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增長6步法:我的AI創業增長實踐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入了解一位資深產品經理如何將用戶增長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現其AI創業項目的成功增長。文章詳細復盤了一年來作者在用戶增長領域的自我實踐,特別是如何應用“用戶增長6步法”來指導其創業產品AI快研俠的用戶增長工作。
2024馬上就要過去了,今天花一天的時間,復盤總結一下過去一年三白在用戶增長這個事情上的自我增長實踐,分享我的增長探索的故事和思考!
一年前,在《鵝廠人的用戶增長方法論與實踐》這篇文章里面,以一個互聯網大廠的產品為案例,分享了大廠人們是如何探索增長策略的,并將其概括總結為“用戶增長6步法”,在過去的一年里,在我自己的創業項目中,我也一直在踐行和檢驗這套方法在創業公司和產品中的可行性。
因此,在這篇分享里,我主要將分享如何將這套方法論應用于自己的創業產品“AI快研俠”中,用它來指導產品的用戶增長工作,本篇內容屬于我個人從0到1的增長實踐部分,如此,圍繞著“用戶增長6步法”,我已經輸出了“案例”“方法論”“實踐”三部分內容。
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
經過一年之后,之所以補充上這部分內容主要的原因如下:
1.持續不斷地踐行和檢驗我的用戶增長方法論
作為一個純粹的實戰派性格的人,我很不希望自己只是空談理論而沒有實踐,過去的這么多年,我一直都在企業里面學習和實踐這套方法論,但是我覺得如果能把它運用到我的創業產品中,在實際的項目中檢驗它,并做出一點結果,我覺得會更加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是對我總結的方法論的一個檢驗和挑戰。
2.證明這套方法論不僅在大廠奏效,在創業公司也有用
當我分享大廠的增長案例的時候,其實也會遇到一些質疑的聲音,認為大廠產品的用戶增長,某些程度上是因為在大廠,他們自帶光環,擁有流量,所以做增長很簡單;部分讀者也會覺得,這些方法放在大廠可能作為職場工作的方法論還行,實際應用到創業公司的項目中不一定行得通;所以我想要以我自己的創業項目為例,補充一個用戶增長6步法在創業公司的應用案例,證明它不僅在大廠奏效,即使在創業公司,也能被有效使用。
全文目錄概覽
全文13500字,閱讀預計需要20分鐘,為了方便大家閱讀,我梳理成一個腦圖如下:
再次回顧一下用戶增長6步法
- 確定用戶增長的北極星指標
- 認清合適的用戶增長驅動模式
- 確認用戶增長的核心杠桿
- 尋找用戶增長的魔法數字;
- 基于魔法數字,設計用戶增長策略;
- 通過AB實驗驗證增長策略;
我的創業產品:AI快研俠
在分享我的增長實踐之前,請先允許我簡單介紹一下這款產品,因為這樣才有利于接下來大家理解我具體的增長實踐。
AI快研俠是一款用AI生成研究報告的產品,或許在增長規模上它并不像我以前在大廠一樣動輒百萬級別的增長規模,但作為一個剛剛起步的創業產品,這套方法還是幫了我不少忙,概括起來我主要通過用戶增長6步法達成了如下幾個目標:
- 完成用戶冷啟動增長:通過用戶增長6步法的指導,完成產品的冷啟動增長,在沒有投流的情況下,自然獲取數千個高質量的精準用戶,完成產品的冷啟動增長,雖然用戶規模不高,但是鑒于其精準性以及質量,對該結果我還比較滿意,畢竟產品也還在冷啟動階段;
- 提升轉化率,跑通盈利模型:通過用戶增長6步法,實現了產品注冊→付費轉化率實現翻倍增長,轉化率翻倍增長,讓自己的轉化模型更加健康,順利跑通產品的盈利模型;
- 明確產品迭代的工作重心:通過用戶增長6步法,尋找到了產品增長和轉化的魔法數字是讓用戶“至少生成3篇研究報告”,并以此作為指導產品迭代重心的方向,更合理的制定產品規劃;
- 明確用戶增長的工作中心:通過用戶增長6步法,讓我從一堆的瑣屑工作和混亂的時間管理狀態中擺脫出來,明確了以“高質量的研究內容輸出”為獲客增長工作的重心,讓自己更加聚焦和專注。
接下來,我同樣按照用戶增長6步法的過程,逐步分享我過去一年的用戶增長實踐的故事。
一、確定用戶增長的北極星指標
對于AI快研俠這一個以AI生成研究報告為核心價值的產品,它的北極星指標應該是什么?我的第一感覺是“有生成研究報告的用戶數”,這個跟之前的增長案例很類似,但是按照北極星指標的設定原則,北極星指標一定要體現你所有的業務工作的最終結果,并且符合企業的最終目標;想到這里,我立刻意識到自己又陷入了大廠的經驗主義里面。
對于一個創業公司的產品而言,我不能像大廠那樣只是考慮先把用戶規模做起來,后面再慢慢解決商業化的問題,我需要當下就構建好商業化的鏈路,確保我的產品至少不虧錢,這樣產品才能正常的運作起來,所以我需要同時考慮用戶增長和商業化的問題,這才是符合企業目標的。
其次,目前我們團隊的所有工作,也不僅僅是在做增長相關的,我們也投入了不少精力在完善我們的產品付費轉化率,所以“有生成研究報告的用戶數”這個指標也不能完全覆蓋我們的工作;所以仔細評估后,我覺得“付費用戶數”才是作為一個創業公司的產品,應該追求的北極星指標。
在時間周期上,因為我們的資源和精力有限,產品的迭代速度和增長運營的動作也沒有那么快,所以按天和按周都是不現實的,所以按月是相對合理的,因此我覺得“月度付費用戶數”是我最終確定的北極星指標。
二、認清合適的用戶增長驅動模式
AI快研俠屬于SaaS類的AI工具產品,它的核心價值還是在于提升效率,所以很顯然這款產品的用戶增長驅動模式首先是PLG(產品驅動模式),我的用戶增長主要依靠的就是持續的提升產品的能力,保持快速的產品迭代,更好的解決目標用戶的問題,給他們創造價值,這樣用戶會愿意持續使用和付費,甚至向用戶推薦,從而帶來裂變增長。
但是作為一個沒有任何資源的創業公司的產品,我肯定不能只是埋頭做產品,短期我也需要通過運營的方式讓大家知道我們的產品,并使用我們的產品;所以,短期而言我認為它還是一個“運營驅動增長(OLG)”的產品,特別是增長渠道的運營。
以上的這兩個模式比較合理的概括了我們團隊目前主要做的事情,一是保持產品更新迭代,二是通過內容運營等方式拓展更多的用戶增長渠道。
三、確認用戶增長的核心杠桿
接下來我們按照前面介紹的方法和流程,尋找AI快研俠這樣的產品,它的用戶增長杠桿會是什么?
3.1 第一步:確認增長的關鍵用戶角色,定義產品的用戶增長公式
對于AI快研俠這款產品,從用戶角色的角度上看,它相對簡單,產品的使用者和購買決策者都是用戶本身,并且我們目前也沒有協作屬性、也沒有企業版本,主要面向個人用戶,所以產品也沒有類似發起者這樣的帶動用戶增長的關鍵角色;所以,AI快研俠的“月付費用戶數”這個北極星指標的用戶增長公式也比較簡單,可以概括為:月付費用戶數=月活躍用戶數x付費轉化率
3.2 第二步:增長公式的下鉆拆解,確認用戶增長策略方向
接下來,我們嘗試對用戶增長公式做進一步的下鉆拆解,逐步明確用戶增長的核心杠桿,完整的公式拆解如圖,詳細拆解過程見下面內容:
3.2.1 月活躍用戶數下鉆拆解
1)按照用戶活躍狀態的維度拆解,區分新增、留存、回流的優先級這個角度的結論顯然是非常清晰的,對于一個還在冷啟動階段,用戶規模還非常小的產品,當下的重心當然是解決新增的問題,我們的活躍用戶中,有90%以上的用戶是來源于新增用戶,留存和回流用戶相對比較少,并且留存和回流的提升必須通過持續的優化產品能力,這個是無法短期快速實現的。
2)從獲客的渠道角度拆解,確定哪個渠道才是核心的獲客來源對于一個創業公司的產品,我們不能上來的增長就依靠投放,事實上現階段在產品還沒有非常的完善和成熟的情況下,我也不打算把資金投入在廣告投放上,我需要的是通過公域平臺資源,帶來產品的自然增長,所以我將目標聚焦在眾多自媒體平臺上,包括微信公眾號、小紅書、知乎、視頻號、抖音、快手、B站、內容社區等平臺上,我需要在這些平臺分享我的產品的功能,以及如何解決目標用戶的問題,通過內容的方式吸引我的目標用戶。在無差別的將精力投入到多個平臺的內容運營并持續了一段時間之后,本著要有聚焦和重心的工作思維,我針對不同的渠道從獲客效果和投入時間成本的角度出發,構建一個價值四象限分析如圖,對比分析不同渠道的運營價值:
從價值四象限模型中,我發現如下幾個問題:
- 小紅書:這個獲客渠道,我需要投入的內容制作的成本相對較少,并且能夠帶來的用戶增長占比也比較高,屬于低投入高增長的渠道,是性價比最高的渠道;
- 知乎和公眾號:這兩個渠道也貢獻了不少的用戶新增,但是我需要花費不少的時間投入,屬于高投入高增長的,所以也是值得繼續投入的;
- 抖音、快手、視頻號、B站:這幾個渠道目前從獲客效果上比較一般,最關鍵的是,我需要投入極其多的精力制作視頻內容,屬于短期高投入卻低增長的渠道,所以我短期基本降低其優先級,甚至暫時放棄這部分渠道的運營。
綜上對比分析,從獲客渠道的角度上看,我的首先需要重點運營好小紅書渠道,其次保持知乎和公眾號這兩個渠道的運營投入,至于短視頻平臺和B站這些渠道,未來可能有增長空間,但是我需要未來通過組建一個內容團隊來做這個事情,短期在我精力有限的情況下不宜投入。
3)從目標人群的角度拆解,確定哪些用戶為核心目標用戶在產品定位初期,我當時設想的AI快研俠的目標用戶包括金融投研用戶、企業產品經理、大學生、知識付費創作者、求職群體,并且圍繞著多個人群和應用場景均輸出過不少的內容,但是我深知目標用戶不應該這么寬泛,還是應該聚焦一下,為此,同樣我也圍繞著以上5個人群,從用戶滲透、付費轉化率的角度,構建一個價值四象限模型如下圖4-5,用于分析不同人群的價值,其中:
- 高滲透高轉化:金融投研用戶和產品經理用戶是我們目前看到的高價值用戶,他們對我們產品的需求比較高,并且有更高的付費意愿,是我們需要重點關注的第一目標用戶;
- 高滲透低轉化:求職群體目前的情況并沒有達到我之前預期的效果,實際上用戶一眼看上去,我們確實也不像是一個服務于求職場景的產品,所以后來我基本放棄了對這個領域的獲客運營和內容輸出;
- 低滲透低轉化:知識付費創作者這部分用戶目前服務的難度還比較大,一方面現在愿意輸出長文知識的人說實話真的越來越少了,大部分人更傾向于短平快的內容輸出,所以這部分基本也不是我的重點用戶;而大學生群體,目前我們在產品能力上還沒有提供足夠垂直的產品能力,屬于產品能力不足導致付費轉化率低,加上目前能觸達的資源中定向獲取大學生用戶的渠道也不足,所以當下可能還不是重點,但是我并不否認未來這部分群體的價值。
通過目標用戶的價值四象限模型,我明確了我的目標用戶,第一是以服務金融投研人群為主,包括券商、投資機構、基金公司等的研究人員,第二是互聯網的產品經理。
3.2.2 付費轉化率下鉆拆解
對于付費轉化率的下鉆拆解,我主要嘗試從“研究場景類型”的角度做進一步的拆解,AI快研俠目前支持的研究場景主要包括行業研究、公司研究、產品研究、學術論文這四個,我可以嘗試分析這四個場景,哪個才是提升產品付費轉化率的核心,為此,我同樣圍繞研究場景,從使用滲透和轉化率兩個維度,構建一個價值四象限分析如下圖,具體如下:
- 行業研究場景:行業研究目前是快研俠使用滲透最高的產品,代表用戶的需求比較多,但是目前的轉化率還偏低,所以我需要重點提升行業研究的轉化率;
- 產品研究和公司研究場景:這兩個場景目前的付費轉化率比較高,特別是公司研究場景,但是目前的使用滲透還不高,所以需要想辦法提升該部分研究場景的使用滲透;
- 學術論文研究場景:目前該場景的使用滲透比較低,付費轉化也比較低,因此并非高優先級發展的模塊。
基于前面針對用戶增長公式的拆解,我們逐步明確了帶動付費用戶規模增長的核心杠桿主要包括如下:
- 重點運營小紅書、知乎、公眾號這三個平臺,核心獲取金融投研人群、產品經理這兩部分核心用戶,帶動活躍用戶自然增長;
- 重點提升行業研究場景的轉化率,帶動整體轉化率的提升;
- 提升公司研究和產品研究場景的使用滲透,從而提升整體付費轉化率
3.3 第三步:通過ICE評分體系,給增長策略方向做優先級排序,確定用戶增長杠桿
通過第二步的推導,我們找到了幾個推進增長的關鍵方向,但是對于增長杠桿而言,永遠不能太多,最好是能集中在一件或者兩件事情上,所以我們通過ICE評分體系,從影響力、信息、實現成本的角度,分別給不同的策略做相應的評分,并設定不同策略的優先級,具體如表,其中:
- 重點運營小紅書平臺,獲取金融投研人群和產品經理用戶:小紅書目前的推薦機制更重視內容本身,優質的內容是有利于獲取用戶并且有機會“爆發”的,加上小紅書上的用戶質量也非常不錯,內容生產的成本也相對比較低,所以這個是P0優先級的策略;
- 重點提升行業研究場景轉化率:考慮到行業研究場景在站內的使用滲透超過60%,并且通過產品迭代,我們有信心可以快速提升轉化率,并且實現成本也可控,因此這也是個P0優先級的需求;
- 通過知乎和公眾號渠道,獲取金融投研人群和產品經理:知乎和公眾號的人群雖然和我們的產品比較契合,但是鑒于這兩個渠道目前對創業者的流量紅利比較弱,內容輸出難度也比較大,所以在優先級上可以下調;
- 提升公司研究和產品研究場景的使用滲透:該策略目前影響用戶滲透比較小,并且也缺乏直接有效的手段,因此優先級最低;
通過ICE的評分體系,從眾多的增長策略方向中,綜合影響力、信心、實現成本,我得到的提升付費用戶增長最關鍵的2個策略方向:
- 重點運營好小紅書平臺,獲取金融投研人群和產品經理用戶;
- 重點提升行業研究場景的付費轉化率。
四、尋找可執行的用戶增長的魔法數字
接下來,我們圍繞著前面得出的這兩個付費用戶數增長的核心杠桿,思考“小紅書平臺運營以及提升行業研究場景付費轉化率”的魔法數字是什么?
對于小紅書平臺運營的魔法數字,則相對簡單一些,核心其實就是輸出足夠多的能夠“被平臺推薦、并有利于用戶互動、產生轉化的內容”,這部分不需要通過分析獲得結論,接下來我主要想分享如何尋找“提升行業研究場景付費轉化率”的魔法數字,我們按照前面分享的方法論逐步探索。
4.1 第一步:用戶調研,確定WHY YES 和WHY NO
用戶調研的過程非常的有意思,我經常會花一些時間主動去和我們產品的用戶討論和交流產品的使用情況,并收集他們的反饋,過去半年我累計深度的訪談了300多個用戶,從他們提供的反饋中,我了解到,那些愿意為我們的產品付費的用戶,其付費的主要原因包括如下幾個:
- 我們輸出的研究大綱更加專業:他們有對比過市面上大部分的競品,包括ChatGPT,對我們輸出的大綱質量比較認可,并且不需要復雜的提示詞,只需要簡單輸入一個主題這點很喜歡;
- 可以一次性生成5萬字以上的超長的報告:對比過市面上大部分的AI產品,都無法直接一次性輸出這么長的內容,所以能明顯感知到產品差異;
- 生成結果能提升基礎研究的效率,節省自己的時間:大部分初級研究人員反饋生成結果對他們有用,可以幫助他們解決基礎研究的問題,以及提供一些研究靈感和思路;
- 通過生成結果獲得的收益大于付費成本:有些用戶因為擁有自己的變現渠道,對于生成的結果,可以通過加工處理之后,用于給他們自己的用戶提供研究和知識服務,并收取遠高于成本的價格,這部分用戶有更高的付費意愿。
至于大部分不愿意付費的用戶,他們沒有付費意愿的主要原因,概括起來也主要如下:
- 嘗鮮用戶居多,產品使用不熟練:絕大部分用戶都只是想體驗和了解一下產品,暫時并沒有很明確的使用需求,也不知道怎么把產品應用到工作中,所以只是淺嘗即止,對產品使用也不太熟練,無法形成認知記憶;
- 生成的大綱和報告正文的質量沒有達到預期:用戶對AI生成結果的預期比較高,期望有更多復雜的功能,對目前的生成結果還不夠滿意;
- 價值感知和競爭差異感知比較弱:沒有仔細的對比過其他同類產品,也感受不到產品和市面上主流的產品的核心差異;
- 習慣免費,價格敏感:大部分用戶都已經習慣了免費的AI服務,所以只要一看到產品是收費的就直接選擇放棄;或者是認為產品的定價比較高,不愿意為產品支付這么“昂貴”的價格。
4.2 第二步:邏輯假設和影響因素重要程度排序
基于前面前面的調研結果,我們可以感受到,大部分用戶之所以不愿意付費,除了本身確實沒有什么明確的使用場景需求之外,其影響因素有如下幾點假設:
- 可能是因為體驗和使用的次數不夠:如果用戶再使用幾次,可能就能感受到這個產品的差異化特點,或者有更高的概率生成出滿足自己需求的內容,同時,多次的嘗試可以讓用戶熟悉產品并形成認知記憶,哪天他有相應需求的時候會想起這個產品;
- 報告正文免費生成預覽的比例不夠:目前針對每一篇報告正文,我們會免費生成25%的正文內容,用戶需要付費才能解鎖全部正文內容的生成,所以我們猜想是否有可能因為正文部分免費展示給用戶的內容比例不夠,導致用戶感覺不到生成內容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從而導致不愿意付費,如果我們把免費預覽的比例提高,用戶是否更愿意付費;
- 用戶上傳參考資料的數量越多,可能付費意愿更高:如果從提升用戶的使用成本的角度上,增加用戶上傳的參考資料的數量,增加用戶在前置環節的使用投入成本,是否用戶付費的意愿更高。
至于價格敏感這部分的因素,暫時我不想把它考慮進來,因為個人覺得一味的低價是一個無底洞,你永遠可以持續降低你的價格去迎合用戶的價格敏感度,但這不是長久之道;另一方面,我想要做的不是一個低價值的產品,而是希望持續的提升產品能力,讓用戶覺得產品創造的價值遠超過當前的定價。
那么,以上幾個假設因素,究竟哪一個對付費轉化率的影響更高呢,我嘗試分析這三個假設因素跟付費轉化率之間的關系,相應的數據分析結果如下:
(1)生成研究記錄次數和付費轉化率的關系(非真實數據,僅為參考)
(2)報告正文免費生成預覽的比例和付費轉化率的關系(非真實數據)
(3)用戶上傳參考資料的數量和付費轉化率的關系(非真實數據)
基于以上的數據,我們嘗試通過皮爾遜系數法,計算這幾個影響因素和付費轉化率之間的相關性情況,至于計算的方式,我選擇使用ChatGPT幫我計算,某種程度上,對于這類標準算法類的內容,ChatGPT已經可以替代專業數據分析師,幫我們準確的計算相應的數值,相應的提示詞示例如圖:
通過計算可以得到生成研究記錄次數、報告正文免費生成預覽的比例、上傳參考資料的數量這三個因素和付費轉化率之間的相關性情況如表:
從相關性數據上可以看出來,用戶生成研究記錄次數對付費轉化率的影響相關性最大,用戶如果多生成幾次研究記錄或者體驗多幾次產品,可能就會有更高的概率會愿意付費。
4.3 第三步:尋找魔法數字
基于第二步的結論,我們知道生成研究記錄的次數會明顯的影響付費轉化率,提升研究記錄生成次數有利于提升付費轉化率,那么,究竟讓用戶生成幾次研究記錄才能達到比較高的付費轉化率,我們需要尋找研究記錄次數的魔法數字,為此我們統計并繪畫了一條生成研究記錄次數和轉化率的關系曲線如下:
從以上的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當用戶生成研究記錄的次數達到3次以后,付費轉化率迎來了變化的拐點,轉化率明顯提升,并且大于3次之后的付費轉化率邊際提升越來越小,所以很明顯,生成3次研究記錄,就是我們要尋找的魔法數字,因此我們可以得到結論,想要讓用戶的付費轉化率得到明顯的提升,我們必須要想辦法讓用戶至少生成3次研究記錄,這是我們接下來產品迭代和運營優化的重心。
五、基于魔法數字,設計用戶增長策略
前面我們已經確定了帶動產品付費轉化率提升的關鍵是想辦法讓用戶至少生成3次研究記錄,接下來我們繼續以此為例,分析如何圍繞著這個目標設計用戶增長的策略。
5.1 讓用戶完成1次產品的黃金體驗路徑,加速體驗Aha時刻
該部分我主要使用用戶體驗地圖和情緒曲線模型來分析如何優化產品,讓用戶快速完成1次產品黃金體驗路徑并加速aha時刻。
先概括一下AI快研俠這個產品的黃金體驗路徑如下,根據我們對于通用研究創作的調研思考,一個用戶完整的創作一篇研究報告的流程可以概括為如圖
- 基于研究主題構建研究框架,創建一個研究大綱:這部分我們通過AI快速生成;
- 編輯和調整研究大綱:顯然,AI生成的研究大綱有時并不能完全符合用戶的需求,或者有些用戶其實已經有研究思路了,但是AI生成的結果沒有覆蓋這部分,所以我們需要提供大綱編輯的能力,支持用戶增刪調整;
- 檢索研究相關的參考資料:很多用戶會通過各種報告平臺搜索和下載研究主題相關的參考資料并構建一個研究資料庫,這個過程我們通過搜索引擎的方式自動解決;
- 閱讀多個參考資料并梳理創作成文:該部分我們通過AI的方式批量閱讀多個文檔并基于研究大綱快速生成一篇研究報告;
以上的思考就是我們目前設計AI快研俠這個產品的使用路徑主要邏輯,接下來我梳理整個體驗路徑上我們經歷過的問題以及優化思路。
如圖4-9為我針對AI快研俠這個產品繪畫的用戶體驗地圖和情緒曲線的情況,根據這個曲線,我們可以看到在整個產品的體驗路徑上,出現了3個情緒低谷點,2個峰值體驗點,具體情緒變化的原因以及優化思路如下:
情緒低谷點
(1)大綱生成等待環節:用戶不滿意的主要原因是這里生成等待的時間有點 久,并且如圖4-10示例,大綱加載了很久也沒有內容輸出出來。
(2)添加參考資料環節:一開始,因為我們還沒有提供參考資料自動檢索的功能,該環節如圖4-11需要用戶自己手動添加一些研究相關的參考資料,這個環節便卡住了很多用戶,有些用戶手上確實沒有相關的研究參考資料,自己檢索也需要花費不少的時間。
(3)報告正文生成等待環節:因為我們生成研報內容非常長,基本一篇報告有的時候需要5~10分鐘左右的時間,如下圖等待頁效果,長時間的加載等待會讓用戶失去耐心,甚至直接離開頁面,有的時候還遺忘了報告正在生成這件事。
峰值體驗點
(1)成功生成研究大綱環節:當用戶成功看到如下圖研究大綱的生成結果的時候,在該環節迎來第一個峰值體驗點,不少用戶因為大綱的結構比較系統,更接近一個專業的研究大綱,并且大綱層級細化到了三級大綱,對此相對比較滿意。
(2)成功生成報告正文環節:用戶在經歷前面幾個步驟和等待歷程之后,最后看到如下圖研究報告成果的時候,迎來了第二個峰值體驗點,不少用戶對我們能夠一次性輸出數萬字的報告長文比較滿意,并且對于報告中不僅有文字,也有表格,這點和很多類似產品不同,對此也比較認可。
基于以上關于情緒低谷點和峰值體驗點的洞察,接下來我分享如何通過優化情緒低谷點和放大峰值體驗點,對整個產品的使用路徑做一次迭代優化和調整,從而提升整個使用路徑的漏斗轉化率。
1)解決大綱和報告正文生成環節等待時間較長的問題
為了解決用戶漫長的等待的問題,一方面我們通過技術工程的方式,想辦法壓縮大綱和報告正文的生成時間,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因為模型調用次數和輸出長度的限制,再怎么壓縮,等待的時間都會比較長;所以我們嘗試在產品層面上做一下調整優化,從而緩解該問題,具體優化點如下:
(1)采用邊生成邊輸出的方式打印輸出結果:一開始我們的方式是采用如下圖loading的方式,一直等到內容全部生成完成后再打印輸出,示例效果如下,這就直接導致了漫長的等待時間。
后來我們把這段漫長的過程拆分成多個階段,如下圖采用一邊生成一邊打印輸出的方式交付給用戶,這樣可以確保用戶在10~20秒內馬上能看到部分生成結果,并且用戶也可以在打印的過程中一邊閱讀一邊等待,這樣明顯緩解了用戶無聊的等待時間;
(2)增加微信訂閱通知,生成成功后通過微信通知提醒用戶:有些用戶不愿意等待,我們可以提供訂閱通知提醒的功能,生成成功后及時的通知用戶,這樣用戶就不需要一直在頁面前等待,示例效果如下:
以上幾個優化點,基本解決了產品因為生成時間太長導致的用戶流失的問題,避免因為技術上的不可抗因素導致體驗路徑轉化漏斗的嚴重流失。
2)支持自動檢索參考資料,解決用戶找不到參考資料的問題
在產品的整個轉化漏斗里面,添加參考資料環節是流失率最大的一個環節,很多用戶會因為手上沒有研究相關的參考資料,或者搜索的難度比較大而在該環節放棄,流失率超過50%,如圖為添加參考資料頁環節優化前的實現效果。
所以為了避免這個問題,我們需要支持檢索的能力,幫助用戶自動檢索匹配參考資料,這樣才能避免用戶流失;這個很好理解,我們也重點攻克了這個問題并帶來了明顯的效果提升,如圖為添加參考資料頁環節優化后的實現效果:
3)放大用戶生成研究報告正文環節的峰值體驗
前面兩個我介紹的是如何優化情緒低谷點環節的產品體驗,接下來我分享如何放大用戶的峰值體驗,我以生成研究報告正文環節的體驗為例。
如圖為報告頁最早版本的視覺效果,我們將報告正文展示區域集中在左側,右側為了展示參考索引部分內容,占用了不少的空間,導致報告正文部分給到的空間比較少,這樣的設計方式,我覺得極大的降低了用戶在看到生成報告瞬間的快感。
因此,我嘗試做了一些調整,想辦法把用戶的快感進一步的放大,具體優化點包括:
- 放大報告正文部分的視覺展示面積,讓用戶能夠全屏看到報告正文,我覺得這樣的視覺快感會更強;
- 報告正文中增加表格的樣式內容,通過表格梳理信息,提高信息的整理效率,緩解用戶的閱讀疲勞,同時形成視覺快感,并且為了強化這個快感,我特意把表格用棕黃色填充,讓它看起來更突出;
- 增加目錄導航,讓用戶可以快速概覽全文結構,理解全文的脈絡。
如圖為調整后的報告正文頁的視覺效果,頁面結構調整之后,用戶在該頁面的付費轉化率也得到了明顯的提升:
以上,我通過用戶體驗地圖和情緒曲線這個模型工具,輔助自己尋找加速用戶完成產品黃金體驗路徑的優化思路,類似的方式,如果采用“轉化=欲望-摩擦”這個模型基本也能達到類似的效果,這里便不重復了,接下來我們接著思考,如何讓用戶持續的使用產品。
5.2 利用上癮模型讓用戶持續使用
接下來我主要基于上癮模型的原理,思考如何讓AI快研俠的用戶持續的生成研究記錄,并達成生成3次研究記錄的目標。
1.尋找有效的觸發點,增強觸發從當下我們的產品能力現狀上看,我很清楚我們的產品必將存在的問題就是用戶留存率的問題,用戶可能只會在產品體驗一次,然后就流失掉,所以為了能夠和用戶建立聯系,后續把我們的產品迭代和產品價值的信息告知他們,我需要建設用戶的觸達渠道,針對這點,我做了如下幾個事情:
- 將微信公眾號定義為我最關鍵的觸發渠道:為了能有機會和用戶建立聯系,讓用戶關注微信公眾號,我在用戶的登錄和注冊方式上,我采用如下圖微信掃碼關注公眾號后登錄的方式,這樣可以順暢的建立和用戶的聯系,同時,在該環節,我直接放棄了掃碼登錄后還需要手機號碼驗證的這種繁瑣的方式,讓用戶直接掃碼后就可以登錄,一方面簡化登錄體驗,也減少用戶流失。
- 引導用戶添加我的企業微信,和我建立聯系:在訂閱大綱和報告正文的微信提醒通知環節,我特別選擇了如圖所示,通過引導用戶掃碼添加企業微信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在內容生成成功后提醒用戶,也讓我有機會能夠和用戶建立聯系,這個方式非常重要,我通過這個方式順利的聯系上了用戶,和他們產生真實的鏈接,并向他們討論和請教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他們的反饋是我們產品持續優化路上最重要的貢獻者。
- 建立產品用戶交流和反饋的微信群:同時我也花了一點時間,讓有意愿加入交流群的朋友入群接收產品動態,微信群也是一個交流的渠道,不過說實話,我不太喜歡在這個群里面發太多營銷性的東西,一般都是有重大產品更新的時候,才會在群里推送通知,平時基本不打擾大家。
2.設計資產沉淀和成本投入其次,為了讓用戶愿意持續使用產品,我需要想辦法讓用戶能夠在這個產品上沉淀一些“資產”,這樣用戶才會愿意持續使用,為此我做了一些“小心思”的設計。
(1)首頁支持顯示用戶的研究記錄:原來第一版本的產品首頁,我為了維持一個簡潔的界面,如下圖所示,把研究記錄收縮到右上角導航欄,極大的弱化了研究記錄的價值。
后來認真思考過后,為了讓用戶更容易看到自己創建的研究記錄,看到更多屬于自己的成果,我針對首頁做了調整如圖,采用現在主流的側邊欄的效果,讓用戶能看到自己的資產沉淀,我希望用戶能夠看到更多與自己相關的內容,而不是一個冷冰冰的頁面;
(2)支持用戶沉淀和管理自己的研究資料:除了生成研報的功能,我還提供了如下圖“我的資料庫”的功能,能滿足用戶統一管理自己的研究資料,不過目前該模塊的功能我還沒有打磨好,只有云端存儲和查看的功能,還沒有提供更豐富的管理和閱讀的能力,這個是我后續會補上的能力。
3.給用戶設計獎勵獎勵部分目前我還沒有想好應該怎么做,最近我有一個比較有趣的發現,我發現AI快研俠的用戶中,有不少用戶會在深夜11點~1點的時候使用,果然研究創作的人,都要被迫成為夜貓子,所實話還挺“心疼”大家的,所以我在計劃做一個深夜關懷的功能,如果用戶在晚上超過11點后還在使用產品,我應該給他們贈送免費生成報告全文的福利,并且跟他們說一聲辛苦了,這樣或許能寬慰深夜加班的朋友們,目前還沒有落地,我計劃盡快支持這個功能。
4.引導用戶產生行動在行動引導方面,我主要做了2點事情:
(1)時刻提醒自己,每次給用戶們推送產品更新、生成報告案例等的內容的時候,別忘記附上產品的體驗鏈接,方便用戶直接跳轉體驗產品;或者附上我的企業微信二維碼,讓用戶能聯系我,這個小細節每次都能幫助產品更好的獲得使用的機會;
(2)首頁堅持保持簡潔的界面,只有一個輸入框,這樣可以讓用戶行動的成本更低。
以上就是我通過上癮模型逐步優化產品的過程和經歷,每一個產品從上線到成熟運營都必須經歷很長一段時間的精細打磨,雖然很多優化可能都是一些細微的調整,但是這些細微的調整可以讓產品慢慢變好,用戶體驗越來越佳。
六、通過AB實驗驗證增長策略
前面部分我們基于“生成3次研究記錄”這個魔法數字的指引,設計了一系列的用戶增長策略,接下來我們需要檢驗這些策略的效果。
對于檢驗的方式,前面我們提到,可以通過AB實驗的方式來科學的驗證,對于一個創業公司而言,我并不需要采用非常嚴格的實驗分流和實驗系統的方式來實現AB實驗;通過快速的迭代,以時間前后對比來驗證效果會更加現實一些,因此我基本也是采用這種方式來驗證,具體的策略驗證結果如下:
- 通過采用邊生成邊輸出、支持微信訂閱提醒的方式,解決大綱和報告正文生成環節的等待時間較長的問題:大綱和報告生成環節的流失率從25%,降低到11%,加上后面部分環節轉化率的提升,整體產品注冊→付費轉化率實現翻倍增長;
- 通過支持自動檢索參考資料的方式,解決添加參考資料環節流失的問題:添加參考資料頁環節的轉化率從50%提升到將近70%;
- 通過調整報告正文結果頁視覺效果,放大生成報告正文環節的峰值體驗,報告正文結果頁付費轉化率實現翻倍提升;
- 建立公眾號、企業微信等有效觸發渠道,沉淀研究資料庫和研究記錄等用戶資產,讓用戶持續使用,生成記錄次數3次及以上的用戶占比也實現2倍以上增長;
- 持續的輸出優質的內容,用于有效的獲客增長:在沒有投流的情況下,通過自然獲客,獲取數千個高質量的精準用戶,完成產品的冷啟動增長;同時讓我從一堆的瑣屑工作和混亂的時間管理狀態中擺脫出來,明確了以高質量的研究內容輸出為工作重心,讓自己更加聚焦和專注。
如下表為具體的策略對應的效果匯總,因為現階段AI快研俠的產品用戶規模還不大,目前策略的價值都還沒有被放大,但是至少這整個過程讓我能夠方向明確、思路清晰、重點聚焦的去探索產品的增長路徑,讓自己能有條不紊的完成創業階段的工作,對我自己的幫助是非常大的。
同時也進一步的驗證了我所總結的用戶增長六步法,并不是懸掛在大廠企業里的空中樓閣,而是能夠落地到實處的實用方法論,這是我更加看重的東西,以上就是我針對AI快研俠這個創業項目的增長實踐案例,希望能夠從創業者的視角,給同樣也在創業和奮戰在增長一線的朋友一些思路和參考。
七、對于產品未來的增長思考
以上的增長策略,是對過去以及當下短期的一些總結思考,圍繞著目前的探索結論,在用戶增長6步法的持續指導下,我覺得未來產品還有幾個重點策略方向會有利于產品的持續增長:
- 從PC端拓展到移動端:之所以先做PC端的方式,是因為創作的場景還是一個重編輯的場景,在PC端會更加合適,我需要在PC端完成完整的產品狀態的研發,而移動端會是一個簡潔版的產品;但是確實PC端產品不利于用戶增長,移動端會更容易,所以我覺得接下來有必要開發小程序、APP的版本,這樣用戶可以隨時隨地體驗,會更有利于用戶3次研究記錄的目標達成。
- 從產品能力的角度上看,以創作為主線,拓展搜索和閱讀場景的功能:生成場景還是比較小眾的需求,但是搜索和閱讀是一個剛需,所以未來我需要在產品能力上從生成場景拓展到支持研究報告的搜索,以及研究報告的閱讀場景;場景的拓展,會有利于用戶使用留存的提升;
- 從增長渠道的角度上看,應該更多的整合內容KOL的資源,和他們建立合作,更快的帶動產品的增長。
以上為我對AI快研俠這款產品未來的新的增長點的一些延伸思考,如果你有好的針對這款產品的增長建議和產品優化的建議,非常期待大家能反饋給我,也誠摯的邀請大家多多體驗和使用“AI快研俠”這款產品,幫助我更好的優化這款產品,在此感謝各位用戶增長領域的專家和高手們。
結尾
以上即為我過去一年里的用戶增長實踐的回顧。
寫一篇文章很簡單,可能只需要一天,但是把一年的東西用實際行動去落地卻需要花費一年甚至幾年的時間,但是我始終覺得,學會了一個東西,就要嘗試去用,懂得了一個道理,就應該去實踐和行動,知行合一非常重要。
作者:三白有話說,公眾號:三白有話說
本文由 @三白有話說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講的太好了!深深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