。自組織不是個體的簡單疊加,而是通過個體之間的非線性交互,產生協同效應,使自組織整體上涌現出新的特征和功能,即群體智慧的產生。在社群中,人們在自發組織和自主參與的過程中,不斷進行交互傳播、協作生產和價值創造。以維基百科為例,個體學習者不斷創造碎片化的微內容,單一的微內容微不足道甚至錯誤百出,但微內容之間經過非線性的相互作用,互相糾錯調整,產生群體協同效應,形成從無序到有序、從低級到高級的知識成果創造。

基于以上三個核心傳播特征,“社群經濟”的出現,對整個商業,從生產到消費的各個環節都產生了革命性影響,形成了全新的商業模式。

主要改變如下:

1. 用戶參與的生產模式

阿爾文·托夫勒在2006提出“產消者”的概念,即生產者和消費者的融合。而社群成員就像產消者的進化版,具有消費者、傳播者和生產者三重身份。這種用戶參與和協作生產的機制,正好符合了移動互聯網求新求快的競爭需求,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需求越來越個性化和精細化,而社群的存在,正好解決了這些問題。

以小米為例,小米以用戶參與為核心,建造了粉絲用戶的自生產、自傳播和自消費的循環式社群商業模式。如果MIUI是小米的護城河,那么米粉就是護城河里的魚、草,使得護城河常年清澈。而由于很多社群成員一般都是崇尚一種精神,例如米粉崇尚“發燒”,羅輯思維的“求知”,不局限一個產品或領域,所以小米社群的模式具有可復制性,因此造就了小米路由器、電視、電腦等發燒產品的成功,這也是社群的另一大優勢——可復制性。

2. 品牌社群的營銷模式

由于社群的特性,重新定義了傳統的營銷理論,將理論中的關系營銷、情感營銷、體驗營銷和口碑營銷充分融合,重塑了品牌、社群、消費者之間的關系。

(1)品牌社群營銷相比傳統營銷,具有實時互動性

通過社群這座橋梁,企業可以與消費者進行一對一,一對多的實時互動在社群互動,在過程中增強消費者對品牌的情感體驗和價值認同,提高品牌忠誠度和持續消費力,從而提升品牌價值。就像用戶在公共社交平臺上,只要@小米,就會有工作人員對你進行回復。

(2)品牌社群營銷注重參與性

互聯網時代,最廉價,有最有效的傳播就是口碑傳播,就像前不久刷爆朋友圈的釜山行,很難想象一部喪尸片能有如此大的影響力。而社群中的成員正是天然的口碑傳播者。因此企業需要不斷激活用戶參與,激發社群成員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弱化自身的“管理者”“領導者”意識,滿足用戶需求,做到極致體驗,才能給這些天然傳播者傳播的動力。

就像小米手機以“和米粉做朋友”為己任,讓粉絲參與開發和傳播,不斷激發和滿足粉絲需求,不斷升級產品保持粉絲參與熱度并實時響應粉絲反饋,打造精細化服務體驗,從而使小米品牌在智能手機的紅海大戰中異軍突起。

3. 體驗至上的消費模式

情感體驗和價值認同這些社群特征,形成了體驗至上的消費模式。傳統的體驗經濟強調消費過程的服務體驗,體驗處于生產消費鏈條的下游環節; 而社群經濟是體驗經濟的發展,將體驗要素滲透到整個產業鏈條的生產、營銷、消費多個環節,包括:產品功能體驗、情感體驗、消費情境體驗等。

  • 針對產品功能體驗,就像馬化騰指出,產品體驗要素包含個性需求、核心性能和速度、交互功能、細節設計等幾個方面。因此才有了現在微信的優良體驗,拍照、留言、轉發、分享一氣呵成。
  • 針對情感體驗,羅輯思維一類的自媒體平臺格外注重,只有滿足他們的情感需求,打造獨特的情感體驗,才能造就大批的粉絲。
  • 針對消費場景體驗,場景時代的到來,面向消費者所處的特定場景提供精準化營銷和服務,無疑變得格外重要。借助大數據,GPS等技術,為用戶提供從信息傳播到支付的一體化服務體驗,在社群經濟中愈發重要。

總的來說,社群經濟的發展,改變了產營銷體系的各個環節,證明了以用戶為中心的商業模式的重要性。在這個到處都倡導用戶體驗的時代,打造社群經濟,無疑是通往極致體驗的便捷之路。

 

作者:Lighthouse_陳毅,Lighthouse互聯網實驗室一員,微信公眾號ID:Lighthouse互聯網實驗室

本文由 @陳毅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是一個簡介吧,說實話社群不是一個追求用戶體驗的產品

    來自河北 回復
  2. 分析很透徹,贊一個

    回復
  3. 這是我現在看到最完整的社群介紹 點贊!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