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用認知-信任模型,把控產品的推廣節奏
認知-信任模型,這可以協助大家確定用戶對自己產品的認知度和信任度,從而更準確更細分地確定自己這一階段的產品推廣方向。
我相信,大家在運營推廣過程中,肯定也像我一樣容易迷失方向。每天都可能問自己一些問題,可能是我是誰我在哪里我要干什么?更可能是以下這些問題:
- 我們的產品推廣走到了什么階段,用戶真的了解了我們的產品嗎?
- 第一階段的產品宣傳已經做完,后期的宣傳重點和方向應該是什么?
- 明明已經做全渠道的產品宣傳,為什么用戶就是不買單?
你可能找到了“產品生命周期”理論(啟動期、爆發期、穩定成熟期、衰減期)來嘗試解決,卻發現雖然有了大方向的指導,但又遇到一個更現實的問題:產品處在某一固定周期的時間會特別長,如果不將這一時期的運營推廣戰略進行細分,很容易止步不前,時間長了更會迷失方向。
也可能嘗試試用“用戶分層”,嘗試通過分析用戶所處的不同階段來分析用戶對產品的感知程度。然而你卻發現,割裂開來的用戶感知,無法指導整體的推廣策略。
怎么辦?這里,我給大家提供一個思路:認知-信任模型,協助大家確定用戶對自己產品的認知度和信任度,從而更準確更細分地確定自己這一階段的產品推廣方向。通過個人實際工作的實踐,發現此模型應用起來不僅簡便,且能很好地梳理你的推廣思路。
一、什么是認知-信任模型
我首次知道是源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的一篇文章《為什么你總是在推廣上栽跟頭?》,其中提出了“認知門檻”和“信任門檻”的概念,并提出了相關的模型。具體如下:
其主要觀點是:當你的產品剛面市時,你的用戶拒絕使用的核心原因是:聽不懂,不敢用,對應著兩大門檻,認知門檻和信任門檻。所以將兩個門檻按維度模型分,產品可以分為四類。
- 高認知X高信任門檻:以B端產品為主。
- 高認知X低信任門檻:以客單價較低的C端產品、且創造新興需求的產品為主。如摩拜單車。
- 低認知X低信任門檻:以免費使用且提供人們日常生活所需的產品為主。如墨跡天氣,新聞類APP等。
- 低認知X高信任門檻:以客單價較高、且需要謹慎的投資理財類產品為主,如京東金融。
也就是說,我們需要從認知和信任的角度去分析你的產品屬于ABCD哪個象限(比方說處在D象限的就是用戶較容易知道你這個產品提供的是什么服務,但是很難相信你),從而來確定你整個產品的推廣方式是偏向于渠道開拓方向,還是更要注重內容的打造等等。
那么,這個思路是否可以套用在產品的階段性推廣,而不僅限于整個產品的推廣方向確定呢?
經過實踐證明,當然可以!并且非常實用。
二、如何應用認知-信任模型,確定你的產品推廣節奏
分析用戶對你的產品的認知度和信任度。
1、產品的初始情況
如文章里說一樣,一個產品剛開始面市之時,就有它的認知-信任屬性。摩拜單車為例,因為它引領了一個新的市場,用戶根本沒有“共享單車”的概念,所以它最開始的推廣方式需要先進行市場用戶教育,屬于高認知門檻。但因為摩拜單車單價不高且押金可退,所以相對而言屬于一個低信任門檻的產品。所以,整體說來,摩拜單車是屬于B象限的產品。按照金龍的想法,就是要從內容著手去推廣產品。
按照這個思路,那我們來分析下我們自己的產品。這里以我自己做過的某產品為例。
產品A是針對平臺普通用戶的一項付費產品,有點類似于你在淘寶看中某樣東西,需要付費購買。不同的是,你需要先充值在賬戶里,然后每次購買時進行扣減,不夠再充值。在我看來,如果你的產品能夠一兩句句話向用戶解釋清楚,就是低認知門檻的。同時,該產品雖然效果感知不強,但單價低。相對公司其它產品而言,它的信任度要求沒有那么高。
綜上所述,產品是一個低認知低信任門檻的產品。所以一開始我們的推廣方式就是通過平臺所有渠道,如場景植入、廣告位、push信息、社群分享等,告訴用戶“我們推出收費付費,充值使用即可”。1個月時間,幾乎平臺所有活躍用戶都知道這個產品,并基本熟悉了產品的使用規則。
因此,明確產品的認知-信任門檻,有助于把握你在產品初始推廣時的方向。更詳細的分析可點擊孫金龍原文鏈接了解,這里我們就不深入說了。
2、目前產品的情況
一個產品經過咱們運營人員一段時間的努力之后,或者公司對產品權益的調整,用戶對產品本身的感知也會變化。
比方說產品B,剛推出的時候是一款典型的B2B產品,協助企業降成本提效率。因為其包含多達14項權益,認知門檻較高。再加上購買用戶是企業、客單價也較高,信任門檻也較高。所以,該產品一開始是屬于高認知-高信任產品。
后來通過展會推廣、線下拜訪、各種沙龍論壇活動以及線下見面會的推廣之后,用戶對產品基本已經熟悉,知道產品的基本功能、使用方式、效果等。但要達到最后的成交,還需要不斷加強用戶對這個產品的信任度。所以這個時候,產品B就已經從第一象限的高認知-高信任變為第四象限的低認知-高信任。接下來的推廣目標就是加強用戶對產品B的信任度。
所以,不管是產品初上市,還是推廣過一段時間,都可以采用認知-信任模型分析產品當前在用戶心里的情況,從而有助于我們有針對性地去規劃接下來的推廣戰略,有針對性地“攻占”用戶心智。
三、有哪些比較好的提高認知度和信任度的方法(以TO B 產品為例)
1、提高產品認知度的方法
(1)“高認知模式”推廣
To B產品存在理解較難的問題,用產品的“高認知模式”推廣是一個新方法。例如小米當年向我們普及安兔兔跑分、360向我們普及雙攝像頭的概念,就是不和蘋果、三星等手機廠商比品牌,而是通過高認知模式聚集有個性需求的用戶群體。再比如在靈活用工市場存有斗米兼職等巨頭情況下,好活平臺利用自己是B2B2C模式打造自己的區分度。
(2)“提出問題-解決方法”式推廣
一個企業和組織挑選自己的戰略合作伙伴,往往會出于品牌價值維度、市場推廣維度、企業實際應用領域維度,其中實際應用維度占據了絕大部分toB產業的合作內容。那么怎么體現實際應用維度呢,如果我們能洞察目標企業目前所碰到的核心問題,提出我們的解決方法,并且展示用戶使用后會取得的效果(甚至是舉例有些用戶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給對方營造美好的未來。這就是“提出問題-解決方案-使用效果”的邏輯。
(3)“線下15分鐘”式推廣
TO B產品因其復雜性,一句話兩句話說不清楚,一般至少得有個10來分鐘。所以我們倒推一下場景,看看哪些場景是能夠讓用戶好好聽我們講10多分鐘的。比方說線下沙龍活動、論壇活動、路演交流活動、展會等等。
2、提高用戶信任度的方法
對于B端用戶而言,因為其決策的復雜性,一般很少有像C端產品的沖動消費。經過長時間的推廣經驗,我發現,B端用戶只要解決了他們關于“效果”和“專業”兩方面的問題,就能很好地提高轉化率。
(1)效果打造
- 標桿用戶及標桿案例(效果):縱觀很多TO B 企業的網站,你會發現,他們會將知名的合作伙伴LOGO貼出來,有的甚至會大篇幅報道跟這些知名企業的合作情況。對于大部分企業用戶而言,這個產品如果BAT企業都在用,肯定代表它是有較大實力較好效果的。以我個人經驗而言,通過標桿案例的塑造和深挖,能很好地消除目標用戶心中的疑慮,增加用戶信任度。
- 拆分權益,將效果顯性化(效果):當你向用戶說“我們這款產品能提高你企業管理的效率”時,用戶其實是一臉懵逼的。所以我們需要在了解用戶核心需求的基礎上,根據他的需要,展示這款產品是如何為他提效的。動態演示、試用都是比較好的方法。
(2)專業打造
- 尋找或“打造”KOL(專業):關鍵意見領袖無論在TO C 還是TO B 推廣中,都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我們可以通過公司、老板或者個人的力量,接觸行業的專業大佬,累計一定資源后,打造行業大佬相關的會議或者論壇,輸出專業知識;甚至形成行業性的活動。
- 打造自身專業度(專業):這里分為兩個方面,公司的專業度和銷售人員的專業度。公司層面的專業度在于,無論是新媒體內容的打造,還是對外形象的展示,都需要專業知識的支持。而銷售人員在跟進客戶時,如果沒有一定的專業知識作為支撐,很難跟客戶聊到一塊去,自然成單的概率就會低很多。
需要說明的一點是,提高認知度和信任度的方法并不是兩者完全隔離的,只有有所側重點。畢竟并不是所有用戶會一下子全部了解你的產品,會有用戶分層。所以只是說你某個階段更側重于哪一點。
作者:幺幺,6年運營推廣實操小能手。微信公眾號:營銷小白訓練營(my-IMC)
本文由 @幺幺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對金龍那篇文章做了很好的補充,感謝
你也關注了金龍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