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金公司做智能投顧,突圍的兩種運作模式

0 評論 8324 瀏覽 34 收藏 8 分鐘

智能投顧可能是未來互金發展的大勢,但目前巨頭壟斷了流量,想在市場中突圍并不容易。

智能投顧似乎一直風頭很勁,儼然互聯網金融發展下半場的扛把子。道叔作為一個冷靜的互金行業從業者,一直也在悄悄地關注著這個勢頭(中年大叔式害羞~)

當然,智能投顧是大勢(或者大坑),道叔本想出一篇長文好好寫一寫,但近期一直比較忙沒有大段時間。正好最近有人問到了這個話題,權且借此先寫上一部分,其他多的,日后再補。

道叔:

你好!

關于智能投顧的推廣,有些思路想請教于你。

因為智能投顧短期內用戶接受度會差一些,我們想借鑒電商的思路,先打造某品類基金的流量品類來拉新,主要的想法是借鑒電商的流量打法。(道叔注:后面寫了兩種方法,出于保護隱私的考慮,描述從略)

答:

1、定義問題

你想問的問題,我是這么理解的:目前你們的理財APP,想要發展智能投顧這個單項,并擴大這個項目的規模。

你關心的問題,其實不僅僅是推廣方式,因為如果是推廣的問題,那只想著找好的渠道就夠了。事實上,我想你們關心的應該是這個項目全方位的運作——包括產品包裝模式、渠道策略、用戶運營策略、盈利策略的綜合體,最終,達成從這一個項目中賺錢的目標——無論是通過做大用戶規模賺風投的錢,還是提升費率賺投資人的錢。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你們考慮了兩種方案,但感覺有不確定性。所以想跟我一起來探討一下。

2、定義目標

在這里,需要進一步定義“做大智能投顧規?!钡母拍?。做大可能有好幾種方向:

  • 做大有認識的用戶規模,側重培育市場?
  • 做大交易用戶數?
  • 做大交易規模?
  • 提升智能投顧模塊的盈利規模?

目標不同,手段差異很大。這個問題最好團隊內部要有共識,這樣能夠根據目標準確地制定策略,并給各個團隊定出合理的KPI。

3、市場格局

目前公募基金的市場格局,基本上是這么個情況:

  1. 巨頭壟斷流量:天天基金、螞蟻聚寶這樣的巨頭壟斷頭部流量
  2. 舊產品老了:貨基同質化嚴重,無論是產品設計還是收益率,沒有顯著差別,用戶對于此類產品也已經有了疲勞感。硬要加收益,其實吸引來的用戶數不會太大,而且估計也不是智能投顧的目標用戶。貨基是怎么回事,大家都懂得
  3. 新產品太嫩:國內智能投顧市場還未發育成熟,做得最大的摩羯智投,也不過是40億上下的規模,這還是在招行這么優質的渠道導流下的結果

4、運作模式

在想運作模式之前,其實更重要的是基于市場格局的分析,找到屬于自己的利基市場。

前段時間美團的前COO干嘉偉,在復盤美團運營策略時,用的“SABCD”市場分層方法,可以好好參詳一下。對于你們目前的策略和公司結構我不甚了解,不能輕易給出整體策略,但你們共同進行深度的內部分析應該能夠很容易得出結論。

這里我可以推薦一些運作模式供參考:

1)找到用戶聚集地,精準導入

比如,股票類社區或財經網站。這些用戶有很強的現金管理需求,也對權益類基金的風險和收益有認知,同樣是幾千萬這個數量級,從股票投資者中轉化,比從互金投資者中轉化,效果會好得多。當年東財從里面掘了第一桶金,成就了今天的天天基金,那為什么不嘗試一下掘出第二桶金呢?

除了東財之外,和訊、金融界、中金在線、證券之星,是否都可以試一試?

2)發展B端客戶,做大交易規模,同時等待市場機會來臨

美國淘金熱,賺得盆滿缽滿的是加州那些賣水的、開飯館的和開旅店的,因為不管你是不是挖到了金子,終歸都還是要吃喝拉撒睡的。

雖然智能投顧在國內的發展還很初級,但已經有了40家以上的公司和產品在競爭C端客戶了,說是紅海一點都不過分。而目前打法最聰明的,其實是盈米。在申請到基金代銷牌照的前提下,獨立研發系統,一頭接入大多數的基金公司,另一頭輸出給沒牌照或技術弱的互金公司,這才是妥妥的賺錢之道。

我想對其他公司也是一樣??梢钥紤]躲開紅海,去開拓一些機構或是企業客戶,通過貨基滿足他們的現金管理需求,通過權益類產品滿足他們的資金增值需求。去找到細分行業的龍頭、去三四線城市找這樣的企業,把管理資產規模做大,到時候再反攻個人市場,一點也不遲。當年91金融超市就是這樣的打法,簡單而有效。

5、最后,用一個小故事結尾

有一個在細分行業處于top3的金服公司,用不到兩年的時間,以遠超過行業平均水平的增速,在原來的業務體系中,長出了一個全新的金服公司。他們的產品boss是我一關系挺好的朋友,前段時間問我如果現在投入做智能投顧,有沒有搞頭。

快一個小時的電話溝通后,我給出的最終建議是:還是先別搞了。

眼下這個階段,選擇不做什么,可能比選擇做什么更加重要。

祝好運:)

#專欄作家#

作者:張德春,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微信公眾號:道是無。公募基金互聯網金融與技術負責人,前平安壹錢包產品總監、Wind資訊移動產品負責人。專研(互聯網+金融)逾10年。

本文由 @張德春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