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入坑!用戶運營就是個營銷奢侈品

2 評論 1905 瀏覽 10 收藏 12 分鐘

對于企業而言,用戶運營看起來美好,但實際上成本很高,頗有“營銷奢侈品”的稱號。為什么這么說?本文總結了其中的一個主要原因:增長的投入產出比。從三個方面進行了闡析,一起來看看吧。

對于企業而言,用戶運營是一個營銷奢侈品——看起來很美好,但成本很高。這也是為什么現在很多同學入職到一家公司,發現用戶運營工作推動得很難的主要原因。雖然很殘酷,但對于用戶運營的同學來說,真的就兩個選擇:

1、到類似字節一樣具有雄厚研發資源的大公司做用戶運營,補全增長全景圖

2、做電商運營,用戶運營為復購率做貢獻

那么為什么說用戶運營是營銷奢侈品呢?其主要原因就是一個:增長的投入產出比。

一、投入產出比之一:產品和社媒的增長要比運營效率高

老板也在追求增長的確定性,基于此,他首要考慮的是,廣告渠道。我投入1塊錢,我就能拿到2塊錢的回收。沒有比廣告更確定的東西。而社媒雖然不能合理衡量ROI,但社媒承擔了相當一部分品牌傳播的工作,雖然這個社媒視頻每天可統計的帶量就10個,但作為老板更傾向于把自然流量歸因到社媒渠道上,這就導致了社媒的投入產出是個迷,但只要有爆款,社媒同樣是一個增長效率很高的運營渠道。在做精細化運營之前,如果社媒和廣告渠道都沒鋪完,說增長紅利過去了,說實話,就連老板自己都不相信這個事情。

其次,很多運營也會抱怨自己提的需求沒有產品來支撐,企業就是產品需求優先。事實也如此,相比產品,運營對于用戶增長的貢獻效率就是低。對于老板而言,我上一個新的功能也可以保證有確定的回報,產品經理的調研報告就說了——現在的大客戶就是要這個功能/目前這個功能就是行業趨勢不做就落后了/我做了市場調研這個功能關鍵詞流量就是高。運營更多的是在做功能迭代,而產品實打實地在創造產品護城河。這也是運營的投入資源老是被產品占用的原因,產品第一本身就是個合理的事情。

所以,在做精細化用戶運營之前,去看看這個團隊的廣告和社媒配置,是否已經足夠投入了,是否真的遇到了增長困境,老板是否足夠認可增長已經做到頭了?是否已經到了不得不做用戶運營的地步了?

大公司財力雄厚,資源到位,他們肯定是比你更了解流量的情況,所以大公司更有人力物力投入到用戶增長上。

二、投入產出比之二:企圖使用1個中臺來解決所有業務問題太理想化了

很多同學也會說,我們公司還好,我們公司成立了一個中臺部門來解決用戶運營的問題,不會跟產品搶資源。這些同學要不就是處于公司核心部門業務上,要不就是想得過于簡單。

中臺部門的成立宗旨是為了解決不同部門的共性問題。但不同的業務運行邏輯就不一樣,哪有什么共性問題?所以,出發點很美好,解決完那為數不多的幾個共性問題之后,中臺部門最后就會淪為核心業務的外延部門,而創新型產品部門和增長一般的小部門就同樣面臨資源困境。

舉個簡單的例子,A部門是以海外市場PC端為主,B部門是以國內市場移動端為主。那么A部門和B部門對于運營系統的要求是完全不一樣的。A部門首選廣告渠道流量ab測試,B部門更緊急的是拼多多一樣的裂變系統。先做哪個?那當然是業績體量更大的A部門。那不能A和B都做嗎?多請幾個研發?那這些研發的成本還是得業務部門來承擔,跟業務部門自己請研發有什么本質的區別嗎?到了業務部門這,主打就是考慮一個投入產出比的問題。

所以,指望中臺部門解決一部分問題是可行的,指望中臺部門來為用戶運營創造一套完全適配使用的用戶運營系統,只能說太理想化了。

三、投入產出比之三:精細化運營的投入產出是個迷

做用戶運營工作前,想得很美好——老板,我們得去開拓校園市場,所以需要圈一部分學生出來給我們做增長?,F在活動太沒有針對性了,我們要去做針對特定用戶的用戶運營。但在實際執行工作中,你就會發現,怎么圈學生用戶呢?是不是得先收集用戶畫像?那么怎么收集用戶畫像?產品啟動的時候給用戶彈一個(很多產品也在這么做)?于是你興沖沖跑去跟產品經理溝通——我們要在產品內加一個彈窗,產品經理一聽,什么?你怎么敢提這種打擾用戶體驗的需求?你想想,有道理,的確很干擾用戶體驗,那么是不是可以這樣做那樣做。就這樣來回扯皮幾十次之后終于上線了。

雖然跟一開始想的很不一樣,但第一步總算是邁出了,于是你就發出了第一批收集用戶畫像的問卷,發現用戶填寫效果不行啊,于是你又費勁腦汁去買來一批獎品激勵,終于是把第一批用戶搞到了。這時候,時間過去了1個月。老板說,活動搞得怎么樣啦?你說,快了快了。

為了穩住老板,你轟轟烈烈搞了一個校園活動策劃案出來,在執行過程中,問題又來了,要怎么把這個活動信息傳達給圈出來的這批學生群體呢?端內消息?沒做開發。移動端推送?也沒做。彈窗總有吧?沒跟學生那個用戶標簽掛鉤。公眾號小紅書呢?做不了圈人……于是你只能硬著頭皮去找老板,又夸夸夸畫了一通大餅——觸達渠道做得好,用戶運營準沒跑。老板沒說什么,默許了這件事,但他也沒說什么支持的話。于是你拿著雞毛當令箭,又去跟產品經理大戰八百個回合,終于是在產品內上了個小廣告。

這下好了,終于可以推活動了。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看效果五十五。你想,那肯定就是圈的人不夠啊,我用學生的行為反推一批用戶圈一批出來做測試吧——嗯,這個反推的功能還得做。照例周會上,老板問起了活動效果,你有點掛不住,還想要點資源來干,但左想右想看著這55的數據,你怎怎么也開不了口,只能訕訕地說,老板還差一點,還得有個小功能支持一下。老板挑了挑眉,說,最近產品反饋運營占了他們資源,看下有沒有別的方式可以做?你思來想去,不知道說什么。

眼看著時間一天天過去,這個季度kpi沒完成,老板不好溝通,你每天晚上輾轉反側就是睡不著,甚至還刷新了幾次簡歷。到了最后兩周,你決定豁出去了。那個300萬粉絲的公眾號大哥,幫我發個活動推文吧!去你的用戶分層,去你的用戶觸達,去你的精準運營!老子現在要的就是曝光!抱著這樣死了就算了大不了下個月就去找份工作!

結果,活動推出來之后,發現一大批人來參加~活動異?;鸨。?!你看著一天天上漲的數據,終于是笑出了豬叫。老板也很開心,老板也終于可以跟他的老板匯報了。但經此一次之后,團隊的小伙伴發現——誒,老王,你之前不是說用戶運營才是未來嗎?怎么現在不做了?你搖了搖頭,說,誒用戶運營挺好的。但你永遠不會告訴他,當年活動參加的人全都是大爺大媽,奔著那盒雞蛋過來的。但至于后面轉化怎么樣,反正老板不問,你也就懶得再給自己增加工作量了。

嗯……所以親愛的朋友你看懂了嗎?作為一個運營,我們很難去說明白,全量推活動和精準營銷的區別在哪里?難道精準圈出一批人推不同批次的活動,效果真的比全量推要好?難道你費盡心機耗費了幾個開發做了一個用戶觸達的功能出來,為了做那個abtest,你能一定打包票,a群體這么做就是比b群體轉化效率要高?對于大部分企業而言,一個月沒有個10w注冊用戶,abtest就是紙上談兵的事情。

對于老板也是一樣的,廢了幾個人力或者花大心思去做數字化精細化營銷,它帶來的效果描述得很美好,在實際操作上,可能不如隔壁廣告部門把1.2的ROI做成1.3;或者產品部門上了一個最火熱的AI功能。

而對于用戶運營來說,花了很多心思去做數據追蹤、用戶觸達、用戶測試,最后測試出來的結果跟老板想象的結果一樣——你證明了這個產品53%是學生用戶,跟老板知道他的產品大部分是學生用戶,短期內差別其實沒有多大。而你作為用戶運營是否能熬到用戶運營效果出來的那個年頭,那就更是個迷了。

所以你的用戶方案為什么老是被駁回?為什么你的需求老是提不起老板興趣?你的工作為什么那么痛苦?

原因很簡單,對于小公司而言,用戶運營就是個奢侈品——無論是在投入還是產出上,用戶運營都比不上社媒、投放和產品。

本文由@運營林同學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哈哈哈哈哈好真實,精細化運營像是給老板畫的餅,有時候自己都不信

    來自浙江 回復
    1. 寫出來這個案例我真是行云流水不帶猶豫的???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