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使市場調研失效的7個因素

4 評論 10912 瀏覽 71 收藏 17 分鐘

為什么你認真謹慎,可市場調研同樣失效?大概是這7個因素在作祟。

決策的前提是數據,不管這個數據存在你的腦中,還是報表中。

看了很多調研報告后,你發現千篇一律,很多信息自己腦補也可。

針對80后/90后/00后人群的調研:愛好是XXX,對工作的態度是XXX,理想的生活是XXX,微信使用率X%,使用率X%,網購率X%。

針對X產品的調研,一般結果是這樣的:2017年,在A區中,有5個大品牌在銷售X產品,它們的市場占有率共計40%;另外,X產品在A區的市場滲透率是30%。(這里指的市場滲透率:該類產品當前需求/市場潛在總需求)

·····

從這個X產品的調研中,你能總結出什么?

無非兩點。一,大品牌的X產品占有率還很低,創業者們的產品有非常大的機會;二,X產品在A區非常年輕,還有70%的需求待激發。

這兩點在我們以往的思考中,已經是結論了?

是,然并卵,這么大的數據都出來了,等你介入,已是炮火連天。

好,切入正題,這樣市場調研=沒用,怎樣的市場調研等于沒用?

請先排除因為自己不認真,導致的調研失效因素:

1.某些消費者有“隱性需求”,而你只是調查了他的“敷衍了事”

比如,曾有咨詢者強行問我,“我在校園大門口的奶茶店,生意一直不溫不火,前段時間做了一個調查,發現學校周邊市場,對奶茶的需求量非常大,但我店就不溫不火。于是我和好多顧客聊天,他們反映奶茶味道很普通?!?/p>

于是這位店主綜合各方味道,引進幾款特色奶茶,結果,營業額額照樣不理想······

我的大致建議是,只找能直白說話的顧客交流,忽略起初的調查。

幾個月后,他發現,進店的學生,主要動機根本不是味道,而是“能勾搭”這個隱形需求。

2.在2017年調查2025年的市場走勢,這本應作參考,而被太多人當結論。

3.霍桑效應,能讓你的調研成為空中樓閣。

4.“偏見”,比如:問題問得不中立,不敢問太low的問題、一上來就介紹自己是XX品牌產品的人、消費者已經知道另外大部分人的選擇。

后來,你變得認真謹慎,可市場調研同樣失效?

一、沉迷市場機會和體量導致市研失效

你相信嗎?對市場機會、體量分析多了,會令你忘記聚焦產生的爆發力,從而讓你的市場調研結果失效。

聚焦產生的爆發力,是任何高增長企業不可失去的,它幫助企業節省巨大的廣告開支,我不相信誰的企業敢說,能為產品的全部曝光付費。

當一個產品在某個同類消費者密集的市場中,獲得了聚焦的傳播,那它或多或少的,會受到二次,三次傳播,這是免費的。

聚焦產生爆發力的臨界點大概是細分群體中10%的曝光率。

比如,你朋友圈有1000人,每天總能看到一些無聊乏味的文章,

而有一天,你發現某文被轉載了一次,兩次,五次,十次,即使標題無聊至極,也會有打開看看吧。

所以,產品量要想高增長,我們必須依賴聚焦的爆發力。

沉迷市場機會和體量,怎么會讓市研失效?有關系?

先看營銷調研到執行的大三步“調研分析執行”。

10年前的Zipcar租車服務商,通過精準的調研發現,全美有相當數量的消費者,對買車和打車兩者之間的選擇,有很大牢騷,麻煩,貴。于是Zipcar竊喜自己調研到了機會。

分析一番后,決定推出共享電動車,快捷、便宜。當時的他們干勁兒十足,一定要快,并且在全國范圍鋪開,以減少其他企業來模仿的威脅。

執行,著手一系列布局,面向全國,推出共享電動汽車。

不久后就被市場打臉,用戶增長緩慢,如何降價,促銷,廣告硬推都沒用。后來重新針對單獨的一些地區調研,改變策略,將汽車布局在幾個重點的潛在用戶非常密集的區域,結果獲得迅速增長,至今。

起初的Zipcar沉迷在所謂的機會中,忘記聚焦的作用,讓自己原本的精準調研失效,不得不重新調研,以聚焦。

再如,上文提到的,你好不容易得到一份權威資料,關于本區域家政服務的調研報告:“2017年,在天府區,有5個大品牌提供家政服務,它們的市場占有率共計40%;另外,家政服務在天府區的市場滲透率是30%。(這里指的市場滲透率:該類產品當前需求/市場潛在總需求)······”

于是,你能分析出結論,大品牌的家政服務占有率還很低,這是一個創業者介入的好時機;家政服務在天府區非常年輕,市場滲透率僅有30%,剩下70%的需求待激發!

天府區的家政務服務創業公司,接下來應該怎么做?

市場有70%的潛量,同時存在5個大牌。那我們首要避開大牌,激發潛量。非主流朱公眾號曾經講,“激發”的最好方式是創意。家政服務內容上很難創意,那就在宣傳上創意吧!

經過天府區的某家政公司繼續深入調研,發現5個大牌,幾乎全都集中在寫字樓,創業園區,很少在居民小區內宣傳。

重大市場機遇發現了——天府區居民小區的家政服務市場空白!

于是,該家政公司強力向居民小區挺進入!

6個月后,宣傳效果并不理想,原因是,此區域居民小區對普通家政服務,并不會發生討論,唯一能對家政服務發生討論的老年人們,反感付費請人家政。

而當該家政服務公司,大力地進行了各種創意地推之后,需要家政的城市青年們,在美團上一搜一大把,評價高,銷量高,價格低,品牌大的家政服務。

而創業園區里的需求則不同,企業式的清潔服務屬于企業成本,動輒上千,在美團上很少有針對企業的服務,一個園的創業者們大都認識,伙伴介紹的總比外面陌生的好。

創業者們不了解內況,沉迷市場機會和體量,把看到的所謂機會和體量直接當結果用,沒有有效聚焦,大量的宣傳推廣也產生不了爆發力,最后,使調研結果失效

還有個案例是關于咖啡的,70年前,雀巢公司經過全面的市場調研,發現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了,同時,也并沒忘記咖啡的美味。在當時的市場中還沒有速溶咖啡產品。(調研

于是,雀巢公司迅速組織團隊,研發一種即沖即喝,且咖啡味同樣濃郁的新產品。產品形象主打“現代”、“快與美味”。產品聚焦在城市的快節奏人群中。(分析

按期推出雀巢速溶咖啡,功夫負有心人。

速溶咖啡滯銷,雖然當時的市場確實是需要“快節奏產品”的,但是70年前的主流思想是:能烹制一手好咖啡,是賢惠、勤勞的象征。

那段時間,雀巢一直靠砸錢去與消費者的傳統思想抗衡。由于傳統思想痼疾太重,雀巢也扛不住。

你可以想象一下,一個婦女去買盒速溶咖啡,身邊的親戚、閨蜜明里暗里狂議論,“你看這個人,現在怎么成這樣了?。俊?,而這位婦女唯一能反駁的理論,可能是廣告海報。

在巨大的阻力面前,雀巢改變了策略,不去撬傳統思想了,迎合消費者,爭取最大的有效聚焦,產生爆發力。

雀巢把市場調研結果當結論去執行,不用正面聚焦產生的免費爆發力,最終導致調研結果失效,不得不重新策劃。

二、消費者是“自我”的導致市研失效

邀請用戶幫助企業決策,十之八九要出事。

那為什么微博、微信上,常常有號邀請用戶評選音樂、畫作?這些都是娛樂式的傳播,和企業的經營不能類比呀!

1.關于slogan

前段時間參與了某可樂的slogan策劃,最開始我以為他們公司想和可口可樂學,做密語瓶,在瓶子上印上許多流行語。

結果并不是,是slogan,一條的那種。他們公司公開讓消費者來決策slogan。我完全不敢想象。

如果slogan都由消費者決策了,那消費者一定覺得“春節送禮不收禮,收禮還收腦白金”是煩的,不好的,不如來個“媽媽是我最親愛的人”、“祝愿壽比南山”、“長命百歲”。

任何一個認真的企業的產品slogan,可能看上去很隨意,但一定是要包含產品屬性、特征。否則,不是slogan為產品代言,是你在幫slogan代言。

比如:

“霸王,烏黑濃亮”(霸王洗發水)

“挖掘機技術哪家強,中國山東找藍翔”(藍翔技工學校)

“滴滴一下,美好出行”(滴滴打車)

“不走尋常路”(美特斯邦威)

可口可樂的slogan為什么沒有包含產品屬性、特征?“金牌老伙計”、“超秒懂我的”、“原地復活”、“今天星期五”等。

注意,這是宣傳文案,用來激起用戶活力的,不是slogan,不是??煽诳蓸氛嬲膕logan是“激發創造力、激情、樂觀與樂趣”。

所以,做slogan的時候,對用戶直接調研無意義,重要的是結合市場總體情況和產品屬性,它不同于純粹傳播上的東西(比如,部分文案)

2.關于需求

2007年iPhone剛上市的時候,優勢麥肯做了一個大范圍的市場調研。并得出預測結果:iPhone只會在不發達國家成功,不可能在歐美發達市場獲得成功。

主要問題是:消費者是否愿意使用一臺既能拍照,又能打電話,上網,玩游戲的設備?

調研數據中,墨西哥有79%的人表示愿意,美國僅31%的人愿意,美國人對整合設備沒什么興趣。

現在看來,這個調研結果無比荒唐,卻揭示了一個道理——消費者能對當前存在的產品進行清晰判斷,但對于新研發出來的,當前還不存在的產品,消費者沒有能力判斷。

比如100年前的人們,絕對不認為他們需要用手機,并且如此依賴。

你要是現在問你的一位朋友:“我給你100塊,不用手機1年,干不干?!迸笥褧卮鸩桓?。

而回溯100年,某人問另一個人:“我給你100塊,在未來某年,你不準用一種能上網打電話的小東西”,答案你認為呢?

對于新研發出來的,當前還不存在的產品,消費者沒有能力判斷。

面對未來產品需求的調研,需要特別花精力,絕不是“干不干,能不能”就能結論的。

比如上面的說的手機,你起碼需要為此設立場景和構建利弊,讓他完全感受到未來的生活模式,生活氣氛,有無手機在未來場景的利弊。

三、消費者難以場景化導致市研失效

消費者難以場景化,導致營銷人的調研,僅僅是消費者的“選擇填空題”。

多年前,聯合利華公司推出了一款超濃洗衣粉,沖浪。推出之前做了大量的市場調研,確定了沖浪的包裝,日本人裝茶葉的香袋模樣,并努力提高洗衣粉使用的方便性。在香味設計決策時,邀請了許多消費者前來評選,他們認為“氣味清新”是沖浪最特別的地方。于是,沖浪將“氣味清晰”作為主要訴求點

結果,這么一番市研、消費者參與后,沖浪全國導入的市場份額僅占2.8%,遠低預期。

為什么?

因為消費者難以場景化,被調研的消費者,確實認為:這樣的包裝、香味、濃縮版的洗衣粉好。

但是,忽視了當時大部分家庭,用的慢速攪動洗衣機,濃縮洗衣粉難以溶解呀。

另外一點,被調研的消費者也確實認為,沖浪的香味特別,但對于大部分日本家庭的露天晾衣,香味特色(訴求)的洗衣粉沒有多大意義。

所以呀,一個針對訴求點、功能點之類的市研,一定要設立場景和構建利弊(和上文類似),不論是在線問卷、頭腦風暴,還是街頭攔截等方式。消費者是難以考慮到場景化的。

導致市場調研失效的個7因素

因為自己不認真,導致的調研失效因素:

  1. 某些消費者有“隱性需求”,而你只是調查了他的“敷衍了事”
  2. 對2025年甚至更遠的時間做調研,沒有結論,只有參考。
  3. 霍桑效應
  4. “偏見”

自己認真了,也容易導致調研失效的因素:

  • 沉迷市場機會和體量導致市研失效
  • 消費者是“自我”的導致市研失效
  • 消費者難以場景化導致市研失效

#專欄作家#

朱小磊,微信公眾號:非主流朱(feizhuliupig)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EXELS,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產品外觀設計找我

    來自廣東 回復
  2. 看了開頭,先下來點個贊再繼續看,這個命題,看著就喜歡

    來自廣東 回復
  3. 剖析的很徹底,如果能加上自己成功的調研案例的話,整片文章價值會提示一個檔次。

    來自湖南 回復
  4. 說得挺在理的,但對于解決方案還是不清晰。例如iphone的案例,應該怎么設立場景和構建利弊呢?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