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貨不對版?尺寸大了?我們在網購的時候可能都有這樣的經歷,網購回來的商品 貨不對板、尺寸不合適都是常有的事情,賣家認賬還好,換貨起來還比較容易,不認的話,什么心情也被這破壞了。如果在網購之前能可以體驗到產品的話,那確實 是為顧客帶來不少的方便。這真的可以實現嗎?最近,在朋友圈發現一條這樣的信息,“某商店里面的商品均帶有二維碼,顧客可以直接掃二維碼付款,現場提貨, 也可以先放入購物車,回家下單,快遞送貨上門?!边@是一種線下實體向移動設備轉移的趨勢,也就是實體購物移動化。
這種購物移動化多數都是自 己的店鋪,主要以商場、商店、百貨為主,它利用“全渠道零售思維”將線上線下資源進行對接,為顧客提供全方位的購物服務。此時此刻的實體店,就相當于一個 產品體驗店,無論是先在網上看好產品,然后到實體店體驗產品,還是先體驗產品,再付款提貨,整個過程都在環繞著體驗在進行,缺少了體驗這一塊,就跟傳統的 網購無異。所以,實體如果想在購物移動化上有所作為,開墾出屬于自己的疆土,服務要更加個性化、人性化,更加注重用戶體驗。
什么才是好的用戶體驗?用戶體驗都離不開產品跟服務,我認為好的產品跟服務,必須是理性與感性兼備,直戳人性的,難道不是嗎?只有不斷滿足人性的多層次的生理跟情感需求,才能把握用戶,擁有發言權,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中 國人做事情,喜歡扎堆、喜歡跟風,眾籌平臺就是一個好例子,點名時間、酷望網興起,隨后就跟風誕生一大批眾籌平臺。隨著微信的興起,購物移動化的流行,接 下來會有更多微信賣家演變成實體店的擁有者,也有更多的實體店打通端口,接駁微信。如此的話,競爭壓力變大,作為實體如何實現良好的用戶體驗才能把握市場 呢?
先有粉絲
新生事物的機遇與挑戰往往都是相生相伴的,移動購物雖然可以體驗到產品,輕 易地獲取產品信息,但跟傳統的網購平臺相比,優勢還不是很明顯。現在是粉絲經濟的年代,有粉絲就有經濟,對于移動購物來講,再好的服務,也需要用戶粉絲的 來體驗。如何吸收粉絲?在利用微博、微信宣傳的時候,必要傳播有價值、有水平的內容,千萬不要在網上隨便找一遍資訊在發到微博微信上,這樣的結果只有一個 掉粉。這是一個不明智的做法,微信微博作為購物移動化,傳播內容的重要手段,必須要生產出屬于自己的內容,向粉絲普及產品概念、產品價值,只有讓粉絲在你 的產品中找到歸屬感,認同你的產品價值,才能獲得粉絲高忠誠度的信任。
粉絲互動
所謂眾口 難挑,要同時滿足每一粉絲的需要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必須要隨時跟上用戶粉絲的需求。利用微博微信與粉絲保持互動,讓用戶全程參與到產品與服務的體驗過 程中,進而了解用戶的體驗需要,然后根據用戶的需要對產品服務不斷做出調整。利用微信微博的等社交工具,對品牌里面的用戶,進行投票活動、促銷活動、產品 體驗活動,或者是邀請粉絲參與產品策劃、促銷、定價等,然后把用戶帶到實體店去,讓用戶享受實體提供的產品服務。
合理的營銷
購 物移動化,有粉絲互動還不夠,還需要合理的營銷,軟硬兼施,才能把用戶體驗做到極致。這里的營銷是指體驗營銷,好的體驗營銷不但可以給用戶帶來良好的感官 參與,同時使得產品服務得到優化跟提升。類似體驗沙龍、講座、主題會交流會這些體驗手段都可以去嘗試,讓更多的人可以接觸到產品、體驗到服務,然后對品牌 價值產品認同,另外通過體驗營銷而獲得的粉絲具有較高的忠誠度。
無論是傳統產業的年代還是互聯網年代都離不開營銷,再好的品牌也需要營銷。購物移動貴在體驗,缺失體驗,便成了了無本之木,無水之源。移動購物需專注體驗,在營銷中注重體驗,利用體驗為用戶提供一個全面、綜合的服務,從而構建用戶對品牌的信任。
原文來自:創業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