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策略之內容治理鏈路

0 評論 6412 瀏覽 87 收藏 7 分鐘

各大社交平臺都在招聘生態治理的崗位,這些崗位的核心聚焦在充分理解內容生態與策略治理上,本文重點從策略治理的視角為大家介紹線上的相關策略,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無論小紅書、抖音、快手,都陸續招聘生態治理的崗位,這些崗位的核心主要聚焦在充分理解內容生態與策略治理上,今天先重點從策略治理的視角為大家介紹線上的相關策略。

討論策略治理,前提是要先熟悉何為內容理解。內容理解本質上回答的問題是把抽象的內容做量化的分析跟歸類,從而達到快速在平臺找到所需要的目標內容,完成內容的分發。如何做好內容理解雖然不在本次主題討論范圍之內,不過有必要從內容分發本身出發,樹立初級的內容認識。

整體來說,從內容生態視角,分為正常內容、打壓紅線內容,而內容通過各類體裁呈現出來的價值,不會是0跟1的關系,對于整個平臺來說,正常內容、紅線內容之間會有各類灰度內容,這些內容構成了平臺治理、管控、打壓的重點。接下來講的內容流管控鏈路就是為了防范從紅線到正常區間內各種可能的風險而設定。

通過下圖,我們可以看到,從內容發布到內容在平臺被推薦、被限流、被下架中間會經歷很多輪次的判斷。由于下圖極為簡單,我們大致關注3個分區,而實際上,在正常的內容分發平臺中,不同輪次的審核鏈路會比下面的示意圖更為復雜。

一、發布時

發布時其實是指內容創作者在平臺提交發布內容的過程。在內容安全視角,重點要處理的是創作者體驗與平臺新內容發布風險性的平衡。常規來看,平臺會根據生態風險來判定內容發布前先審核還是發布后審核。決定哪種模式的關鍵因素在于風險內容概率與創作者發文積極性的平衡。比如,內容分發為單列的平臺,在判斷邏輯上更偏重于先發后審,而雙列由于在用戶可見范圍內曝光量較多,為了減少風險露出,通常選擇先審后發。

二、分發中-低/高熱

分發中通常根據平臺對內容消費者的舉報滲透率、內容持續曝光對平臺整體風險高低來評估。而判斷是否納入召回,最直接的量化指標就是內容在平臺的曝光量,不同平臺的召回池差異較大。通常來說會分為高熱跟低熱兩種。低熱意味著內容曝光到線上分發量高于粉絲貢獻的數值(正常情況下不超過1000);高熱則意味著內容持續在平臺高熱,對當前發布者其它內容的引流、轉化粉絲也產生了較大影響(根據不同市場總體來說以千為門檻)

所以這里的邏輯是:內容在平臺影響量較小,但有持續增長的趨勢,需要查驗風險大小,通過平臺來自feed消費者舉報率來評估;內容達到一定影響量,除了站內本身的安全之外,還需要考慮站外的輿情引發風險,因此也需要再度對高熱進行召回評估。

三、分發中-線上舉報

如第二節講述,當內容在平臺持續分發,就有可能引發不同消費群體對內容的異議,有些消費群體跟平臺保持相同的態度,有些會有自己的判斷,也包括惡意攻擊對手的情況。面對各類可能舉報的場景,既要考慮風險不能被漏過,又需要思考如何能提升效率過濾掉極有可能是錯誤舉報的case。在這一階段,立足點在站內資源、內容風險的漏過。

四、被下架-申訴

平臺處置內容不可避免的需要跟線上被處置的內容發布者產生關聯,用戶也享有申訴的權利,這本無可厚非。單獨拿在這里做討論主要是因為申訴跟各類處置鏈路最大不同之處在于,它極有可能改寫內容在平臺的狀態,如果改寫,就需要優先級的判斷,因此,做好申訴的前提是得把前面所有鏈路管控的重點確認清楚,并產出一份當內容處置結果在各環節都不完全一致的解決方案。

那么如何出好這份方案?在這里我們只給出基本原則:取輪次、取嚴格or寬松、取時間。從這三個視角出發一般能夠幫我們梳理清楚如何做好下架case后申訴狀態改寫的生效邏輯。

最后,附一張在不同召回環節需要關注的核心點說明:

本文由 @藍蓮花zx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