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構建具有“旋律感”的內容?
合理構建內容的空間結構和時間形式,就能讓內容像音樂一樣具有“旋律感”。
只需聽一遍,我們的耳朵就能立馬分辨音樂的好壞,同樣,只需稍作瀏覽,我們的眼睛就能辯認出內容的好壞。好聽的音樂,通常具備律動的節奏,優美的旋律,同理,一篇好的內容,在形式上也應該具備類似的特點。
利用音樂創作的空間結構和時間形式原則,合理構建內容的空間結構和時間形式,就能讓內容像音樂一樣具有“旋律感”,否則,只會像噪音一樣讓人生厭。
內容的空間結構
音樂可以由單一旋律組成,比如清唱,吉他獨奏,也可以由多種元素組合構成,比如樂隊的演奏,就會由好幾種樂器的旋律組合而成,這被稱為音樂的空間結構。內容也擁有類似的空間結構,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相較于傳統媒體,在內容的組成元素、空間結構上都更為豐富。
1.構成內容的元素
(1)文字
文字是構成內容的基本元素,單一的文字就像音樂中的音符,一連串的文字組合起來就形成了旋律。編輯文字時可以通過加粗、傾斜、改變顏色、改變字號、添加背景、改變間距、分段等方式來增強內容的“旋律感”。
(2)符號
符號一般和文字結合起來使用,也可以單獨使用,使用得當,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 BottleDream 就曾這樣用 emoji 符號描述丟書大作戰:
(3)圖片
圖片是新媒體內容中除文字外,使用率最高的元素,按形式可分為動態圖片和靜態圖片,按內容可分為產品類圖片、情感類圖片和步驟式圖片。
產品類圖片 & 情感類圖片
步驟式圖片
(4)表格
一張小小的表格里往往蘊含著巨大的能量,善用表格能使你的內容看起來更專業、簡潔、明了。
(5)音頻、視頻
音頻和視頻是新媒體時代最具代表性的內容元素,也是表現力最強的內容元素??梢詫⒁纛l和視頻作為內容的主要元素,也可以作為輔助元素。不管哪種方式,都能大大提高內容的表現力和豐富度。
2.元素的組合方式
元素不在多,而在于組合精妙。你一定聽很多穿衣達人說過,身上的顏色最好不要超過 3 種,同樣,內容的組成元素最好也不要超過 3 種!因為元素越多,對編輯的考驗越大,一不小心就會顯得混亂,就像交響樂一樣,不是誰都能玩轉的。
根據你的公眾號定位,選擇你擅長的幾種元素,合理搭配,更重要的是:一旦確定好組合方式,就保持下去,不要輕易改變,因為重復的旋律,有助于塑造自己的風格。
(1)厚文薄圖型
厚文薄圖型組合是微信公眾號平臺中最常見的組合,比較適合情感類、文化類、科技類等文字較多的公眾號。
(2)厚圖薄文型
厚圖薄文型比較適合娛樂類、藝術類等非常依賴圖片表現的公眾號。
(3)音頻+文字型
音頻類的公眾號最近火得一塌糊涂,最知名的“夜聽”,采用的是“音頻+圖片+文字”的形式。
(4)視頻+文字型
視頻制作的門檻較高,但表現力和傳播力都非常強,非常適合美食類、電商類等對內容表現力有要求的公眾號。
內容的時間形式
任何內容,無論是長篇還是短篇,單一元素組合還是多元素組合,都要在時間的延續中,按照一定的順序閱讀。而內容在時間上的延續,無論長短,都應該有一個結構框架,以保障良好的閱讀效果。參考音樂的時間形式,在內容運營中,應該遵循以下 3 個原則:
1.重復
重復原則指的是,為內容合理劃分小節,每個小節盡量采取相似的元素組合,元素風格盡量保持一致。這樣用戶閱讀起來,會有一種平衡感、穩定感。
邏輯思維的推送菜單中就很好地展現了重復原則,除了周五,每天都保持“1+3”的組合模式,即以一個“清單”作為頭條,“羅胖 60 秒”、“得到專欄”、“電商”組合放在頭條之下,除此以外,推送的時間也穩定在早上的 6 點 35 分左右。
UC 校園的文章短小精悍,不過節奏感非常強,算是琛姐目前見過的最有節奏感的公眾號內容,幾乎每篇文章都保持“5+1”的模式,即 5 條短句 + 1 張 GIF 動圖的模式,每條短句都會用紅色標記一處重點,且每條短句前后都用分隔線做隔斷, GIF 動圖也保持著高度的一致性,絕大部分都來自于外國電影片段。
咪蒙的內容節奏感也非常強,段落分明,形式高度一致,最難得的是每一段的篇幅也是非常接近的。
2.變奏
如果一味的重復,時間長了,用戶會感覺無聊,甚至厭煩,所以,很多運營成功的公眾號會在重復的旋律中添加一些“變奏”,為用戶制造一些“意外”,這種方式使用恰當往往能給用戶帶來“驚喜”,從而有效提升用戶粘性。
例如,邏輯思維每周五會推出一個平常沒有的欄目“書單”,UC 校園會不定時地在消息欄推送一條有趣的語音或文字,咪蒙會時不時地發一些圖文并茂的話題征集海報,這些意外的“變奏”,讓公眾號顯得更有生氣,避免了重復旋律導致的枯燥。
3.對比
大腦對文字、符號、表格、圖片、音頻、視頻的處理速度有較大的差異,這種差異讓用戶在閱讀內容時產生緊張和輕松的情緒變化。合理搭配元素,有效利用對比,就能讓用戶享受一段美好的閱讀體驗。
研究表明,大腦處理圖片的速度快于文本,視覺處理速度是文本處理的 60000 倍。而“表格=文字+圖片”,“視頻=音頻+大量圖片”,且音頻和視頻包含的信息量相對較大,且需要點擊才能播放,據此,我們可以對各元素的處理速度和認知成本進行大致排序:
認知成本高的元素對用戶的消耗大,會讓用戶產生緊張情緒,而認知成本低的元素對用戶的消耗小,會讓用戶感覺放松,所以,在利用對比構建具有“旋律感”的內容時應該注意:
以低認知成本的元素開始內容。讓用戶有一個輕松的開始,然后逐層遞進,慢慢深入,這對用戶來說是一個完美的體驗流程。這就是為什么許多公眾號都要準備頭圖的原因。
高、低認知成本的元素交替組合。這樣的處理能使用戶閱讀起來張弛有度,非常輕松,“文字+圖片”的組合就是很經典的,讓用戶輕松閱讀的組合。“夜聽”這種在音頻后放一張圖片的做法也是非常棒的。
高認知成本的元素不宜放置過多。像音頻、視頻這類高認知成本元素,疊加放置,會給用戶造成非常大的認知負擔,就好比連續聽好幾場大型音樂會,容易造成精神疲勞。
盡量降低用戶認知成本。把文字轉化成符號、圖片或表格的形式,或者把多張圖片按照一定的邏輯組合起來,形成組圖,都能有效降低用戶認知成本。
小結
新媒體內容的組成元素和空間結構都非常豐富,但實際應用中組成元素最好不要超過 3 種,常見的組合有:厚文薄圖型、厚圖薄文型、視頻+文字型、音頻+文字型;
新媒體內容在時間上的延續,無論長短,都應該有一個結構框架,以保障良好的閱讀效果,應遵循以下原則:重復、變奏、對比。
合理構建內容的空間結構和時間形式,就能讓內容像音樂一樣具有“旋律感”。
作者:琛姐,大學新媒體教師。微信號公眾號:草莓學堂(caomeixt)。
本文由 @琛姐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