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種碎片化信息的簇擁中,該如何學習運營?
說是0,做是1,這兩個是有質的區別的。在方法明確的前提下,最后拼的就是執行力,一個人,組織,能夠在競爭中勝出,這也是核心因素之一。
如題所見,這個問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困擾著我,尤其是當年我剛轉行做運營時,每天看著四處搜尋的運營該如何做、該如何理解運營類的文章,卻又無從下手的時候,這種感覺尤為強烈。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狀況,是經驗不夠,理解不深?閱讀量太少,學習方法不對?這些原因都想過,也都有。但是始終抓不住最主要的那一個,卻因此也決定著我無法去做進一步的針對性的提升,所以當時很是苦惱。
近一年來,我也對這個問題一些思考,干脆就重拾這個問題,寫下來,也算是對一年前自己的一個回答。
言歸正傳,到底如何在碎片化信息的環境中學習運營呢?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將思路轉化一下,即:看了那么多的文章,信息(碎片化),但還是不會做運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一、原因出在哪?
在我看來,原因有三個:一,資料的高度理論性與碎片化;二,運營門檻正在提高,行業細分正在開始;三,組織資源的差異化。
第一,資料的高度理論性與碎片化
目前,由于運營這個工作崗位新興性,因此在運營界基本沒有統一的概念界定,你也看到每個大咖都有自己的理解,因此,運營的概念在此就不過多論述了,但是,在我看來,即使對運營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但運營所培養的核心能力無疑就是一種對資源的整合應用能力,即通過運用各種資源,用某種方式,去達到某種目的。
因此,這樣一個過程中,你所擁有的資源,你對當前狀況的認知,你對資源的熟悉度,都將影響你以何種方式去實現,這也就決定的運營的工作是發散的,難以歸納,靈活的。
因此,在這樣的一種背景下,現在我們在各個渠道看到的文章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前輩對自己工作理論性的總結,這這類文章有兩個特點,第一個是理論性,點大家可以自己去查證。理論性的文章,最明顯的就是不具有具體的指導操作性,在看完這類文章后,你最大的收獲可能就是知道了一些概念,比如幾大操作方法,幾大核心的技能點,幾大重要思維,然而對具體如何進行操作是沒有任何概念的。
第二特點是碎片化。有不少從業者可能已經發現,每天看到的運營類文章什么類型的都有,有具體的社群運營的,有如何運營公眾號的,有如何做用戶積分,有講用運營思維的等等;但是在看了這么多的文章后,依然沒有對運營概念有整體的把握,這導致在實際的工作中,自己所做的工作往往是斷裂的。比如你可能知道怎么使一個群活躍起來,但是你對整個社群的生命周期,社群每個時間段所實現的價值是沒有全局的把握。
同樣,即使你有很強的歸納能力,已經看了很多的社群類文章,已經將社群玩轉,但對于整個運營體系依然沒有概念,而完整的運營體系是對高階運營者的最基本的要求,當然,這也是目前網絡學習遇到的普遍問題。
可以說這兩個特點是目前運營類文章的兩個極端。在學習理論性文章時缺乏具體的實操指導,而具體的實操類文章卻高度碎片化,無法形成自己的運營體系。那么如何調和這兩者的矛盾呢?簡單點說就是要善于思考總結,以理論去指導實踐,在實踐中完善理論,形成自己的體系,要融會貫通,當然這肯定是抽象的廢話,這點在本文的末尾還會再提,這涉及到人的認知方式學習方式的問題,在這就先點一下,繼續看第二個因素。
第二,行業細分正在開始,運營門檻正在提高
如果現在你去看招聘信息,你會發現招聘的崗位,基本都有一條有同行業經驗的要求,同樣,即使你去應聘某個運營崗位,想想,如果你的競聘者有行業從業經歷,那么誰的勝算更大。出現這個現象的原因是隨著互聯網上半場的結束,互聯網運營人才基本供應充足,行業的細分開始。
因此,目前的已有的一個趨勢是,不同行業的運營方法已經與行業緊密聯系起來,可以說是一直都是,只是現在更加明顯,這也就造成了不同的行業的運營方法是不同的,甚至不同行業的社群也會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因此,即使看了一個大家都公認的很牛逼的運營類文章,但是否能運用到你的行業中,并且有效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某招聘網站社群運營專員的招聘信息)
第三,組織資源條件的差異性
前面提到過,運營工作的高度靈活性與抽象性,這決定著每個組織的資源,組織框架,發展階段,文化等因素都會影響你的運營工作方式,同樣的道理,有前輩總結出來的工作經驗可能在他當時的組織環境下可以實施,而在你的環境下就不一定了。
目前相信不少人都是在創業型公司里工作,因此每個公司的差異狀況就太大了,而且很可能同樣的工作崗位,不同公司里做的事都是有很大差異的。比如我之前從事的工作,由于公司業務重心的調整,到最后我所負責的業務線從課程引進,到包裝,引流,銷售轉化,學員服務都是我一個人撐起來的,由此造成狀況就是你所學習的運營思路都會受到現實因素的限制從而難以實施,你需要很大的精力去說服溝通上,很難形成有體系的運營鍛煉。
以上的三個因素,可以說是為什么在看了很大的學習資料后,依然不能做好運營的主要原因。雖說不是很全面,但是基本能夠覆蓋80%的情況。既然知道了原因,那么解決方法只需有針對性的解決就好了,接下來我們來一一解釋。
二、如何改變?
對于第一個因素,解決的方法在前面已經有所提及,主要還是基于認知的學習方式的改進。在心理學中,建構學派皮亞杰認為思維的發展由同化與順應兩個互補的過程完成。同化是新信息在思維中經過改變與修正納入我們原有知識體系的過程;順應是修改已知的信息以便接受新信息的過程。
因此,在面對高度理論化與碎片化時,更應該側重同化,即將不斷接受的碎片化信息,理論化知識納入到自己的知識體系,而不是一昧的順應,去接受這些信息,不將之形成結構。
那么該如何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呢?前面也提到過,要善于思考總結,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再返回完善理論。比如像我現在所做的,將自己的總結寫出來,只有你能表達出來,你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才是有效的。在這里向大家推薦一本書《碎片與重構:互聯化思維重塑大教育》,里面有一節內容講如何應對互聯網環境下碎片化學習,可以借鑒。
第二個因素,行業的限制性。在有同行前輩的經驗可學習的情況下,直接學習就好,在沒有的狀況下,我認為在了解運營知識的同時,也需要花費很大的精力去了解行業,未來的運營肯定是細分的運營,即使在運營根本方法論上是一樣的,但各個行業之間的運營方法肯定是有很大區別的,現在這種趨勢已經開始顯現。所以,先了解行業,看是否能夠將學習到的運營知識與具體的行業結合起來,之后實踐,歸納,總結。
第三個因素,由于組織資源的限制,無法直接運用前輩總結的工作方法。怎么辦,首先明確自己受限的因素是什么,資源不夠,盡量多溝通,爭取,在跟關鍵人溝通的時候,不要去用嘴說,寫出詳細的計劃書。也可以換個角度,是否有可替代的方法與途徑去實現,面對這種情況,最重要的一定要想辦法去做,突破,重視自己的時間,發揮出最大的價值,只有踩過坑,才能有所進步,尤其是運營,如果實在沒有可施展的空間,沒有可以完整去實踐,鍛煉你運營能力的環境,三個字,趕緊換,即使降低收入也是值得的。
最后,說了這么多,再總結一下:說是0,做是1,這兩個是有質的區別的。在方法明確的前提下,最后拼的就是執行力;一個人,組織,能夠在競爭中勝出,這也是核心因素之一。
作者:賈褚,微信公眾號:ginkgo1110
本文由 @賈褚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馬住書,有機會看一下再來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