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型運營:如何緩解成長路上的焦慮感?

4 評論 12030 瀏覽 37 收藏 9 分鐘

“要寫得了軟文,也要想得到創意;要做得好PPT,也要弄得好圖表;要會和用戶勾搭,也要會和客戶談判;要懂點技術避免被開發忽悠,也要會點設計以防設計罷工;要會方法論,更少不了執行力……運營要學得東西太多,辛辛苦苦還是感覺沒有一技之長,感覺很焦慮怎么辦?”

大家都知道,“養孩子”可能是世界上最辛苦的也最偉大的工作之一,而作為產品的養育者,運營工作的復雜程度事實上也并不遜于帶大一個孩子。

對于那些想要做出一點成績,想要讓自己發展成為全棧運營的學習型運營人員,可能會發現自己要學要懂的東西實在太多,而且很可能是了解得越多,發現自己不知道的也越多,在這種情況下,焦慮是難免的。適度的焦慮有助于成長,過多的焦慮就可能會導致抑郁,那么我們應該如何緩解這種焦慮感呢?我自己有時候也難免會有這樣的焦慮之感,那么我想就從我們常常焦慮的來源說一說我的一些思考與對策吧!

焦慮來源:沒有目標的面對知識大海

知識的海洋廣無邊際,都說喜歡學習的人能夠如魚得水,在大海中自由自在的暢游。但實際的情況是,再喜歡學習的人也會有疲憊的時候,沒有目標,就如同在大海中游泳卻始終看不到岸也看不到夢想的島嶼,當感覺到疲憊的時候必然會生出倦怠感和焦慮感。

因此,對抗焦慮感的第一招時設立目標。不管只是一個獨立完成運營策劃報告的小目標,還是想要讓自己運營的產品的用戶突破千萬的目標,又或者是能夠形成自己的運營知識體系這樣的目標,總之,如同工作需要目標,我們的學習也應該有比較明確的目標。

在目標管理中,有一項原則叫【SMART】原則,我覺得我們在制定目標都應該參考:

  • specific,代表具體的;
  • measurable,代表可度量的;
  • attainable,代表可實現的;
  • realistic,代表現實性;
  • time-based,代表有時限

在制定目標時可以使用SMART原則對自己原本可能只是大體概念,但不夠清晰、有些混沌的目標進行分解和細化:

非標準化,僅提供一種參考思路

焦慮來源:感覺來不及

張愛玲說成名要趁早,但事實是成名從來不易,甚至要做出點成績來都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當年輕的大學生抱著理想一茬一茬的出頭,當同齡人都已經在各自的領域取得一定成果。估計大多數人內心里就留下了一個字“快”,快點讓所有知識都鉆進我的腦海,快點讓我成為運營專家。

但我們畢竟不是機器人,也不像大熊有個機器貓,我們都是平凡人,我們都是不可能一口吃胖子的,你一樣,我們大家都一樣,這是我們大家都必須接受的事實。

就以前面制定了一個要形成自己的運營知識體系的目標為例,運營涉及的方方面面那么多,內容運營的、數據運營的、用戶運營的、活動運營的……不懂的永遠比懂的更多,各種各樣的概念紛至沓來,還沒搞懂這個方法可能這種方法已經爛大街,怎么辦?有句話叫“你覺得為時已晚的時候,恰恰是最早的時候”,還有一句話叫“只要你現在開始,一切都不算晚”,對,就是這個道理,飯一口一口吃,路一步一步走,學會的就是自己的,腳踏實地一點一點的學,那么下一個自己必然比現在這個自己好。

因此我們不妨根據自己制定的目標梳理出學習計劃,指定學習排期表,按照排期一點點充實自己的知識體系。當我們按照排期計劃一步步的對自己的生活形成自律,那么我們將不必去憂心明天,因為明天一定會更好,也不用去哀嘆昨天,因為昨天已經實現了它的價值。

焦慮來源:目標太多太貪心

還有一些人之所以焦慮,并不是因為沒有目標,相反是目標太多了,既想要賺錢,又想要理想;既想要更豐富的知識,又想要結識一大批的圈內人士;既想要用內容征服萬千讀者,又想要能夠創建數據模型分析和指導工作……給自己同時定下太多目標的結果是,要么把自己累成焦慮癥,要么因為無法實現把自己愁成焦慮癥。所以,我們還是不能太貪心,得讓自己的目標更有針對性:

  • 天賦聚焦法,培養一技之長:你的天賦在哪,你的目標最好在哪,圍繞天賦制定的目標,實現起來很可能事半功倍。同時因為天賦之力,很容易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培養起自己的一技之長,成就個人職場的核心競爭力。
  • 時間聚焦法,一個階段集中一個目標:我們可以有很多目標,大目標小目標,長期目標短期目標,但最好的是在一個階段內同一個屬性的目標不要超過一個,用盡全力來完成一個目標,比到處挖坑要好得多。
  • 重要性聚焦法,價值最大化:一段時間內的目標如何選擇,這就涉及到最目標的重要性分析,是否在所有目標中,實現它帶來的價值是最高的,價值與所要付出的時間和精力又是否匹配。

焦慮來源:不敢突破“舒適區”

還有一種常見的焦慮心情,是源自于我們內心里的矛盾。我們都知道,知識是分層的,美國人諾埃爾·蒂奇將人的知識技能分為了三個層次:舒適區(已經掌握的知識),學習區(有一定挑戰的知識)和恐慌區(暫時無法學會和掌握的知識),而我們有時候會既想要獲得成長,拼命努力,但實際上卻一直在舒適區里徘徊,不斷用功的只是那些我們已經熟練掌握或者基本掌握的知識,“只是看上去很忙”的結果是對于我們真正應該發力的學習區和恐慌區的知識并沒有相應的成長。

要擺脫這種由于內心的矛盾所導致的焦慮,唯一的辦法只能是主動發現、刻意訓練。通過對自身的了解和反省,研究在實現目標過程中自己的薄弱項和短板,通過反復的強化的刻意訓練,來讓自己逐步習得學習區的知識,并且向恐慌區邁進。

最后,今天看到一句話,分享給大家:“最怕我們一事無成,還和自己說知足常樂”,愿我們都能快樂的做成一點自己想做的事情,不焦慮,不煩惱。當然,希望以上的這些對大家都用不上!

#專欄作家#

奔跑的大橘子,華中科技大學碩士,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畢業6年,先后在4A廣告公司、OTA、管理咨詢公司從事運營相關工作。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可以的,請注明來源即可。

    回復
  2. ?? 剛剛從媒體專業畢業轉到互聯網公司做運營。請教一下我該從哪里學起呢?感覺跟自己以前所學的知識毫不相關從零開始。 ??

    來自廣東 回復
    1. 先從好好做好領導交付的工作,如果遇到不懂的問題虛心請教開始吧!

      來自上海 回復
    2. ?? 愛你!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