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篇|如何成為一個運營大牛(四):一圖覽運營

19 評論 35104 瀏覽 216 收藏 28 分鐘

之前兩篇分別完成了結構篇的內容運營和活動運營,我們也進入了結構篇的最后一篇了,在本篇中我們將把運營最終的結構搭建出來。

既然要搭運營的標準結構,又回到了我們常說的一句話:“所有的運營都是圍繞著用戶展開的”,所以這一次我們要用戶運營開始說起。

這里要指出的是,內容運營、活動運營和用戶運營并不是三塊完全獨立的模塊。內容運營和活動運營其實也是用戶運營的實現手段。只是用戶運營的角度不一樣,內容和活動是縱向的,而用戶運營是橫向的。

說起用戶運營,一定要說起“拉新、留存、促活、轉化”,這其實也是用戶的四種狀態。我們做用戶運營,其實就是在做用戶的狀態提升。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流失用戶的“召回”。

這里我們需要記住一個關于用戶運營非常重要的關鍵點:

  • 用戶的每一次狀態提升,是來源于用戶的決定。
  • 用戶的每一次決定,本質上都是指用戶和產品之間產生了一種“契約”。
  • 任何一個人,在做一個契約簽訂的時候,他一定潛意識的去考慮兩樣東西:成本和獲取。

這幾句話什么意思呢?接下來,讓我們慢慢展開:

一、拉新/召回

1、拉新

拉新會出現在兩種情景下:正常運營階段、產品冷啟動階段

先說說正常運營階段,在這個階段最主要的就兩種:渠道拉新和轉介紹拉新。至于渠道拉新分為三種:自有產品渠道、外部免費渠道、外部收費渠道(也包括一些資源互換渠道)(具體看結構篇|如何成為一個運營大牛(二):一張圖看清內容運營)。

不管是哪種情景,一定是:一個潛在用戶,在某種場景下,通過我們的某個內容和活動產生了感知,并產生了一個“加入”的決定,最后做出了一個“加入”的行為。

我們來看這么一張圖:

用戶、內容、場景等在我們之前的幾篇中都已說過,這里我們要說說用戶的“感知”了,感知會直接影響用戶作出是否“加入”的決定。

用戶在這個0.01秒的瞬間,他不經意會感知的是:我加入的成本是什么?會得到什么?這是一個人性的反應,他可能自己沒有察覺,但這種感知是一定存在的。

這就是我們在運營用戶運營拉新這一步的時候,必須要解決的一個問題了:我們必須在那一瞬間讓用戶感知到:用戶的獲取>用戶的成本。

那么用戶的成本包括哪些呢?包括實際成本心理成本。

  • 實際成本包括:加入需要多長的時間?需要多復雜的步驟?需要占據多少的內存空間?等。
  • 心理成本包括:加入有沒有風險?會不會造成其他損失?會不會有什么不可預見的糟糕情況?等。

明白上面之后,我們就知道了我們拉新的關鍵點了:

  • 第一步: 盡可能的拉底用戶的成本,比如加入的方式要便捷、一鍵轉化、輕應用、展現的內容上突出產品的穩定性及發展型等。
  • 第二步: 在感知層面一定要設計好用戶的獲取,要讓用戶快速的感知到他加入后能獲取什么?
  • 在內容篇我們曾經說過的“用戶的感受”,它和“用戶的獲取感知”兩者的區別,“用戶的感受”會增大他的傳播欲望,“用戶的獲取感知”會增大他的加入欲望。
  • 第三步: 做一次拉新的內容輸出或活動,一定要站在用戶的角度去換為思考一下,如果你是用戶你會不會加入?必要的時候小范圍做個測試再正式投入市場。

再說說冷啟動階段,冷啟動比較難是因為這時候產品本身沒有知名度,也不存在轉介紹用戶,我們除了上面的方法之外,我們還可以采用邀請制。或者通過創始人的一些人脈資源進行初期的種子用戶獲取。

如果冷啟動階段邀不到人,又沒有資源,又沒有錢投放渠道,那只能說你不幸手上拿了一幅“爛牌”了,不過,作為運營,一手“爛牌”一樣也可以盡量打的漂亮一點。

  1. 首選只能做一些苦力活了,寫軟文,到論壇、群什么的大量散播。這是勤能補拙,用勤勞補缺口。
  2. 盡可能找那些對你來說有流量紅利的渠道

什么叫流量紅利?簡單地說,就是那個渠道有流量,但是它沒錢。這種時候他只能賤賣它的流量,你如果能挖掘到這樣的渠道,那么流量的成本就會非常低。當然,紅利期是有時間的,當那個渠道發現自己值錢的時候,成本就會逐漸提高至市場價。

至于如何找到這些流量紅利的渠道?這個需要一定的商業敏銳一下子也難說清楚,給大家一個不是最嚴謹的方法:去找那些剛剛興起的商業模式,尚沒有變現方式,且屬于第二陣營的公司。(能興起說明它是能有流量的,剛剛興起說明找他的人應該不多,沒有變現方式說明他不能賺錢,第二陣營是因為他沒有拿到投資的概率較大)。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看看當初淘寶打Ebay的經典站,活生生的靠大量的個人站點傳播,打敗了Ebay占領的幾大門戶傳播,其投入的成本是遠低于Ebay的。

2、“召回”

召回之所以和拉新放在一起,是因為召回和拉新很相似,稍有一些區別在于召回的時候我們會多了以下兩個要點:

(1)記錄當時用戶流失的理由

在PC上大家經常會知道,我們卸載一個軟件的時候,會跳出一個卸載理由讓你來選擇或填寫。移動端由于卸載操作比較簡單,所以我們只能依靠一些做用戶調查來得到了。

而我們收集到這些流失理由之后,我們召回的辦法也是根據這個理由,來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用戶定向Push,以達到召回的目的。

(2)記錄了用戶的成長

有時候用戶的流失不在于你的產品不好,而在于用戶過了用你產品的那個時間點。

比如我們產品是嬰兒護理,那針對的主要人群就是孩子2-3歲的寶媽。但這個人群在還在5、6歲之后,就一定會流失了,因為他們不再關注嬰兒護理了。但如果我們能夠跟蹤并記錄用戶的成長,我們推出一款5、6歲的幼兒教育的產品,推給3年前嬰兒護理的那些用戶。那么其召回效果是非常好了。

二、留存

留存其實是幾個階段里面,相對最容易的一步,原因是:對用戶來說,留下來是沒有實際成本的,但離開是要成本的。

還是回到我們上面的理論,我們要做到的是:用戶的獲取>用戶的成本。在留存這個階段,我們可以把公式變成:用戶的獲取+用戶的離開成本 > 用戶的成本。

所以在留存這個階段,我們要做的是:

1、穩定的輸出,來確?!坝脩舻墨@取”

在前面的篇章我們也說過“穩定輸出”這個概念,即頻率上要穩定、質量上要穩定、渠道上穩定。我們要持續的提醒用戶我們的存在,加深用戶對我們的印象,為后面的促活和轉化做準備。除了自己產品上的定時Push,這個時候如短信、Edm之類的成本比較低的方式,效果還是不錯的。特別是本身是一個低頻的產品時候,就需要上述這些高頻的輸出,來進行輔助維持。

2、不要犯錯

這個階段最關鍵的一點是“千萬不要犯錯”,一犯錯就會把之前苦心積累的全部揮霍掉。就像談戀愛一樣,好不容易追到了,不犯錯的話被“蹬”掉的概率會小很多,但一犯錯就完蛋了。所以一定要嚴謹、仔細,從公司層面來說,這個階段,運營一定要分工明確,工作的推進要變的有序起來。

3、增加用戶的離開成本

這也是留存階段最有用的一招了,我們上面說過,我們要 用戶的獲取+用戶的離開成本 > 用戶的成本。所以我們必須要增加用戶的離開成本。

那么用戶的離開成本是什么呢?兩類:利益上,情感上。利益上不說了,你一定不會刪除存了你積蓄的支付寶。說到情感上,就不得不說一下這個階段最有效的兩大武器了:社群和用戶成長體系。

社群上有什么,社群上有你的人脈,有你的朋友,如果你離開成本是相當大的。

用戶成長體系,使你花了很長時間,好不容易得到了一個“榮譽”,如果你離開,你的這些“榮譽”也都沒了,所以你離開的成本也是相當大的。

由于這“社群”和“用戶成長體系”這兩樣實在太重要了,所以我們會在后期的《方法篇》單獨介紹,敬請關注。

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技巧,比如永遠花不完的優惠券,不定期的福利等等。本質上都是增加了用戶的離開成本,你走了,就沒了。

?4、防止競爭對手

這個時候如果你自己該做的都做了,那么最大的風險就是來源于市場了。競品分析不僅僅是產品經理需要做的,運營同樣需要。如果你非常清晰的知道你正在做的那些事情,那么你對你的競爭對手做的那些同樣的事情一定非常的敏感。我們就算不能在對手前面,也必須要緊跟住對手的步伐,否則用戶就會“被流失”了,這點很關鍵。競品分析會用到數據,我們會在《數據篇》中詳細解讀。

三、促活

促活是什么?促活就是叫一個正在睡覺的人起床。除了那些“裝睡的人”,理論上所有的人都能被叫起,只是每次叫起所需的成本不一樣。

留存相對比較容易,但是失誤一次,用戶可能就會流失了。

促活相對比較難,但只要成功一次,用戶就可能一直保持活躍了。

我們來用一個非常直觀的例子,來說一說“促活”:“小王正在睡覺,我們想要叫他起床,怎么做才是最優的方案?”

1、用戶的獲取 > 用戶的成本。

要叫小王起床,比起直接叫他起床之外,拿一個東西去作為“吸引他的誘餌”一定會更有效,比如“起床我請你吃大餐”。

2、把握好促活的時間

在凌晨5點和早上10點,用同樣的方法去叫小王起床,后者的效果是遠遠大于前者的。在我們運營工作中,每一個產品,都會有一個“用戶最佳促活時間”,我們應該盡可能的去找到這樣的一個點,當然這也需要技術和數據的支持。

3、注意用戶的行為

如果小王已經在“伸懶腰”了,那說明他離起床不遠了,這時候我們只要稍微催一下,他馬上就會起床了。所以,“伸懶腰”就是促活的前奏,我們可以針對有這一行為的用戶進行跟蹤,效果自然非常好。假設有10萬個小王,我們針對里面所有的正在“伸懶腰”的小王進行一次“起床有獎活動”,效果肯定不言而喻了。

用戶的這個行為在實際運營工作中有很多表現方式:比如頁面停留時間達到多久了,日均打開幾次了,推送的打開率達到多少了,轉介紹多少新用戶了,等等。如果公司比較大有很強的技術和分析部門支撐用戶的行為分析的話,那這塊就非常有用了。如果沒有的話,做運營的同學們,只能在實際工作中盡量培養出對用戶行為的感覺了。

通過以上三點,我們說了如何促活用戶的幾個技巧。不過這都是只屬于第一個境界的,這個維度還是停留在用戶的獲取>用戶的成本這個層面上。

第二個境界:就是讓用戶不覺的自己的成本是成本。

這句話聽來有點不可思議,我們上面說過,這里的用戶的成本并不是一個真正統計出來的一個成本,而是用戶在做決定的瞬間出現的一個感知。

如果讓用戶在付出成本的時候,并不感知自己在付出成本,甚至覺的在得到獲取,那效果會不會很好呢?舉個例子:星巴克的一套積分體系,很多人那叫研究個透徹啊,怎么組合怎么使用,都是了然于胸。其實在用戶在分析星巴克積分體系的時候,付出了很多時間成本,但是在感知上并沒有付出,而是覺的賺了便宜。這就是用戶不覺的自己的成本是成本,這當然也是星巴克非常愿意看到的情況。

拿小王起床的事來舉例,如果直接叫小王起床,那么對小王的感知來說,這就是成本。

如果我們說“起床后請你吃大餐”,效果是好了,對小王來說有獲取了,但在感知上起床這件事還是成本。

如果我們再換個說法:“10分鐘內馬上去吃飯,可以打折的”,這個時候,我們刻意的弱化了起床這件事情,把起床這件事情等同于了可以吃飯打折的一種獲取。其實本質上一樣的,但效果就又完全不一樣了。

牢牢抓住用戶的感知,讓用戶的付出讓他感知成他的獲取,那么促活自然也就事半功倍了!

那么,我們還有沒有什么更好更有效率的方法嗎?

有,那就是第三個境界:成本轉嫁”。

用上面的例子,更好的辦法,就是讓已經起床的小王的朋友小張,去叫小王起床。我們只要把好處給小張就行了。因為小張已經起床了,所以在小張的感知里面,這不是一件什么難度很大的事情。而小張和小王又是朋友,所以執行起來難度很低。所以我們付出的成本是遠遠可以小于直接叫小王起床的成本的。也就是說,我們把叫小王起床需要付出的成本轉嫁給了小王。

在實際的運營工作中,如“以老帶新”、“意見領袖”之類其實都是屬于成本轉嫁的一種手段。而用戶分層的好處也就再次體現出來了。以后會在《方法篇》中介紹,大家敬請關注。

促活最常用的手段是活動,如果是一場以促活用戶為目的的活動,除了活動本身的質量之外,在用戶運營的角度我們一定要結合以上的一些步驟和技巧,相信一定能取得不錯的效果。

四、轉化

我們這里認為的轉化一般是用戶付費的轉化。其實,運營中的轉化,可以用到很多營銷學上的一些方法了。比如弄一些對比、制造一些熱鬧的氣氛、做一些權威產品包裝、精心設計一套有用的話術等等。

我們作為運營,以上這些營銷方面的一些套路一定是需要去掌握的,而且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從運營的視角去考慮:

用戶的轉化,開始是從免費 → 付費的轉化。當用戶開始付費之后,可以是低頻 → 高頻的轉化,還有低客單價 → 高客單價的轉化。

首選我們要明白,我們做到這一步的時候,是靠前面幾步(拉新留存促活)的鋪墊的,而前面幾步做的是否到位,會直接影響到這一步的自然轉化。而且用戶的精準性和產品的本身也非常重要,比如在電商中常用的“爆款”,就可以一下子從拉新到轉化全部打通。

我們這里僅從轉化這個環節,來看看其中的流程和關鍵點。

我們還是回到我們之前說的,要讓用戶轉化,我們就要讓用戶感知到,其用戶的獲取>用戶的成本。前面的環節的時候用戶的成本并不是直接的金錢,所以我們才可以通過一些技巧去弱化它。但是“轉化”這個環節問題來了,因為用戶要付出金錢,實實在在的要掏出“真金白銀”,所以我們很難去弱化他的成本感知。那么我們能做的就是要去強化他的獲取感知。

好,我們開始整理思路:

  • 我們最終要讓我們的用戶,面對我們產品的時候的感知是:“值得付費”。
  • 我們要催化值得付費”的這個感知,就要讓用戶產生一個感知:“賺了便宜”。
  • 我們要讓用戶有“賺了便宜”這個感知,有一個必要條件是:用戶“想要”。
  • 用戶“想要”這個感知,也有一個催化的辦法,就是:“自己用過或者看別人用過”。

接下來,我們開始整理我們的執行步驟:

第一步:把我們的產品分成幾檔,價格也分成幾檔。

這是必要條件,否則用戶有錢沒地方用。這個很常見,比如弄幾個產品組合,或者搞個金牌銀牌會員啥的。這里面的關鍵點是:

  1. 最低的那個付費檔門檻一定要低;
  2. 每一個付費檔次,都要有一個明確的獲取區分。

為了便于說明,我們此處分為三檔:A(免費)、B(低付費)、C(高付費)

第二步:首先把免費用戶變成付費用戶。

大家要記住,付費的多少是一個量變;而免費和付費之間是一個質變。所以我們首選要做的是讓用戶完成質變。就是讓A變成B。這里提一個概念,叫“沉沒成本”,簡單說就是:如果用戶在你身上付過錢了,那他繼續付錢的概率就會大大增強。(這招在各個地方都很常用,《方法篇》中會繼續展開),那實現的方法我們平時也很常見了,如打個超低價爆款、首單獎勵、新會員紅包等等,都是這個意思。

第三步:我們要盡可能的讓C類用戶讓B類用戶看到。

回到我們之前說的,我們要讓B變成C,首選要讓C讓B看到。所以我們要有意的構造幾個展示的B使用下的一些場景,這些場景中讓B能夠知道C的存在,這樣的場景越多越好。

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做一些活動,讓B能夠限時免費的去體驗C,這就是之前說的“要么看別人用過,要么自己用過”。

第四步:突出C類用戶的優越感,去刺激B類用戶。

這是一個人性的利用,我們需要用各種手段,簡單的說就是讓C類用戶在B類用戶的場合中變成“紅花”。這里面的很多手段實在是有些不上臺面,大家自行領悟。實在領悟不到,就去下載幾個公認的要燒錢的游戲,不要充錢,去體會一下。

第五步:適時的拋出一個會員活動,讓B型用戶覺得賺了便宜。

通過上一步之后,有一些B類用戶就已經開始轉化了,但還有一部分還在猶豫和觀望。沒關系,這個時候我們要推出活動了。推出一個讓B變成C比平時優惠的價格,這就是我們上面說的讓用戶“賺了便宜”。

第六步:給B型用戶一個轉化的理由。

到了這一步的時候,那些還沒有轉化的B類用戶,也已經是猶豫不決了。只差我們最后的臨門一腳了,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擊破他的最后一道防線:給他一個付錢理由。對,這個時候用戶已經想說服自己了,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幫助用戶自己說服自己。

好了,這就是我們對用戶轉化部分的步驟,各位同學如果看過我前面文章的話,應該會對這個步驟的產出過程有印象,就是我們說過的從上至下思考,從下至上執行。(請參考思維篇|如何成為一個運營大牛(一):從上至下思考,從下至上執行)

另外要提的就是,務必讓用戶的付費路徑保持通暢。別付費的時候卡一卡,報個錯啥的,導致沒有付成,那就全功盡棄了。還有一點就是,要用好“托”。如何用好托,這里是結構篇也就不多說了,會在方法篇中進行展開。

好了,用戶的轉化環節也完成了,我們把用戶運營的全部整理一下,如圖:

最后,我們把我們結構篇的幾篇全部結合起來,我們形成了這樣一張圖:

我們終于把一個比較標準的運營體系全部搭建完成了,一圖覽運營。當然每個行業每家公司都不可能完全參照此圖,都會有自己的特色,而且在具體的細節上其實都可以再進一步的細化,都會有不一樣的地方,這些就留給大家自己去挖掘了。

好了,到這里,我們結構篇也完結了,不過我們始終要明白:在一家公司里面,運營并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更多的時候,我們是發現問題并協助其他部門一起來解決。

說到如何發現問題,那么就要進入我們下一篇章了 – 《數據篇》。

小結

結構篇是我們運營的輪廓,給我們建造了一個結構化的思維體系,也可以幫助我們把控整體的方向。但在一些具體的事情上,我們就需要去把控事情執行的時間和力度。我們需要通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三步驟去逐一實施,而這些都會依賴于我們的數據。敬請關注下一篇:如何成為一個運營大牛–數據篇(一):運營中的那些數據

相關閱讀

結構篇|如何成為一個運營大牛(一): 運營的基礎結構

結構篇|如何成為一個運營大牛(二) :一張圖看清內容運營

結構篇|如何成為一個運營大牛(三):一張圖看清活動運營

 

作者:致遠,連續創業者,曾為多家上市公司提供過運營整案服務,曾任 Mr&Mrs 連鎖健身互聯網中心總經理,現任 Muma 兒童藝術聯合創始人兼運營顧問,膚智 COO 兼聯合創始人。

本文由 @致遠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這么優秀的文章,怎么才看到,相見恨晚

    來自北京 回復
  2. 深度好文,謝謝老師的經驗分享,每一篇都很有干貨

    來自江蘇 回復
  3. 這個系列的文章寫的很深入,受教了。感謝~不知道作者大大接不接個人咨詢?

    來自北京 回復
  4. 感謝您的文章,非常棒,團隊內同學必推薦學習研究 ??

    來自浙江 回復
  5. 可以說是近兩年最優秀最完整運營概述

    來自廣東 回復
  6. 感覺老師出本書吧…把所有篇章匯總起來…

    來自廣東 回復
  7. 已向無數人推薦了老師您這一系列的文章了。感覺很贊!自己也在邊學習邊實踐,這文章也幫助我對運營更了解,思路也更清晰,也更能抓住重點。期待老師更多的文章,也期待自己的成長。

    來自廣東 回復
    1. 感謝感謝 :)

      來自上海 回復
  8. 內容和活動是縱向的,而用戶運營是橫向的 說這句話該如何理解?請幫忙解答

    回復
    1. 橫向裂變擴散,縱向垂直深耕細化

      來自北京 回復
  9. 感覺老師出本書吧…把所有篇章匯總起來…

    來自廣東 回復
  10. 謝謝,新手初步了解

    來自廣東 回復
  11. 感覺老師出本書吧…把所有篇章匯總起來…

    來自廣東 回復
    1. :)

      回復
  12. 感謝分享,學習了~ ??

    來自安徽 回復
  13. 看了三遍,才感覺看懂了,經典

    回復
    1. 謝謝您的支持:)

      回復
    2. 轉化那一段,第六步是給A型用戶一個轉化理由,好像寫成B了

      回復
  14. 還沒看 先支持下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