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潮自拍為例,五分鐘帶你理解HOOK上癮模型
我是在一場數據分享會上第一次了解Hook?Model這個概念,聽起來特別炫酷,回家后嘗試著用Hook模型分析了一下經常用的自拍軟件-潮自拍,從用戶心理的角度分析了產品的使用閉環,希望對產品和運營同學有幫助。
Hook Model 的定義
定義–四個階段:
Hook模型分為4個階段,簡單來說,就是4步走:
- Trigger:觸發/引爆點,即如何引導用戶采取行動。引爆點有兩種:外部和內部。外部通過蹭熱點、發廣告、發push等方式引起用戶的注意;內部觸發形成于在用戶使用產品的過程中,表現為用戶潛在需求能否得到滿足。
- Action:行動,即驅動用戶的行為。這一階段要求產品設計必須易用好用,滿足用戶心理預期。
- Reward:獎勵,這是讓用戶上癮的關鍵。除了產品易用度(如產品體驗、響應速度等),產品還要能提供多樣的潛在獎勵去保持用戶的興趣,創造用戶繼續使用的渴望感。
- Investment:投入,這部分指用戶對產品的投入,并不單單指付費,而是泛指能促使用戶再次使用產品的一切行為。
以潮自拍為例,Hook模型有下圖中幾個要素,下文將具體分析潮自拍是如何做好了Hook的每一個階段。
1. Trigger-觸發
內在因素:
潮自拍的主打功能為濾鏡,在分析其為何深受用戶歡迎前,我們先來分析下,用戶為什么需要濾鏡,用戶需要什么樣的濾鏡。這兩個問題也就是Trigger階段中需找出答案的內在因素。
用戶為什么需要濾鏡:
- 濾鏡可以通過自動調節照片的光線、色彩等因素,烘托出一些特定的氣氛和情緒,使照片更有質感,使用戶愿意分享;
- 濾鏡可以通過優化照片的色彩,來掩蓋畫面本身在構圖、曝光等核心要素上的不足,讓普通拍攝者也能更容易的炫耀,使用戶樂意分享;
用戶需要這樣的濾鏡:
- 較快試出適用于手機照片的濾鏡,改善照片在色彩、曝光上的不足;(數量、分類及質量)
- 讓照片瞬間有逼格起來,使其充滿質感,仿佛電影大片;(質量)
- 記錄用戶使用習慣,下次使用濾鏡時更加方便快捷;(功能點)
潮自拍不僅濾鏡質量高、種類多,而且自帶美顏效果,使用戶自拍/拍照一站式解決。也就是說,用戶在拍照時就可以用到合適的濾鏡,使自己的照片更有故事有逼格,而無需再打開其他APP去修圖。
外在因素:
外在因素主要體現在運營方面,此處選取微博渠道,分析潮自拍能激活用戶的外在因素;
熱點:不斷制造熱點,如潮自拍在近兩個月參與“陳冠希潮流展”,并推出“innersect”濾鏡;參與雙十一單身狗的活動;
廣告:主要通過明星宣傳,在微博推廣專屬濾鏡,或參與話題,從而引導用戶使用產品并引發自傳播;如李晨推廣了“不破不立”濾鏡;薛凱琪參與#運動freestyle#話題;
push:通過推送新款/爆款濾鏡,或發布最近活動/福利,來做用戶激活;
包裝:首先,我們來定義下產品包裝的概念:產品包裝即為產品打上某種風格化的標簽,體現產品調性;一旦產品調性被成功樹立起來,就可以在用戶心目中牢牢占據一個位置,并進而大大降低隨后需要去建立的用戶認知的成本;潮自拍的調性就是“潮”、“酷”、“年輕人”。它以城市和電影為主題的濾鏡,讓用戶從磨皮美白的自拍2.0時代一腳邁入潮范兒十足的3.0時代。自拍背后,很多時候,表達的是一種先鋒生活態度。
2. Call to action:驅動用戶行為
這一階段要求產品必須易用,好用;放到潮自拍里來說,就是提供便捷的使用方式及高質量的成像效果,驅動用戶使用濾鏡自拍。
首先從使用方式上,潮自拍拍照入口明顯,濾鏡種類多,使用便捷;從成像效果上,潮自拍的美顏及濾鏡質量高,并支持效果微調,而且照片支持簡易編輯,能給用戶帶來完善的體驗。
- 從潮自拍的首頁就可以看出,它突出了拍照的入口,并支持直接下拉拍照,簡化了核心功能的使用路徑;
- 拍照時頂部欄首個為live功能,可以拍攝短視頻,并自動添加濾鏡。這是潮自拍的新晉特色功能,slogan是“成為朋友圈的新晉導演”;短視頻作為17年的最熱的產品形態之一,它的出現能有效提高潮自拍的激活和留存情況,潮自拍也由此多了一個促使用戶使用產品的Call to action;
- 拍照時會自動添加濾鏡,并可左右滑動更換濾鏡,操作便捷;濾鏡基本以色調/風格來分類,并可收藏。這樣便于用戶根據照片風格來選擇合適的濾鏡,而不是盲目的去一個個試;個人收藏滿足了用戶篩選濾鏡的需求,解決了用戶試一大堆,試完還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歡哪個的痛點。
- 濾鏡及美顏強度可控,用戶可自定義調節,且單個濾鏡的強度會被記錄下來,更加個性化;
3. Reward-獎賞
Reward包括行為結果感知的reward,和虛擬/真實財富贏取活動的reward。主要體現在產品使用過程中Call to action的反饋方面。Reward的基本要求是這些反饋完美滿足用戶的基本型需求,而如果想進一步獎賞用戶,提高用戶使用粘性,達到自傳播的目的,產品/運營層面還需要通過創造用戶的渴望感,滿足其期望性需求甚至興奮性需求,從而在不斷優化用戶體驗的同時,創造“爆點”。
1)Call to action的反饋:
Call to Action的反饋可以從產品體驗、響應速度、文案設計等方面來細分。
產品體驗包含交互體驗及成像(質感)體驗:交互需做到“簡約至上”,就算小白用戶也能輕易上手;潮自拍拍照入口淺顯,操作便捷,且能智能記錄用戶操作習慣及喜好,可以說交互上做的很贊了。
唯一不足的是,Live功能表意太不明顯,且拍攝按鈕和拍照按鈕無任何區別,初始操作時,很容易有這尼瑪怎么切換啊的感嘆。在拍照及修圖的質感體驗上,潮自拍是我用過的最棒棒的一款(免費)濾鏡產品了,色調、虛化及風格化等各種細節都很到位,讓人很容易就可以把照片修出電影大片的感覺,瞬間提升照片逼格。這里再曬一下我在深圳楊梅坑拍的一張照片,修圖后,是不是有種臺灣小清新電影截圖的趕腳?
響應速度及文案設計:使用過程中產品是否能夠快速響應、使用是否流暢是衡量用戶體驗的一個重要指標,直接關系到用戶是否愿意去使用產品;而文案語言和設計是一個隱形的指標,比如banner宣傳圖中,產品核心價值的承諾和傳達是否一致?潮自拍的活動模塊中, 文字和圖片傳達的每一條信息是否具有足夠的說服力,促使用戶產生動力?用戶的整體上手過程中,流程是否簡單高效無需思考,甚至是直覺性的?
潮自拍的Live模塊,我個人認為其模塊設計和icon設計與整體理念不符,因為拍攝和拍照是兩個平行的模塊,僅一個轉化按鈕不足以傳達這一點;這個功能讓我糾結了很久,我是操作10次以上,才明白左上角的live是指錄制視頻。。
2)創造渴望感
潮自拍為用戶創造出的渴望感,包括通過極致的濾鏡體驗及濾鏡攻略讓用戶想要嘗試更多濾鏡;通過有獎活動鼓勵用戶使用推廣的濾鏡;通過個性化定制來放大年輕人的生活態度;從而提高用戶粘性,促進用戶的自傳播。
- 潮自拍的濾鏡種類十分豐富,共計40大類,約上百款濾鏡,且每一類濾鏡都有自己的風格及個性化命名,在成像上也能良好掌控曝光及色彩的自然過渡。從首頁上就能看出潮自拍把濾鏡作為主要及特色功能,在拍攝按鈕左側,為濾鏡庫,每一類濾鏡都以高逼格的方式展示著;首頁主按鈕右側為潮人區,這里會不定期更新些潮人專訪、濾鏡攻略等圖文信息,且每一篇都制作精良,不管是內容上還是展現形式上,都能吸引用戶細細瀏覽。想必這些攻略對用戶的影響力還是挺深的,中毒較深者也許會馬上找到潮人推薦的濾鏡試試看效果,中毒較淺者雖說沒有被轉化,但還是會加深對特定濾鏡的印象,從而在心理上,潛移默化的提升潮自拍在拍照修圖類APP中的地位。
- 潮自拍的有獎活動大多是,通過使用濾鏡并參與某個話題,即有機會獲得美圖手機、體驗店門票、有機會成為濾鏡封面idol、有機會獲得明星簽名照、電影票等。渠道不一,以微博和線下為主。
- 除了優質的濾鏡及相關文章、有獎活動,潮自拍另一個能激發用戶渴望感的 是對美圖周邊的運營–“美圖定制”,通過個性化定制,既滿足了用戶‘裝x’的需求,又給自己提供了商業化機會?!懊缊D定制”是美圖公司的一個電商平臺,支持用戶自定義包袋、手機殼、衣服、保溫杯等生活用品,并通過明星同款宣傳,以便在工具APP上實現盈利。但在潮自拍上,只是前段時間在首頁上添加了一個入口。
4. Investment-投資
讓用戶投入,是為了讓用戶在不知不覺中再次進入Hook模型的循環之中。
當用戶為產品提供他們的個人數據和社會資本,付出他們的時間、精力和金錢時,投入即已發生。而用戶行為數據的獲取,有利于提升產品的服務質量,從而對Hook模型的前三個階段產生積極影響。對于潮自拍來說,用戶的沉沒成本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 時間精力:用戶拍照/修圖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使其更熟悉也更習慣潮自拍的操作模式和每款濾鏡的效果;每次看完濾鏡教程等內容所花費的沉沒成本,也都是促使用戶再次使用的動力之一;
- 個人習慣:潮自拍可以記錄并保留用戶對美顏/濾鏡強度的喜好,可以把濾鏡添加至個人收藏,使得交互更加便捷。由此養成習慣之后,用戶一想到濾鏡,就想到潮自拍,完美促進了Hook模型的再次循環;
- 情感歸屬:用戶通過潮自拍產出的高逼格照片會使其愿意分享,這樣一來照片就承載了用戶的情感及個性,也從一定程度上滿足用戶對其的歸屬感; 后續潮自拍可提供更加個性化、智能化的拍照修圖服務,打造用戶千人千面的個性美。
結語
我們再來總結下基于Hook模型關于“上癮”行為的思考框架:上癮行為遵循Trigger-Action-Reward-Investment四個階段;在Trigger階段為了使用戶有使用產品的動機,可以通過蹭熱點、生理及心理吸引等手段;當用戶有了嘗試產品的動機之后,通過頂層需求的疏通來實現用戶價值體驗的提升,從而大概率地閉環實現二次場景回路。
其實仔細思考下市面上的成熟產品,無不在應用著HOOK模型這一套路。本篇文章略微啰嗦,但希望能對各位產品經理的工作有些幫助,祝你早日找到關于產品的Aha Moment。
本文由 @MMBellaaa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EXELS,基于CC0協議
文章一天能更好地,不過我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我發現越來越多的產品經理開始模式化的套用各種理論模型,當然理論模型都是總結出來的,但問題是很多理論的誕生其實都是偽科學,都帶有事后聰明式偏見。
【內部觸發】HOOKED的原意是心理需求?!澳愕漠a品可以緩解什么樣的痛苦”,采用五問法挖掘需求:
1“為什么要美化照片?”
“為了讓自己的照片更好看”
2“為什么想讓自己的照片更好看?”
“因為想分享到朋友圈(社交空間)”
3“為什么想分享到朋友圈?”
“因為想獲得更多的評論和點贊”
4“為什么想要更多的評論和點贊?”
“因為渴望他人的肯定和認同”——維生素階段
5“為什么渴望他人的肯定和認同?”
“因為害怕孤獨和失敗”——止痛片階段
所以,如果我們從“害怕孤獨和失敗”的需求出發設計產品,使用戶在感到孤獨的時候、渴望肯定的時候,就想使用潮拍,那用戶就真的上癮了。
【外部觸發】原文總共提到了四種形式的觸發“付費形觸發、回饋形觸發、人際形觸發和自主形觸發”,分別對應廣告、媒體、親友推薦和app推送,其中最有效的是“人際觸發”,Bella為什么不談談人際觸發呢~
【行 為】我的想法和你一樣,覺得核心就在于“較少流程”,如你文中所談“簡化了核心功能的使用路徑”
【多變獎勵】關鍵不在獎勵,而在多變。這源于斯金納著名的鴿子實驗,A組鴿子啄一次按鈕獲得一粒食物,B組鴿子啄隨機次獲得一粒食物。結果是相同的時間B組鴿子在啄按鈕的次數上是A組的好幾十倍。多變還可以引起期待,就像你文中提到的“滿足其期望”。所以這一點,還可以進一步挖掘。
【點滴投入】源于費斯汀格的認知失調理論,對行為投入的越多,越有可能改變態度。但這個理論應用在app上還有不完善的地方,比如即使我喜歡某個應用,我還是可以換別的更好的應用。所以作者提出了“儲存價值”的概念,如果應用儲存了信息,那用戶總是會返回應用查看的。我自己覺得還有一點是“轉換成本”,就像你說的“記錄并保留用戶對美顏/濾鏡強度的喜好”。
最后,不如加個微信吧~ 584462035
牛逼了我的哥!受教受教
很棒,但是HOOK應為HOOKED(《HOOKED How to Build Habit-Forming Products》),我最近也在看,挺有意思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