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方法,解決共享單車停車難、用車難的問題
現代交通是需要按照一定規則,往來通達。共享單車也是屬于現代交通的一部分,而合理的讓它們運轉起來,才能合理的解決停車和死車問題,才是共享單車發揮更大價值的關鍵。
共享單車自從誕生以來,為用戶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破解了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出行難的問題,迅速成為了一種現象級的產品。
其實,共享單車這個概念很早就有了,相信大家也很熟悉,共享單車的前身就是我們熟知的政府公共自行車。公共自行車即停即走,不用定點還車,一定程度上能解決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問題,但由于公共自行車的管理問題,以及停車樁的限制,并不能正真做到解決最后“最后一公里”難題。
隨著“互聯網+”經濟誕生以來,眾多新行業和新商業模式誕生,線上和線下能夠進一步結合,新價值源源不斷地被創造。共享單車出行“最后一公里”這個難題也隨之被解決,即共享單車開創的全新模式——B2C型共享經濟。
火爆的單車市場
“最后一公里”的需求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是源源不斷資本注入,促使單車公司開始在各地跑馬圈地。以深圳為例,小藍單車已投放運營超過3000臺,并計劃在年底投放3萬輛。摩拜單車目前在深圳運營3萬輛智能共享單車,并計劃于年底投放10萬輛。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單車租賃市場規模預計將達0.54億元,用戶規模將達到425.16萬 人,隨著ofo小黃車、摩拜單車的移動租賃平臺加入,單車租賃用戶規模將保持增長態勢,市場規模增長趨于理性,預計 2019年中國單車租賃市場規模將上升至1.63億元,用戶規模將達1026.15萬人。由此帶來的結果是共享單車市場越發混亂,如何在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同時又能解決單車市場有序運營問題成為目前階段急需解決的問題。
目前共享單車存在的問題
- 亂停亂放:不少地鐵口,人們經??梢钥吹?,三三兩兩的黃色單車橫七豎八隨意停放,有的甚至直接放在非機動車道或者人行道上。
- 死車問題:不少繁華的商業中心,在高峰時段會呈現單向流動特點,有些單向流動甚至不構成循環。很多用戶騎車之后,隨手停放,各種角角拉拉。下次使用的時候,其他用戶死活找不到車。
共享單車,停車的地點大致有四種:
- 第一種是機動車道路,機動車道路歸交警管;
- 第二種是街道公共道路,這里歸城管管。前兩種都是屬于亂停亂放,可以被依法暫扣車輛的。
- 第三種是私人住宅,類似小區,商業地產。這一類不屬于亂停亂放,但是由于區域限制,除了少部分人以外,其他人是無法進入的,形成了死車。
- 第四種是共享單車的承包停車區域,類似停車樁。停放在此處,不屬于亂停亂放,也不屬于死車,但是缺點是區域固定,不能隨停隨走。
那么如何改變如今共享單車這些不合理的現狀呢?
答案是——讓共享單車通過用戶做到自主循環
好的產品好的商業模式,一定是產品用各種策略和運營方法,去無形的約束用戶、引導用戶,而不是讓用戶不受限制,自由的野蠻活動。
接下來,我們來剖析以上兩個問題:
1、亂停亂放
亂停亂放其實比較好理解,這個問題可不止共享單車有這個問題。百度搜索“亂停亂放”這四個字,出來的結果如下。
共享單車的亂停亂放跟汽車的亂停亂放性質一致,但是管理的部門和處理的方式不同。汽車亂停大多數都是停在馬路上,是由交警管理,貼罰單,拖走。而共享單車大多數是停在街道上,這一片區域是歸城管所管理的,城管可以暫扣小攤小販的做生意工具,理由是占道。同樣共享單車也一樣可以被沒收!
但是在目前使用現有的共享單車的過程中,亂停亂放其實是共享單車最大的一個優勢點,對應前面所說過的,共享單車即停即走,不用定點還車。既然打著這個口號去運營這個產品,也難怪用戶就真的隨時隨地停車走人。
2、死車問題
由于有了亂停亂放了,死車問題隨之就出現了。
假設:比如我是用戶,我從公司騎回家,對于我來說,我最希望的是,公司樓下就有一輛共享單車,騎完了停在我小區樓下,進門就能上電梯的地方。
那么問題來了,停在我小區內的單車,對于不是這個小區的用戶來說,是絕對的死車。連門都進不去,怎么取車呢?
目前如果出現了死車問題,能夠解鎖死車的方式也只有兩種。
如上面的例子,停在小區里面的車,要么小區內部的用戶進行解鎖使用,再將車子騎出來;要么只能依靠共享單車的管理人員,人工把車子搬運出來。
在確定了問題之后,我先直接把答案拋出來——讓共享單車通過用戶做到自主循環,就能解決停車和死車問題。
想要運營好用戶,并做到自主循環,有如下幾個方法
1、潮汐逆流補貼模式
例如上班高峰期,即A到B為用戶常規的流動的方向(例如上班,深圳的就是全市各地的人去科技園的用車量),B到A的流量就會很?。萍紙@出來去別的地方的用車量)。這里如果車子都流向了B,那么上班高峰期A處的人就沒法找到車騎了。這里可以做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如果在平臺上提示,本階段B到A騎車,平臺提供補貼或者免費。這樣可以從一定程度上拉動B端的車往A流動。
因為大部分車輛停在了B處,車輛的價值就會大大降低,并且還需要管理人員人工運送到A的話,其實是成本大幅增加了。如果能夠有免費或低價的勞力把車輛運送到A,當時是最佳的處理方式。
2. 預約提前調配模式
車輛允許用戶提前預約,只要預約了,那么如果本地有車,可以提前預約。那這個車就被鎖定了,鎖定時間為半小時,或者一個比較可行的時間。
如果沒有車,那就是預約提前調配模式觸發的場景了。
這個時候平臺會提示用戶目前沒有車子,但是可以調配車輛過來,大概多久(類似滴滴打車的時候可以計算車輛大概多久能叫到),如果在用戶預約的時間內,就提示用戶正在調配。如果超出用戶等待時間,提示用戶愿意等的話,可以補貼。
至于調配方式,這個通過大數據,然后分析哪里有車輛,提示周圍或者附近車輛,如果最后還車還在某范圍內,可以領一張優惠券下次騎車便宜幾折,這個車子的調配就能由用戶自己完成了。
這種模式的好處是,如果在最優條件下,車輛能做到停下即騎走。
3. 任務懸賞調配模式
不論怎么自動調配,都有角角拉拉的地方有車子。要把這車子找到都不容易。所以對于要騎車的用戶來說,開啟懸賞模式。
周圍有很多車,但是角落里面的車提示懸賞模式,騎這個車可以便宜幾折,這么用戶如果像貪便宜,會去把這個車子騎走。
補貼力度看角落位置。如果持續補貼都沒人肯騎走。那么對比如果由工作人員來一次的成本是多少,如果低于成本,那么可以繼續補貼。
4. 收工回巢模式
這個模式是為了將車輛召回的一種方式。按照之前所提到的停車地點的分類,從我們國家的國情上來講,建立停車樁或者劃定停車區域,是屬于一個較為合理的方式。如果按照成本來算的話,由于有GPS的話,劃停車區比建停車樁要劃算的多。
而收工回巢模式,類似滴滴順風車的形式,但是可以做到比滴滴順風車更加智能。
因為滴滴順風車屬于私家車,順風到家之后,可能幾天不接單,完成行程則產品生命周期結束。
而共享單車恰恰相反,每一次停車,都是為了更好的被騎走。所以在每天8點以后(這里可以設置一個比較晚的時間),發起收工提醒。在外面的車輛,不論是否使用,都進入回巢模式(回哪里,看平臺調配,大數據分析明天哪里需求量高,就按比例停放)。正在使用的車輛,回巢成功,減免1-2個小時的使用費用。沒有使用的車輛,只要使用,就提醒進入回巢模式,騎行半價或者折扣。這樣不自覺的,大量的共享車輛都完成了自動回巢。
這里可以額外說明下為什么夜間收工的時候設定回巢,早上不建議這么做?因為早上是出門辦事,趕時間的情況會更多(如果不能做到即停即走的話,其實還不如公共自行車)。晚上回家,相對而言沒有那么急迫。并且晚上的車輛一停就是一晚上,亂停亂放容易出事的情況也會更
總結
現代交通是需要按照一定規則,往來通達。共享單車也是屬于現代交通的一部分,而合理的讓它們運轉起來,才能合理的解決停車和死車問題,才是共享單車發揮更大價值的關鍵。
而目前其實這些問題正如上面所說的那樣,問題確實存在也存在著解決方式。但是由于整個行業的快速發展,以及資本運作的強勢介入,導致這些問題一一被忽略而沒有被解決。
在快速擴張和快速尋求變現的過程中,共享單車的運營者們一定不要忘記,共享單車要解決的問題,以及共享單車自己的硬傷。只有這樣,共享單車才不會死掉,才能持續運營下去。
作者:子明,微信:hopetoday001
本文系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團隊@無下子明 原創發布,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我想知道些共享停車的
共享停車和共享單車還有滴滴完全不一樣,可以加微信聊
好
那些說紙上談兵的都啪啪打臉了。。。摩拜今天就推出了潮汐逆流補貼模式 ??
哈哈,你也開始寫文章啦,不錯哦師兄。
還可以 ??
寫的不錯
太過于理想!單車監控并用戶行為分析,獎賞分明; 不能教育成為有素的人,短期就不為他提供方便的懲罰。
很多想法看起來根本就難以理解,完全沒有從可行性上考慮,另外實行后的結果怕是也會難以讓人滿意。
完全沒有可行性 用戶需要的是自己方便 所以會出現加鎖 出現刮車牌的現象 并不是所謂的回巢
1.潮汐模式:由于共享單車騎行費用本就低廉,通過潮汐模式去吸引新用戶或是老用戶改變目的地的可能性很低
2.預約模式:將使用過程復雜化,將原來的發現-開鎖-騎車三個步驟分為了預約-找車-開鎖-騎車四個步驟 發現的概率要大大高于找車的概率
3.任務懸賞:找尋自行車的過程有不確定性,例如停在小區里,外人不讓進,到頭來一場空,完全的入不敷出。百度地圖曾經有找尋門牌號的,但至少路是固定的,有一定的規律可尋
4.回巢:不是很懂作者的意思。 是通過用戶將車?;刂付ǖ牡攸c嗎?若是的話兩個問題(1)回巢后用戶需要自主回家,增加回家成本(2)回巢獎勵過少,沒有參與量
無人駕駛自行車系統商用就可以解決問題了嘛!
解決方案都太過理想話,用戶行為是不可控制的,你這方案無法定量執行。
紙上談兵的感覺
.
fghhhhggh
用戶會為了幾毛錢去改變自己的目的地嗎?只能說小編的想法太天真
蹭飯吃GV有
紙上談兵
其實這四種方法可以總結成一種方法,就是給用戶補貼、優惠,以引導用戶合理使用車輛,期盼他們把車輛位置分布均勻。
對于用戶,共享單車的使用價格只能保持在一個相對較低的區間內。超出范圍的價格都會引起單車使用率的變化。
我以為,共享單車的規范使用和調配應多結合單車自身性能的開發和對用戶使用行為的監控及獎懲。
有個電影叫幸福終點站,里面湯姆漢克斯就是依靠機場里回收手推車的零錢過活的,既然是共享經濟,就必須體現經濟共享的原則嘛,回收自行車可以獲得對應利潤也不錯
為什么選擇騎共享單車,就是因為隨停隨走,方便,若你出各種政策讓我不方便,我肯定不會選擇騎了,用戶的習慣是要在高頻使用這個大環境下才適合培養,若一個人使用單車的頻率是30%,再在30%的基礎上培養習慣,比較難得,現在單車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地鐵公交都能方便,快速,而選擇騎車的樂趣重點集中在景區、郊區寬闊的道路上,兜風等
單次騎車的成本太低了,打折甚至于免費騎對于不太順路卻引導用戶去騎的期望都不高。
同意層主的想法,用戶的核心需求是“最后一公里的”出行問題,方便到達那些不近也不遠的目的地,如果打折或者免費的前提是要騎到一個特定的位置,那就限制了用戶的出行,因為騎車的消費相對較低,如果引導的位置和用戶的目的地不一致,用戶就會放棄這次引導,不會因為優惠就到一個自己不想到的位置;我覺得要解決自主循環的問題要以滿足用戶的核心需求為基礎。
跟我想的一致,引誘的動力不夠很難實現,不過讓用戶去自發維護這個確實是一個好想法。
共享單車本來就是偽需求,同樣的成本有樁的體驗更好,因為共享單車維護和管理的成本都太高了。共享單車的管理和維護達到有樁的水準,成本至少是前者的好幾倍。投資人炒話題燒錢,上市了賺一筆走人。然后塵歸塵土歸土。
單次騎車太低,所謂的懸賞和補貼無非就是幾塊錢,很難對用戶起到誘惑作用
我認為懸賞令會導致故意把車停在角落的幾率增大
懸賞令不僅要有地域場景同時也需要有時間條件,單純的地域場景當然會有更多的人把車故意藏起來。
求問可以轉到公眾號嗎?保證會注明來源~
先加我微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