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4星,商家警告我不要差評

0 評論 2123 瀏覽 10 收藏 16 分鐘

現在網上什么東西都有個評分。買東西有評分,看電影有評分,找吃的也有評分。但這些評分都是真實的嗎?真正不好聽不好看不好的聲音,是否能在評分系統中真正得到體現?以及,好評的東西,就真的一定適合自己?

滿分5星,你覺得4星、4星半,代表的是滿意,還是不滿意?

至少從小,學校告訴我,在滿分100的情況下,60及格,80良好,90那就可以稱為優秀。

早些年,若填寫個問卷調查,人們也較少會選擇最好或最壞,這兩個極端。

秉持著中庸、留有余地的態度,選個滿意,算是表達自己的善意。

然而,你眼中的善意,在別人眼里,沒準就是惡意。

一、四星=差評

今天,在電商、外賣等平臺,若你的消費評價不是“非常滿意”、“5星好評”,沒準就會迎來商家的“親切問候”。

對于憑感受打出4星的顧客來說,此刻無疑是一臉懵逼:what??我覺得“還不錯”,但又沒到驚喜或極致,這難道不應該是四星嗎?

但不等你驚訝完,商家已經熟練的掏出了帽子,扣在了你的頭上。

“只要不是5星好評,一定是同行惡意差評”,在商家眼里、嘴里,這種邏輯的措辭早不新鮮。

無論是心中就這么認為,還是為了洗地,說給其他人看,但凡遇到不好的評價,都會冠以同行的帽子。

這一套因果自洽的說法,被商家行云流水的甩出之后,還會用“JC上門”之類的方式,警告甚至是威脅。

而這些麻煩的源頭,居然是個4星的評價。

4星等于差評?

無論語言、數理、感情層面,都不合邏輯。但這卻是電商、外賣等平臺的真實現狀。

雖然,平臺從未公開這么宣布過。

在他們的評價頁面,4星,仍舊是代表還行、不錯、基本滿意的較好選擇。

沒有誰直接把4星,定義為差評。

但在實際的平臺運行框架中,由于多種原因,整體評分虛高。平均4.7、4.8那是常態,很多4.2、4.3都屬于低分店鋪。但即便如此,這綜合指數依然要比4星評分高。

也就意味著,4星是在拉低評分。

尤其評分非常接近5星的店鋪,每出現1個4星,所拉低的分數,可能就要幾十個5星評價才能平復。

而這些評價分值的影響,也往往會反應在店鋪的推送展現、搜索排名等數據上,進而影響店鋪的點擊、瀏覽,最終影響銷售業績。

各個平臺算法不同,有的對“非滿分評價”更為嚴苛。而一些店鋪又恰好處在競爭最激烈的位置。這種情況下,或許一個4星的評價,就可能讓某間店鋪銷量大減。

再加上激烈的線上競爭,導致利潤偏低。比如一些外賣餐飲店鋪,銷量降低2成,可能就突破了盈虧平衡點開始虧錢。

也難怪不少店鋪,會對一個4星的評價,如此在意。

然而,邏輯自洽,并不能成為商家刁難顧客的正當理由。且這種4星等于差評的潛規則,也給人們在消費、評價的時候,帶來很多額外的麻煩。

二、顧客:適應4星差評

1. 發聲自由受限

消費評價,本該是顧客的自由。

我花了錢,卻買到了一洗就縮水的衣服、吃到了惡心的飯菜、看了場昏昏欲睡的演出,難道就必須強顏歡笑、點頭說好?

但當下,評價和店鋪銷量的關聯非常直觀,且商家可以輕松與顧客取得線上聯系,或拿到顧客的真實信息、電話地址。使商家比過去,有了更多影響評價的操作空間,也就給顧客帶來了很多額外麻煩。

顧客給出了讓商家不滿的評價,就有可能遭受騷擾、警告,甚至是報復。

線上的溝通,要求改評價,或警告不要再差評,只算是最輕度的影響。從網絡繁榮以來,“網購平臺商家長驅千里報復賣家”、“外賣員貼心‘上門服務’”、“手機被幾千個電話轟炸”等新聞就此起彼伏。

雖然各種亂象,在整頓之下大幅減少。但即使2024,仍不免出現個例問題。

眼下,就算這些報復消費者的情況極少出現,也不免嚴重打壓了真實評價的熱情。

遇到了不滿的消費體驗,面對可能出現的麻煩,還是算了吧,打個5星,自己注意下回別選他家,就是多數普通顧客,簡單而真實的想法。

而現如今,4星也被視為差評,可能帶來商家的敵視、騷擾、報復。也折射出,普通顧客無形中被套上的心理限制,有多么嚴重。

且在顧客弄明白“4星是差評”、“不能打4星”之前,還面臨著一個問題。

2. 增加學習成本

作為一個普通顧客,我只在乎花多少錢、買到什么樣的商品或服務。

至于平臺內部的規則,平臺和商家之間的博弈,商家和商家之間的競爭,是我需要考慮的問題嗎?

如果你正在讀這篇文章,我相信你對互聯網商業并不陌生,早已對這些平臺的規則有所耳聞。也知道看似“不錯”的4星,會給商家帶來負面影響。

但對于非相關行業的從業者,對于其他年齡段的人,了解平臺內部這些規則,既沒必要,也不簡單。

我的一位鄰居,年近八旬,獨自居住,在子女的幫助下學會點外賣,解決了個人的部分餐飲問題。若她在平臺獎勵積分的鼓勵下,點開評價頁面,又憑借真實想法寫下4星評價,又是否會給她帶來什么麻煩?

5星好評,不是消費者的責任。

了解平臺運作規則,不是顧客的義務。

即使對平臺來說,在搭建評價體系之初,并非為了給消費者添麻煩。但時至今日,評價體系,卻越來越難發揮出應有作用。

3. 隱藏真實情況

你為什么看評價?

了解商品的真實情況,不能只聽商家一面之詞,想看看其他顧客怎么說。

但現在,你還能看見多少真實的評價?

前些年大火的買家秀、賣家秀的反差,你有多久沒在評論區看到了?

不利于銷售的負面評價,早都被刷出的好評,頂到了靠后的位置。

然而,這種情況出現,不僅僅是商家單方面的刷單、買好評造成的。

很多顧客為了省心、避免麻煩,幾乎不會打出差評或3星4星,也是導致綜合評價虛高的原因。

但若當面問問他們:“你選擇‘非常滿意’,真的代表你內心的想法嗎?”

我想很多人心里,都或多或少藏著一些忍氣吞聲。

當5星不再代表真心滿意,當4星也成了差評,當1星2星常被差評師、極端顧客所占據,那些正常、能反應產品真實情況、能看出細節優缺點的評價,我們又能去哪里看?

早在網絡不發達,甚至電視報紙都稀缺的年代,商家缺乏宣傳渠道,正是顧客的評價,口耳相傳,才使得好的店鋪越發興旺,產品、服務不佳的店鋪越發慘淡,形成了健康競爭的商業環境。

評價體系原本存在的意義是篩選、參考,平臺篩選優質商家,顧客獲取消費參考。

但現今,圍繞著評價規則,逐漸變成了數字游戲的競爭。頗有幾分搜索引擎競價、優化的既視感。

于消費者而言,這不是什么好事。

但對平臺來說,這種現狀,卻似乎沒那么糟。

三、平臺:衡量4星差評

1. 不想糾正

當商家評分普遍虛高到4.8、4.9的高位時,更容易受到3星4星評分的影響,進而導致商家排名變化。

排名下跌,對商家而言可能事關利害。但對平臺來講,卻幾乎毫無影響。

評價體系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

一個商家掉下去,會有其他商家升上來。一部分商家的曝光減少,這些流量可以分給其他聽話的商家。

在動態的數據當中,不斷計算著,將流量分給誰,能帶來更高的轉化率,并能最終給平臺帶來更多的收益,那流量就分給誰。至于拿走流量的是甲還是乙,又有什么關系?

而評價系統是否應該合理、公正,同樣可以從利益的角度衡量。

部分商家為了提高評價,大搞刷單。但刷單和普通售賣一樣,也需要支付給平臺抽傭、手續費。只要刷上來的店,能接得住流量,不比其他店轉化率差,平臺等于白賺了一份抽成。若商家之間卷的越厲害,平臺能夠從中獲取的也越多。

而且,大面積的好評,讓顧客在消費的時候,更堅定消費信心,也同樣能提高平臺綜合的轉化率。若顧客看到負面評價,感覺反胃,干脆不買了,對平臺來說也是損失。

2. 無力糾正

平臺內部如此,平臺與平臺之間的競爭,同樣也有影響。

多數人的手機里,同類型消費APP不只1個。買同一款商品,也可以在不同平臺之間貨比三家。

而除價格外,評價自然也會成為人們的選擇因素。

同一款商品,A平臺店鋪4.9分,B平臺店鋪只有2.3分,就算B平臺便宜2塊,你是否也會覺,得在A平臺買更放心?

A平臺全是好評,B平臺清一色差評,你會因為B平臺的評論區更真實,就更傾向于在B平臺買嗎?

當消費者養成習慣,把4.x分當成錨點,再看到3分的店鋪、商品,就會感到不放心,即使它更真實。

虛高的評分被架在高位,平臺也不敢讓它完全回歸真實。

四、商家:陷入4星差評

要說被4星差評這種扭曲的評價體系,影響最深的,還是依托于平臺的商家店鋪。

為什么都說,“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過去了。因為巷口的酒館叫賣聲太大,讓你注意不到巷子深處。讓原本默不作聲的店鋪,也在生存壓力下,不得已加入了叫賣的大戰。

刷單、獎勵好評、處理差評,這些行為無論正當與否,都需要成本,既有金錢成本,也有人力成本。

而且這些成本,站在整個市場的角度,又都是額外成本。

因為這些圍繞評價體系付出的成本,幾乎無益于整個市場“做大蛋糕”,只關乎各家如何“分割蛋糕”。

簡單來說,這是一種內卷。

而且是極為激烈的內卷,以至于4星,都變成了差評。

若單純只商家在內卷,或許消費者還樂見其成,旁觀競爭的同時,獲得更低的價格和更優質的產品服務。

但網絡的聯接,拉近了距離,模糊了界限,泛化了矛盾,又導致沒人能在內卷中獨善其身:

暗中默許刷單的平臺,評價體系虛高,讓其他平臺也不敢展現完全真實的評價。

謀取好評、報復差評的商家,讓原本專注產品、服務的店鋪,也只能盯著評價看;就算一些真實評價很高的店,也因為刷好評的泛濫,難以脫穎而出,反而也被顧客當作是刷出來的。

想通過差評牟利的人,惡意差評的極端顧客,又使得普通顧客的正當訴求,看起來也像是在敲詐;普普通通一個4星評價,都有了差評的意味。

4星差評,只是內卷時代的一個縮影。

而這種內卷,還在卷入更多人,卷的更洶涌。

專欄作家

墨饕,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網絡營銷人,心理咨詢師。擅長消費者行為學、文字傳播學、市場營銷學等領域。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ixabay,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