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閱讀類APP為例,淺析提升用戶留存的產品手段
最近看到一道筆試題,要求分析閱讀類產品提升用戶留存所設計的功能點,這里將心得結果梳理出來分享給大家,希望借此能夠對移動產品如何通過產品手段吸引用戶留存有更多的了解。
一、了解用戶留存
什么是用戶留存:用戶在使用一個產品后,在一段時間內持續使用該產品,這樣的用戶就是留存用戶。留存用戶占當時新增用戶的比例就是留存率,留存率是反映產品發展狀況與所處生命周期階段的重要指標。也因此,吸引用戶留存成為產品的重要目標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留存是指用戶按照你期望他進行的行動而行動,直至行為成為一種習慣,是有效地使用而非單純地打開。比如內容型產品,留存表示用戶能夠持續閱讀內容;工具型產品,留存意味著用戶能夠持續使用產品,發揮其工具性作用;平臺型產品,留存說明用戶持續使用該平臺,并借由該平臺完成一定的目標。
那么對閱讀類產品來說,留存即意味著用戶在產品上投入時間閱讀,更進一步地是產生付費行為。
二、以閱讀類APP為例
筆者體驗了國內十幾款閱讀類APP,以其中3款為例,尋找出了吸引用戶留存的功能點。
(1)掌閱
①特色功能:每日推薦。
隱藏在書架中,下拉可見,形式為一小段文摘,一天三篇,點進去后以卡片形式呈現??吹礁信d趣的卡片可以點進去查看文摘詳情,文摘末尾有書籍,可直接點進閱讀或加入書架。
優點:每日推薦選的文摘質量較高,為運營人員精心摘錄,包含類型廣,從文藝到商業到社會到言情無所不包,能夠迎合大眾對作品類型的喜好和對文字質量的要求。從而使書籍更容易吸引用戶點擊并加入書架,展現了編輯精選推薦的價值;
缺點:看產品依然要用數據看問題,而從數據上來看每日推薦的點贊數一般為100多,反映出真正用這個功能的用戶并不是很多(可能是功能隱藏較深,或是這個功能并不太受喜歡)。
②社交功能:主要為發現版塊和書友圈。
可以看他人的書評、文章、想法,還可以關注他人,也可以自己發表。
圈子有兩種,一種是基于一本書自動創建一個圈子(如下圖左邊的書友圈為書籍《殺人狂的故事》的圈子),所有發布的書評和想法都是圈子里的內容;另一類是創建的主題圈子,以圈子的形式聚集有相同興趣的群體在圈子內發言(如下圖右邊的青春校園書友圈)。
優點:通過建造弱社交關系社區、UGC內容生產機制,建立用戶與其他用戶、用戶與產品的關系,讓用戶找到存在感,主動成為產品的一部分。利于推動用戶投入情感與參與度,從而維護用戶留存。社區是產品提升用戶留存的常用方式,比如QQ閱讀中的書評廣場、起點的話題廣場、百度閱讀的圈子,都是社交化的體現。
缺點:從目前圈子內容不高的評論數來看,社交版塊并沒有發揮出真正作用。很顯然,社區氛圍是否活躍、社區內容質量的高低等都影響著社區力量的發揮,如果內容得不到反饋用戶很可能放棄持續性的內容輸出,造成社區內容質量與用戶參與度下降的惡性循環。
③用戶激勵體系:通過一定刺激手段,鼓勵用戶使用產品。
主要有簽到、任務、紅包等手段,用利益刺激用戶(而激勵體系是貫穿產品始終的,如社交功能是一種情感刺激)。激起短期用戶留存的是新手福利大放送,前兩天贈送閱餅和代金券,第三天贈送VIP,鼓勵新用戶在前幾天持續打開產品。相似的如書旗小說,新用戶有主站免費讀20天的特權,并且第21-28天還有其他福利可領取,鼓勵用戶長期使用。
優點:利用用戶的貪婪心理,用物質利益刺激用戶留存并持續使用該產品。
缺點:在幾乎各產品都會使用用戶激勵體制的情況下,該產品的激勵刺激程度并不是很強;而且雷同的簽到、任務機制容易造成用戶的厭煩。用戶激勵體制需要考慮設立的合理性與有效性,確保多數用戶能感受到實際利益或有趣從而留下來。
(2)網易蝸牛讀書
①特色功能:每天可領取免費讀書時間一小時。
創新閱讀類產品的使用模式,對時間收費對書籍不收費,
優點:營造稀缺感,利用用戶的得失心理:點進去就能得到一小時,不使用也沒有什么損失。對書籍不收費對時長收費的形式在眾多閱讀APP中獨樹一幟,上面有一些在其他平臺收費才能看的書籍;單天時長1元并不貴,適合真正有長時間閱讀需求的用戶。
缺點:對平臺盈利是否有影響?大多數人一天真正閱讀時間也通常不會超過一小時,既然可以免費讀書,那么付費意愿可能降低。
②領讀——社交化的嘗試。
領讀版塊由領讀人分享自己的書評、書文、人物等,文章中直接插入書本,可直接點擊閱讀。領讀人成為“大V”,也有名人和認證(比如周鴻祎在蝸牛讀書上的賬號,會分享自己的文章),可以關注和私信他人。整個社交版塊類似于一個為讀書而設立的小型“微博”。 領讀版塊也有運營人員在其中發布話題或活動,吸引用戶參與。
缺點:從目前數據看領讀人的文章點擊量一般不會過萬,該版塊在內容架構上是一個重要的版塊,但實際發揮的作用未知。
③蝸牛殼:閱讀一小時獎勵一個蝸牛殼,可用來兌換電子書無限制閱讀權。
優點:兌換電子書打破了一天只免費1小時時長的限制,而蝸牛殼又需要通過閱讀行為才能獲得,從而激勵用戶多用該產品讀書;是一種有趣且簡潔易理解的激勵形式,流程簡單易上手。
缺點:刺激程度有待驗證。如果一小時對用戶來說已經夠用(不愿意花更多的時間放在該APP上),電子書的無限制閱讀權其實沒多大意義,作用比較雞肋,兌不兌換都無所謂。
(3)微信讀書:以微信社交關系切入,也試圖通過社交關系留住用戶。
①社交刺激(不僅僅是排名):
強關系社交:書籍展示以卡片形式推薦微信好友讀過的書,淡化書城的影響力;想法版塊展示微信好友讀書的動態(筆記、轉發等);可以查看好友的信息,如書架上的書、閱讀動態(但同時也會注意隱私問題,可以選擇私密讀書);閱讀時長的好友排名。
弱關系社交:以讀書切入社交。在讀一本書時,可以看到其他在讀這本書的人以及他們的信息,可以關注乃至私信他們。
優點:滿足了人們的窺私欲(看微信好友在讀什么樣的書發表什么樣的意見,類似朋友圈的窺私欲);通過微信好友在讀書目薦書某種程度上較為精準容易為用戶接受(平時接近的群體文化程度與喜好接近,對內容的需求更具有一致性)。
缺點:在讀書上,人們是否有社交需求或者說需求是否強烈;淡化了書城,造成圖書資源少的印象。
總結
通過體驗多款閱讀類APP,發現其在維護用戶留存上有著一些相同的手段。
可以看到吸引用戶留存,主要從激勵用戶使用APP和提高內容本身吸引力兩方面入手。
- 社交關系:一般建立類似于微博的弱關系網絡,基于共同的讀書行為與興趣。不過從現有數據來來看,社區發揮的力量未必很大。
- 用戶激勵體系:簽到、任務有獎勵(有的形成了完整的用戶成長體系),尤其重視新用戶。
- 運營刺激:舉辦活動,如征文比賽(掌閱、QQ閱讀最近都在辦征文大賽)、有獎話題等。
- 特色功能:小功能點如掌閱的每日推薦、咪咕閱讀的借書(借的書只有7天免費閱讀時間,以此促進用戶在7日之內連續使用);大的則是產品定位與架構上的創新,如網易蝸牛讀書從時長入手,微信讀書從社交關系反切入閱讀領域。
- 核心與前提:內容型產品,吸引用戶留存的核心是內容本身的吸引力。多數閱讀類APP在進入前會讓用戶選擇性別與感興趣類別,定制更符合口味的內容;APP內的內容是否多樣是否獨家、是否吸引用戶、是否免費,這些都影響著選擇過剩時代用戶的選擇。
注:由于個人水平原因,還在學習中,對產品的認知還不夠深刻,以上分析淺薄之處請見諒!也歡迎批評與討論!
本文由 @金山時雨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微信讀書,閱讀時長可以換讀書幣,但本周可兌換的閱讀幣有上限(目前是10個),而圖書價格又比較貴,過了福利期就沒再用了。
干貨很多 希望能詳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