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沼中摸爬滾打:我總結的To B用戶運營的6點套路

12 評論 26242 瀏覽 151 收藏 15 分鐘

其實運營的很多東西都是老生常談,要快速地成長,最快的捷徑就是一個字:干!

我們常談到的互聯網運營,多數是針對C端的,B端由于其特殊性很少被人提及。

很偶然的機會,我有幸經歷了一個互聯網支付項目從0到1的過程,今天跟大家分享的用戶運營(鑒于To B產品的用戶群體大部分是企業,用戶運營在本文中更多的是指商戶運營,但兩者也有共通之處)經驗和心得,也都是泥沼中摸爬滾打總結的。

1、用戶溝通,讓他們感受到尊重和爽

B端用戶偏理性的屬性,在產品推廣前期,讓獲客比想象中的難。獲客之后,我們需要跟用戶進行大量的溝通工作,且不同階段溝通的要點也不一樣的,比如:

  1. 前期:這個時候的用戶通過網站了解到我們的產品,表示出了興趣,并進行注冊。但因為信息不對稱的存在,用戶依然會表現出疑慮和不穩定性,所以該階段的溝通側重挖掘用戶真實的訴求,突出自身產品的差異性和優勢,抓住用戶的心。
  2. 中期,用戶已經認可我們的產品,就要安排雙方進行技術上的調試。所以該階段如何協調技術資源,如何快速響應技術問題,如何抹平用戶對產品功能不完善的情緒就很重要了。
  3. 后期,用戶產品上線后,存在的各類交易問題、系統問題、功能缺陷問題,也需要我們耗時耗力的溝通解決。

所有的溝通,我們都是通過QQ、微信或電話進行的。溝通中很多技巧都是建立在雙方平等,尤其是對用戶的尊敬上,比如口氣平和,多用敬語(您、很抱歉……)。通過創造輕松愉悅的交流氣氛,能夠讓用戶得到認可和獲得歸屬感,我們產品的價值才得以實現。

2、用專業的知識,說服用戶

B端產品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其專業性和復雜度較高,一般人都不太熟悉甚至完全沒有概念。用戶在使用我們產品的時候,我們更多的是扮演專(磚)家的角色。因為面向企業用戶,所以有兩類人需要從我們這里獲得專業的信息:一類企業決策者(老板或則管理者),負責拍腦袋,;一類技術人員,負責實現產品技術對接。

我們做的支付sdk產品,在面對這兩類人的時候也需要表現出不同的專業性。

  • 對于決策者而言,他們關心的是:你們的費率為什么這樣定價、如何進行資金清結算、每種支付產品有什么區別、業務的支付場景是否合規等業務層面問題。這需要運營通過不斷的專業學習,形成支付行業的知識積累。
  • 對于技術人員而言,他們關心的是:數據傳輸的安全性是怎么保障的,簽名方式是怎么實現的,前端和后端如何實現接入等技術細節問題。這個有專門技術團隊解答,運營也需要簡單的了解自家產品的內部技術實現方式。

所以,一旦用戶有問題,千萬不要急著回答,想清楚這個問題到底是誰提的,問的是什么,疑惑在哪里,他需要怎樣的回答來說服自己相信這就是自己要的那款產品。答案和解決方案一定要正確要專業,這也是突出公司和產品形象的機會。如果不小心給錯解決方案,也不需要太焦慮,謙虛地承認了錯誤并重新提供更加專業的方案,也會贏得用戶的認可。

通過學習專業知識,來輔助運營工作的開展

3、及時響應和反饋

諾曼在《未來產品的設計》里面講到,賓館因為環境嘈雜且坐電梯的人較多,自己即聽不見電梯門開關的聲音,也看不到指示燈,導致坐錯了好幾次樓層。這正是反饋機制不完善,帶來的后果。反饋告訴我們現在處于什么狀態,應該怎么做,沒有反饋會讓人感覺到焦慮和失去把控。

企業用戶一方面是理性的,他有耐心等待一個解決問題的答復;另一方面等待是需要時間成本的,用戶也希望有一個時間期限。

不要一味地說,等一下,我們在處理這類模糊沒有意義的話,除非你可以在短時間內給出答復,否則用戶漫長的等待得不到真實的解決,就會變的焦慮和失控。

正確的回答應該是,運營根據實際情況,評估出處理問題的時限,比如:告訴用戶我們已經在處理,預計10分鐘后可以正常使用/問題會在12點前會等到解決……這樣的好處就是用戶有一個預期,他能夠感覺事情處于自己的控制下,在情感上感到放松。如果臨近或超過時限沒有給商戶反饋怎么辦,那就態度謙虛的道個歉,提前或及時(在商戶反問我們之前)的通知到用戶變化(原因),然后告知后面的方案。

這里的原則就是,我們應該主動去反饋,而不是讓用戶苦苦等待和煩惱。

4、用戶要求的不一定要做

傾聽用戶訴求,進行需求分析,這活一般都是產品經理干的,但事實上與用戶接觸最多的還是運營,他們才能獲取一手的信息。從某種層面來看,運營完全可以充當用戶需求分析的角色,就看運營人有沒有這樣的自我定位。

我們自己的產品在很多時候,都會碰到商戶提出的各種要求,比如:收銀臺頁面要定制化,logo能不能修改,數據傳輸要更多的加密方式,請求和響應參數需要自定義,需要各種語言的demo……用戶的要求不等于真實的需求,就像在諾基亞時代,用戶說我們要打字更快的鍵盤,結果鍵盤倒是設計成符合人體工學的了,可還是被iPhone打敗了。

運營怎么平衡產品和商戶之間的需求,就是一門很重要的藝術了。平衡的前提,就是一定要了解我們產品目前在公司的戰略地位,高層重視程度,資源投入的比重,以及目前產品適用的人群占比。如果產品本身戰略地位低,意味著資源少,那么商戶的需求就要考慮到重點。如果目前產品已經滿足80%的商戶需求,那么其他合理的需求就應該納入到后期的產品規劃中去,不合理的自然剔除掉。

但有時候迫于某些所謂的內部大客戶,我們會優先去滿足他們的要求,這樣就會無形中占用過多的資源,打亂產品開發的陣腳。比如我們之前的sdk考慮到90%以上的用戶需要接入難度低,技術硬件要求低的需求,故只支持app 內簽名,缺點就是安全級別比較低。這時候有內部技術實力較強的大客戶,提出了異議,需要加強簽名安全,我們便立馬進行產品修改,最后客戶還是橫挑鼻子豎挑眼,放棄使用我們的產品。雖然說此類需求是符合我們未來產品的趨勢,但前期因為一個客戶的要求而消耗的成本也不小。當然這是老板拍的決定,大家只能硬著頭皮上。

針對不同的目標用戶,如果產品本身確實存在不完善的功能,也要及時反饋給產品,并告訴用戶等待我們的新功能。學會適當的畫餅,要讓用戶看到希望和預期,但也要考慮到用戶的承受期限。

5、關注20%的核心價值用戶

長尾理論,說需求曲線的狹長尾部分布著大量的產品和用戶,這里是一座機會的寶庫。中國第三方支付發展也確實符合這種理論,銀行不愿意涉及的小企業給了第三方支付公司發展的空間。但我們不要忽略了,哪怕是長尾,也逃不開二八定律,就像現在的支付寶和財付通就已經占據了市場70-80%的份額,獲取了絕大部分的利潤。

運營的工作非常雜亂,而且時間有限,要實現高ROI,就要服務好20%的核心價值用戶。我們產品剛推廣初期,用戶量少,故把每一個用戶都當成小心肝一樣呵護。尤其是商務或內部同事隨手扔一個大客戶過來,我們也得接過來好好伺候著。大部分的結果是,好不容易把產品接入了,卻一點交易量都沒有。

隨著業務量的增長,就需要建立用戶篩選和分級策略。運營應該快速的判斷這個用戶:

  1. 是不是我的目標用戶。
  2. 是否認可我們的產品和服務。
  3. 對價格是否敏感。
  4. 是否容易抱怨。
  5. 預期會帶來多大的回報。
  6. 合作過程是否順利

……

同時根據一些簡單具體的規則,比如企業注冊資本、背景實力、盈利模式、交易規模、用戶數等,來識別核心用戶,把更多的資源傾斜在他們身上。要警惕非核心用戶,尤其是一些干擾用戶,他們可能有無窮的要求和刁難,會不斷消耗公司的資源,這類用戶必要時要敢于放棄。

當然,產品的每個階段,對于用戶的分類標準都是不一樣的,重要的是在實踐中不斷的迭代和優化。

6、數據驅動運營

在越來越重視數據的互聯網時代,數據化運營的工作越早開展越好,但不同階段側重點會不一樣。初期,支付產品沒有用戶或用戶極少的時候,我們更多的是關注品牌傳播、網站流量、拉新數據等。等到用戶量級上去以后,我們開始重視用戶業務層面數據,比如交易數據、交易成功率、失敗率、渠道分布等。再過一個量級,用戶的活躍度、沉默流失數據也開始關注。

我們最早的數據也就是以日報的形式發出,有系統發的簡報,數據組的報告,但他們的數據更偏向說明數據本身,業務方面的分析太少。這個時候運營就需要在已有數據報告的基礎上進行優化,加入更多的業務分析,比如網站流量下滑是推廣的力度減少,還是品牌傳播的疲軟,還是競爭對手的崛起,商戶交易的減少是流失還是沉默,是業務出了問題還是項目問題等。

其中的一個交易數據模版,學會版本管理

這里需要說明一點,做運營的一定要掌握很強的數據分析工具嗎?我的理解是,在公司有專門的數據組存在時,運營只需要具備數據敏感性和思維即可,讓更加專業的數據組處理海量的數據。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他們可以在幾分鐘內處理完你可能需要幾個小時處理的數據。

有了數據和分析,我們就要呈現給相關團隊看,可以用Excel表格,Word或PPT展現,工具不重要,重要的是展現的內容要有價值。有價值可以參考:領導和同事時間都很寶貴,報告要簡潔突出重點,告訴他們我們做了什么,有什么成就,有什么問題,我們未來的方向。

 

本文由 @王十二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2b運營,主要是免費+收費的模式,免費的完成基本功能,基本業務流程, 收費的 完成強化、定制化功能,免費的引流,然后轉換成收費的。
    但是這里有一點對2b平臺要求非常高,就是企業的個性化需求差異很大,要求產品人員對行業非常了解,而且平臺開放性要好,能夠方便的擴展。

    來自廣東 回復
  2. 請問,市場拓展方面,有何建議?企業用戶現在越來越難觸達。

    來自廣東 回復
  3. 強大的總結~

    來自廣東 回復
  4. 學習了

    來自浙江 回復
  5. 更像售前售后吧

    來自廣東 回復
  6. 1、TOB代表所有TOB行業和產品? 差異巨大到你OUT

    來自四川 回復
  7. 這些在我們公司都是銷售在做,作為運營的我,表示很尷尬以及苦惱。to b的運營、銷售、市場的區別是什么?

    回復
    1. 這個要考慮公司和產品所處的階段了,我們之前運營工作也是兼任過客服,銷售和市場的工作,這些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是對你運營體系的一個補充,但一定要看清楚自己的主責和未來的發展,不斷的去迭代升級自己的運營能力和范圍。

      回復
    2. 感覺to b 運營更像是售前和售后,要比銷售更懂產品,要盡量去挖掘產品經理腦子里的精華。要收集取舍銷售和用戶返回來的需求,產品層面問題運營搞定,人情世故陪吃陪喝銷售搞定

      回復
  8. 讀了“王十二”的TO B運營,深有同感,我們的購物中心軟件產品也涉及到TOB,遇到過,從頁面到功能各種各樣的需求,遇到商場決策者,IT,運營,企劃,客服等不同部門提的建議,也是分類比較,結合使用頻率,和多個維度來分析,感謝作者分享

    來自湖北 回復
    1. 共同進步

      回復
  9. :mrgreen: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