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號推薦內容泛濫,我們為什么還要「訂閱」?

4 評論 1975 瀏覽 4 收藏 10 分鐘

在微信公眾號信息流中,我們常常會接收到各個時間段和亂序的推文,也會有其他推送的內容。久而久之,我們對自己訂閱的公眾號就沒有那么敏感了。這不禁讓我們思考:我們的“訂閱”還有意義嗎?

星期六下午,用戶小魚開始翻看工作日遺漏的公眾號信息,但無序的列表也讓小魚困擾,看來看去好像都是那幾個,日期也不是最新的,甚至還有一周前的,這下讓小魚覺得自己這個習慣有必要改變一下了。

也有網友反映,看到過朋友圈里有人也有類似的煩惱,話劇票的公眾號關于放票通知推送沒有排到最新,而是排到后面,導致他沒看到通知,錯過了訂票時間。

用戶不僅如此,作為運營也是如此。有時候,想從公眾號發布的最新文章中挖掘一絲選題的靈感,但奈何最新的消息并沒有顯示在前端,而是位于后面,甚至是石沉大海。

既然如此,那為什么微信公眾號還要選擇按推薦算法推送,而不是按照時間排序?

一、為什么訂閱號消息的順序不按推送時間排序?

公眾號之前其實也是按照時間來排序的,但隨著公眾號的發展,公眾號也不斷增多。就像公眾號的那句slogan一樣“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品牌”,每個人都想來分一杯羹。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公眾號的增多,使得用戶迷失在“信息海洋”中,沒有粉絲基礎的號也難以被看見。

回歸公眾號發展的十幾年,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1. 2012年-2017年,公眾號成為品宣的重要渠道,也成為了大家閑暇時間的“讀物”;
  2. 2018年-2020年,公眾號逐步陷入迷茫期,被席卷而來的短視頻所沖擊;
  3. 2021年-2024年,短視頻和電商的強勢發展,也讓公眾號開啟了自我“整頓”。

公眾號也是從2020年5月開始取消了時間排序的規則,按照訂閱號的優質程度、用戶喜愛度等標準進行智能化排序,“訂閱”的優勢進一步消失,轉而帶來的是算法的優勢。

在改版之后,創作者們會發現自己的文章閱讀量有所波動,并不會像往常一樣數據固化,部分號主會抱怨自己的閱讀量斷崖式下降,但總體來看,后續都會穩定在一個數據水平上。

站在平臺的角度來看,其實也是希望更多的優質內容能夠被大家看見,優質的公眾號會因為改版而獲得更多的展示機會,而依賴誘導關注或違規吸引粉絲的公眾號也就會被限制推薦,從而影響其閱讀量。

從這個角度上來看,也是在規范公眾號內容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從而激勵更多的作者進行優質內容產出。

公眾號本質是一個文字內容載體,一端是文字創作者,一端是文字消費者。當供給大于需求時,想要脫穎而出也就更難了,創作者也可能會因此失去動力。

對微信來說,公眾號的活力依舊要保持,但光靠訂閱號本身的粉絲估計是撐不起當前的體量要求,交叉推薦就是一種嘗試的方式,保持住公眾號的閱讀量和其他數據。

二、我們的“訂閱”還有意義嗎?

那么問題來,現在微信公眾號能看到的不僅僅是我們訂閱的內容,更多的是推薦的內容,訂閱內容越來越少,推薦的內容越來越多,我們做「訂閱」這個動作還有意義嗎?

訂閱這個動作,實際上是在為我們做一個篩選,推薦是幫我們發現更多我們感興趣和喜歡的東西。兩者其實也是有一些共通的,但有的人不喜歡被推薦,喜歡自己主動發現,希望自己看到的都是經過自己篩選的內容。對于用戶來說,只能說有利也有弊。

就好比一個是拿了其他碗給你喂飯(系統的推薦),一個你自己拿碗吃飯(自己的訂閱)。你糾結的問題是,明明自己拿了那么多碗裝好了飯,為什么還要拿別的碗裝好飯給你喂著吃?這時候你會覺得,自己每次多拿一個碗吃飯還有什么意義呢?

但是站在系統的角度來看,它每給你投喂一次飯,他就有可能可以幫別人賣出一只碗,這樣就可以源源不斷的吸引新的過來賣碗的人了。

所以,有了推薦機制,不代表“訂閱”就不重要了。相反地,我們更需要做好訂閱。

之前公眾號的邏輯是先訂閱才能看到內容,新增流量主要來自于轉發,是基于微信社交邏輯的內容分發方式。

但現在內容信息泛濫,頭部大號打開率下降,尾部賬號更是慘淡,信息鏈接的效率變得更低,通過內容占領用戶時間的目的自然也就達不到了。

推薦閱讀是內容找人的推薦機制,增加了信息匹配效率,但內容推薦是公域流量的邏輯,即停即走,不訂閱,就更加留不住。

訂閱本身代表的是用戶對內容的認同,引申一層就是對作者或賬號定位的認同。光靠福利、引導來引導訂閱沒有太大作用,有清晰的賬號和人設定位,引發自然關注,會沉淀成為你的私域。

所以,訂閱并不是一無是處,關鍵看你如何去用以及看待它。

三、? 結語

在大數據時代,算法推薦無處不在。

有人常常感嘆:

公眾號原先的“訂閱”是一片凈土,加了推薦之后,有人擔心自己會一直處于“被推薦”的怪圈,找不到公眾號訂閱的意義。同時也有的人希望文章的時效性有所保證,能在訂閱和推薦中加個開關,比如按“時間排序”、“默認排序”,把選擇權交給用戶。

內容分發形式雖然有所變化,但不變的是我們訂閱的初心。在信息洪流之中,我們唯獨多操作一步,去訂閱這位作者,希望的是再次讀到這位作者的文章。

訂閱和推薦,就像一對孿生兄弟,并不是獨立存在的,有時候上演一場“互相依附,互相牽制”的戲碼也能夠讓你的信息流更加豐富化。

訂閱好比我們曾經關注的“老友”,你雖然會從推薦中尋找“新的朋友”,但也不妨礙我們回過頭來再去看看這位“老朋友”,也讓我們從迷失的信息海洋中,撥正自己信息的航向。

畢竟有的時候,最懂你的不是算法,而是你自己的選擇。

 

文章內容部分,感謝@鏡子別酷 @Topcat @別打了我是醬油 @敏捷增長研究室 等人在?天天問?貢獻的精彩回答~

關于“微信公眾號訂閱內容減少,推薦內容增多,訂閱還有什么意義?”你有什么看法?點擊鏈接,一起來聊聊~

部分素材來源:天天問話題精選

「天天問」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社區旗下的互助問答模塊,致力產品、運營、營銷等領域知識的學習交流。

本欄目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運營@Ginny 整理編輯發布,歡迎大家踴躍提問,一起交流。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謝謝文章

    來自廣東 回復
  2. 取關了好幾百個,感覺輕松了許多

    來自北京 回復
  3. 基于訂閱的推薦和基于推薦的訂閱

    來自北京 回復
  4. 大佬問下,這里說的 交叉推薦是指什么意思,哪個流量、

    來自福建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