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運營2年,總結運營應具備的2種思維方式和3個習慣
希望本人在工作實踐中總結的這兩種思維方式和三個工作習慣能夠幫你更好的勝任運營工作~
做運營兩年時間,開始思考一些工作思路上的東西,希望寫出來能給大家做個參考。
一.兩種思維
個人覺得在工作中運營人員最重要的思維方式:
框架化思維
框架化思維,能夠幫助運營人員快速整理工作思路,在毛線團中找出“線頭”。
1.框架化思維之目標拆解
目標拆解其實比較好理解,就是把一個大目標不斷拆分細化,直到拆解為最小可執行單元。在很多文章和領域都提到過這種思維,在《運營之光》一書中提到過,目標拆解是運營核心技能,如數據分析中有一種邏輯樹的方法,通過拆解不斷細化各項指標等。
為什么我覺得目標拆解思維非常重要?
舉個例子,年底了,領導說計劃明年資金存量要增長10個億(本人在P2P平臺工作,因此會有這項指標哈)。你一聽頭就大了,啥?10個億?上哪找去?這時候就可以用到目標拆解,把存量凈增作為一級指標,與存量直接相關的投資金額與提現金額作為二級指標,慢慢往下拆解,如:
細化后,再根據歷史數據去估算每部分能帶來的增長,以及哪部分可以重點提升。
目標拆解的意義就是告訴你應該做什么,從哪開始做,并且通過有效監測每個小指標去調整工作方向。其實大到一個產品運營規劃,小到一個活動方案,都可以嘗試用這種方法拆一下~
2.框架化思維之流程化
流程化其實也比較好理解:在做一件事前,要想好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分別做什么,簡單來說就是做事前需要先有規劃。
舉個例子,面試官問你,如果要你做一個積分商城,你準備怎么做?你回答,“首先我要先做個競品調研,了解目前產品情況,確定積分商城KPI;其次準備積分名稱風格,同時統計產品正負向行為,然后制定積分獲取消耗規則,之后(此處省略200字),最后線上數據觀測、迭代。通過這幾步完成積分商城的搭建,并且在XX步當中有XX內容需要特別注意?!边@樣的回答就非常的清晰。
這種流程化通常在有經驗的員工身上潛移默化的延續著,有時也許感覺不到它的重要性。但流程化的意義在于告訴你怎么去做,能夠幫你整理思路和把握瑣碎的工作內容,不會遺漏關鍵步驟。如果加上每一步的預估完成時間,更有助于工作的推進。(尤其對于不熟悉的項目,提前做好流程規劃能有效避免踩坑,我第一次做產品和技術對接的時候就因為沒有在最初確認好數據量問題導致后期推翻開發架構。)
框架化思維的作用在于幫助運營人員在瑣碎的工作內容中進行有邏輯的,全面的的思考,可以進行有意識的鍛煉讓自己去學習這種思考方式。
性價比思維
性價比思維是指,運營人員在整個工作生涯中都應把性價比作為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
一個方案是否能實行,除了看效果,更要看性價比。簡單的例子,假如給所有用戶最大的加息紅包,那投資一定瘋長,但我們不能那么做,因為我們需要控制成本。而這里說的成本,不僅僅是部門的預算,還包括各種看不見的成本,如研發成本,后期維護成本等。一個好的運營拿出的方案,會綜合考慮成本和效果,會對想要的功能做出一些取舍。
怎么去看性價比,這里涉及到一個“最小可行化測試方案”,可以幫助你估測效果。就是用最小的有效單元去檢測方案的效果,如我上一篇文章提到的群組測試任務,通過小范圍的抽樣用戶去測試方案,得出的數據結果可以用來估算效果,再去計較性價比。
二.三種習慣
以下三種習慣其實不僅僅針對運營崗,應該是職場的小伙伴都可以參考一下吧。
記小本本的習慣
記小本本,指的是把自己待完成的工作內容隨時記下來。
運營的工作真的是非常的瑣碎,可能這一秒想起來啊我今天需要和XX確認一個這個問題,下一秒就被別的事岔過去了,所以我習慣在小本本上記錄待完成的工作內容。我們團隊直接用Tower來管理成員的工作內容和進度,省去了日報的麻煩。有時我直接把重要的事項記在便簽貼在電腦上,尤其是那種n天之后需要做的事,貼便簽比設鬧鐘還方便好用。
除了記下每天的工作內容/完成進度,還可以養成記錄心得體會的習慣,哪怕只有一句話也可以。嘗試著去梳理你的工作心得,或者學習所得,再次用文字或其他形式輸出,能夠幫助你思考消化。(我也是開始寫東西的時候才發現輸出的妙處哈哈,真的能逼迫自己去思考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
主動反饋工作進度的習慣
反饋工作進度,指的是和上級領導反饋他交代給你的工作完成進度。
這里反饋不是日報或周報里的反饋,是說及時的同步。比如項目排期確認了,除了發郵件之外,可以口頭告知領導一句項目大概的上線時間,比如之前商量的方案今天開始測試或結束了,也可以主動說一聲。不是為了讓領導覺得自己很忙或很能干,而是表示我一直在跟進這個項目,這樣的主動反饋能讓領導及時了解項目進度,做到心里有數,上面大領導問起來也不會有問題~
用數據說話的習慣
用數據說話,指的是盡量少拍腦袋出方案做決定。
相信這個大數據時代,應該沒有公司會脫離數據來做運營了吧。之所以要用數據說話,一是因為用數據說話能大大減少不必要的撕X,二是有時我們用經驗拍腦袋做出的決定可能會有錯誤。
第一點不多說,第二點舉個例子,比如我們平臺想上一個簽到功能,理由是覺得簽到能增加日活,進一步拉動投資(何況那么多大平臺都做了,肯定有用)。按照正常漏斗來看,日活多了,漏到投資的用戶也會多。但是當時領導對此提出了質疑,首先簽到功能能帶來日活增長嗎?其次簽到帶來的日活會影響到投資嗎?我們對此做了一個模擬測試(想辦法通過類似簽到的功能增加日活來測試是否影響投資),最終發現日活提升了,但投資并沒有提升。這個結果和我們最初想的不同,也說明了拍腦袋決定和數據說話的區別(最后我們還是出于其他理由做了簽到功能)。從那之后我做的方案都會想辦法用更多的數據去輔助決定。
結語
之所以寫下這篇文章,是由于最近越發發覺對于有幾年工作經驗的運營,除了拼專業知識和技能,思考方式和格局也顯得非常重要,但其實這又是一種很虛的東西,大概需要厚積薄發和不斷的思考訓練吧。
本文由 @佳佳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干貨,言簡意賅
許多做了2年運營的,還在低頭做雜事
2年能有這個思維非常棒了,給樓主點贊
我也是做P2P的,方便加V溝通交流下嗎
我也做P2P 愿意交流一下嗎 18689488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