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AI+PPT Gamma千萬用戶的指數級增長方法論
出海團隊如果想實現產品指數級的用戶增長,可以怎么做?這篇文章里,作者從產品和增長的角度來講講Gamma究竟是如何實現快速增長的,想了解的同學,可以來看一下。
一、導語
我在22年8月,Gamma測試版發布沒多久就寫過一篇相關的文章《種子輪融了700萬美元,新一代革命性PPT來了》,這應該也是當時國內最早介紹Gamma的文章。而且機緣巧合,在當時就跟Gamma的CEO Grant Lee聯系上了,他們當時也對中國市場十分感興趣,找我了解了很多信息(見下圖),我也給他們提了很多建議,比如在產品本地化這點上,詳細內容可以看下面的正文。
后來跟Grant Lee線上視頻聊過幾次,也加了WhatsApp,他給我的印象是一個非常友好并且喜歡深度思考的人,對做內容媒介有很多自己獨特的思考,這點我也會在下面的正文中詳細介紹。
所以在一開始我就非??春肎amma的發展,也一直在持續關注他們,我自己就是Gamma的忠實用戶,也一直在推薦這款產品。正好他們最近完成了新一輪1200萬美金的融資,用戶規模也快接近2000萬了,所以決定再寫一篇文章,從產品和增長的角度來講講Gamma究竟是如何實現如此快速增長的。
Gamma由3位Optimizely(一家為市場營銷部門提供A/B Testing來提升營銷效果的公司,在2020年被數字內容管理公司Episerver收購)的前員工在2020年11月共同創立,從官網信息來看,整個團隊規模很小,而且十分扁平化,就是3位創始人加上5位工程師和3位設計師。
Gamma首個內測版本在2021年8月正式發布,在第一周就收獲了數千個注冊,同時Stripe、Hopin、Facebook和Gusto等大公司的員工也開始使用這款新一代的幻燈片工具。在2021年10月Gamma對外宣布了700萬美金的種子輪融資。
這輪融資主要由Accel領投,同時Zoom的創始人Eric Yuan,領英的前CEO Jeff Weiner以及Airtable的創始人也都參與了跟投。而在最近2024年5月份,Gamma又完成了1200萬美金的A輪融資,擁有超過1700萬的注冊用戶,這輪也是由Accel領投的。
二、產品介紹
在產品上,Gamma的核心目標就是讓內容創作變得更簡單,無論你是什么身份。從最早做新一代云端的幻燈片,讓用戶只需要專注內容本身,而無需在意各種復雜的格式。在生成式AI技術興起后,又在23年的3月結合了AI生成功能,幫助用戶只需要輸入需求即可快速生成演示文稿。
然后就是在24年的2月份,發布了最新的制作網站功能,把內容品類從幻燈片拓展到了網站。這一系列的進化和升級,都是為了一個核心理念:就是在AI的賦能下,創造一個全新的媒介,讓任何人無需任何技能,即可展示自己的想法。
從這個理念出發,無論未來內容載體形式怎么變,Gamma都會借助最新的技術去方便人們呈現自己的想法,就像Canva提供了各類形式幫助消費者來展示想法,Gamma則是面向ToB的企業用戶,幫助他們更好的呈現想法。因為在生成式AI興起之后,AI幻燈片這個概念其實非?;?,也有大量同類競品在跟Gamma同場競技,比如Tome融資了7530萬美金,接近Gamma融資總額的4倍。
但根據我自己的親身體驗和看到的用戶反饋來說,Gamma的評價反而會更高,而且兩者的用戶數量應該是差不多的,但Tome主要增長渠道很依賴于付費投放,而Gamma則更多是免費的有機渠道,通過產品自傳播來實現增長,具體增長方式我們會在稍后詳細講解,在這里我們先來看看Gamma在產品上究竟有何自己的獨特亮點。
首先是在官網首頁上,Gamma列舉了自己最重要的五大功能,其中放在最前面的兩個都是AI相關的,一是利用AI來快速創建無限制的演示文稿、網站以及更多內容形態,重點突出了產品的AI生成能力、快速以及形式多樣。二是利用AI來幫助你快速完成樣式的設計,大家都知道演示文稿在ToB場景使用時,一個美觀統一的樣式是十分重要的,Gamma能夠利用AI快速幫助你設計出好看的樣式,同時快速重寫或者補全你的內容。
接下去三點則是跟ToB場景比較緊密的結合,一是支持圖片、視頻和嵌入網頁等多種內容形式,同時能快速創建圖表和直接使用各種各樣的模版。二是支持多種格式的導入和導出,以及內容的快速復制粘貼。
最后一點則是支持多端交互和寫作,無論是桌面端還是移動端都可以保持統一的格式。
以上這些功能點涵蓋了內容的來源、創作和分享全流程,體現了Gamma的核心理念與目標。除此之外,還值得一提的就是Gamma的首頁非常簡潔和創新,并沒有按照常規的SaaS工具的布局和內容。比如他們把用戶評價這個板塊直接打散放在了各個功能介紹下面,除此之外基本的用戶案例、榮譽證明和價格等板塊都沒有在首頁出現,這可能也是為了呼應Gamma想要創造一種新媒介的理念,這種改變不能說好還是壞,但值得思考。
從定價方案上看,Gamma主要分為三個套餐,除了免費版之外,還分為10美金/月的進階版和20美金/月的專業版,除了免費版有400積分的AI用量限制外,付費套餐都可以獲得無限的AI用量,主要區別在于生成的卡片數量、模型能力的高低等,專業版還支持比如密碼保護、自定義字體和網站自定義域名等功能。
根據我的經驗來說,Gamma的定價非常清晰,沒有因為加入AI功能而不得不推出多個套餐導致混亂的情況。對于普通用戶來說,免費版的功能已經足夠了,而且附帶的品牌標記在無形中就幫助了傳播,是重要的獲客渠道,這點在下文增長分析中會再詳細講講。
接著說說產品的實際體驗,在點擊右上角“Try for free”按鈕之后即可快速注冊賬號登陸。注冊完成之后,會首先讓你選擇是團隊還是個人賬號,然后輸入工作臺名稱,之后簡單做個用途和來源的問卷后就可以開始使用了。Gamma在多語言本地化支持這塊做的還不錯,目前已經支持中文、法語、德語、日語、韓語、葡萄牙語、西班牙語和俄羅斯語等類型的語言,而且會在登錄之后根據系統語言自動切換。
這點也值得很多出海的公司參考,因為出海其實并不僅僅是面向英文用戶,很多時候其他地區和語言的人群沒準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特別是對于這一類通用的生產力工具型產品來說,多語言本地優化是一個從第一天就可以著手去做的事情。
在登錄成功后,Gamma的用戶引導會直接給你三個選項,讓你用AI來快速處理導入的信息或者直接創建內容。并且可以直接選擇創建演示文稿、網站或者文檔,還在每種類型的文件下面提供了6個相關的樣例供你參考。在完成創建之后,你就可以快速得到一個已經排好版,支持快速修改的內容草稿了。然后在具體內容創作上,Gamma支持多種布局、樣式和各類內容形態的快速導入和編輯,在功能全面性和使用絲滑度上都做的不錯,其他更多功能歡迎大家自己去體驗。
三、增長技巧全揭秘
接著來到我們的重頭戲,Gamma在運營增長上究竟用了哪些方法,能夠在短短9個月就獲得超千萬的用戶呢?首先第一點就是聽取用戶的建議,在Jenni AI的故事《另辟蹊徑,揭秘這款產品如何用1年時間做到500萬美金ARR》里我們講過,帕克在遇到瓶頸時,通過大量的用戶訪談成功發現了學術寫作這一需求,并且順利實現了轉型,從而走上了高速發展的道路。
在Gamma這也一樣,Gamma在2021年開始做內測版,在此期間他們首要的工作就是做用戶訪談,跟用戶聊他們的痛點是什么,給他們展示產品的原型,讓他們來測試正在開發的產品,從而得到更多的反饋,以此來不斷迭代優化產品本身。Gamma的CEO Grant Lee特別提到了一點就是當你發布一個產品或者功能后,這不是結束,而僅僅只是開始。開始學習用戶是解決什么問題,理解用戶是如何使用產品。
具體到Gamma在做的事情上,用戶的問題就是做幻燈片演示文稿是一件非常讓人煩惱的事情,他們觀察了用戶制作演示文稿的整個流程,發現人們浪費了非常多的時間在格式和設計這兩個方面,同時他們還需要在原始內容文檔和演示文稿之間來回切換,整個過程十分的割裂,沒有一個完整統一的體驗。他們的解決方案就是創造一套全新的創作流程,以不同的block(塊)作為基礎單元,用戶可以直接添加格式統一并且設計美觀的不同blocks,來快速創建一個演示文稿。
在這個過程中,Lee也提了非常重要的一點,因為早期愿意嘗鮮你產品的用戶很多可能都是你認識的人,如果你直接訪談他們,他們可能不會直接說出你產品不足的方面,因此你需要通過直接的數據,比如究竟有多少用戶是會回來繼續使用的,他們活躍度究竟如何來判斷你產品是否真的滿足了用戶需求。另外還有就是團隊自己一定也是這款產品的核心用戶,他們內部所有團隊成員在每個涉及到文件的事務上都會用內測版的Gamma,然后根據自己實際的使用體驗來不斷迭代產品。
以上這些屬于Gamma的第一階段,也就是內測期間,在這一階段他們上線了一個落地頁,但用戶只能輸入郵箱,加入等候列表,而無法直接使用產品。在這一階段Gamma也積累了大概1000~2000左右的等候用戶,這些用戶主要來自于他們第一批認識的朋友、前同事們的口口相傳,屬于手動觸達和口碑傳播這兩種增長方式。
這塊其實恰恰是很多出海公司的劣勢,因為沒有在海外的關系圈來找到這些早期的目標用戶。但針對這個問題其實也有一種解法,就是先做社交媒體賬號,比如創始人先自己搞個推特號,開始漲粉做內容營銷來獲取關注,做出IP,等于在產品發布前就開始融入海外圈子了。
關于這塊的更多內容可以看下文Gamma CEO Grant Lee的例子和文章結尾我的經驗,另外說到推特號也特別強調一點,中文內容為主的Twitter賬號和英文內容為主的推特賬號完全是兩回事,兩者的推薦流量和人群也都完全不一樣。很多朋友可能試過做中文號,隨便發發感覺流量和關注都還可以,但英文號就難的多了,純靠發內容基本不可能冷啟動成功。
但是你想做海外市場,就必須做英文號,而且我推薦就是只做英文單一內容,千萬不要中英文混雜,看著數據不錯,但可能推薦的人群都是中文的,也達不到你想要融入海外圈子的目的。
這一階段大概持續了1年多的時間,到了22年的8月份,隨著Gamma的公測版在Product Hunt上正式發布,增長也正式進入了第二階段。這次發布被證明是一次巨大的成功,Gamma總計獲得了超過2000多的票數,并且拿到了日榜、周榜和月榜的第一。
在這次發布前,他們已經給一些用戶提前內測了幾個月的產品,積累了一批忠實的種子用戶,這也幫助了他們在Product Hunt發布一開始就有了足夠的票數,并因此產生了二次、三次的傳播,使得整個產品一下子開啟了病毒式的傳播。根據創始人介紹,他們在發布的當天新增了幾千個注冊用戶,并且在之后的一段時間一直維持著每天幾百的注冊,順利實現了產品的冷啟動。
另外還有一點很特別就是他們創始人給每一位注冊的用戶都群發了用戶訪談和體驗感受的邀約郵件,并根據用戶的反饋進行產品迭代,總共持續了6個月的時間。所以從增長方法上來看,Gamma在第二階段核心做的事情就是一次成功的Product Hunt發布,并在此基礎上實現了產品的病毒式傳播,自然增長了一波,并且積極的跟進注冊用戶,通過用戶反饋來進一步迭代優化產品本身,這其實就是很典型的PLG(Product led growth 產品驅動增長)的路徑。
在這里也說一點我的思考,現在大家出海都會去做Product Hunt發布,但真的發布并且想盡辦法拿到了第一名,結果卻發現帶來的流量和轉化都很有限,于是現在也有一股聲音就是說Product Hunt發布已經沒有意義了,完全就是浪費時間。這里其實我個人的觀點是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首先我們看無論是Gamma,還是那些過去通過Product Hunt發布取得巨大成功的產品,比如Notion、Loom和Zapier等,這些產品都是屬于生產力工具,面向的主要也是產品和營銷這一類人群,跟Product Hunt的主流用戶人群是相吻合的。
第二,這些產品在沒有發布前,其實就已經積累起了一批忠實的種子用戶,并且這些用戶自己本身可能就是紅人,也愿意幫助你去傳播產品,這些人的作用就是可以在你發布的當天就最快速度幫你來投票和評論,優先搶到第一的位置,同時也愿意幫你去進一步宣傳,形成二次、三次的傳播。第三就是這些產品本身就很創新,在產品力上也非常不錯。綜上三點,疊加Product Hunt沖榜的這一機制,最終在發布后順利撬動杠桿,實現了一次病毒式的營銷,帶來了指數級的增長。
所以如果你覺得Product Hunt發布效果不好,可以從以上這三個成功要素進行反推,產品面向的人群是否跟Product Hunt主流人群吻合?如果你是一款特別細分領域或者娛樂性質的產品,其實就算靠拉票到了第一,轉化也不會很好。產品在發布前是否已經有種子用戶積累,愿意在發布開始就幫你來投票和吶喊助威,另外就是產品本身是否有創意,這個也很重要。做好這三點,可以幫助你的產品在Product Hunt拿到第一,并把平臺的價值發揮到最大。
但如果只是純靠各種手段拉票,就算拿了第一,效果也一定是打折扣的,因為就算票數上去了,但可能投票的并不是Product Hunt的主流人群,只是國內的“友情票”,有的甚至是付費的機器人票,這樣其實是沒辦法真正撬動起Product Hunt這個杠桿的,因為發布后更多的流量是借助發布這樣一個契機,讓更多人自發去傳播你的產品,形成病毒式的流行。
當然沖刺第一確實是一個有挑戰的事情,特別是在如今刷票問題嚴重的情況下,我目前更傾向于運營好賬號,積累自己的票倉,然后持續發產品,而不是只為了單次的排名,頭部出海產品HeyGen用的就是這招。
接著讓我們繼續來看Gamma的增長之路,在22年底,生成式AI的浪潮開始興起,這也給了Gamma更多的可能性。創始人Lee在一次訪談中就提到,他覺得做產品很重要的一點是讓用戶以最快的速度發現你產品的價值,而AI恰恰就可以做到這一點。
比如原來創建一個演示文稿,需要你至少打開Gamma的編輯器,拖動一些卡片或者輸入內容之后,才能發現產品的價值,但加了AI生成的功能后,就像我們在上文體驗產品時講到的,在你注冊完賬號后,只需要輸入一句話,就可以自動生成一個演示文稿,讓你直接看到最終的效果,這大大加快了用戶意識到產品價值的速度。
這個跟AI的結合點,以及AI帶給這一類創新型生產力工具的價值,我覺得Gamma抓的非常準。因為原來做一個想要顛覆幻燈片的新產品,想要改變用戶原有的使用習慣和工作流其實非常非常難,用戶需要重新學會Gamma這一套新的邏輯,而且要自己對著空白的頁面去添加blocks,去發現產品價值,其實上手的門檻挺大的,而且需要的時間也還是挺久的。在結合AI生成能力之后,瞬間就改變了這個原來很大的一個問題,這塊值得很多在做AI+SaaS或者工具類產品的團隊學習。
而且按照《跨越鴻溝》這本書里提到的概念,早期市場和主流市場之間存在的巨大的鴻溝,是否能夠跨越這條鴻溝決定了產品能否實現快速的增長,Gamma在結合AI功能之后,在產品功能上其實就為跨越這個鴻溝做好了準備,也為接下去的飛速增長奠定了基礎。Gamma是在2023年的3月份正式上線了AI功能,并且在Product Hunt上又發布了一次,不過那次在Product Hunt的發布并沒有太好的成績,只拿到了日榜的第7名,但這次發布卻在社交媒體上又一次被病毒式傳播了。
這也跟當時正處于AI產品紅利期有關,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在發布的當天,非常多AI相關的紅人都轉發然后測評了Gamma的AI功能,這也是Gamma在這第三階段的核心增長渠道——紅人營銷和社交媒體。跟Jenni AI一樣,Gamma也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找那些網紅創作者推廣產品上,當然這個推廣并不是單純的廣告宣傳,而是結合產品特性的使用指南或者案例介紹。
而且作為一個內容媒介平臺,用戶很自然的一個做法是把在Gamma上做好的內容直接通過鏈接分享出去,而免費版產出的演示文稿和網站等都是帶有Gamma的水印的,這也是在無形中帶來了大量的免費流量和轉化。
這里還不得不提Gamma的CEO Grant Lee自己本身其實就是一個愿意分享的創作者紅人,他在推特和領英上目前分別有接近25000和15000個粉絲,作為一名創始人其實已經是不錯的一個量級了。因此他自己本身就能夠吸引到很多的創作者紅人的關注,自然能夠以更低的成本甚至免費的方式來撬動這一批紅人來宣傳產品。
根據Lee分享的數據,Gamma當前有80%的用戶來源渠道是朋友推薦或者社交媒體,剩下的20%是來自搜索,但他們承認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做過任何帶目的性的SEO優化,所以這20%大概率也是用戶在某個地方看到了Gamma,然后主動搜索品牌詞過來的。
這也是我跟一些出海創業者特別強調的一點,海外的社交媒體要做好,創始人自己本身就得做IP,特別是你要做ToB和開發者這兩塊市場,創始人的IP越早做越好。在實際接觸中,我發現很多出海創業者都有這樣的困惑,不知道個人的推特號或者領英號究竟該發什么內容,Lee其實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范本。在他的社交媒體上,是大量跟創業相關的干貨分享,我大概總結了一下他發的內容類型:一是知名創業者和企業家的人物故事分享,二是他在Gamma整個創業過程中的思考與經驗,三是追熱點產品和新聞,加上自己的思考,四是一些鼓勵創業者的心靈雞湯。
在此期間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在Gamma整個增長的過程中,保持了一個正向的現金流,這在如今AI時代,顯得非常難能可貴,也為他們的可持續增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為在目前這個環境下,一方面要面臨大量AI幻燈片同類產品的競爭,增長壓力很大;另外一方面AI功能本身需要用到大模型,邊際成本很高。
這兩個因素一是需求側,二是供給側,都在阻礙產品實現正向現金流,但是Gamma做到了。在推出AI功能之后,他們意識到由于AI功能的邊際成本比較高,他們不可能給免費版用戶提供無限制的生成能力,因此他們緊急上線了一個credit(積分)系統,然后先是給一些用戶手動發送了付費版鏈接來測試他們的付費意愿,在得到不錯的轉化率后,上線了自助的購買系統,并且迅速轉化了大量的付費用戶,這也是結合AI功能的一個好處,由于免費版只有400積分的限制,當用戶意識到產品價值,并且認可產品功能之后,付費自然是水到渠成的。
最后還要說一點的就是對多語言本地化的重視,在產品分析那一部分我們也提到過,Gamma已經支持了絕大多數常用語言,并且會根據用戶端的系統語言自動切換成對應的語種。Gamma在做創作者和社交媒體營銷的過程中,也大量的開發了全球各地的用戶,比如中國、日本和韓國,相信平時關注AI和生產力工具產品的朋友都應該在國內很多自媒體上看到過大量安利Gamma的文章或者視頻。Gamma創始人分享過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他們在7月4日美國的節假日卻迎來了有史以來最多的單天注冊用戶,像Gamma這類主要面向辦公人群的產品來說,節假日的流量應該是明顯下滑的,這也從側面說明在當時其他國家的用戶已經占注冊的很大比例了。
講個題外話,在這塊我也給他們過建議,22年Gamma的Product Hunt發布沒多久,我跟CEO Grant Lee有過幾次線上的交流,雖然他是個華裔,但是他只會比較基礎的中文,他對如何更好地進入中國市場很感興趣,我當時給他們提的一個建議就是要盡早出中文版界面,做本地化,這個對中國用戶的增長至關重要。包括在去年3月發布AI功能之后,我跟他郵件聯系時,他還特意提到了他們最新的AI生成的功能是直接支持輸入中文的,希望我幫忙在中國多多宣傳一下。
其實從我跟Lee交流的這件事也可以看出,他作為一家已經非常知名公司的CEO,依舊愿意去跟用戶有很深度的交流,并且能夠時刻利用各種機會,來宣傳自己的產品,這可能也是Gamma能借助口碑和社交媒體傳播來快速增長的原因所在。
最后再總結一下我對Gamma快速增長的方法論理解,核心一定是產品本身,這點在Gamma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因為有一個好的產品,能夠幫助你帶來很多的口碑傳播,以及借助紅人將產品從單一節點,變成多節點的病毒式傳播,從而實現最終的指數級增長。
這點對于做創新生產力工具的出海團隊來說尤為重要,同時要重視兩個方面,一是社交媒體,特別是創始人自己本身的IP,第二則是在早期就重視多語言本地化,可以幫助你真正實現全球化的增長,并且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專欄作家
深思圈,公眾號:深思圈,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妒鍌€酷應用玩轉樹莓派》作者,連續創業者。做過教育、工具和SaaS等行業,關注出海、SaaS和AIGC領域,擅長產品、營銷和增長。
本文翻譯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