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一個好開頭:我從 TED 學到的3條新媒體寫作必殺技
如果文章是一把槍,開頭就是第一顆子彈,能不能一擊即中,是可以影響整個局面的。
作為新媒體營銷人,你的武器就是文章,也就是內容。但內容生產并不容易,因為你寫了,不代表別人一定要看。一篇文章能夠吸引讀者看下去的決定性因素,是開頭。
如果文章是一把槍,開頭就是第一顆子彈,能不能一擊即中,是可以影響整個局面的。一個平淡的開頭沒有任何吸引力,比如這樣:
我認為對于新媒體人來說,寫作是非常重要的技能,開頭尤其重要。今天我就來說說如何寫好一篇文章的開頭。
這么寫的話你肯定不會想看這篇文章:這個開頭就夠平淡了,那這個作者能寫出什么有價值的東西?
所以你看,第一顆子彈射偏了,目標也就丟失了,所以開頭對于文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怎么寫好一篇文章的開頭呢?我覺得要找好的范本來參考,所以我找了 50+ 個熱門的 TED 演講視頻來看,學習優秀的演講者們是怎么在一開頭就吸引聽眾的。在看的過程中,我發現一個好的開頭能夠讓讀者/觀眾的情緒是這樣的:
為什么是這樣呢?因為你只有在一開頭就調動起讀者的情緒,他們才能順著這股情緒看完這篇文章。而在調動讀者情緒這方面,我總結了 3 個方法,接下來就結合我喜歡的幾個 TED 演講視頻來分享一下。
相關性原則:人們只關心和自己有關的事情
試想一下你是讀者,當你點進一篇文章,你的心理是什么樣的?除了抱著八卦的心去看娛樂八卦文章之外,一般來說我的心理是這樣的:這篇文章講的東西和我有什么關系?沒關系我就不看了。我相信,「和我有沒有關系」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一個重要的評判標準。
這就是相關性原則:大多數人只關心和自己有關的事情。比如我最近的工作中常常需要做點小設計,那我看到一篇用 PPT 做圖的教程文,我就會看;我朋友最近想學化妝,那她看到一篇講新手化妝步驟的文章,她也會去看。
你可能會想,標題不就能告訴別人這篇文章講的是什么了嗎?但架不住現在標題黨猖狂,很多人被標題吸引了進來,如果開頭不能告訴他們:這和你有關,他們就會感到失望。所以我們需要用下面這兩種方式讓讀者從一開始就知道,這篇文章是和自己有關的。
1. 互動:讓人產生參與感
用互動的方式創造相關性,就是說可以向你的讀者/觀眾提問、打招呼等,多用「你們」這類詞匯會更拉近距離。
這種方法在《與人交談的 7 種方法》、《為什么說學習扼殺了創造力?》、《你有拖延癥嗎?》、《肢體語言塑造自己》等 TED 演講中都被使用過。比如,在《肢體語言塑造自己》中,演講者一開頭就直接拋出了建議,讓大家檢查自己的動作,看有多少人正蜷縮著身體或弓著背,還翹著二郎腿。
她這么一說,臺下的聽眾都下意識地看了看自己的姿態,挺直了身體。這就是一種很好的互動方式,人們都開始反思自己的動作,期待演講者對這個舉動作出解釋。當你成功地和讀者/觀眾進行了互動,那么觀眾就會接受你的邏輯,并期待接下來的內容。
2. 講故事:用自己的例子引發共鳴
講故事并不是說什么故事都可以講,你要講的是會發生在大多數人身上的有代表性的故事,這樣才能讓人們覺得:「是的,這說的就是我」。
這種方法在《提升自信的技巧》、《如何改變一所學校的臟亂差》、《你有拖延癥嗎?》等 TED 演講中都被使用過。比如,在《你有拖延癥嗎?》中,演講者講了自己寫畢業論文的拖延過程:一開始做好了計劃,結果最后 3 天才動筆。
幾乎所有的拖延癥患者都有過這樣的經歷:一開始做好了完美的階段性計劃,但其實總是在最后一刻才開始動手。所以當演講者講出這個故事,聽眾們就會覺得「是的我就是這樣」,自然就會想知道演講者有沒有成功擺脫拖延癥。
好奇心原則:好奇心是最佳驅動力
當你因為一篇文章與自己有關而產生興趣,你還不一定會讀完它,因為這個「有關」不能讓你產生強烈的欲望。但如果文章開頭給了你一個懸念,你多半都會因為想知道答案而看到最后。
這就是好奇心原則:當人們產生了好奇心,就會像強迫癥患者一樣想去滿足它。比如我看懸疑小說,一開頭往往會產生這種疑惑:發生了什么?怎么會這樣呢?然后我的好奇心就會不斷驅使我再多看一點,直到得到答案。
說白了,「好奇心原則」就是要用有懸念的故事來吊讀者的胃口,那么一般來說,讀者的胃口被吊起,是因為產生了兩種疑惑。
1. 疑惑一:這件事的結果是什么?
人們會產生這種疑惑,一般是因為你提到了一件非常有趣、但沒有結局的事情。一旦疑惑產生,他們的注意力就會集中到你的內容上,因為他們想知道結局。
比如,在《如何獲得好點子?》中一開頭放了一個短視頻,視頻內容是多米諾骨牌的推倒過程,人們會想知道多米諾骨牌在推倒過程中會發生哪些事,以及這串多米諾骨牌的盡頭在哪里。
2. 疑惑二:怎么會是這樣呢?
人們會產生這種疑惑,一般是因為你提到了一件與人們的認知相沖突的事,即不合常理的事情。他們一定會繼續看下去,因為他們想知道:為什么會這樣呢?
比如,在《如何掌控你的自由時間?》中,演講者的身份是時間管理大師,但卻承認自己經常遲到、慌亂,這與人們的假設(她一定很會管理自己的時間)不符。
可靠性原則:可靠的東西最有說服力
當你的好奇心被勾起,你會希望這篇文章給你答案。但如果這篇文章里寫的東西讓你覺得不靠譜,你可能看到一半也就放棄了。
這就是可靠性原則:具有真實性的事物才能讓人們相信,并且愿意接受,一旦讀者接受,他們就會繼續看下去。比如我看一篇新媒體干貨文章,作者一開始就告訴我,新媒體從業者都會用某個工具或方法來進行數據統計,我就會下意識反駁:扯淡吧,我就沒有。然后我就不想看這篇文章了。但如果作者換個說法,說自己做了統計,60% 的新媒體從業者都采用某種數據統計的邏輯,那我可能就會相信并繼續看下去。
所以可靠的核心就是真實性,讓人覺得這是真實發生的、有真實的例子,那么他們就會接受,并且堅持讀完整篇文章。等你在最后進行行動呼喚,比如希望大家轉發、點贊、掃碼關注等,就會順理成章。那下面我就推薦兩個提供可信度的方法。
1. 講故事:用故事增加可靠性
這里的「講故事」和相關性原則部分的「講故事」不同,這里是指,你通過講親身經歷者的故事,為內容增加真實性。
這個「親歷者」可以是你自己,讓人覺得你是親身經歷過的,那你講的方法一定有效。也可以是別人,讓人覺得這是有成功案例/反例的,一定可靠,比如,在《如何掌控你的自由時間?》中,演講者講了自己采訪過的一位成功女性解決家里漏水問題的故事,引出自己的觀點「沒有時間去做某件事是因為你不想去做」。
2. 列數據:用數據增加權威性
數據可以增加權威性,為什么?因為當你列出數量、表格,看起來就像是做了科學的研究,自然會讓人相信。
比如,在《如何掌控你的自由時間?》中,演講者提到自己對一些繁忙的女性進行了為期 1001 天的觀察,并形成了時間記錄,讓人覺得她得出的結論一定是有數據支撐的,所以可靠。
這三個原則中,相關性原則是最首要的,好奇心原則是最有力的,可靠性原則是最能形成保障的。一個好的創作者,不僅可以靈活運用這三個原則中的任意一條,更能夠把這三條原則結合起來,創造出一個殺死人的好開頭。
作者:半撇私塾。公眾號ID:BPteach2016。
本文由 @半撇私塾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贊
謝謝~
寫的挺好加油
謝謝~
謝謝分享,你的文章有幫助到我。
我的堅持:相信我來過,總會給你留下點什么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