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電商二清?支付行業可不止一種解決方案(微信&見證寶為例)

5 評論 7322 瀏覽 46 收藏 17 分鐘

電商行業原來發展已經這么長時間了,對于電商行業,大家都有什么看法呢?下面是筆者整理分享的關于解決電商二清?支付行業可不止一種解決方案一文的相關內容,大家一起來看一下吧!

電商行業至今已發展多年,國內從淘寶網的一方獨大,到拼多多、抖音等新電商平臺的橫空出世,標志著國內電商的不斷發展和競爭。電商購物作為小額高頻消費的典型場景,自然和第三方支付有著密切的聯系。目前網上有關“電商&支付”相關的文章已經比較多了,不同的作者老師從不同的角度對行業情況、系統框架有較多的介紹。

故本文本的重點就如標題所言,會側重于說明目前業內對“二清”的解決方案,如:各方案有哪些環節?方案之間有啥區別?等等。

一、電商的類型

首先電商主要分為兩種,自營型和平臺型。

自營型就是企業搭建自己的銷售平臺出售自己的貨物,比如大疆(https://www.dji.com/cn)。

平臺型比較常見,淘寶、京東大多屬于這類,企業負責搭建平臺,提供商戶入駐、商品展示,對接支付系統等,但平臺本身不直接銷售商品,商品所有權屬于入駐商戶。

兩種不同的類型,導致整個鏈路的“信息流”、“資金流”、“票據流”均不同。

所以對自營型電商而言,理所應當的收自己的貨款,不存在二清情況;而對平臺型電商而言,平臺作為支付請求的發起方(向下游支付公司發起扣款請求),所扣金額實際上是入駐商戶的貨款,所以原則上應該直接入賬到入駐商戶名下,一旦被平臺收入(由平臺再次結算給入駐商戶),則可能出現平臺卷錢跑路等重大資金風險(即二清問題)。

至此,在介紹電商類型的同時也說明了為什么只有平臺型電商存在二清問題。下面具體說下目前支付行業是如何解決的。

二、業內兩種解決方案

1. 基于支付公司的解決方案

首先有個客觀事實,即目前中國大陸主流的支付工具只有微信和支付寶,故兩家支付公司早已推出了成熟、合規的行業解決方案。以微信為例,其解決方案為“平臺收付通產品”。

1)方案說明

平臺收付通(原電商收付通)是微信支付專為平臺商戶進行交易場景打造的支付、結算解決方案,主要面向對實物商品交易進行線上撮合和管理的平臺。在發生交易糾紛或其他負向風險時,此類平臺有能力介入管理,并對交易負責。

平臺商戶在申請之前需入駐成為微信支付開發者。平臺上開展交易的商戶入駐微信支付,成為二級商戶。平臺收付通支持將多個二級商戶的訂單進行合單支付(如電商購物車中的多筆訂單合并支付),合單支付款項分別進入到二級商戶各自的賬戶(資金為凍結狀態);平臺商戶在滿足業務流程條件下(如確認收貨等),可將二級商戶的凍結狀態的資金解凍,并收取平臺傭金。

(上述話術源自微信官網:https://pay.weixin.qq.com/wiki/doc/apiv3_partner/open/pay/chapter3_3_0.shtml?eqid=de52cd8700068a0900000006645681da)。

該方案在合規的同時,也很好的解決了合單支付、平臺分賬(抽傭)、營銷補貼等電商行業的特殊需求。

2)角色關系

在使用該方案時至少存在三類業務主體。

3)方案信息流:

(簡化的信息流程圖,完整的交互鏈路請查閱微信支付官網:

https://pay.weixin.qq.com/wiki/doc/apiv3_partner/open/pay/chapter3_3_3.shtml)。

4)方案資金流:

由用戶銀行卡至微信ACS,再出款給平臺銀行結算賬戶(分傭)、入駐商戶銀行結算賬戶(貨款)。

微信收付通方案因為已經非常成熟、公開的信息也很多,就先簡單介紹至此。

2. 基于銀行的解決方案

了解這種方案的讀者可能不如第一種方案的多,以平安銀行見證寶為例,是平安銀行針對電子商務平臺搭建的支付結算網絡,在為電商平臺搭建一整套交易資金見證總分賬戶體系的同時,向平臺及平臺用戶提供總分賬戶的開立、賬戶鄉定及鑒權驗證、密令控件輸出、交易擔保支付、充值、提現、交易資金清分、清算和對賬等一體化資金管理服務。

(上述話術源自平安銀行官網:http://www.orangebank.com.cn/zhifutong/dsjianzhengbao.html)。

1)角色關系

這次我們先來看下角色關系(支付公司仍以微信為例),在使用該方案時至少存在四類業務主體:

可見方案變的更“復雜”,也更“怪”了。

2)方案說明

帶著這四個角色,我們進一步開展方案說明:

該方案由平臺和銀行達成業務合作,銀行為其開立一個監管賬戶,平臺在微信側開立收單商戶(注意:是收單商戶,微信原則上不感知平臺下入駐商戶的交易),微信側的資金結算賬戶綁定為銀行開立的監管賬戶。從而實現入駐商戶的應收款入賬至平臺的微信賬戶中,再由微信結算至監管戶,由銀行對用戶支付的貨款進行統一監督管理。

對平臺的入駐商戶而言,需要由平臺將商戶的資質信息、結算卡信息送往銀行核驗鑒權。通過后銀行會在平臺監管賬戶下為入駐商戶開立二級賬戶,用來管控入駐商戶的應收款項。

當用戶發起微信支付時,不論場景上是否為多個入駐商戶的合單支付,請求微信時都只有一筆交易單(沒有分賬信息),微信向用戶扣款成功后,再由平臺通知銀行進行分賬操作,基于平臺的分賬信息銀行在入駐商戶的二級賬戶上入賬。T1微信將實體資金結算給平臺的監管戶,銀行完成清算對賬后,平臺可向銀行發起入駐商戶結算指令,最終實現商戶收款。

綜上,從微信視角來看,這更像一個自營型平臺的支付業務,而分賬、分傭、資金管控的功能和責任全交給了銀行,用戶支付的貨款也從微信ACS挪到了銀行賬戶。

3)方案信息流

(注:同樣是簡化的信息流程圖,支付機構以微信為例,合作銀行以平安為例)

4)方案資金流

由用戶銀行卡至微信ACS,再結算至銀行監管戶,再由監管戶出款至平臺銀行結算賬戶(分傭)和入駐商戶銀行結算賬戶(貨款)。

5)其他說明

各位聰明的讀者看到此處時,心中應該也有不少疑問,比如銀行是怎么對賬的?銀行賬戶結構是怎么樣的等等,在此稍作解釋:

a.銀行的賬戶結構

如圖,銀行賬戶下是有多個子賬戶的,一部分子賬戶用于平臺,一部分用于入駐商戶。如,掛賬子賬戶:當監管戶有實體資金進入時,會先記在掛賬子賬戶上,比如微信T1的資金結算,平臺發起的監管戶充值等。手續費賬戶:即平臺抽傭的金額會記在該賬戶上,該賬戶可以綁定平臺的銀行結算賬戶,以實現手續費收款提現。入駐商戶子賬戶:是入駐商戶在銀行入網登記通過后開立的賬戶,用來記錄商戶的應收款項,該賬戶也綁定了商戶的銀行結算賬戶,以實現資金結算。

①銀行的對賬處理

既然銀行承擔了資金清分、結算的職責,那銀行是怎么對賬的呢?分為三個部分,在當日微信交易完成后,平臺需要把交易信息、分賬明細包括分傭要求送給銀行,銀行側會記錄這些交易,并給相關子賬戶入賬。次日,平臺需將獲取到的微信交易賬單同步給到銀行,同時,銀行又收到了微信的結算資金。此時銀行有了三個數據:商戶請求的交易數據(含分賬信息);微信的交易賬單;實體資金總額。銀行開始跑批核對,確認明細賬和資金總賬的一致性。

②入賬金額的狀態管理

除了對賬外,銀行既然要確保資金的安全,就需要對用戶支付的沉淀資金有所保護,所以銀行的資金分為幾種狀態:“待清算”、“凍結”、“可用”。待清算是指銀行當日收到平臺交易(分賬)指令后,會實時給每個商戶子賬戶加值,但此時為待清算狀態,需等到銀行次日對賬成功后,這些資金才會被劃出待清算狀態。凍結、可用相對常見,通過資金凍結保護用戶貨款,僅當解凍轉為可用狀態后,入駐商戶才能完成提現請求。

③其他細節問題

上述說的都是正常鏈路下的正常情況,但在實際合作與使用中存在各種細枝末節的問題。比如,微信會向平臺收取支付手續費,一般會軋差收取,此時會導致一個問題,即T1微信實際結算給銀行的資金會小于平臺接口請求的交易金額總和(銀行實收<銀行應收),這個時候對賬會出現異常。針對這種情況有兩個解決方案,其一是開立微信的手續費賬戶,渠道收取費從該賬戶扣除,從而不影響微信T1的資金結算;其二是見證寶通常會綁定一個平臺的自有資金賬戶,如果出現銀行實收<銀行應收的小額偏差,銀行會從平臺的自有資金賬戶中扣出這部分錢補上。

又比如一種退款異常的情況,比如微信T1結算(全額結算)后,平臺當日在沒有正向交易的情況下發生了用戶退款(交易量小的平臺會有這個問題),此時平臺的微信賬戶余額為0,原則上無法退款。但又由于退款鏈路會先請求銀行扣除商戶子賬戶余額,此時就出現了商戶子賬戶余額扣款成功但微信給用戶退款失敗的尷尬情況。針對這種情況,可以修改微信結算規則為非全額結算,留存一部分的資金以應付T1的退款,并對發起輪詢的退款重試或人工介入。

三、兩方案對比

最后來說一說兩個方案的區別,幫助各位讀者進一步認識這兩種行業解決方案。

首先是“平臺收付通”,作為支付公司給出的解決方案,在合規層面上受日趨嚴格的監管影響,所以微信的風控、合規、商戶入網、KYB做的都更加嚴謹。

其次,如果平臺使用了微信收付通方案,在未來要拓展支付寶等支付工具時,則需要如法炮制,相關的合作、平臺及入駐商戶的入網流程需要重來一遍,操作成本較大。再者,由于是支付公司自己的方案,所以用戶體驗上會更好,比如用戶可以在微信訂單中看到分賬金額,收款商戶等信息,這也更符合合規的要求。

最后,電商的一大特點是在于用戶貨款的長時間沉淀,這部分沉淀資金對平臺和支付公司而言是沒有收益的(更嚴謹的說,支付公司有微量的備付金收益)。

但對“見證寶”而言,作為銀行給出的ToB解決方案,相對而言更加“靈活”,并且對接服務上做的更好(可以咨詢相關技術、產品老師)。其次,平臺如果一開始只接了微信支付,未來即便要拓展支付寶或其他支付工具也會相對簡單,因為入駐商戶不需要在各支付公司重新入網登記,只需要在銀行入網一次即可。再者,用戶體驗上就顯遜色,用戶只能在微信訂單中看到一筆平臺全額收款的訂單。最后,由于平臺愿意將這部分沉淀資金給到銀行監管,所以銀行就多了一筆(或者一大筆)錢,銀行可以將這部分沉淀資金的收益分成給平臺。

所以,總結如下:

本文由 @一一一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這篇文章很贊,我們在做平臺型商城,目前也只有一個入賬賬號,一直在考慮除了電商收付通以外有沒有其他解決辦法。關于退款和手續費差額這塊很重要。

    來自廣東 回復
  2. 大佬,你有接觸過銀聯商務的嗎?

    來自北京 回復
    1. 知道,銀聯下的。但沒有開展過直接的業務合作

      來自浙江 回復
  3. “微信向用戶扣款成功后,再由平臺通知銀行進行分賬操作,基于平臺的分賬信息銀行在入駐商戶的二級賬戶上入賬。T1微信將實體資金結算給平臺的監管戶”
    補充一個細節,若這個二級賬戶是掛在實體監管銀存下(也就是母實子虛的賬戶體系),這里會有個時間差導致賬實不符的問題:也就是交易日T日,支付成功后,基于平臺的通知,銀行會在商戶的二級賬戶上入賬——子賬戶入賬了,但母賬戶(監管銀存)上卻沒有資金;為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再嵌套一個平臺的賬戶(支持透資),在入賬時,實時從平臺戶補充資金到母賬戶,實現賬實一致;T+1微信的結算款,用于這個平臺戶的補足。

    來自上海 回復
    1. 感謝補充!在我目前的項目中,尚未遇到過因日切導致子賬戶入賬但母賬戶未入賬的情況。但在微信手續費軋差結算的時候會出現結算資金小于實際交易總額的情況,會從平臺的自有資金賬戶中扣錢補充,這塊在文中有提到。

      來自上海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