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機構賬號一周年,是品牌的雞肋還是機會?

1 評論 12932 瀏覽 6 收藏 14 分鐘

不是知乎在商業化上不成熟,而是知乎在商業化上習慣于克制。因此,知乎機構號將在克制中前行。

在知乎站內問題“運營知乎機構帳號是怎樣一種體驗?”下,不少品牌的機構帳號運營者回答里提到,相比緊跟熱點做高產內容、設計賣萌自黑人設,知乎用戶更注重的是內容的高質量,這對他們來說是有別于其他平臺的挑戰。

在挑戰之外,機構帳號還給知乎和品牌帶來了什么?觀察機構帳號過去一年的成長歷程,機構帳號已成知乎生態重要組成部分。而觀察其自推出至今的堅持與改變、探索與建設,我們能發現知乎在逐步優化機構帳號準入機制,但走的是一條循序漸進的路。隨著“品牌提問”等新商業產品的推出,個人認為,那些堅持內容質量的知乎機構帳號也或將迎來更大的平臺紅利。

在知乎問題“運營知乎機構帳號是怎樣一種體驗?”下,聚集了近40個機構分享他們不一樣的運營體驗。

一. 機構帳號的初衷是什么?

在我看來,知乎機構帳號其誕生初衷就不是為了讓企業獲取短期的營銷紅利,而是想機構能以其所具備的專業知識,為知乎用戶貢獻高質量內容,在繁榮知乎生態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培育品牌價值,創造長尾效應。在這里引用一段知乎當時自己的回答,其引入機構類用戶是基于以下觀察和思考:

  1. 某些知識、經驗、見解很難通過個人獲得,而專業權威機構擁有的獨家內容、研究成果,是對此極具價值的補充。
  2. 知乎認真、專業、友善的社區氛圍吸引著很多有料、有內涵的機構,他們希望能夠在這里好好說話,認真表達,分享自己獨特、深度的內容,與知友進行深入的互動和溝通。
  3. 機構帳號的誕生是社區的又一個新的成長,因為我們相信,一個好的虛擬社區應是真實社會的映射。正如真實社會中不僅有人,還有各種組織機構;不僅有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還有人與組織、組織與組織之間的溝通。作為大型、高質量內容社區的知乎,也需要機構類用戶對社區生態進行完善,讓機構類用戶成為社區新的高質量內容來源。

(知乎站內問題)

從這個層面來說,知乎機構帳號顯然不是一個商業化工具,而是與個人用戶處在同等地位的內容生產者角色。這一定位也決定了機構不能沿用在其他平臺專注于營銷功能的路數,而需要在此深耕細作,發表專業觀點,以此獲取用戶長期信任。

“奧迪”就頗具代表性,其在知乎回答的第一個問題是“為什么說奧迪是燈廠?”

面對這一看起來自黑的話題,奧迪介紹了品牌故事、技術實力,獲得了 10萬+的閱讀量,這個流量目前還在持續增加。據了解,截至到今年 7月,該回答已經累計獲得了近 50萬的閱讀量,知乎的長尾效應可見一斑。

從2016年7月21日入駐知乎開始,奧迪僅發表了4個提問,回答了22個問題。如今奧迪不僅成為知乎“汽車”話題優秀回答者,還被知乎編輯收錄了16個“精品回答”。這些內容都獲得了超過10萬+的閱讀量。

為什么奧迪在知乎僅僅 3 W多粉絲,閱讀量還能屢屢突破10萬+?事實上,知乎的流通采取了優質內容權重機制,就算帳號本身關注者不過以萬計,在這一機制的的傾斜下,內容也能收獲10萬+的瀏覽量。

(奧迪在知乎問題“為什么說奧迪是燈廠?”下面的回答)

從奧迪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品牌把知乎機構帳號看成是一個快速進行產品營銷、獲取短期利益的營銷陣地,個人認為是對知乎機構帳號的莫大曲解,背離了機構帳號的初衷。機構帳號的正確姿勢是以在精不在多的方式來和用戶溝通,通過優質內容,逐漸建立知乎用戶的好感度,沉淀品牌影響力。

二. 機構帳號為品牌帶來了什么樣的紅利?

1. 平臺特殊性帶來的紅利:一年內完成品牌“認真、專業化”的初步形象

就目前來看,多數企業已經為品牌形象加持“認真”、“專業”的重要形象,并且在這過程中完成了對銷售的轉化。

在實際案例中,那些在運營上付出了努力,在貢獻優質內容而非只顧短期營銷的機構帳號,其實已在逐步收割知乎的平臺紅利。

諸如課程網站平臺滬江,其通過優質的問答內容貢獻,在一年的時間里就在知乎平臺收獲了16W粉絲、近14萬次的點贊、3.4萬次的感謝;再如窮游錦囊,其在10個月時間里,收獲了26萬+的關注,超過14萬次贊同和4萬次感謝,內容被收藏了超過40萬次;在這些數字的背后是大量高凈值用戶對品牌的認可,光是這種成績,就已經是不少社交媒體平臺可望不可及了。

銷售轉化的案例也有,美食電商品牌ENJOY,當下其主頁被瀏覽已高達50萬次,答案被收藏近38萬次,值得一提的是,其曾因在知乎回答一個問題,而讓銷量翻番4倍之多,而這是在沒有任何官方流量扶持的前提下所取得的成績。

(ENJOY在知乎問題“哪個牌子的燕麥好,用于代餐的?“下面的回答)

根據知乎今年 5月的數據,其已擁有8400萬用戶,這個數字每日都在以幾何速度增長,在這個被“認真,專業”加持的平臺下,大部分用戶也有著“高凈值”的標簽。巧妙利用好8400萬認真的用戶,讓其中一部分用戶成為品牌的“知友”是每個品牌想要獲得的最大紅利。若能在這樣的用戶規模以及高質量的用戶構成現實下打響名頭,對于品牌的增益效果顯而易見。

2. 來自知乎的政策紅利:第二個吃螃蟹的人,更為輕松

先行進入知乎吃螃蟹的機構帳號,有的被扎到懷疑人生,有的經過不懈努力已經飽餐一頓,總體說來,大部分的機構現在兜里都揣上了幾條螃蟹腿。

目前,我們得到的一個好消息是,這第二波吃螃蟹的機會已經來臨:知乎平臺正在對知乎機構帳號釋放新一輪的政策利好,這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知乎將優化帳號申請流程,二是知乎將專為品牌推出“品牌提問”產品。

首先在申請流程方面,此前知乎采取的是申請制度,使得申請機構帳號時常出現排隊狀況。對此,知乎將在近期優化機構帳號申請流程,具體優化措施為申請入口改為注冊入口,并建立高效的審核機制,以幫助更多機構方便地加入知乎平臺生態。

更為重頭的一個政策利好則是知乎將推出新商業產品“品牌提問”,為希望更高效與用戶溝通的品牌搭建營銷的商業化場景。從目前信息來看,品牌可付費在知乎社區內推廣投放其問題,吸引用戶回答。品牌對于“品牌提問”所產生的內容有完全的自主管理權。

相對于過往品牌在其他平臺上進行的生硬品牌投放,品牌提問產品將更具互動性,用戶的可參與性更強,而這對于機構帳號與用戶溝通,建立直接聯系,對問題的反饋收集,互動營銷推廣的助力作用都是頗有裨益的。比如7月 20日,奔馳在知乎上發問:“人類做過哪些偉大的探索,改變了歷史進程?“短短半天內,該問題就得到了 100多萬的瀏覽,和近百個品牌推薦的優秀回答。

(奔馳的“品牌提問”獲得了近 120萬閱讀量)

如今網絡上關于“如何運營知乎機構帳號”的文章,已是林林總總,如此之多的前人經驗,這第二波吃蟹的品牌,還怕被扎到不成?

三. 不是知乎在商業化上不成熟,而是知乎在商業化上習慣于克制

對于知乎過往在機構帳號上的諸多限制,許多人將其看作是知乎給機構帳號運營者戴上了鐐銬,是商業化不成熟的表現。但若是真正去觀察知乎在機構帳號上的一系列動作,我們能發現,機構帳號并不是知乎的商業化籌碼,而是知乎內容生態的成員之一。而在商業化方面,知乎習慣了克制,充分照顧用戶情緒,在原生廣告的基礎上有節制地擴充新產品。

去年七月前,機構帳號可以說是知乎的禁區之一。此后,知乎推出了機構帳號,開始其采取的是邀請制,邀請諸如科研院所、公益組織、政府機關、媒體、企業等有正規資質的組織機構入駐。首批邀請機構包括“迪士尼、Airbnb、西門子、中科院、第一財經周刊、騰訊科技”等等;而后為了幫助機構帳號更好的運營、更進一步的激勵機構帳號的積極性,知乎為機構帳號推出了“鹽值”功能,使得機構帳號能通過多個維度去評估其帳號一周運營情況,以幫助機構帳號及時發現不足之處,繼而有針對性的做出升級補救。而為了進一步的壯大知乎機構帳號的力量,知乎又將對機構帳號的準入進行放權,從邀請制轉變為注冊制。

通過上述的一系列動作,我們看到的是知乎的自我成長進化之路,是對發展的有的放矢,而從這個層面來說,所謂的知乎在商業化的不成熟,或許更多的是我們看客的操之過急。

四. 寫在最后

觀察知乎在機構帳號上的一系列動作,我們能發現知乎對于機構帳號的功能更迭,以及在平衡內容和廣告的基礎上進行商業化推進,其并非是那種不顧用戶反感情緒,激進前行想一口吃一個胖子,恰恰相反是在嘗試、探索中克制前行。

而其克制,不僅滿足了用戶對于內容質量的需求,也巧妙的解決了機構的商業需求。知乎的審慎,應當是任何一家立志長遠的公司應有的態度。隨著知乎對于機構帳號新一輪政策利好的釋放,知乎帶給機構帳號的平臺紅利或將進一步擴大。

(注:本文所有圖片源自網絡。)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作者:鄰章,微信公眾號:kejilinzhang

本文由 @鄰章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支持,好文~

    來自河南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