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百寧 | 以“滴滴車票”,談談產品的“需求、體驗和自傳播”
本文結合以滴滴車票為例,基于“產品-傳播金字塔”模型,就“需求的把握、體驗的設計以及傳播機制的建立”,進行了探討。
8月9日,滴滴發布了一款創新產品,名叫“滴滴車票”。生成一張“車票”贈予他人后,對方無需下載App/注冊帳號,就能方便地打車。
產品的使用流程是:
- 生成車票:進入滴滴出行App的車票頁面,選擇車票封面、輸入對方的手機號和打車目的地即可生成一張車票。
- 贈送車票:通過微信可以將車票發送給他人。
- 接收車票:對方點擊鏈接,即可接收車票。
- 使用車票:在車票有效期內,點擊車票鏈接即可指定出發地、一鍵打車。行程結束后,車費由贈票人支付。
可見,產品的流程倒不復雜。
今天,我們結合這個產品,談談產品思維和自傳播策略。
為什么選擇“滴滴車票”呢?這是因為在該產品發布之前,我曾經有幸預覽過。
那是大概在3個月前,滴滴公司組織了個新產品研討會,邀請包括我在內的大概十來個人去為這款新產品出謀劃策。
產品負責人介紹完產品原型后,我的第一反應是感覺這個產品的確挺有想法。但稍微分析了下,就感覺存在不少問題。
因為我那次屬于友情幫忙性質,沒有業務、利益的關聯和顧慮,就把心里對這個產品真實的感受和建議,毫無保留地談了很多——盡管本來他們邀請我的目的,是讓我結合我的主業“營銷和自傳播”,聊聊傳播機制和idea的 。
好在很多產品方面的觀點,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后來,我再也沒有跟滴滴交流過這個項目了。
最近偶爾看到這款產品已經上線,不過發現產品基本上還是那天演示的樣子。
截至今天,產品上線已有半個月。我搜索了下微博和自己的朋友圈,發現談論的很少。
盡管時間還很短,不能就此對產品的成敗妄下結論,但這多多少少說明有一定的問題,也佐證了我之前的一些判斷。
到此,產品功能和事情背景介紹完了。
下面我們就結合這個產品,來談談產品的需求、體驗設計以及自傳播的話題。
產品-傳播金字塔模型
首先,我們來看一個“產品-傳播金字塔模型”。
這個金字塔把產品和傳播關聯起來,從金字塔的底部向上看,分別是“用戶需求、產品體驗、借力傳播、自帶傳播”等四層。
下面,依此順序一一介紹。
用戶需求
用戶需是一切的基礎,如果需求把握不準,不管技術是否先進、交互是否流暢、推廣是否強悍,都會遭遇失敗。但這個基本問題,難倒了大部分人。
產品體驗
如果需求把握好了,就可以設計產品了。不過我在之前的文章中表述過:“產品基本能用、體驗比較流暢”,竟然是一個很高的、甚至奢侈的要求。
借力傳播
通過一些營銷手段和創意策劃,實現“迅速引爆”,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忠誠度。
自帶傳播
自帶傳播的意思是產品本身具備傳播能力,而不依賴于額外的營銷手段。
這也是我一直倡導和推廣的自傳播理念,即在設計之時就考慮到傳播,把原本處于“設計-研發-發布-營銷”鏈條最后一環的“營銷”前置,讓營銷與產品合二為一。
下面,舉兩個產品“自帶傳播”的例子。
- Hotmail:在郵件末尾添加一行小廣告,邀請郵件接收人注冊Hotmail帳號,以0成本實現了產品百萬、千萬量級的快速增長。
- 微信紅包:利用紅包功能而不是“綁卡給補貼、送話費”的傳統砸錢營銷手段,引發全民“發紅包、搶紅包”熱潮,推動了微信支付的爆發性增長。
顯而易見,既然是金字塔模型,那說明低一層是上一層的基礎和根基。
具體來說,在設計產品體驗之前,必須把用戶需求把握準;接下來,可以“借力傳播”來做推廣,而最高境界的營銷推廣就是不做營銷,讓產品“自帶傳播”,即實現產品自傳播。
介紹完這個模型之后,我們以這個模型作為思維框架,結合滴滴車票來做具體分析。
對滴滴車票的分析
需求和體驗——送父母
從研討會的介紹和產品宣傳頁面來看,滴滴車票面向的人群是“不方便打車的父母和朋友”、體驗是車票接收方“無需下載注冊、無需支付車費”。
我們先來說說,父母使用車票的需求和體驗問題。
乍看起來,這個產品對于手機操作不太嫻熟的父母來說,非常合適。
但結合人群生活習慣、使用場景、操作流程等方面做全方位的仔細分析,你會發現用戶需求和產品體驗方面是存在很多問題的。
然而,這種思維方式是很多人所欠缺的,大家的邏輯思維往往只停留在第一層——“操作方便→適合老人”,于是就拍手叫好,而不會更加深入地思考可行性。
一般而言,退休之后安享晚年的父母們,其出行習慣相對固定,基本上是在“家、公園、菜市場/超市、醫院”幾個地點之間往返。日積月累下來,他們都有了熟悉的出行方式。
加上父母們普遍有著節儉的生活習慣,以及老年人乘車優待等政策的存在,使得公交成了他們首選的、熟悉的出行方式。
因此,父母們基本上都不舍得、也覺得沒必要花錢打車。
當然你會說存在緊急情況需要用車,比如疾病發作。但那時候的第一選擇應該是打120叫救護車,而不是翻微信找滴滴車票。
可見,父母使用車票的需求很弱。
不過,現在我們還是假設需求存在,來看看產品體驗是否靠譜。
即使父母因為某些原因臨時要打車,你會發現當前的產品設計是不合理的。
因為車票的發起方在兒女那里,所以父母必須先聯系到兒女,讓對方立刻生成車票發過來——這顯然太麻煩了。如果目的地不是兒女熟知的地點,那溝通起來更是費勁。
當然你可以說提前把車票生成好,發給父母備用。但這還是有問題,一方面車票是有有效期的(3個月),另外一方面,車票會跟其他微信聊天信息混在一起,容易被誤刪或者被淹沒而找不到了。
再退一步說,假設父母找到車票打車了,你會發現,出發點的確定也存在很多問題。首先,父母手機的GPS定位當時可用的幾率比較低,其次,如果要手動在地圖界面上點選位置,那困難就更大了。
需求和體驗——送愛人/朋友
送愛人這個需求也是非常小眾的,情侶間圖各新鮮、偶爾玩一回倒是有可能,但長期大量使用的幾率是比較低的。
送朋友的場景有可能存在,但最好的場景是“一對多”而不是“一對一”。
不過,按照目前的產品設計,要給多個人送車票,會非常麻煩。對每個人,你都需要重復一遍“選擇封面、確定目的地、填入手機號、微信發送”等幾個操作。
如何改進
通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從需求層面來說,父母用車票的困難很大。
即使這個需求存在且強烈,要真正地孝順父母,讓父母安心、方便打車,產品還需要很多改進。
- 增加“出發地/目的地預設”功能:兒女提前將“家、公園、菜市場/超市、醫院” 等常見地點設置好。父母在使用時,只需要根據名稱選擇下即可(同時可以GPS定位輔助選擇出發地)。甚至可以給出一個列表,用醒目的字體和圖標,將常見的路線列出來,父母點擊一下即可叫車。
- 車票改為“長期、多次使用”:當前設計的“有效期3個月、單次使用”的車票可用性太差,可以改為長期有效、多次使用,比如半年、一年內多次使用。這樣父母每次想打車的時候,點開同一張車票就能用,而不是用完一次就得跟孩子再要一張。
真正的需求在哪里?體驗、傳播該怎樣設計?
既然父母使用車票的需求和體驗都不靠譜,那我們嘗試給出一些合理的使用場景和產品改進建議。
首先,根據個人判斷,有兩個場景比較適合滴滴車票這個產品,那就是“商務接待”和“活動邀請”。
需求和體驗1:商務接待
對于商務接待,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 高級待遇:接待方專人、專車全程陪護 → 無需滴滴車票
- 中級待遇:接待方只派司機開車過來接?→ 無需滴滴車票
- 一般待遇:接待方本身沒有車或者不方便出車,但會幫忙打車?→ 需要滴滴車票
可見,第三種情況正是“滴滴車票”的適用場景。
客人抵達前,給客人發一張出差期間可用的車票(可以根據情況,限定打車次數)。
這樣做的好處是,免去了客人“墊付、給發票”,接待方“報銷、返還車費”的繁瑣流程。
如果體驗做的好一些的話,可以在車票中預設好“酒店、會場、機場、車站”等地點,方便客人打車時選擇,這樣會讓客人感到很貼心。
需求和體驗2:活動邀請
活動邀請這個場景不僅包含真實的、高頻的需求,還有一個好處,就是這個場景可以實現“一對多”的曝光,加速產品的傳播。
活動邀請的場景,可以細分為兩種情況:
- 請人幫忙:就像那天滴滴研討會邀請大家過來幫忙出謀劃策一樣,當主辦方邀請別人過來幫忙的時候,可以提前建一個微信群,發一張往返車票以表示誠意,需要的人點擊可以領取。
- 商業活動:新店開業、粉絲聚會等等很多活動當中都可以用,商家可以在活動中附上。這樣,滴滴車票的場景就更寬了,類似一種新穎的企業營銷工具。
對應這兩個場景,產品的具體做法是實現一個“多人車票”,這樣將車票發到群里,一次就能讓幾十上百的人接觸、體驗到滴滴車票。
同時,還順帶解決幾個問題:
- 車票的生成和發送。省去了人太多的情況下,生成、發送車票的大量重復勞動。
- 活動地點的通知。車票中預設了目的地,這樣就無需反復通知。
- 掌握到達情況??梢愿鶕唧w情況,顯示大家的到達狀態:使用車票打車前往的人的實時位置,或者保護隱私的話只顯示距離/預估用時。
資金風險
事情總有兩面性,問題的解決會帶來新的問題。
比如,相比現在的一次性車票,“商務接待”和“活動邀請”的場景由于要實現多次、多人車票,所以資金風險會加大——乘車行程結束后,對贈送人扣款失敗的話,損失就更大。
解決方法是:一方面可以對贈送人的信用做相應的要求,另外一方面,對于企業方的話,可以要求預存車費等。
借力傳播
談完用戶需求和產品體驗,再來說說營銷推廣的問題。
在產品支持“多人車票”的前提下,可以“借力傳播”,打造出類似“4小時逃離北上廣”的有創意和影響力的大事件。
比如,可以策劃出“快搶滴滴車票,1小時內打車來見XX明星/來XX快閃”等類型的活動:參與者打開頁面搶車票,打車去見偶像或者參與有趣的活動、聚會等等。
這樣,就可以做很多有創意的co-branding活動,這同時也是滴滴車票的推廣機會。
自帶傳播
如果實現了上述“商務接待”和“活動邀請”兩個場景,尤其是后者的話,產品就有“自帶傳播”的能力了。
因為活動邀請是高頻、剛需的事情,而且是一對多的環節,所以滴滴車票的產品能夠迅速實現自傳播。
此外,可以應用產品自傳播的方法論,為這個產品植入更多的自傳播基因,激發更多人在獲得車票、打車時,分享到朋友圈。
然而,因為目前的產品太過于功能化、缺乏趣味,加之滴滴車票目前只能打到車型檔次較低的“快車”,這樣的打車體驗不能作為“社交貨幣”,很難激發大家分享到朋友圈,因此要想點辦法。
比如,可以使用“植入彩蛋/打造超預期體驗”的自傳播策略,即從“車輛、司機、目的地”三個方面來考慮,并結合相應的節日來進行策劃,激發用戶自傳播。
- 車輛:給出一些非??犰诺能囕v,比如可以打到豪華車、個性車(卡通主題的車輛)等。
- 司機:帥哥、美女司機,或者穿著特定主題的服裝。
- 目的地:可以做“神秘車票”活動,目的地和任務都隨機,有點類似于“4小時逃離北上廣”。
結語
本文結合新發布的滴滴車票這個產品,以“產品-傳播金字塔模型”,就“需求的把握、體驗的設計以及傳播機制的建立”,進行了探討。
- 用戶需求:送老人、愛人、朋友的需求不夠強,可以嘗試“商務接待”、“活動邀請”等需求場景。
- 產品體驗:“單次、短期、限定手機號和目的地”的設計,使用起來不夠方便??梢砸罁吧虅战哟?、“活動邀請”等場景,改為“多次、長期/短期、一對多”的模式。
- 借力傳播:運用co-branding、事件營銷的手段,打造限時、有趣的活動,讓更多的人使用車票。
- 自帶傳播:通過“植入彩蛋/打造超預期體驗”等策略,為平淡的產品功能植入自傳播機制,盡量激發用戶在接收到車票、打到車等時刻分享到朋友圈,從而實現“讓產品自己會說話”的目標。
由此可見,盡管滴滴車票只是一個小產品,并不是滴滴出行的核心功能,但要把這樣的產品做好并不容易。
總的來說,要把握好用戶需求、做好產品體驗,需要有極強的場景思維、邏輯推理以及關注細節的能力。而這些能力并不是做了產品經理就能具備的,還需要在日常生活的時時處處去觀察和思考。
正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功夫在平時”。
#專欄作家#
朱百寧,微信公眾號:八點三十五,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前百度品牌總監,著有《自傳播》一書,現在專注于人工智能以及產品設計等領域。個人微信:izhubaining,歡迎添加進行交流。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EXELS,基于CC0協議
寫的太好了!非常有啟發!感謝!
非常認同作者的分析
從產品需求、用戶需求的角度結合日常生活場景分析的很到位,贊。
前面只感覺這是個偽需求,但是沒有想到如何解決,佩服。
說實話天天用滴滴的人還是看到這篇文章才知道這個功能。
寫的超贊!
好東西 值得收藏
從場景到用戶到需求到運營策略,分析的很好,漲姿勢了
或者分兩種車票,一種不限制目的地和出發地,用于贈送不確定的用戶,比如父母朋友。一種限制目的地和出發地,用于贈送確定行程的用戶,比如商務接待、活動邀請。
即使要給父母用,也得做成多次、長期的票,目前這種一次性票,可用性太低
請問,如果不限制出發地和目的地,但是限制金額,對于贈送需求的功能會不會好點呢?只要教會父母在使用時打開GPS
問題是,我判斷車票這個產品根本不適合父母,尤其是年齡稍大的,打車需求和意愿太低
分析得很深刻很棒,謝謝作者
作者對場景的思考很深入,很同意上面的觀點!唯一不同意見的第一個場景,其實父母使用定位的問題沒有那么難。只要學習一次之后,應該都會使用。
定位不是主要矛盾,只是順帶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