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獎勵,用戶還對什么感興趣?

14 評論 11211 瀏覽 85 收藏 9 分鐘

想讓用戶做出行動,但是利誘失效的時候,我們還能怎么辦呢?可以試試“喚醒用戶的身份認同感”。

假如你的公司計劃辦一個新品介紹會,想邀請老用戶參加。于是打電話給家在附近的用戶:

“某先生/女士您好,我是……,到場還能免費領取一套餐具哦?!?/p>

結果用戶紛紛拒絕:“沒興趣?!?/p>

請問應該怎么辦呢?

這種情況可以歸納為:想用獎勵來驅動用戶,結果用戶還是沒興趣。

也就是說,利誘失敗,怎么辦?(色誘……?啊呸?。?/p>

可能會想到這樣一些解決方法:

  • 經費允許的話,換個更大的誘餌;
  • 同樣成本下,針對人群喜好,換個更有吸引力的誘餌;
  • 改為抽獎活動,利用錨定心理;
  • 與其他公司合作,換取更多禮品。
  • ……

不過,以上還是屬于利誘的范疇。如果不用這個方法,我們還能怎么辦呢?

今天師爺給你講個新套路:喚醒身份認同感。

1.

人是如何做決策的呢?有兩種方式:

  • 第一種是利弊衡量。從自身利益出發,分析出哪種選擇最有價值。
  • 第二種是基于身份認同做決策。不是從個人利益出發,而是從群體利益出發,像我這樣身份的人會如何選擇。即使可能損害自身利益,也會做出與身份匹配的決定。

這個結論是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詹姆斯·馬奇(James March)發現的。

事實上,這種現象確實存在,即使是在非常追求利益的政治領域。

美國密歇根大學有位政治學教授,叫唐納德·金德(Donald Kinder)。

他分析了過去30年的法律提案,發現一個令人費解的現象:選民在給提案投票時,并不會堅決維護自身利益。

  • 需要醫療資助的人不一定比有健康保險的人更支持全民醫保;
  • 公立學校的學生家長不一定比其他公民更支持政府資助教育;
  • 職業婦女不一定比家庭主婦更支持有益于職場女性的政策;
  • ……

可見,自身利益對政治主張的影響力并不是100%。

那么,影響力到底是多少呢?

唐納德·金德說:“微不足道!”

他發現,人們在形成政治觀點時,問的似乎不是“對我有什么好處”,而是“對我的群體有什么好處”。

政治群體分化的依據可能是種族、階級、宗教、性別、地域、政黨和行業,或是其他維度。

這與直覺完全相反,也印證了人類確實存在不同的決策方式:利弊衡量與身份認同。

2.

回到開篇的問題。

既然個人利益無法驅動用戶,那么如何利用身份認同感呢?

這是一個新的問題:喚醒用戶哪一種身份,能讓他覺得應該去參加活動?

一起來試試。

假如那場新品介紹會的產品是空氣凈化器,或許我們可以喚醒為人父母的身份認同感。

“中國空氣污染每年致死兒童是××人?!?/p>

“我們和您一樣,希望孩子們能有更好的成長環境?!?/p>

“因此舉辦了××活動,邀請您來參加。我們將會帶您參觀空氣凈化的最新成果,感受一片被凈化過的空間?!?/p>

“并且在活動結束前,將會有一小筆慈善金,以您的名義捐獻給××兒童基金?!?/p>

如果用這樣的方式介紹活動,相信成功率會明顯高于贈送餐具的。

你還可以再試試,假如產品是一款智能音箱,能想出什么方法呢?

私下里想想。

3.

然而,身份認同并不是一個新鮮思路。

孔子講“君子”與“小人”時,就已經用到了身份認同。

小米、豆瓣、知乎、嗶哩嗶哩等產品,也有著明顯的身份屬性。

利用身份認同感,能夠提高用戶忠誠度、歸屬感、喚起行動。這種案例非常多,我就不再舉例了。

但是,還有另一種案例就更機智了。

他們將身份認同反過來用,降低產品使用次數。

是怎么回事呢?

原來,為了鼓勵煙民減少吸煙,澳大利亞規定所有香煙都改成統一包裝:

  • 大幅使用橄欖綠,被煙民稱為“史上最丑顏色”;
  • 品牌名稱最小化,要用規定的字體、字號,放在規定的角落里;
  • 大面積印上警示照片和警示語(這個以前就有)。

目的是消滅香煙的包裝差異。不仔細看的話,很難辨別香煙品牌。

這一招有效果嗎?

調查顯示,政策施行10個月后,撥打禁煙熱線的人數上漲了78%,年輕人的抽煙人數明顯降低,不過老煙民還照抽不誤,煙癮難戒。

更為直觀的效果是,1年后,不少國家開始效仿澳大利亞。

為什么統一改包裝后,就會產生明顯效果呢?

因為消費者失去了品牌認知。

原先,香煙品牌是與身份相匹配的,富人抽的煙和窮人是不同的。但是統一包裝后,就再也不能從外觀區分香煙品牌了。

而且包裝實在太丑,對煙民的吸引力也大大降低。

更有趣的是,煙廠雖然沒有降低品質,但不少人都覺得香煙口感變差了,這也是受到了包裝形象的影響。

從這個案例中,我們能夠發現:一旦消滅了身份認同感,就會降低產品的吸引力。

4.

天賦是少數人的,套路是所有人的?!滴鯉煚?/p>

總結下今天的文章:

想讓用戶做出行動,但是利誘失效的時候,我們還能怎么辦呢?

可以試試“喚醒用戶的身份認同感”。

這是因為人的基本決策方式有兩種:

  • 一種是利弊衡量。判斷哪一種選擇對自己最有價值。
  • 另一種是基于身份認同做決策。從群體利益出發,像我這樣身份的人會如何選擇。

利用身份認同感,既可以用來喚起用戶行動、提高品牌忠誠度;也可以反過來用,降低用戶使用次數,可用在公益項目上。

歡迎留言,聊聊你的想法,與師爺一起切磋交流。

 

本文由 @康熙師爺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智能音箱的話,就從智能與情懷設置場景,讓用戶自動帶入到場景里,把自己當主角。實現身份角色的喚醒。

    回復
  2. 根據用戶的需求,比如農藥、流行歌曲、明星錄好聲音,推智能音箱

    來自江西 回復
  3. 智能音箱:可以制作一個場景,一對男女朋友是異地戀,在智能音箱中,各種系統提示都是男孩子的聲音,比如智能音箱叫女孩起床,提醒每天的溫度加衣服適度,和一些溫馨提示

    來自江西 回復
    1. 居然被你說的我想去買了……

      來自上海 回復
  4. 棒, :mrgreen: , :mrgreen: , :mrgreen:

    來自廣東 回復
  5. 有點好玩

    回復
  6. 音箱,打造專屬為你服務的音箱,hello,xxx,今天你最帥,想聽什么歌呢,畢竟智能的

    回復
  7. 音箱的 1、我只能想到音樂愛好者,自己享受音樂同時不影響別人,同時帶動更多人加入這個圈子; 2、就是從出發點來,喜歡音箱產品的,可能更愛party,,可以按party邀請函來設計。。

    請教您的想法呢,同時歡迎評價,讓我找到自己的不足。 ?? ?? ??

    來自北京 回復
    1. 嗯,你從人群的喜好這個角度來思考了,我覺得不錯的。

      來自上海 回復
    2. 感謝夸獎,我覺得自己差很多,繼續學習。 ??

      來自北京 回復
  8. 很有道理

    來自浙江 回復
    1. H

      回復
  9. 有點道理

    來自上海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