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百寧 | 用自傳播思考一切,你會有驚人的收獲

1 評論 6458 瀏覽 36 收藏 18 分鐘

自傳播并不僅僅局限于產品和營銷領域,在社會的方方面面都有廣泛應用。

所謂自傳播,指的是“基于產品、營銷或者人物、事件等自身的吸引力,而激發人們自發自愿地分享和傳播”。

在如今,自傳播對于產品的推廣和品牌的流行來說,日益重要。如果策劃得夠好,往往能收到奇效。

比如,在競爭激烈的共享單車領域,在創業者面臨“顏色都不夠用”的難題時,酷騎單車推出的“土豪金”版本橫空出世,亮瞎了所有人的眼,瞬間實現刷屏效果。

有一家小公司剛注冊沒幾天就火遍網絡,不是因為別的,就是因為公司的名字——竟然長達39個字,叫做“寶雞有一群懷揣著夢想的少年相信在牛大叔的帶領下會創造生命的奇跡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憑借解決“證件照普遍太丑”這個痛點,小象館主打幫你拍出“完美證件照”,引得顧客一拿到照片就紛紛發朋友圈,從而帶來源源不斷的客流。

其實,自傳播并不僅僅局限于產品和營銷領域,在社會的方方面面都有廣泛應用。

今天,我們就帶著大家開拓思路,用自傳播思考一切。

用自傳播思考一切

尋找走失兒童

看到這個標題,你可能會問,“找孩子”這事跟自傳播能有什么關系?

乍一看,的確是“八竿子打不著、風馬牛不相及”,但實際上并非如此。

我們先看一個不久前刷屏的“比基尼小弟弟”的案例。

這本身是一個非常普通的兒童走失的事件。不過,由于家長提交給警方的這張照片不同尋常,從而引發了巨大的關注。

看起來這張比基尼照片“太不正規”、父母有點“不嚴肅、甚至不正經”,但卻收到神奇的效果。

單是發布到公安部官方平臺的這條微博,轉發量就近四萬。這可是該平臺發布的其他類似微博轉發量的100倍,更不要提在網絡上、報紙、電視上引發的更為廣泛的傳播。

果然,孩子在走丟四小時后就被順利找到。

在一般情況下,如果孩子丟了,家長們肯定是心急火燎,急忙發動親友、求助警察,或者找媒體曝光,擴大信息覆蓋面。盡管如此,獲得的關注度也極其有限。

現在,讓我們換個視角,站在他人的角度、站在自傳播的角度來重新思考這個事情。

首先,孩子丟了確實是件天大的事。但在全社會,這樣的事情每天都會發生很多例,數月數年尚無下落的也是成千上萬。因此,客觀地講,任何一個旁人或者媒體,即使他再有愛心和資源,也不可能每天去關注和全力傳播每一條尋親信息。

其次,從營銷的角度看,“發動各種渠道尋找”和“提供可能激發自傳播的尋親信息”,這正是媒介和內容的關系。

可見,要兩者并舉方能成功——但一般的情況下,人們只關注前者。實際上,后者的作用顯然會更大——這個“比基尼弟弟”的案例就是例證,盡管父母很可能并不懂自傳播,只是無心插柳之舉。

這個案例給我們的啟發是,即使遇到類似“孩子丟了”這種緊急事件,也要盡量保持冷靜,多站在別人的角度來思考——怎么做才能讓人們關注、記住并分享我們想要表達的信息。只有這樣,多思考多用巧勁,善用自傳播,才能取得最佳收效。

傳播會議和演講

眾所周知,中國人愛辦會、愛開會。全國各地每天舉辦的大大小小的會議不計其數,但能引發自傳播的卻是鳳毛麟角。

近年來,我們倒是能看到個別人的演講“走紅”了。大部分都是因為演講文案極為犀利和出位,而被觀眾拍下來,最后在網絡上廣為流傳。

引人深思的是,這些大會、論壇往往也都處心積慮地安排了“事前造勢預熱、事中各種直播、事后總結拔高” 等環節,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但可惜的是,其帶來的傳播量和影響力總和,可能都不及這些演講照片所產生的自傳播力的百分之一、萬分之一。

不過,還要強調一個細節,那就是“品牌的露出”。從這個指標來看,上面這些網紅“PPT”中,大部分都不及格。結果是,演講火了,人沒火、品牌沒火,確實有點遺憾。

當然,他們大部分人可能也并沒有預料到會這么火,沒有考慮得如此周全。

但是,我們如果要實現自傳播的話,不能打無準備之仗,必須做到有的放矢,胸有成竹——品牌信息要自然而強勢地露出。

演講、會議想要獲得自傳播,除了采用上述犀利文案的手法之外,還可以在諸如會議邀請函這樣看似無足輕重的物料上下點功夫。如果設計得當,也能激發非??捎^的自傳播。

常見的方法就是給圖片、H5等類型的邀請函上引入個人印記,即加上人家的姓名、頭銜以及照片,再輔以“誠邀、力邀、大咖、大佬、巔峰對決、高端對話”等上檔次的詞匯,就會讓被邀請者感到很有面子。

這樣,他就乖乖地發朋友圈了,你想擋都擋不住。

發展旅游經濟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為什么很多地方都樂于花費重金打造巨型建筑?

比如,“欲與天公試比高、一棟更比一棟高”的摩天大樓,以及非常吸引眼球的各類超級大佛。

除了這些建筑物,還能看到許多非常有特色、有視覺沖擊力的特色民俗。比如,河北蔚縣打樹花、陜北安塞腰鼓、吉林查干湖冬捕等等。

這些措施,都是在建立城市特色,利用地標和民俗來吸引游客、激發自傳播,從而大力發展旅游經濟。

對于這一點,更新穎、更巧妙的莫過于著名的“熊本熊”策劃了。

“熊本熊”出自日本九州島的熊本縣,這個縣本來是一個很不起眼的地方,地方經濟很差??h政府為了扭轉局勢,沒有拉橫幅、做廣告,而是出奇招設計了一個很可愛的吉祥物,起名叫做“熊本熊”。

他們煞有介事地聘請熊本熊為政府公務員,為他印制名片、開通Facebook 和 Twitter 帳號,策劃了一系列活動讓他頻頻曝光。每次熊本熊都憨態可掬、幽默搞笑,真是萌死人不償命。

有一次熊本熊出差走失了,縣長為此緊急召開新聞發布會,呼吁大家幫忙找熊。鑒于熊本熊的出色政績,一年以后,他就被晉升為熊本縣營業部長和幸福部長,直接向縣長匯報工作。

經過一系列充滿歡樂但卻一本正經的策劃,這個備受大家喜愛的“公務員”竟然為家鄉熊本縣創收超過1千億日元。熊本熊影響力越來越大,經常作為“明星”出席各種國內外活動。

現在,就連微信群和公眾號文章里面,到處都能看到熊本熊可愛的表情圖,可見它是多么受歡迎。

宣傳觀點和政見

在商業界,大佬企業家們都非常熱衷于表達和傳播自己獨到的觀點,公司往往還設置有專門的“CEO PR”團隊來負責包裝和傳播領袖形象。

但即便如此,真正有巨大影響力的觀點卻屈指可數。

究其原因,這并不只是因為老板們的言論缺乏新意,問題的關鍵是沒有自傳播思維。公關團隊們只知道撰寫更多篇乏味的稿件、花錢買更多的版面來鋪量,而很少去思考怎么包裝老板的觀點,才能讓大眾易于理解、記憶并愿意傳播。

反過來,我們也能看到一些成功的案例。比如雷軍的 “風口理論”和“鐵人三項”、王興的“互聯網下半場”、傅盛的“升維思考、降維打擊”等等,這些觀點都頗具影響力。

其實,關于觀點、政見、政策的包裝和宣傳,我黨早就走在了前列,很早就掌握了自傳播的精髓。

可以看出,這些觀點、政見和政策,之所以有巨大的影響力,并非只是來自“驚天地泣鬼神、開天辟地獨一份”的內容,而是因為有了類似“風口、鐵人三項、下半場、黑貓白貓、最多跑一次”這樣接地氣、口語化的表達。

再深奧的道理、再有洞見的思想,只有經過這樣“簡單、具象、形象”的提煉和包裝,才可能被記住、激發自傳播,最終獲得巨大的影響力。

書作的傳播也與之類似,那些諸如《定位》、《從0到1》、《跨越鴻溝》、《人類簡史》、《瘋傳》、《思考,快與慢》的書之所以暢銷,其概念的提煉和書籍的命名也極為重要,都體現了自傳播的精髓。

分享美好生活

如今,時尚的、健康的生活方式非常流行。

在大城市里面,經常跑步、健身的人很多,大家頻頻自拍發朋友圈,打卡簽到、比拼步數。大家再也不滿足“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枯燥生活,而去店里花錢自己動手做菜、做蛋糕,學陶藝、學繪畫。一到節假日,人們紛紛傾巢而出去玩耍,旅游目的地再也不是俗套的城市周邊游、國內熱門景點,甚至都不是日韓新馬泰,而是歐洲小鎮、新西蘭美景、南極探險。

這些美好生活方式的形成,除了自身生活水平、眼界的日益提高之外,自傳播的功勞不可小覷。

所有這些光鮮亮麗的生活、場景和經歷,都會激發人們分享,因為分享出去會讓人感到很滿足、很榮耀、很體面。而這些大量的分享,又會吸引更多的人參與。

大家可以回想下,自己的日常生活當中,有哪些行為是因為看到朋友們的分享而促使自己去嘗試和消費的。

自傳播背后的原理

為什么在上述這些各種不相關的領域,都能看到自傳播這只“看不見的手”在起作用?

首先,這是人性使然

人性是一切的基礎,人們天生喜歡“簡單、具象、獵奇、 有趣、感人、虛榮、稀缺”。上面介紹的那些激發自傳播的“土豪金單車”、“史上最長公司名”、“比基尼弟弟”、“犀利演講文案和觀點、時尚的生活方式”等等,無不是符合人的本性的。

從人性的角度來看,自傳播是順應和滿足人性,所以大家自發自愿傳播;而傳統的傳播方法是違背人性的,所以必須依賴“砸錢投放、強制收看、反復洗腦”才能達到目的。

正所謂,自傳播不足,用錢來補。

其次,傳播路徑成熟

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一方面降低了內容的捕捉和創作門檻,另外一方面,分享變得易如反掌。

就這樣,只要內容有自傳播力,那么很快就能達到指數級傳播、刷屏級效果。加上媒介的“去中心化”,大家不再看報紙和電視,而是無時無刻都在盯著手機,這更加速了信息的自傳播。

因此,在“順應人性”和“傳播路徑成熟”的雙重驅使下,自傳播變得威力巨大,無所不能。

結語

今天,給大家介紹了“用自傳播思考一切”這種新觀點。

我們要善于用自傳播視角,去看待和思考眼前的一切:

  • 產品營銷推廣:土豪金單車、小象館
  • 尋找走失兒童:比基尼小弟弟
  • 發展旅游經濟:摩天大樓、大佛、打樹花、安塞腰鼓
  • 傳播觀點政見:風口、互聯網下半場、黑貓白貓、最多跑一次
  • 分享美好生活:跑步、健身、美食、繪畫、陶藝、旅游
  • ……

自傳播能如此廣泛地適用,本質是自傳播順應了人性。

自傳播是起點,自傳播是終點。那么,做很多事之前,我們都要考慮下“能否激發自傳播”。

自傳播是科學,經過精巧地預先策劃和設計,就可以在各個領域釋放能量。

從現在起,請帶著自傳播,思考一切。

<完>

#專欄作家#

朱百寧,微信公眾號:八點三十五,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前百度品牌總監,著有《自傳播》一書,現在專注于人工智能以及產品設計等領域。個人微信:izhubaining,歡迎添加進行交流。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專欄作家

朱百寧,微信公眾號:八點三十五,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前百度品牌總監,著有《自傳播》一書,現在專注于人工智能以及產品設計等領域。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個別人物,附著力信息,環境因素都有了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