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月,1個人讓增長業務“重回正軌”

5 評論 9718 瀏覽 68 收藏 23 分鐘

在工作中,我們時常需要調整和審視當前的業務方向,從而實現優化迭代。這篇文章里,作者復盤并分享了自己負責的增長業務是如何實現扭虧為盈、重回正軌的,一起來看看作者總結的四步思考框架,或許會對你有所幫助。

今年上半年,負責的業務經歷了扭虧為盈、重回正軌的變化。這個變化是全盤的,整體的,貫通的,因此以上半年業務復盤為案例,總結沉淀的思路框架。建立審美,以此為鑒,不斷審視和調整業務方向。

圖1:上半年業務調整的思路框架

業務起盤,離不開這4步思路框架,每一步為下一步的鋪路石,若以“精益創業”的思路來說,每一步都必須要明確并快速驗證,否則接下來的環節易出錯。

一、重新定位:貼合公司發展方向

1. 案例復盤

我負責的業務是積分中心,與很多主流行業的積分中心一樣,起初的定位是以一種“虛擬的貨幣資產”,持續引導用戶與平臺產生更深聯結。會將定位的天平大部分落在用戶身上,隨之而來的目標更多是關注促活和留存。

但是在年初,重新自省了一遍當前的現狀:業務在公司影響力低、入不敷出(投產比已有衡量的口徑),這樣的業務狀態是不健康的。于是重新調整了業務定位,明確為「連接B端與C端的流量平臺」。意味著:

  • 考慮B端支出需要衡量投產比:B端即業務部門,業務根據自身業務目標,對流量池的用戶合理分配預算發布積分任務,令用戶在賺取積分的同時可以完成對增長目標有貢獻的行為。
  • 考慮C端的訴求且持續維持該場景的流量:即用戶。要盤活這個流量池,本質上是需要利用有吸引力和與之兌換能匹配的商品來吸引用戶不斷在流量場景活躍。

該定位明確后,與以往不同是納入B端作為衡量投產比的思考。參考蔚來的積分體系,也能發現其任務玩法也是圍繞著B+C端的體驗平衡來規劃的。

從積分數量上看,大額積分的任務主要是符合業務屬性/增長訴求的,如復購(24000積分)、購買保險(20000積分)、首次提車獎勵(12000積分),高積分對應高門檻,衡量投產比。小額積分的任務主要是為了促活和留存,兼顧可玩性,讓客戶根據感興趣的商品在不同梯度的任務間找到合適的去做。

圖2:蔚來APP-積分獲取攻略

2. 經驗總結

重點1:結合公司發展方向,不要自顧自地玩。

清楚公司盈利的核心要素,評估業務是否在貼近盈利核心要素做事。盈利核心要素是主航道,理應所有業務要貼近主航道做事,才會不斷提升業務的影響力。近半年看清,當持續花錢,但是卻無法以貼近主航道的價值目標來衡量時,業務會陷入谷底。若公司盈利要素是購買/復購人數、轉化率,那么自身業務就不能只盯著留存、活躍做事,不管業務是否處在公司核心部門。

重點2:與核心部門達成共識,明確關鍵人和信息。

明確公司盈利核心要素和核心部門后,需要「巴結」核心部門。要始終明確「關鍵人和關鍵信息」。

關鍵人與關鍵信息:關鍵人可以為業務提供方向,這個方向包括目標調整的方向、做事情的方向;也可以為業務提供擴大影響力的渠道,比如事情做成后匯報時點出自身業務。與關鍵人搭起良好溝通的橋梁,獲取關鍵信息,能更好確保始終走在公司主航道,并不斷提供高質量的工作成果。

做好一個業務,要時刻記住關鍵人,時常跟關鍵人打好交道,不論是工作上還是為人處事上。這也是成長的一點:一個業務要有好的轉變,負責人一定不是“在背后”的那個。有幾種方式與關鍵人常溝通,比如:

  • 定期參加關鍵人組織的核心會議。這是信息源,是了解關鍵業務發展方向的好機會。通過核心會議,摸清執行方向是否偏離主航道、是否能為關鍵業務提供更好的backup支持、利用自身業務的特點抓手為其獲取目標用戶(這個目標用戶一定是關鍵人想要的,而并非自己空想出來的)。
  • 每月同步貼近主航道的業務指標達成情況。讓關鍵人了解到業務貢獻,gap,問題,提供方向建議。自己看業務指標與他人,總歸是有區別的,始終以一個謙卑的姿態去接納和重新審視,不斷調優目標和執行策略的方向。
  • 多吃飯,多喝奶茶:哈哈,這一點不要小看它,人在職場不總是要以工作的姿態和對方溝通,私下或者日常的舉動也是增加獲取關鍵信息、甚至是“小道消息”的一種方式。在這種場合下,多將自己對業務的思考與對方探討,聽聽那些“可能不會在公開場合”討論的觀點。多感謝關鍵人、多思考關鍵人想要的是什么,不要將頭埋進沙子里,很多時候躬身做事不如多謙虛交談

重點3:擴大上下游的影響力。

承上啟下,不要將頭埋進沙子里是開啟擴大影響力的關鍵心態。有了這份心態后,擴大影響力包括“為人的影響力”、“處事的影響力”。

為人的影響力會比處事的影響力更難達成,包括3個方面:

  1. 平等溝通:即前面提及的不因職位隨意評估他人能力,謙卑心態聽取建議。
  2. 換位思考:站在對方利益上考慮問題。目標一致才能達成有協商事情的可能。當一件事可能對自身目標無太大作用時,可以以一種「為下一次自身業務發展提供更多可能性」的態度去接受,也是互惠效應對待工作的一種應用。
  3. 關注說服的方式:說服的方式,包括形式、語氣、理由,以理服人、以數據服人。

處事的影響力相對為人,更關注業務發展和目標達成情況。通常需要有業務發展進入一個新的臺階,即業務產出對公司產生了實質性的貢獻,才能會有人更多地關注這背后達成的因素。

二、目標管理:清晰可衡量

目標管理分為5個部分:目標制定、目標拆解、推進執行、目標評估、復盤沉淀。

第一部分:目標制定

使用KPI還是OKR來制定目標并不是最關鍵的,而是在于目標管理的意識和科學制定的依據。對于增長產品,面對不同的目標,原則不同。

第一種目標:KPI目標。這類目標的原則有3個:

  1. 清晰可衡量。能用具體數字量化,能直觀判斷是否達成目標,務必和關鍵決策層達成一致,禁止「自嗨」;
  2. 要靠譜且有挑戰性??孔V代表可實現的,指在付出努力的情況下「夠一夠」可以實現,同時也需要有挑戰性,因為不同的目標達成難度,決定了在推進執行時可以使用的策略。
  3. 有時間期限。注重完成KPI指標的特定期限。

第二種目標:OKR目標:這類目標不太能夠清晰衡量,往往是搭配著KPI目標進行的能力建設,更關注目標本身的探索。

在這6個月里,目標制定的思路上的轉變是從「只有OKR」變為「OKR+KPI」。這樣轉變的好處是:

① 更能量化OKR的實際產出。在快速增長以及市場業務主導的階段,OKR究竟能帶來什么收益,還是需要借助KPI可衡量/清晰的數字來量化,這兩種指標是相輔相成的,很多時候為了達成KPI,會給OKR提出全新的探索方向,指導更多關鍵結果(Key Results)的達成。

② 以「一致的目標」為首要目標貫徹,使命必達后才能爭取更多資源。這也是關鍵性轉變的一點,與老板、市場必須站在同一角度,思考他們所希望達成的目標是什么,不要「雞同鴨講」,偏離主航道去制定目標盡量避免。

第二部分:目標拆解

我常用的拆解方式有2種:

  1. 針對KPI是自上而下地拆解;
  2. 針對OKR是按照“業務+角色+時間”拆解。

圖3:目標拆解的2種方式和應用場景

首先是KPI目標,自上而下、以公司1號位的決策和領導方向來制定目標。比如老板在會議上提及的各增長部門的方向,可能不一定是一個具體的目標數值,但是方向/主航道確定后,增長部門就可以制定目標。比如今年要達成1個億,那么拆解到各個渠道,按照歷史數據作參考,拆解渠道的KPI,再根據KPI制定落地策略(這里就包括OKR的關聯制定)。

圖4:KPI目標拆解example

其次是OKR目標,按業務拆:有哪些關鍵動作和里程碑;按角色拆:有哪些小組(產品/運營/售后客服/研發等等),按時間拆:注重完成的特定期限。

圖5:OKR目標拆解example

關于第三部分「推進執行」,詳見下方「堅定策略」part。目標評估、復盤沉淀這兩步,不在此展開。

三、堅定策略:明確里程碑并推進執行

1. 案例復盤

在確定目標后,策劃制定的思路是:找準核心問題→明確核心原則→明確各階段核心策略和里程碑→細化執行策略。

第一步:找準核心問題。雖然有了目標,但是業務不是從0開始的,因此達成目標需先解決現有問題,往往解決問題和目標是相輔相成的。對于我的業務來說,現階段的核心問題有2:

  1. 對用戶:賺積分困難、沒有足夠有吸引力的商品可以兌換。
  2. 對公司:積分成本無法衡量收益、商品價值感知與實際支出不匹配。

第二步:明確核心原則。結合上述提到的問題,分別明確用戶側和公司業務側的原則:

圖6:拆解自身業務的策略核心原則

第三步:明確各階段核心策略和里程碑。確定目標后,一定要明確每個特定時間階段要達成的狀態/效果。倒推每個特定時間階段應該落實什么策略以及所需要的資源。整個Q1,核心做了2件事情:

① 調整任務類型和成本結構:嚴格管控業務上線任務發放的積分數量,同時加速補齊所有和增長相關的任務。

② 對外爭取資源,想辦法上新更多商品:①做好了之后,創收的同時也有業務部門,恰好借此推廣積分業務的影響力,同時爭取更多商品資源和渠道資源。這兩件事情基本跑順之后,Q2才繼續思考更多精細化運營,人+貨+場的玩法拓展。

2. 經驗總結

回想起來,從有了目標后,關于推進策略部分的思路就會比較清晰,主要分為3步:

圖7:推進策略的思路拆解

第一步:堅定策略。確定目標后,就不要反復懷疑必要性、可行性,此時多想無益唯有行動。因此首要是樹立目標感和“堅信肯定能成”的信心。

第二步:高效推進。評估性價比,按照從易到難快速推進,為了確保性價比高和方向正確,有三點技巧:

  1. 對標追求:找到優秀的對標對象。比如積分業務,可以對標業內相似行業的積分產品;比如擴大影響力,可以對標公司核心部門是如何由內向外擴大影響力的;比如為人處事,可以對標自己+2的領導,觀察他們的行為、語言,思考為什么他們這樣做。不論是業務還是個人能力的提升,找到對標對象,并把ta當做是“高手”一樣模仿,模仿他們的討論,再去刻意練習。
  2. 分析規律:在尋找對標對象時,可能會有多個,因此需要抽象出共性特點,分析他們背后的規律和套路,明白自己或業務需要做到什么,才是合格/優秀/頂尖。這也是里程碑建立的前置工作,須是先有追求和分析,才能明白如何設立每個階段的里程碑。
  3. 為我所用:可以從2個維度來思考。維度1是建立審美,什么是可以用、什么是不適用;維度2是評估能力范圍,什么是現在立刻我就可以改變的,什么是需要再積累幾個月/幾年時間才可能達到的高度,把這兩個維度結合起來,甚至可以制定出自我成長的1-5年規劃。

四、高效達成:目標為導向,做正確且重要的事情

一個人負責一塊業務,需要處理的事情很多,因此評估優先級、做“作為一個中臺”該搭建的通用能力很重要。在評估需求優先級的同時,對于個人和團隊的高效達成,也嘗試總結方法論。

1. 個人高效達成:科學習慣培養

圖8:個人科學習慣培養方法論

第一步:拆解做成一個業務需要的能力,明確固定的方法論??梢园选白龀梢粋€業務”換成其他想要達成的事情,如寫文檔、說服別人、面試。比如需要做成一個業務,拆解為這幾塊能力:

  • 目標管理:定位,方向,做事優先級
  • 表達能力:爭取資源,向上匯報,需求輸出
  • …..

第二步:在非舒適區里刻意練習,大量重復。刻意練習的并不是事情本身,那樣只是記住要怎么做,并沒有形成思考的習慣。刻意練習的是工作背后的方法論,是最佳實踐的內容。

因此基于第一步,先要找準某個能力對應的方法論。接著就是要在非舒適區里做練習,分析身邊有對應能力或者方法論的同事,常與他們接觸,了解他們是怎么擁有這種習慣的,以及要培養這種思維習慣,他們日常是怎么做的。若有多個同事也可以同時錨定多個,抽象共性規律,或者以此建立審美,知道誰的是合格,誰的是優秀。

比如通過近半年自己帶業務,發現表達能力是需要加強的,尤其是在爭取資源。這件事情是需要改變我現在的工作方式(作為中后臺在“埋頭做事”),“逼著”自己去多跟市場同事溝通。

圖9:「表達能力」的刻意練習example

第三步,及時反饋。如果沒有反饋,練習得再多也無從得知改進的方向。尋求反饋分2部分,第一是反饋的渠道,第二是反饋的質量。

反饋的渠道主要分2類:對標對象的反饋、調研反饋。

  1. 對標對象的反饋:即職場或者學校,主動尋求導師、leader的幫助,請教讓他針對你認為的問題協助調整?;蛘咴凇澳7隆睂藢ο髸r,自己進行對比:我這樣做與ta那樣做的區別是什么?為什么ta能達成理想的效果但是我不行?
  2. 調研反饋:通過書本、文章、被你作用的受眾的表現、他人評價,形成反饋機制。

反饋的質量,應遵循「實事求是」,只求務實、有理有據。很多時候,自我對本我的評價并不客觀,且大多時候自我分析本我時淺嘗輒止,總是會想著“其實自己并沒有這么差吧”。同時,他人對自我的評價更需要秉承客觀現實,按照實際發生的情況,了解事情原委,才能總結出來真正能為下一步迭代產生實際作用的知識資產。

2. 團隊高效達成:做正確且重要的事

高效達成離不開研發團隊的協助配合,很多時候研發對于產品為什么要做、為什么要這樣做,感知并不強烈。

在以往的周會上,我們的內容都是過需求進度、提前暴露需求風險、探討待解決的問題,后來觀察到其實研發更需要了解產品做的事情的完整策略、對外效果,于是定期在周會上,跟研發同步每個Q/H的規劃,以及復盤近期所做之事在市場總監甚至老板層面的反饋,包括目標達成情況,并感謝研發的付出。這樣的好處有:

  • 保持團隊所有人始終明確在做“正確且重要”的事情:部分時候會出現研發理解的“正確且重要”和產品理解的并不一致,一種可能原因是產品沒有系統、全面跟研發同步,研發視角是單點的、一個一個需求拼湊起來的印象。因此產品不僅需要對外管理好業務部門和老板的預期,對內也需要管理好研發的預期,讓研發感到所做之事是為了達成何種目標,確保大家始終在一條船上,朝著同一個方向前進。
  • 提高研發積極性,并且開始嘗試從業務角度提出更多建議:當研發知道目標和方向后,會更愿意發揮主觀能動性,嘗試接觸業務、接觸用戶,并開始給出更多研發視角的業務建議。產品也能在這個過程中,增加信息接收觸角,不斷培養更加開闊的視角,以開放的心態回應研發,雙方磨合的也會越來越順。

以上從「重新定位→設定目標→堅定策略→高效達成」4個維度,復盤總結近半年所做之事。深知所做還不夠、能力需加強,全當是為未來的自己沉淀更加扎實的個人成長方法論,以記之。

專欄作家

莫琳,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增長產品汪,愛產品,愛攝影,自顧自看,一起交談。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被作者縝密的邏輯深深折服,收藏學習了,??闯P?。

    來自江蘇 回復
  2. 個人理解:OKR和KPI的區別在于一個可量化,一個不可量化。對不?

    來自美國 回復
    1. 這只是其中一個不同點哈,KPI是比較清晰的,網上也有提到可以根據“SMART”法則制定KPI(具體,可衡量,可實現,相關的,有時限);而OKR確實不確定性較強,所以可以適當放寬定量的要求,更關注目標本身的探索。

      來自廣東 回復
  3. 寫的很好。
    個人有些疑問,建立產品銷售和積分之間的認定關系,評估積分對業務的貢獻時,
    1、比如從積分頁面跳轉到產品頁的銷售,可以算積分帶來的。那么通過積分頁瀏覽過產品,加購物車,過了N日才購買算不算呢?
    2、用戶自然購買的產品,給不給積分?如果給, 用戶領取積分后,可以看做積分對銷售有貢獻嗎?

    來自湖北 回復
    1. 你好呀,我嘗試回復一下,可以探討~
      1. 算不算要看KPI的口徑是什么。定好口徑,如果老板認同,那就按照口徑歸因。
      2. 要看積分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將積分成本嚴格控制,是需要剔除掉自然主動購買,而利用積分去促“本不愿意購買,但是由于積分激勵作為動力”就愿意購買的用戶??梢?。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