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經營婚姻一般運營產品:如何減少用戶流失

2 評論 6963 瀏覽 42 收藏 15 分鐘

幸福的婚姻是需要經營的,產品亦是如此。產品除了解決用戶核心需求外,也需要通過刺激用戶(適度不打擾),帶動用戶情緒,給用戶以驚喜、滿足、以及期望。

我們對任何事情都會逐漸習以為常。也因此,哪怕你很喜歡的菇涼,可能婚后的大部分時間面對的也是平靜的生活,你們會越來越熟悉彼此,要經歷婚姻之癢,衣食住行、柴米油鹽將是生活中面對的最多的問題!

別人說感情禁得起風雨,經不起平淡。所以,當你想好好地維系這份感情,你會怎么做?

  • 偶爾帶點小禮物,制造驚喜;
  • 一起嘗試新鮮有趣的事物;
  • 時刻放她在心上,制造小確幸;
  • 節日有驚喜;
  • 定期旅游;
  • 你變得越來越好,她對未來有期望。

為什么是這幾點?現在我把這幾點分解下:

偶爾帶點小禮物,制造驚喜;

一起嘗試新鮮有趣的事物;

——這是驚喜

時刻放她在心上,制造小確幸;

——這是心理滿足

節日有驚喜;

定期旅游;

——近期可預見的期望

你變得越來越好,她對未來有期望。

——未來的期望

分解之后,你會發現這些疊加在一起考慮的非常周全,讓妹子覺得生活有趣、自己過得很幸福、對不遠的將來有規劃,對于更遠的未來有期望。

其實產品亦然,產品面對的也是人,企業通過產品與用戶交流,留住用戶。

產品除了解決用戶核心需求外,也需要通過刺激用戶(適度不打擾),帶動用戶情緒,給用戶以驚喜、滿足、以及期望。

為什么會有期望?當我們決定是否保留某App的的時候,我們考慮的并不是這個產品現在解決了我什么問題,而是這個產品以后(對,就是以后)對我是否有用。

制造驚喜

什么是驚喜呢?

從字面意思解釋是:有驚有喜。什么情況下你會驚?出乎意料。什么情況下你會喜?得到自己需要或喜歡的東西(也可為軟性的)。

那么結合起來可以這么解釋:意料之外的得到自己需要的東西,從而獲得超預期的愉悅。

所以,優惠券算不算驚喜呢?也算也不算。

精準給利

有加一個紅包分享群,每天群里能領不少美團外賣券,可是我從不用美團點外賣,這就不叫驚喜,因為它非我所需。但餓了么我用,經常啟動APP后會有天降紅包,而我點餐正好需要他,這就是驚喜。

再比如,之前買手機的時候,我覺得不便宜,對比了好幾個平臺都沒下單,有天看到一個平臺在發放面額很大的優惠券,直接促成了我的下單,這就是驚喜。

早期的wish有做一個功能,部分商品詳情頁用戶若停留了很久,離開的時候他會提示你,可適當的折扣(具體多少忘了),如果價格是離開用戶所糾結的事情,那么折扣對當前用戶來講這就是驚喜。

發券本身并沒有問題,但因為所有平臺都會采用發優惠的策略,那么對于無需求用戶來講,這不見得是驚喜,而是騷擾了。就像女生并不是追的人越多越好,這反而會是騷擾,而是自己喜歡的人追才最好,這才是驚喜。所以對于送優惠來講,除了優惠形式和力度之外,精準的用戶推送,才能創造驚喜。

給予正向行為超預期的獎賞或夸贊

驚喜是獲得超出預期的開心,那么我們對用戶行為進行超出預期的獎賞或夸贊,是不是也是讓他更加開心。比如,你參加一場演講,演講結束你發現掌聲比你預想的要持續的更久,你是不是非常開心。

手游和普通App在使用上有個一很大的感受區別,就是反饋感,你每通一關,游戲會用很絢麗的視覺和動畫展示通關成功。這會強化你的愉悅的心理感受。

之前用戶某個駕考寶典,合格之后顯示“木倉車神”,我原以為只是顯示“考試合格”,這就是通過言語制造額外的成就感。但是這個依然還有在優化的空間,比如根據合格之后分數不同,顯示“秒殺韓寒、秋名山車神、舒馬赫附體”之類,是不是更贊。給予用戶行為超預期的反饋,制造愉悅。

發現趣事

這個不做過多的解釋,我們都是會逐漸習慣既有的東西,對產品亦然,提供有趣的事情,讓用戶在平臺上能找到新鮮感。有趣的活動、有趣的話題。

無論任何嚴肅的事情,都是有有趣的表達方式,比如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以詼諧的手法講嚴肅的歷史。顧爺說藝術,以輕松詼諧的敘述手法解析各個藝術家、藝術發展史,藝術這么冷門偏僻的知識,竟然能夠篇篇10w+。

所以多多從趣味性上考慮,常見的加載動畫可以是一個思考方向。

有次我看到360的一個抽獎活動頁面,其實頁面活動很普通,但是中間有句話是這樣的“據說用腳點擊,成功率100%”。我當時在想,我要不是試試。

我比別人強,營造成就感

如果朋友圈里禁止發自拍、旅游、購物、健身、方向盤的照片,朋友圈還會有多少人發?如果把burberry的條紋拿掉;把LV遍布全身的花紋拿掉;把CHANEL的雙環LOGO拿掉,他們還有這么高的銷量嗎?一只名表,如果沒幾個人認識,你還會買嗎?

炫耀心理無處在不。什么是炫耀?本質上是覺得自己還不錯,比他人強。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做烏比岡湖效應,意思是我們都會高估自己的實際水平。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你去做個調查,你會發現有90%以上的人會認為自己的長相在中等偏上。

那么產品要做怎么做呢?即要迎合這種“我很不錯”的感受,對,我比別人強。

為什么那么多人沉迷游戲?游戲是在現實環境之外營造里一種成就感,我生活平淡、上升渠道收窄,而游戲中則完全不同,我可以很厲害,我多少多少級,我五殺(干掉了五個人),我有什么什么裝備,甚至在游戲中找到了老婆(虛擬),這都是現實環境的映射。

360衛士會在開機速度上提示打敗全國98%的用戶。

直播、短視頻、或者其他的社交產品也好,很多都會有加V、加認證之類的功能,本質上也是制造差異,制造成就感。

之前在網上看過一個視頻,內容是展現一漢子的酒量——用臉盆喝酒,當時看了覺得這人特么傻逼,為了顯示自己能喝酒,只會傷害自己,有什么好處。但是轉過頭一想,如果這人什么都很平庸,但喝酒可以干翻一船人,這就是談資,這就是被認可的成就感,對于不怎么喝酒的我覺得很傻逼,但是對于喜好喝酒、拼酒的人來講,這就是牛逼。

所以,我想說的是,對平臺來講,給用戶以成就感,讓他離不開你,是一種很好的策略。需要注意的是,制造成就感并不是做做勛章、搞搞積分制度,而是結合業務和用戶在這個平臺上可炫耀可展示的東西,比如愛情公寓里,曾小賢的搭帳篷技能、呂子喬的撩妹技能、關谷神奇的繪畫,也就說,我們需要在分析用戶屬性之后,建立多維度的對比策略,能以最大程度和最大廣度(這個很重要,多重維度意味著覆蓋更多人的)給用戶以成就感。

可期望的幸福

驚喜是意料之外的愉悅,作為產品偶爾的調劑可以,但是不能作為主流用戶激活策略。因為不可預期,對用戶來講就是看天吃飯,會有失控感,畢竟我需求的時刻你并不能滿足。

老板跟你說:“干得好,我會給你漲薪的”。員工內心OS:“又特么畫餅”。但是如果將漲薪變為可控,比如每年慣例漲薪10-20%,我相信離職率會大幅下降。

為什么天貓、京東會制造雙十一、618狂歡節?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營造用戶可控感,也許大部分時間天貓對我來講不是剛需,使用頻次并不高,但是雙十一我真的有可能因為價格便宜而下單的。

四年的一次的世界杯,會誕生大量的偽球迷,也許平時不看球,但是對于盛會卻不容錯過。

一個專欄作家周更文章,對粉絲來講是定時更新還是不定時的好呢?

毋庸置疑當然是定時,定時的話,我可以沐浴更衣,到點打卡走人,不定期呢,我今天去看沒有,明天去看沒有,第三次,我點乏了,忘了曾經的喜悅。

其實這個跟節日禮物、定期旅游很類似,這些對我們來講是什么?可預期的幸福。節日就擺在那里,旅游早就計劃好了,幸福時刻盡在把握。

線上產品有個很大的特點,容易被遺忘。它不同于線下,有門店,即有穩定的流量入口,線上產品如果沒有強大的傳播機制,沒有關注度,時間久了,我們不會想起他的。

用戶福利定期發放、有價值的內容定期連載,以天為單位、以周為單位、以月份為單位,建立用戶對產品可預見的期望。

我知道8號、9號有返利、我知道15號有線上分享、我知道20號會有高質量內容更新,對用戶來講,是不是很有期待?

持續的進步

產品的持續進步是什么?越來越好用、越來越來越有逼格、越來越強大。

當用戶開始使用你的產品,對產品的了解一般不會太全面,他關心的主要是你產品的核心亮點,可以是功能、可以是內容。所以你的產品重心有一部分是持續完善核心亮點,讓用戶挑不出毛病。讓優秀的部分更優秀,形成壁壘。

對于已經有一定使用習慣的用戶來講,核心功能我知道了,但是長期使用畢竟容易乏味,比如微信剛出來的時候各種好,也許你用了一兩年后,你會發現各種不舒服,雖然微信本身已經是很優秀的產品了。

一般在這種情況下,有兩種解決方案:

  1. 制造新鮮感。一般來說,我們對視覺的東西最為敏感。所以,通常定期的更新產品設計,給用戶以耳目一新之感,將此產品調整為越來越有逼格,這是一種策略。
  2. 強大產品。我們熟悉產品之后,基本上大部分的功能都能夠摸得比較清晰。那么這個時候,繼續用戶對產品的期待可能不僅僅只是原有功能,那么健全產品,讓用戶有料可找就是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策略。

最后

移動互聯網造成產品使用時間的碎片化,也將原有互聯網流量之爭變為注意力之爭,并不是拉來了用戶就能變現,而是要考慮用戶的持續關注(粘度),才能帶來穩定的收入。給用戶以驚喜、滿足、以及期望,讓用戶持續舒適的接納更有樂趣的產品,本文也許能幫到你!

#專欄作家#

果子,微信公眾號:油炸果子,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擅長從習慣、行為和心理方向分析產品運營,喜好思考方法論。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好像愛上果子了咋辦

    來自廣東 回復
  2. 喜歡,喜歡,喜歡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