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主場切換,線下零售反攻電商

1 評論 1129 瀏覽 3 收藏 19 分鐘

今年的雙11主場切換,為何線下零售反攻線上的電商呢?這究竟是什么情況呢?下面這篇文章主要分析雙十一主場變化的相關內容,大家一起接著往下看看吧!

一、線下百貨、商超、專柜等,卷起低價來比線上更給力

雙11,堪稱一年一度的數學大考——全渠道尋找最低價,是所有剁手黨的必考題。
一些精于算計的剁手黨們發現,不少線下百貨、商超、專柜等,卷起低價來比線上更給力。

“專柜價格最有誠意,姐妹們快沖”,來自上海的美妝用戶黃小刀就是其一。

作為高端美妝品牌赫蓮娜的鐵粉,每年雙11,她都要趁勢囤貨。

今年雙11,做了一番比對之后,她果斷選擇了專柜下單,“算下來是日常價的84折,而且柜姐給的贈品更多,太香了”。

這并非個例,一些布局全渠道的零售商,其門店甚至也主動內卷,給出了常態化的更低價。
今年10月中旬,盒馬推出了線下專享價,折扣商品價格普降一兩成。步步高全國門店重啟后,平均售價是以前的85折,超市內隨處可見“小程序下單”的標識牌。

而原本以線下為主渠道的百貨商超,也高調宣戰雙11。

《財經故事薈》在北京市場走訪發現,百盛、大悅城、老佛爺百貨、伊藤洋華堂等,都在門口或者其他顯眼位置,掛起了雙11優惠海報。

當線下渠道以更有誠意的低價,發起反攻,消費者也聞風而動,大批量涌入線下購物。

在雙11前夕,北京SKP變得熙熙攘攘,人流量陡然提升;而杭州銀泰百貨的門口,甚至出現了人擠人的排隊現象。

不過,線下能夠成為雙11新主場,也并不僅僅依賴于最低價。

過去被貼上“落后”標簽的線下零售們,正在借道差異化的本地服務,以近打遠,發起一場全面的反攻。

二、舍遠求近的年輕人,走進門店

能買貴的,但不能買貴了。價格,依然是本屆雙11,剁手黨消費的首要決策變量。

界面新聞的調研顯示,商品價格、平臺補貼力度是雙11剁手黨最為看重的要素,分別占比達到71.8%、68.3%。

為了拿到最低價,北京某大廠員工阿維用上了專業工具。10月中旬,阿維的新房剛裝修完畢,他要趁著大促置辦大家電。

“我做了一個Excel清單,全渠道比價,哪里便宜去哪里買,多平臺下手”,他告訴《財經故事薈》,

其中一些家電,他在電商的百億補貼活動里找到了最低價。

但在選購電視時,他卻發現,線下更劃算。

一款75寸的電視,在蘇寧易購的線下門店,只要10000元出頭,比日常價格便宜了1000元左右。

據導購解釋,之所以能降價1000元,是因為蘇寧易購在聯合政府部門進行補貼,多款大家電補貼力度在10%-20%左右。

今年雙11,廣州白領西麗重點囤貨的對象,依然是美妝。而她最終下手的渠道,既不是直播間,也是傳統電商平臺,而是美團。

利用滿290減150的優惠券,她在美團平臺上,從線下彩妝集合店Wowcolour購買了全套美妝產品,

“正價總計343.7元,打完折之后只要143元,找遍全網,也沒這么大的優惠幅度”。

西麗在小紅書分享完經驗后,引發了不少“姐妹”前來取經。

三、線下專業的服務贏得喝彩

除了價格合適之外,還有一些年輕人走進線下,則是期待更專業的服務。

今年雙11,北京白領方方打算為母親購買一件按摩儀。原本,她看上了一款只要700多元的低價入門檻產品。

而母親堅持要去線下門店體驗一番。在導購的專業指導下,母女二人比對了多款產品,最終購買了一款2000多元的中高端按摩儀,“一分價錢一分貨,2000多元這款功能更全,全家都能用。不是到門店體驗,是比較不出差異的”。

轉道線下,還因為年輕人不愿意再當等等黨了。

麥肯錫的研究報告顯示,中國消費者對購物配送時效性的要求越來越高,60%的90后和85%的80后希望網購當天就能到貨。

無論是門店購物自提,還是即時零售提供的半小時、一小時達、半日達等高效配送,都更得剁手黨歡心。

統計顯示,中國即時零售用戶量已超過6億。

人在山東的網友海綿寶寶,就體驗了一把即時零售的便利。

11月4日,準備出差的海綿寶寶收拾行李時,發現必備的衛生巾沒了。她立刻在美團超市頻道上下單,“用了滿99元減50的券,很便宜,而且半小時送上門,不耽誤我趕高鐵!”

還有一些用戶雙11轉道線下,不只是為了價格,而是因為只有線下才有服務消費。

近日,一張大牌護膚品銷量大跌的截圖流傳很廣。一路高歌猛漲的雅詩蘭黛,也掉頭向下——其截至9月30日的最新財季里,營收、凈利潤分別同比下降10%、92.65%。

北京白領柳柳表示,不是年輕人不消費了,而是新的消費觀正在形成:大錢投入定期醫美,解決皮膚問題,日常用平價國貨,完成基礎護理。大牌護膚品效果不如前者,性價比不如后者,只能裝點梳妝臺。

像她這樣減少商品消費,優先服務體驗的年輕用戶越來越多。今年雙11,美團聯合多個麗人商戶直播,覆蓋美容美發美甲、口腔體檢、子嫩膚等全方位服務。10月底,直播間6小時賣出一周的美甲美瞳,洗剪吹和染燙套餐賣出超萬單,美容團單銷量較平日增長一倍。

用戶的偏好,是行業進化的標尺。轉道線下的年輕人,集體推動線下成為雙11的新主場。

四、從敵視到擁抱,線下零售心態變了

線下零售業態,對于是否要參與雙11,認知和行動在過去十年間,都發生翻天覆地的大逆轉。

早些年間,倨傲的線下零售,對于剛剛萌芽的線上電商,既看不懂也看不上。

這種分歧的一個顯性標志,是馬云與王健林那場世紀賭約。

2012年,萬眾矚目的CCTV中國年度經濟人物頒獎晚會上,春風得意的首富王健林率先亮牌,“2022年,如果電商在中國的零售市場占到50%,我給你一個億,如果沒到,你給我一個億?!?/p>

斗志昂揚的馬云也欣然應賭。

接下來,是線下零售的陣痛期,從早期的鄙視敵視到恐懼眼紅,一大批傳統線下零售的翹楚,在這場博弈中拱手讓位,比如大潤發賣身阿里。

不愿被時代的浪潮拍死在沙灘上,在隨后的O2O、社區電商、即時零售等一波波浪潮里,線下業態開始小步嘗試數字化。

而疫情則是催化器,當線下業態被迫關門歇業,轉道線上不再是錦上添花,而是關乎到生死存亡,全面擁抱線上,成了必選題。

線下零售業態全面擁抱線上,其實也是內卷所致。

眼下,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切換到增長階段,線下零售雖有所恢復,但營收和利潤增長上仍然承壓。

海通國際發布的《批零行業1H2023業績總結》顯示。今年上半年,百貨板塊上市公司收入同比增長 7.7%,剛剛修復至近 2021 年水平;與此同時, 板塊毛利率較 1H22/1H21 各增 3.3pct/減 0.5pct,表現仍然不及2021年。

相比百貨業的逐漸恢復,超市板塊上市公司的表現,尚還處于“減虧為主”的調整階段。據海通國際統計,今年上半年,超市板塊樣本公司收入同比降低 15.1%,剛剛恢復至 2021年Q2的86.3%。

增長承壓之下,線下零售必須廣撒漁網,網羅一切增長紅利。即時零售的大爆發,則讓實體門店看到了新的增長機會。

根據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發布的報告,2018年以來,即時零售行業的年均增長速度超過 50%,預計到 2026 年,即時零售的年增長率仍然可能高達 47.1%,遠遠高于同期網絡零售總額的增速,2020 年,即時零售增速高出 71.89 個百分點,2021 年高出 36.83 個百分點,2022 年高出 51.1 個百分點。

因此,拿捏好即時零售的風口,線下業態就大概率把握了趕超機會。

高增長之下,萬億規??善?。據美團高級副總裁、到家事業群總裁王莆中預測,2023年即時零售行業規模將超5000億,未來五年即時零售行業市場規模將達1萬億。而美團閃購單個平臺的規模,到2026年就有望超過4000億。

這樣的預測,與艾瑞觀點基本吻合。后者更為樂觀地預計,中國即時零售開放平臺規模將在2025年邁過萬億大關。

而線下實體開始借道本地零售平臺,發揮自身服務優勢,搶奪雙11話語權。

其一,不少線下實體與即時零售平臺攜手,提供了隨需隨買,隨買隨到的即時獲得體驗,平價和方便將融入日常消費。如此一來,將會推動雙11、618等大促節點,走向削峰填谷的均衡態勢,消費者無需費盡心思囤貨,也能享受常態化低價和便利。

而洞察這一趨勢的電商平臺,也在順勢而為,主動拉長雙11大促周期,提升用戶體驗。

其二,實體零售主動反攻,通過持平的低價,更好的服務,更快的配送等差異化優勢,去爭取話語權。

其三,未來雙11的競爭關鍵詞,不會局限于短周期的最低價廝殺,以免掉入同質化惡性競爭的泥淖。未來的雙11,是線下門店長周期維持平價,同時比拼服務,體驗業態尤其如此。與即時零售平臺協作,放大“服務”的價值杠桿和觸達半徑,以此把流量變為“留量”。

五、線下零售如何“反客為主”,站上C位?

在這場反攻中,線上零售到底如何重新站上C位?從現有的成功案例中,可以找到一些可復用的增長路徑。

其一,如何保持可持續低價?如何以低價為鉤子,去撬動增長?

早些年間,線下門店無法維持和線上同步的低價,是因為線下要支付高昂的租金和人力成本,而且,線上流量較為便宜。

現在,線上流量成本持續增長。與此同時,線下零售可以借道即時零售,延長服務半徑,同時建立社群、布局私域,低成本拉客引流帶動復購,上述種種布局,都在力圖攤銷、拉低線下的租金和運營成本。

線下線上的成本差正在發生逆轉,所以線下門店才有底氣,去和線上打價格戰,承諾買貴必賠等。

另一方面,于線下門店而言,低價是工具而非目的,要以此為鉤子,去拉動交叉轉化。

某高端服裝品牌負責人告訴《財經故事薈》,“我們線下門店和直播間,以及電商官方旗艦店,價格是一樣的,但相對之下,我們還是更愿意引導顧客到門店?!?/p>

他進一步解釋稱,只要顧客到店,導購就能憑借專業的搭配建議等,帶來更多交叉轉化的機會,“比如顧客在線上可能只買一條半身裙,到了門店,可能在導購的建議下,試穿件上衣,搭配下外套,綜合來看,門店客人的客單價,遠高于線上用戶?!?/p>

其二,僅有低價還不夠,還要放大服務優勢,以差異化的體驗長板,去拉動增長。

與線上PK低價,是同質化競爭,而專業導購、即時配送的服務等,則是線下獨具的差異化優勢。因此,卷服務相比卷低價,其實是格局升維。

如今,布局即時零售,已經成為很多行業的標配動作,如3C數碼、生鮮、商超、家電等。

美團閃購雙11“開門紅”戰報顯示,在“數碼家電品類日”期間,手機銷售額同比去年增長8倍,生活小家電增長3倍,電視及洗衣機等大家電增長均超5倍?!懊缞y個護品類日”當天,美妝個護商品訂單量同比去年增長196%,其中,高端化妝品訂單量同比去年增長426%。

IDC報告顯示,2023年Q3,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同比下降6.3%,但在即時零售場景里,手機行業卻取得了高增長。重新拿下市場份額第一的華為,雙十一期間就聯合美團推出促銷活動,銷售額周環比增長1650%。

其三 ,不要甘當“坐商”,要積極借勢線上平臺,開辟新型服務業態:線上引流拉客,留量轉化;線下真誠服務,帶動復購。

銀泰百貨就深諳此道。10月17日,商場美妝品類“電子銀泰卡”在美團、大眾點評上線,用戶以折扣價購買美妝卡后,可以就近前往銀泰美妝專柜消費,疊加各種促銷活動,最多可享受近7.7折的優惠。截至10月31日,該卡券累計在美團上的銷售額超3億元,成功綁卡兌換比例高達95%。

而在線下,銀泰百貨發揮實體零售“場”的優勢,為顧客提供配套服務。比如任性報,浙江省內累計消費滿1500元報銷車費,不但可以免費打車,低于300元的火車票也能報銷。顧客無需購物小票,也不用自己操作,只要在商場服務臺找客服即可體驗這一服務。

六、雙十一,起于“遠方”,興于“附近”

雙11零售業態的主場,從線上高歌猛進獨占鰲頭,再到到線下業態強勢反攻,形成線下線上雙主場優勢。

這種變遷,似乎是回歸,其實是升級。實體零售不再陷入價格和流量的比拼,而是重新回到本地服務的競爭上來。

同時,借助數字化手段降低經營成本、提高經營效率,也成為實體門店的必修課。

而線上線下這種高手過招的良性內卷,最終受益的也必然是消費者。

采寫:萬天南,編輯:陳紀英

來源公眾號:財經故事薈(ID:cjgshui),資深圍觀,謹慎吐槽,橫跨財經、科技的原創深度解讀。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財經故事薈 授權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錯別字好多。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