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之后,我們怎樣看新聞?

8 評論 8446 瀏覽 2 收藏 10 分鐘

20年前我們看報看雜志獲取新聞,10年前我們開始通過網站獲取新聞,這5年來我們通過微博和手機APP獲取新聞。那10年后呢?我們會通過怎樣的方式和渠道獲取新聞?

一、新聞載體的革命

隨著微博、微信以及各類手機新聞客戶端的興起,傳統紙媒的日子越來越難過了。從雜志到報紙,幾乎都在哀嚎。這種哀嚎也不是一年兩年的事了。當初互聯網出現,特別是門戶網站興起后,一些敏銳的媒體人就感覺到了危機。門戶網站的發展互聯網新聞覆蓋群體的擴大,勢必導致看報讀雜志的人越來越少,這是一場閱讀載體的革命,于是出現了家家辦網站、戶戶搞電子報的盛況,希望挽留住讀者。

門戶網站就像新聞”超市”,什么貨都有,質量有保證,一站式解決。而媒體自己的網站或電子報,則像是分散在各個角落的”專賣店”,雖然質量有保證,但逛起來費時、費事。讀者不傻,比起零散的”專賣店”,當然會選擇逛”超市”。

當紙媒”觸網”的進程還沒結束,另一場”觸機”的運動——手機報緊接著興起。自從《中國婦女報》第一家吃了”螃蟹”后,從中央到省,到市縣,短短兩三年時間,手機報和辦報一樣開始逐級興辦。這在媒體人看來,又是一場新聞閱讀載體的革命。

可惜好景不長,手機報沒風光幾年,就被趕出舞臺中心,現在只能在舞臺邊緣茍延殘喘。這一波熱潮中,起得早的吃到了肉,跟得快得喝到了湯,反應慢的剛搞起來,發現大家都不玩了,湯也沒喝到。

微博等社交媒體的出現,雖然新聞閱讀的載體沒有變化,但新聞獲取方式又出現了新的革命。

二、傳播模式的革命

從紙媒到門戶網站,從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從一對多的廣播傳播模式到多向多源互動傳播模式,表面上看是新聞閱讀的載體發生了變化,實質是新聞的組織形式和結構發生徹底的革命。

沒有報刊零售亭之前,紙媒主要通過郵局發行報紙,一般用戶一訂就是一年。載體和渠道基本掌控在紙媒自己手里,用戶看著紙媒名字選貨,交了錢后無論是好是壞基本沒得退了。紙媒可以按照自己喜歡的節奏創造內容,布局廣告業務,保有一份長達一年的報紙或雜志。

報刊亭出現后,零售業務成為市場化媒體、都市媒體的發行主渠道,這次讀者可以先驗貨再交錢了,紙媒發行的連續性被打斷,內容和廣告業務沒法按自己的節奏隨心所欲搞了。紙媒基本失去了渠道控制的優勢,勉強保全了每期單份報紙。下一期如何,要看下一期的內容和市場情況了。

當門戶網站興起后,網站編輯將各家紙媒的內容拆散,重新組裝成為門戶的各級新聞頁面。這對紙媒來說,連單份報紙的完整性也沒保住,被打破了,以往承載廣告的版面沒有了,安身立命的載體被顛覆了。這對紙媒是巨大的危機。幸運的是,方便攜帶和隨時隨地閱讀的便捷性讓紙媒危而不死,在門戶時代不僅沒有被取代,還小有發展。

但移動互聯網的興起,顛覆了紙媒僅剩的這點便捷性優勢,讓紙媒面臨真正的生死危機。

而社交媒體的出現,則徹底從內容生產的源頭對紙媒產生了革命性的顛覆。人人都是媒體,人人都是渠道,人人都是受眾。內容生產者→傳播渠道→受眾,三者高度融合,新聞進入了一個不需要中介就能自我生產、傳播、反饋的時代,這不僅是紙媒的危機,也是整個新聞行業的危機。

三、十年之后,我們怎么閱讀新聞?

移動閱讀+社交閱讀,已成為當前新聞閱讀和傳播模式的主流。這種模式能保持多長時間呢?根據互聯網飛速發展的趨勢和規律,不會太長,少則三五年,多則十來年,終究要被打破。

10年后新聞閱讀的方式和渠道會是怎樣?不妨來猜想一下。

1、人網合一

先說傳播載體和渠道?;ヂ摼W這是20年來的發展趨勢,總的來說就是越來越便攜,越來越隨身。按照這種趨勢發展下去,10年之后,人和網將是一個不可分離的整體。每個人除了身份證外,也許將被分配到一個唯一的IP地址。

未來的上網設備,也不一定是你的手機,也許是你的腰帶、衣服、帽子、鞋等,隨身附帶的每一件物體,都可以被嵌入上網模塊。

總結:人網合一將會是人類對傳播載體和渠道的徹底解放。

2、智能機器

新聞之所以能成為一個職業和一門手藝,其實是對信息整理、展現的專業性要求密切相關。如何整理和展現信息是一門技藝,這就像唱歌是一種技藝一樣,雖然不是啞巴就能唱,但好壞就差異大了。

無論人類整體的素質和知識如何發展,信息整理和唱歌一樣,會一直是一門技藝。但隨著機器智能技術的發展,有一部分整理工作(類似篩選、聚合等編輯工作)將會由機器智能,也就是程序來完成。

總結:有記者沒編輯。記者采集、挖掘、整理、分析信息,關聯內容篩選、聚合、展現由程序完成。

3、傳播結構

社交媒體的出現,內容生產者→傳播渠道→受眾,三者已高度融合,將來這種融合趨勢會更加明顯。專業的內容生產機構,即現在的報社等傳統媒體,會徹底丟失傳播渠道和載體,將成為內容生產者的聯合體。

那靠什么生存?企業捐助、原生廣告,將會是兩大收入來源,特別是前者。大企業贊助或包養一個和幾個媒體,將會是常態。

現在的傳播結構中,機構品牌是要遠遠高于從業個體品牌(個人)的,未來10年兩者將逐漸并重,強勢個體品牌甚至會超越機構品牌。

總結:自媒體在傳播結構中將占據重要地位,傳播中心將離散化、行業化、興趣化、多樣化。

4、視頻化、圖像化

隨著視頻監控技術以及隨身攝像、照相技術的進步,隨時隨地拍攝、上傳將會是常態,這種情況下,記者對信息的采訪工作將大大減少,而信息的發掘、整理工作將大大增加。

那么,記者展現、敘述新聞事實的手段,將主要通過視頻、圖片來展示,而文字只是作為必要的補充。這種趨勢下,新聞的語言鴻溝將越來越小。也就是說,只要懂一些簡單的英語或者漢語,跨語言間的新聞傳播將變得更加直接。內容有可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球無障礙直接傳播。世界將變得更小,真正成為地球村。

總結:每一條新聞都將實現有圖有真相。

憧憬一下:當一個新聞事件爆發,身在現場的人將通過隨身設備迅速將現場情況通過視頻、圖片和簡單的文字說明上傳到網絡,專業記者迅速挖掘這些相關信息,以圖 和視頻為主要內容,快速整理成新聞發布。不再現場的人,將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關注情況,收到相關新聞內容的推送和提醒,查看新聞,或直接查看現場直播,或選擇稍后查閱。

上述過程,也許可以在幾十秒或者幾分鐘內完成。

來源:虎嗅。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謝謝博主分享

    來自廣西 回復
  2. 很多年沒看新聞聯播了。

    來自美國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