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進用戶分享與傳播呢?

3 評論 25748 瀏覽 161 收藏 11 分鐘

如何戳中用戶分享的G點?促進用戶分享,讓1不再是1。

對于互聯網狗來說,做一場活動容易,但是做一場好活動難;而這個好的定義有千百種,其中有一層就是他的活動影響力,有一個東西不可忽視,那就是分享。分享的價值在于放大,如果用戶愿意主動分享內容,活動的意義就放大了1.5倍;而如果用戶分享的內容里包含了你的品牌信息,那活動的意義就放大了2倍甚至更多。

那么,如何促進用戶分享與傳播呢?根據相關的活動測試,總結出了以下的方法論內容。

一、回歸情緒

我們往往在分享用戶做出一個行為時會把重點與重心放在觸發用戶行為的動機上,卻忽視了動機的上游—情緒(畢竟人的動機實在是太多了)。

情緒(喜,愛)—分享動機(嘚瑟一下,曬個幸福)—結果(分享朋友圈)

eg:男朋友送了鮮花,幸福的不行,曬到朋友圈讓大家感受我現在多幸福。

情緒(憤怒)–分享動機(向公眾怒斥該行為)–結果(分享朋友圈)

eg:看到辱母殺人案,憤怒之至,轉發到朋友圈表達對于司法制度的看法!

因此,我們應該將重點從直接促進分享上升到刺激用戶產生情緒。尤其是正面情緒。

人的情緒微妙而多樣,但是如果按照大類分,大致有三種類型的情緒:愉悅、喚醒、掌控。

愉悅,又細分為:快樂、信念、自豪、愛慕、感謝等;

喚醒,又細分為:輕視、驚嚇、興趣、參與等;

掌控,又細分為:內疚、悲傷、恐懼、氣氛等。

以上情緒分類來自木木老賊《你的內容調起了用戶情緒嗎?問三遍!》

用你的活動/內容建立起和消費者在情感上的連接,情緒上的共鳴。

選擇其中的正面情緒,再單個施力。

另外,有一個情緒abc的理論也許能夠帶來啟發。

同樣是花兩個小時做了一個烘焙作品;

  • 小許做完,想到自己花了這么多的時間做了一個美味的蛋糕,一定要讓大家知道,于是她發了朋友圈、微博、qq空間。
  • 小虛做完,她不想在外過多的曝光自己的生活,追求自己的滿足就好。于是她默默的保存照片在自己的相冊里。

這就是同一激發事件由于不同的信念而產生的不同結果。

在我們找到情緒后,還要聚焦到人的信念上,通過對這兩個變量的掌控,才能產生我們想要的結果。

二、分享的動機

在明確了用戶的情緒之后,我們走到基于情緒基礎上而產生的分享動機。

用戶分享大致可以分為兩種,我們分開來闡述:

(一)分享內容

這里的內容指的由活動/事項產生的具體內容,比如用戶參加了一次讀書會,愿意在朋友圈分享自己參加讀書會的經歷。

1、建立人設,立住人設

人設這個詞最近很火,尤其是某圈內的人設紛紛倒塌,但是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設;所謂人設,其實就是“別人眼中的我”,而別人眼中的我是由我的所說所做所表達逐漸搭建起來的;怎么樣讓別人眼中的我能夠如我心中的自我預期一樣?那就來把控我所輸出的內容的質量;

在人際社會中,每個人都有n個標簽般的身份符號,比如白富美、高富帥,而我們對外信息中所包含的內容也在散發著這種符號或是潛移默化的強化。人設千差萬別,但是大部分人都希望自己的人設是正面的(比如我們都希望在他人眼里的自己是聰明的、高大上的、美好的、正向的。)如果你的內容能夠幫助用戶增強這個人設,用戶也就自然愿意分享。

以90后年輕白領為例(我相信這樣的人在你身邊也有很多):花了一下午的時間學做一個蛋糕固然重要,但是拍出美美的照片能夠讓我發朋友圈更重要—看,小姐姐的生活多么精致,小姐姐在百忙之中還注重自我修養and so;美其名曰記錄,其實是為了給我的人設再加一塊磚;

How to do?

  1. 提供素材將你的內容與用戶希望的身份符號掛鉤,而其中最簡單又最直接掛起與用戶聯系的就是分享的素材,比如照片、禮盒等。為用戶提供優質的分享素材是第一步。當然這個素材還是要根據人群再做進一步細分,不同人群希望對外展示成什么樣子,就跟前期的用戶調研掛鉤了;
  2. 場景搭建。我們都不希望自己是一個王婆自賣自夸的角色。比如搭建一個有格調的場景,通過環境與側面幫助用戶表達出她所沒有說出口的內容。
  3. 抓緊時間。分享欲望的時間性特別強烈,隨著時間往后分享的欲望會逐漸減弱,在活動結束之后的第一時間,在用戶表達的峰值為用戶提供分享素材,成功率極高。

ps:為用戶提供分享素材很妙的一點是可以在其中潛移默化加上自己的品牌露出,而不招致過多的反感。

2、分享出去的內容,是我的談資:

“看,我這次接觸到的東西多么不一樣”

人人希望自己有談資,有東西可講;而我分享的內容其實就是我在展示我的談資;

在這里的談資大致可以做三個方向的衍生—少有的、流行的、與以往的認知不一樣的。舉例說明:

  • 少有的:參加了某某某作家一年只對外開放一次的見面會(這個少有的價值需要是普遍公認的,而不是單方強調)
  • 流行的:“時下最in”“三生三世十里裱花蛋糕”“中國有嘻哈”—充分結合熱點,沒有希望自己被時代拋下

與以往認知不一樣的:好看又好吃的翻糖蛋糕(用戶對翻糖蛋糕的認知往往是不美味),幫助用戶佐證他的與眾不同(個人的與眾不同,經歷的與眾不同),非常容易促進分享。

那些駭人聽聞卻有著驚人轉發量的文章就屬于這一類:“朋友圈都轉瘋了”“浙江人民都要轉”

?(二)分享觀點

這里的分享觀點簡而言之就是大家經常在傳播的一些觀點與內容,幫助用戶表達就是分享觀點類的內核;

傳播觀點大致分為兩種:

1、我說不好,有人幫我說:

近幾年的文化環節促進了消費者的一大轉變在于人們開始更加愛表達愛評論,微博上近年來也是爆火了非常多的段子手;而用戶熱衷于轉發分享這些內容的愿意就在于po主的表達和自己的觀點一致,但是個人的表達能力有限。剛好有做好了的內容,順手轉發,何樂不為?(我最愛轉發營銷案例分析了,無非就是人家說的好,為自己積累一些內容,也表達同樣的觀點)

2、我說不出,有人幫我說:

這一點對于8090后特別突出,對情緒的表達真正外放的人其實有限,非常多的人除了不會表達,還有就是不敢表達;這里舉個每年必火的“你媽不玩朋友圈案例”;

每年母親節,朋友圈轉發多么熱愛自己母親的文章簡直年年刷屏,但是真正去說出這個愛字的人非常少,而那些歌頌母愛的文章就成為了用戶表達的介質;

(這一塊的內容其實也包含了上述部分的內容分享方式)

關于促進用戶分享的內容就到這里啦~分享是門大學問,我也還在研究當中,后續還會進行分享中的區分內容(新用戶與老用戶/男生與女生)、如何在分享中加入品牌內容的補充。

以上。

#專欄作家#

光羽,微信公眾號:光羽筆記,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某獨角獸公司運營總監。曾全面負責圖片社交產品 in APP的社交業務,長期研究社交、視頻、知識付費等方向的產品與運營。多年社交、知識付費、視頻領域創業經驗。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文章不錯,不過情緒ABC理論下方那張圖,是否該提下轉述來源

    回復
  2. 寫的不錯,不過話說這個網站改版以后,點贊的數量少了很多了。個人認為正文下面的部分,設計的過于冗余了。

    來自山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