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讓60人產出1.5萬字產品優化建議,我都做了什么?

3 評論 6860 瀏覽 30 收藏 13 分鐘

文章為作者的一個實戰總結,希望給你帶來啟發。

單做個背景介紹:我司的主要業務是做大學生實習與校招。公司最近開發了一套針對應屆生求職的指導課程,如教用戶簡歷撰寫、面試技巧等等。

這是公司首次嘗試這一板塊,故希望在粉絲中篩選出一小部分用戶作為內測組,給課程產品提供參考建議,促進課程優化迭代。

接到這個任務后,我的沿著以下思路,組建了一個60人的社群,并成功讓他們在一周內產出了合計1.5萬字的產品優化建議:

一、這個社群的目的是什么?

很多人追求社群的活躍。但活躍本身不是目的,一個社群不管多活躍,也要為更高的運營指標負責:比如促進轉化,監測輿情,為用戶提供企業服務,收集用戶建議,促進產品升級等等。

這個社群的目標顯然是最后一種。

二、什么樣的用戶才能有助于達到這個目的?

說白了,就是為這個社群預先勾畫出一個理想的用戶畫像,并以此為藍本,找到目標用戶群體。

經過思考,我理想中的社群用戶應具備如下特性:

  1. 有找工作或找實習的需求
  2. 高粘性,對我司有認同
  3. 有一定上進心,樂于學習、交流和分享
  4. 聽過其他某些在線課程更佳

勾勒出理想用戶畫像后,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想辦法找到這群人。

三、如何找到理想用戶&挖掘用戶訴求?

我的策略并無稀奇:寫一篇推文,再往各個群里推送一下。

但關鍵在于:這一篇推文,應該具備怎樣的調性,才能吸引到我的目標用戶?

根據之前預想的用戶畫像,在這篇推文中我著重強調了以下兩點:

1)稀缺感——有一定門檻,對成員要求較高,且名額有限。

這是為了保證最后進入社群的用戶素質較高。

2)價值感——社群本身具備較高價值,能讓成員學到很多東西。

這樣的設定保證雙方各取所需,用戶作為學生能學到一些學校平常不會教的,實用的技能和思維方式,而我們也能在用戶覺得滿足后收獲我們想要的。

這背后其實還隱藏了兩個問題:

  • 以怎樣的方式設置這道門檻?
  • 用戶理想中的價值感,到底是什么?

針對第一個問題,我在推文底部設置了一個問卷鏈接——當用戶被推文和推文中承諾的各種價值吸引,想要進入這個社群時,前提不是付費或其他,而是通過問卷的篩選。

這個問卷就像一張考卷,除了要求填寫基本信息外,還要求用戶回答一些問題。如描述一個你體驗過的好產品,并說明好在哪里;你曾經聽過怎樣的在線課程;請舉例說明你是一個有上進心、做事有毅力的人等等。

最后一個問題是:你為什么想加入這個社群?讓我驚喜的是,這個看似“畫大餅”的問題卻在后期社群運營中產生了重要作用。

如前文所述,第二個問題是:用戶追求的社群價值感到底是什么?這個問題我是無法肯定的,只好把可能的價值在推文中全部寫出來,先丟出去測一測。這些社群福利包括但不限于:老司機親自指導撰寫一份商業報告,志愿者證書,免費試聽高價值的課程,我司寄出的小禮品,與優秀的伙伴共同成長等等。有實有虛,有物質也有精神。

意外的是,通過最后那個問題“你為什么想加入這個社群?”,我發現最高頻的理由居然是:想在這里遇見優秀的同伴,與大家一同學習成長。一些實打實的獎勵,反而鮮有人提及。

通過這樣一個問題,我大致判斷出了用戶的訴求到底是什么,也就明確了接下來社群運營的方向。

四、如何迎合用戶訴求?

在篩選了60人之后,我就著手準備開營儀式。在我看來,這是一個社群運營的重中之重:開營儀式很大程度上奠定了這個社群的氛圍和調性,也是用戶對這個社群的第一印象。

如前所述,用戶的訴求是與各位優秀的人一同成長。那么我的目的就是想辦法讓用戶知道:這個社群里真的有很多優秀的同道人。

第一類“優秀的人”是我自己。這個社群本質上是一個學習型社群,群主自己理應掌握一定的知識和技能,具備一定認知,才能構建權威性。萬幸,我的儲備放在這個群里還是足夠的。

第二類優秀的人,就是社群成員自己。如果說我作為一個“優秀”的職場人在他們看來略顯遙遠的話,那么優秀的同齡人會給他們更大的刺激和動力。

怎么樣展示出這兩類人的優秀呢?我在開營儀式上主要做了這三件事:

  1. 對群成員的答卷(即他們提交的問卷答案)進行綜合點評,指出他們的不足。
  2. 群內發布優秀群成員作業
  3. 發布成長話題,引導大家一同思考

通過這三件事,我成功地在開營式上就讓大家看到了這個社群的價值。在一周時間內,就收到了大量很有價值的課程產品建議。

除此之外,用戶們也在積極思考和參與,經常動輒在群里發出劃兩屏甚至三屏才看完的個人思考。

五、社群運營的注意點

接下來,我想分享一下我認為社群運營中最重要的三點。

1)把規則講清,并固定化

這是社群運營的基本動作。將基本規則固定化有利于降低用戶的認知成本,形成所謂“儀式感”。它包括但不限于

  • A.時間固定(每周五晚上八點)
  • B.欄目相對固定(每周五都對社群成員上周作業做點評/宣布優秀作業/發布新的成長話題)
  • C.形式固定(如在群內發表感想時要遵循固定的發布格式)

2)通過獎懲規則明確社群氛圍,并通過及時反饋強化氛圍

在一個社群中,什么樣的行為值得鼓勵,什么樣的行為會被懲罰,是一件需要絕對明確的事。只有這樣,社群才能按照你想要的方向發展,你才會有一種“操盤手”的感覺。如在開營儀式上我就告知大家:在這里,【思考】和【實踐】是值得鼓勵的行為方式。

只明確行為邊界還不夠,要想得到比較好的效果,也要給大家一個“行為結果”或“行為出口”。即,如果我按照你的規則走,會發生什么。如“積極思考與發言的同學將成為本社群的優秀成員,將會得到我親手為你寄出的….”

在明確規則之后,接下來需要通過及時反饋強化規則,才能在管理者與成員之間制造一個良性循環。

如當一個成員在群內表達了自己的觀點,要適時且及時予以回應,做出簡短點評。或者參與到成員的討論中去。

3)做超越期待的事,營造驚喜感

前幾天看到這樣一個觀點:只有1%的事件才會被傳播,才會達到口碑營銷的效果。而前提是它們必須做到“超越期待”。如果只讓用戶感到“滿意”,這是不夠的。

這個觀點用在社群運營上也同樣成立:只有你先給用戶制造驚喜,用戶才能拿真心對你。

比如,用戶沒有想到他們的答卷會被我認真看過且認真點評,他們也沒有想到自己的答卷在開營儀式上被展示。

比如,開營后第一周我給大家布置了任務,他們將作業發到我的郵箱后,沒想到我會逐一看過,并給每個人都回復了郵件,對他們的作業進行簡短點評。

比如,把當初承諾給用戶的不打折扣地給到他們,讓他們覺得現實比想象中的還要好那么一些。

這些都是我當初沒有明確說出來的,也不是必須要完成的。在承諾與現實之間存在很多灰度,盡可能把這部分做到最好,用戶才會感到驚喜,也才有可能做出超越我的期待的事:比如12點多還在趕作業。

群管理員與用戶就像是隊友,雙方的各種相互交流,都是一個互相反饋,不斷打配合,不斷循環的過程。我怎樣把球傳給我的隊友,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們會怎么把球傳給我。

六、總結

總結回顧一下我的心得,我發現這個社群從構思到設計到最終落地,就像是在做一個“學術研究”,是一個假設-檢驗-反饋-優化的過程。大體思路如下圖。

當然了,這樣的思路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建立在兩個前提之上:

  1. 用戶本身已經對我們建立起相當的認同感
  2. 這是一個學習型社群,用戶的內驅力天然較強。

不管怎樣,希望能夠給各位一些啟發。

 

作者:Ayoub,微信公眾號:這樣學習

本文由 @Ayoub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結合之前做社群的經歷,很多觀點跟作者是一致的。做社群真的是很重運營的工作,建群前期的工作做好了,后面就會少走彎路。建群前特別需要想清楚兩件事:1.建群是干嘛的,社群文化是維系成員在一起的一個紐帶很重要 2.社群定期的活動是什么,怎么長時間的運營和維護,規則在建群的時候需要給到成員,讓他們有清楚的認知。

    來自北京 回復
    1. 感謝指教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