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包接不包送

0 評論 1222 瀏覽 0 收藏 11 分鐘

在數字化時代,用戶體驗成為了產品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然而,真正的挑戰在于如何將潛在用戶轉化為實際用戶,并確保他們在使用過程中的滿意度。

01

無論是業務的仰望星空,還是產品的腳踏實地,首先都要喊著用戶體驗的口號,然而這一切的前提是,用戶是否已經入駐了產品。

好用的前提是,用了之后才知道好不好。

任何產品都有其承載的核心業務場景,不同的業務又存在不同的人群,即便在同一個產品體系中,可能都存在不同端口或者系統去實現不同的用戶需求,比如電商中的B端和C端,企業服務中的B端和G端,當然還有企業內部的用戶。

不同的用戶,有不同的產品入駐流程。

不同類型的用戶入駐,需要差異化的信息采集和管理流程,注冊后可能需要從產品和系統層面做物理隔離,或者從產品內部做角色和權限的邏輯控制,進而提供差異化的產品體驗。

02

從產品角度看,與用戶入駐流程幾個密切相關的功能,注冊登錄,信息檔案搭建,以及支持賬戶注銷。

注冊:意味著新建用戶。

不管什么端口的產品,在注冊這個功能上都建議盡量簡化,如果不考慮特殊的場景需要,使用手機號和短信直接登錄即可,或者直接使用第三方微信授權登錄,至于其它用戶名和密碼或郵箱與驗證碼的形式,可以注冊后讓用戶自行選擇是否使用。

新用戶大概率是有需求驅動,特別是B端客戶。

用戶注冊之后被系統識別,銷售或者運營人員可以快速的跟進,新用戶在短期內最容易達成交易轉化。

可以參考各大超級應用內的廣告投放,很多廣告的用戶采集都是預留手機號,然后各種銷售電話快速跟進;還有各種云服務商,在剛注冊或者長期未登錄突然上號的情況下,銷售電話就會剛好打來,優惠券也會剛好發放。

大部分剛好,都是處心積慮的必然。

登錄:主動的情況下意味著用戶有操作需求,被動的情況下意味著產品要挨罵。

值得產品層面考慮的問題是,登錄是前置還是后置,比如很多信息流的產品,用戶可以直接訪問不需要注冊登錄,可以定期做登錄引導,或者在用戶操作的時候再跳轉入駐頁面;對于很多交易類的產品,通常需要先注冊。

當下主流做法,首頁看幾秒就彈入駐框。

注銷:主動的情況下意味著用戶要跑路或者卷土重來,被動的情況下凍結意味著兩方要對罵。

政策規定,互聯網應用要允許用戶注銷賬號,這就意味著用戶可以重新注冊,注銷賬號的數據只是邏輯消失,可能并不會真正的刪除,這也是分析用戶的數據記錄。

值得產品考慮的是,用戶反復注銷和注冊,是否會產生薅羊毛的路徑,比如很多金融或者電商類的產品,在新用戶注冊時會發放大額優惠券,如果有批量賬號反復注冊,則意味著運營成本的增加。

當然注銷的入口要藏得夠深,注銷的流程也要學軟件卸載那般山路十八彎。

03

用戶新建賬號,只是產品接入的第一步,之后就需要根據不同業務不同用戶類型,進行用戶信息的采集,比如B端的企業、G端的政府機構、C端的實名認證,需要提交不同的認證材料。

B端企業認證,流程長且復雜。

以電商業務來說,在完成產品注冊之后,需要提交企業和法人的基本信息,資料核驗成功之后可以申請支付賬戶和創建店鋪,想上架商品,還涉及不同品類的銷售資質或者品牌授權的問題。

有些信息的審核,系統層面可以做到實時反饋,有的則需要商務人員慢慢核驗,這無疑會拉長入駐流程的時間,也不乏有企業還沒入駐成功就直接放棄。

小聲問一句,這種情況是不是大多數來自產品調研?

對于普通的C端用戶來說,注冊產品之后,最常見的信息采集就是實名認證和綁卡,通常只在用戶觸及核心業務的時候,才會觸發這些流程,比如自媒體平臺的入駐流程和金融交易產品。

對于G端用戶的入駐,不是產品層面能框定的。

通常都是根據G端的需求做定制化和私有化部署的產品,即使有一些業務可以直接在產品中,更多也是由公司內部進行代運營,G端提供關鍵資源支持,G端需要考慮的問題多,而且有層層審批的流程。

合作過程中,光有耐心是不夠的。

不同用戶類型的信息錄入,可能需要依賴第三方數據平臺做標準比對,比如常見的運營商三要素驗證,企業工商四要素核驗,銀行卡四要素核驗等等,這些數據需要經過驗證才能在業務場景中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經過第三方比對正確的數據,可以記錄到本地數據庫中,在不同的場景中多次使用,降低第三方的調用頻次,畢竟這些API的費用都不算低。

于當下現狀來說:花錢要謹慎點,省錢要大聲點。

04

這幾年有個熱門話術:存量競爭。

互聯網產品增量用戶進入瓶頸期甚至倒退期,競爭和內卷都可能會加速用戶的流失,所謂的存量競爭:就是服務好產品現有的用戶群,提高用戶的存留率。

知己知彼,才能對癥下藥。

想要提高產品對用戶的服務水平,前提是對用戶有足夠的了解,換到產品層面就是搭建用戶的詳細檔案,數據產品中稱為用戶畫像和人群洞察分析。

實際就是大量且及時的采集用戶數據,通過數據分析策略發現用戶需求,銷售和運營快速精準的跟進,從而完成交易的轉化。

越是復雜的業務,越依賴數字化手段提升效率。

用戶檔案的搭建至少要考慮三個維度:基礎屬性信息,產品操作記錄,營銷結果反饋。

【一】基礎屬性信息

可變性很低,比如C端用戶的姓名,手機號,身份證三要素,然后基于手機號衍生的歸屬地,基于身份證得到的性別年齡和生日信息,比如B端企業的法人和營業執照以及注冊檔案等。

【二】產品操作記錄

最能客觀反映用戶的需求,也是數據分析的關鍵所在,比如在某個頁面的停留時長,某類商品的反復搜索和查看,某個社區話題的持續參與,分析客觀真實的數據有利于促進交易的轉化。

【三】營銷結果反饋

C端用戶人群基數大,營銷和效果分析通常系統層面自行處理即可,比如商品的曝光點擊和購買的轉化,或者短信的方式喚醒靜默用戶等場景。

B端營銷通常是直接電話或者微信溝通,效果反饋則來自營銷和運營人員的自行錄入,以此來反饋客戶的實際需求,很多做企業服務的公司,都會要求銷售和運營人員每日跟進一批客戶,并在系統內錄入跟進的反饋。

需要說明的是,檔案信息和產品內用戶自行維護的信息是分開的,檔案信息通常是管理在內部的CRM或者CDP系統中,只有部分內部人員可見,并且受到嚴格的權限控制,防止莫名其妙的跑到競對手里。

有效的數據,有用且有價值。

05

人和人的交往過程,有個第一印象的說法。

大多數時候,第一次并不能直接看清某個人的內在品質,但是好的開始,總比出門左拐要有想象空間。

用戶和產品之間,需要更加注重第一印象的效應。

可以多體驗各種大平臺的系統,尤其是那些一旦入駐可能帶來很高交易額的產品,比如營銷類產品,云服務平臺,數據分析系統,這些產品的特點是客單價高。

潛意識來說,大平臺不缺客戶。

但是一旦有用戶注冊,短期內的銷售電話,產品限時定向低價,各種營銷手段會花式轉圈包圍你,等到業務長期接入,形成使用習慣,沉淀出遷移成本的時候,會逐漸體驗到各種奇葩的騷操作。

溫水煮青蛙,前提是青蛙沒有跳走。

作者:半問 ,公眾號:半問

本文由 @半問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