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長的瓶頸(II)——劣幣何以驅逐良幣?

3 評論 5916 瀏覽 21 收藏 19 分鐘

我們或曾面臨過這樣的困擾,苦心經營打磨出來的產品,卻被市面上粗制濫造的產品淘汰。這篇文章將談談如何從劣幣市場中突圍,又如何不被存留已久的劣幣驅逐。

劣幣驅逐良幣(Bad money drives out good)——最早出現在經濟學領域,當一個國家同時流通兩種實際價值不同而法定比價不變的貨幣時,實際價值高的貨幣(良幣)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輸出而退出流通領域,而實際價值低的貨幣(劣幣)反而充斥市場。

簡單說來,就是價值高的事物被價值低的事物淘汰出市場。

當我們深處一個行業,夢想著改變現狀,憑著“匠心精神”努力打磨產品,卻無奈于,市場中大量存在的粗制濫造的產品,消費者接受的卻是它們,而我們卻最終被其淘汰。

這篇文章,給出一組方法,如何從劣幣市場中突圍,又如何不被存留已久的劣幣驅逐。

先來進入這樣幾個場景:

場景一:法庭審理兇殺案,雙方律師辯護

(伊卜生很喜歡的大律師安德魯.巴肯)

公訴律師A:

“根據《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 ?故意殺人,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所以,請求法官依據現行法律對被告,予以量刑。”

辯護律師B:

“首先,我的當事人是一名弱勢女子,被害人在10年前以威逼利誘的手段騙取了和她的婚姻關系,并且在婚姻存續期間,多次對當事人采取暴力,甚至威脅被告的生命權;被告多次主動想解除婚姻關系,但被害人以家族勢力要挾,使其訴求屢次不能成型?!?/p>

“我的當事人確實犯了罪,這一點毋庸置疑,但請尊敬的法官和在座的陪審團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她當時的處境,如果我們各位是她,在這種情況下,該如何抉擇呢?要么了結自己的生命,要么做最后的反抗;而殺害對方,就是她最后的反抗。”

“因此,我希望法庭重新看待這起案件,被告只是出于自我保護的目的,犯下了過失,并沒有因為剝奪他人生命而為自己帶來什么利益,所以應從輕量刑?!?/p>

數據顯示:法官往往更傾向于律師B(運用了情感式說服和助推式說服),酌情減低對被告的量刑。

場景二:一名5歲男孩深夜突發咳嗽,母親帶著到醫院問診

醫生A:

“治療咳嗽要么輸液,要么服藥,看你怎么選擇,不是太嚴重的話開一點小兒止咳糖漿,先吃吃看,不好再說?!?/p>

結果,幾天后不見效,母子又來到醫院。

醫生B:

“咳嗽一般情況下是一種防御性反射運動,作用是阻止異物吸入,防止支氣管分泌物的積聚,清除分泌物避免呼吸道繼發感染;但從你孩子的情況看,并不是一般性的咳嗽,更像是被某種固體壓迫了呼吸道,從而導致呼吸的,請問他開始咳嗽之前,是不是摔跤了?”

母親回答:

“是的,凌晨兩點左右,從床上摔下來了,然后就開始咳嗽”。

B醫生:

“趕緊轉到骨科,查一查孩子是不是骨折了?!?/p>

檢查結果,小孩確實是由于摔落造成骨折,造成斷骨壓迫呼吸道引起的咳嗽,需要及時手術,不然可能會危及生命,而醫生B的治療方案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

場景三:公司即將上線新產品,市場部商討推廣方案

公司A:

我們現在以引流作為首要任務,那么今天會議的討論的范圍是,選擇哪個推廣渠道以及采取什么樣的運營方式;

推廣渠道可選范圍是:

社會化媒體,戶外廣告,平面媒體,搜索引擎,信息流,網盟,應用商店……

運營方式可選范圍是:

線下活動、社群運營、病毒視頻、音頻音樂植入、互換流量、做矩陣、大V轉發、事件營銷、終端預裝,地推……

公司B:

今天會議主要討論一下怎樣通過我們的產品,滿足用戶的需求,并最終被他們接受;

  1. 用戶在什么情境下會選擇使用我們的產品?
  2. 當產生使用該類產品需求時,用戶優先選擇哪些渠道?
  3. 當決定選擇某款產品時,用戶往往最聽誰的意見?
  4. 當在同類型產品中做選擇時,用戶為什么選擇我們,而不是競品?

結果:公司A一旦投入大量資金,就會發現掉進一個大坑,渠道轉化率通常會很低,而且會持續降低,直至最終結果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為了防止被市場淘汰,唯一的解決方式是,不斷提高投放力度,以獲得更大量級的展現機會。

而這部分所產生的成本,無疑會轉嫁給用戶,致使公司一門心思從用戶身上折回成本,而忽略了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為更嚴重的危機埋下伏筆。(參見魏則西事件中民營醫院的做法)

公司B則以用戶需求為導向,對用戶的行為路徑進行拆解,之后再選擇投放的內容、渠道和策略,可以想見,隨著用戶群的增加,用戶對產品的使用意愿、依賴程度都會相應的提升,而這些最終都會轉化為B公司利潤的良性增長。

以上情境中,律師A、醫生A、公司A的工作方式高度相似,是把法律法規、治療方式、運營方式劃分成了不同的模塊,這樣工作十分基礎,因為這類人只需要在遇到相應問題時,調取模塊就大功告成了。

對于這一類的工作,我們稱之為”模塊式工作“,而大部分人的工作性質,都屬于這種,不需要太多的結合事實來重新思考,調整策略。

從事這一類工作的人,在社會的占比在9成以上,因為它們很容易學習,成才的幾率大。

可是,這類的工作,人們是如何區分從業者水平高低的呢?

對于從事類似工作的人來說,區分他們水平的,可能只是背誦法律條文的數量、臨床實驗的經驗、做過策劃案的多少,試問,僅僅依靠積累數量就能決定一個人的能力水平嗎?

這一類工作,很大程度上并不存在優秀和平庸之說,反正只要堅持積累經驗,有朝一日就能登上行業巔峰。

僅僅經歷時間的累積就可以達到,這也就意味著別人也可以通過時間累積達到相同的水平,那么你唯一的優勢就是比別人在這個領域花的時間更多,年紀更大、看到的現象更多。(比如背誦的法律條文更多、臨床試驗多、參與的項目更多)

但這并不能證明,當遇到特殊事件時,你的決策能力比別人強,可以做出最優決策。

由于模塊化工作的重復度非常高,并且這類人群和其他人相比,能力重合度也非常高,他們不僅要時刻面臨紅海競爭,更糟糕的是,隨時面臨被取代的風險。

20世紀初,工業革命時期,一部分手工業者,由于重復度非常高,在資本家眼里沒有議價能力,所以生活很難得到改善,并且由于工業科技的快速發展,他們的生產過程很容易被機器復制這樣一種生產過程,直到被取代。

而一旦效率更高的生產方式出現,隨時有被取代的風險。手工業者被機器取代,模塊化工作被智能化的設備取代。

為了避免紅海競爭和被取代的風險,先把劣幣轉變為良幣,方法是提高模塊化的解釋水平。

1.模塊型工作解釋化

(1)講洞察而不是列現象

當運營人員想要把產品,往往會列出一些現象和數據,比如某某爆火的產品在哪里進行傳播,展現量達到數千萬,轉化率幾百萬;

事實上,僅僅列出這些現象,并不能復制別人的成功,真正應該做的,是去研究公眾為什么會對某一話題感興趣,又為什么樂此不疲的自發傳播

詳見《如何用音樂傳播的理念做運營

(2)明確戰略目的,不讓目標模糊化

很多人因為不自律,錯失了不少機會,于是想著跟隨別人強行自律,實際上是方法和目標的混淆,自律不是做任何事的目標,而是聚焦于一件事情之后的結果。

參考《一張藥方根治偽自律

進而由于長期分不清方法和目標,致使很多問題無解。

破解辦法《增長的瓶頸 (I)——重疊型困局

(3)注重可操作性,而不僅僅是道理上說得通

很多人執著于和別人講道理,在言辭上壓倒對方,忽略道理的可操作性。

操作性強的方法《你做了多年產品,但可能不懂什么是產品化

(4)從別人心智中尋找答案

很多時候,人們習慣從自我的角度出發,反復強調:“我想這樣說,這樣做”,而不是先考慮,別人為什么會接受你這樣做呢?

參考文章《認知基模:和90%的人找到“共同語言”的方法

進階文章《相對論:產品“極致體驗”,用戶為什么不買單?

2.解讀型工作模塊化

當提升解釋水平以后,不能忽視的一個問題是,公眾的認知并不都是高解釋型的,而是模塊化的。

雖然你提供的解決方案更優,但他人會因為接受難度過高而放棄選擇。也就是說,更優的選項要找到和用戶契合的接口,才有可能不被淘汰。

舉個例子,

一位妙手回春的老中醫,治療手段高超,會根據不同的體制、季節、病灶制定治療方案。

但他一生中幾乎沒有任何兩次治療是相同的,因此很難模塊化。而對于普通大眾,這種診療方式相比于模塊式的治療手段,更加很難接觸到,也很難理解,公眾適應了簡單可復制的模塊式醫療,就會對這種摸不著脈絡的方式產生懷疑,近些年對中醫的質疑以及反對的聲音不絕于耳。

究其原因,就是他們的治療手段無法簡單模塊化。雖然頂尖的醫術也是依靠大數據對病情進行分析的,但這些大數據存在于醫生個人的頭腦中,再依靠頭腦中不可復制的認知,決定采取什么樣的治療手段。

這就無法和廣泛人群的頭腦形成接口,也就不容易形成廣泛的市場需求,而市場上存在的大都是簡單模塊式的解決方案,用戶最容易接觸到的也是這些,最終很可能的結果是,更優質但不可復制的方式,被簡單的但無法解決本質的方式所驅逐。

這就像一個頂級廚師開了一家餐館,依靠多年練就的高超技藝,炒出的每道菜都傾注了不同的情感,每道菜都不可復制,雖然美味,但卻可能失去市場。

而很多快餐品牌,只提供漢堡、薯條、可樂等簡單模塊式的食品,然后無限排列組合出套餐,雖然無論從口味還是營養上,都無法和頂級廚師媲美,但卻能擁有更廣泛的市場,最終存活下來的也是他們。

因此,為了避免高水準的產品被驅逐,就需要在提升了解釋水平后,再進行模塊式的輸出。

怎么做呢?

在反復出現的事件中找到共性

拿事件傳播舉例,很多傳播事件表面看起來千差萬別,但其實本質都很類似。

讓別人感覺很重要——訴諸權威

讓別人感覺行為是正義的——訴諸過程正義

感覺驚喜——合理降低預期,突然得到附加值很高的禮物,感覺驚喜

感覺很有面子——理想群體也在用,而且他們從不對外分享

舉個例子,今天早上,騰訊舉辦的“一元公益—幫助小朋友享受藝術之旅”刷爆朋友圈。

訴諸權威 ? ? ? ?—— 騰訊發起

訴諸過程正義—— 為公益,“一起愛”

合理降低預期—— 小朋友畫的(不會對畫作水平要求嚴苛)

訴諸理想身份—— 我是一個熱愛公益,充滿愛心的人

再舉個例子,當我想要把一種飲品推向市場,卻不知道該打什么定位的時候,就可以把解釋水平很高的典型,進行模塊式的拆解,找到共性,并應用于我的產品。

比如,伊卜生把推廣飲品的過程分解為四個模塊:

  • 使用情境:消費者在什么環境下消費飲料;
  • 宏觀心理:消費者在選擇時,一般處于哪種宏觀心理狀態;
  • 微觀心理:利用哪種微觀心理影響消費者;
  • 根據這種心理,我們應該對他們說什么,從而促進選擇;

 

總結

我們習慣于用二分法則看待世界,而實際上創業、營銷也好,學習也好,還有如何選擇自我成長的路線也好,并不是簡單的站隊,要么站在簡單一邊、要么復雜那頭。

而是先認清兩種事物的差別,接著提升簡單粗分模塊的解讀性,然后再對高解釋型的事物模塊化,以對應大眾的接口。

只有如此,才不至于劣幣的浪潮吞沒。

相關閱讀

增長的瓶頸 (I)—— 重疊型困局

#專欄作家#

伊卜生,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者,微信公眾號:伊卜生(ID :?ibsen2020)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本文已在初探網進行版權登記,版權歸屬伊卜生,抄襲必究。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666

    來自廣東 回復
  2. 場景二結論是不是寫錯了,難道不是醫生A的治療方案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

    來自廣東 回復
    1. 我也有疑問,應該是寫錯了吧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