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新人,如何自我驅動?

2 評論 14284 瀏覽 93 收藏 15 分鐘

我以前也是一名運營,接下來我想就「運營」這個話題來講講我自己的一些想法,也算是我自己對于第一份工作的總結。我不會去具體講如何做好運營,而是去講一些我認為運營很重要的基本能力或者基本素質。

今天的主題是「運營新人,如何自我驅動」?

先講一個案例

大概半個月以前,公司的運營妹子聯系了一家媒體聯合做一次活動,于是向我咨詢之前公司和另外一家媒體的一次合作細節。但是,在聊這件事情的時候,我就問她,這個活動的目的是什么?她說,拉新。我說拉新的意義在哪里?她說,我們沒有很好的拉新方式,和外部合作是最好最快的方式。

并且,她一直在和我強調她這次活動所需要的只是價值幾萬塊的激活碼,比之前那次活動投入的幾十萬的激活碼要便宜的多。

她的這個觀點我不認同,首先,她認為兌換碼是資產,我覺得不是,兌換碼沒有變現的時候,對我們來說只是資源,不是資產,不會對我們造成實質上的損失,其次,我的意見是,需要搞清我們的最終目的是什么?

我的觀點:我們的最終目的是轉化,即付費用戶,而不是和媒體一樣需要公眾號的用戶數量,同時也需要考慮參與那個活動的用戶是不是我們的目標人群。

果不其然,活動的最終效果并不理想。

為什么出現這樣的結果?

我認為有三個原因:

  1. 不了解自己運營的產品(或者平臺或者公司的目標);
  2. 沒有想明白目的是什么;
  3. 溝通方式存在一點小問題。

下面的問題會一一進行說明。

了解自己(差異化)

運營新人進入到運營崗位時,大家的起跑線都是一樣的,為什么一段時間以后,就會出現明顯的差距。這其實和他們自己對自己的了解有關。

絕大多數的運營新人剛開始工作的時候,都是做一些很基礎的打雜工作,這些看似很無聊很機械的工作實際上奠定了你自己的成長基礎,它會潛移默化影響你對待工作的態度和工作習慣。

實際上,這些重復且無聊的工作是最好去超越領導對你的預期的時候。例如,做一份好看的報表、好看的 PPT 。職場上,信任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夠獲得的,而是一件件事情累積起來的,通過這些小事不斷去刷新領導對你的預期,領導才有可能將更加重要的事情交給你負責。

那么如何去超越預期呢?

「超越預期」是一種意識,并不是一種能力。不斷讓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這就是「超越預期」意識的提升。簡單點說吧:制定更高的自我標準。

如何了解自己?

首先你要知道自己的長處,讓自己成為這個團隊乃至這個行業中無可替代的一個人。這就是為什么說,運營門檻很低,工資相對較低,但是頂尖的運營工資很高的原因。

如果只是具備基本的運營能力,那你也只是那顆可有可無的螺絲釘罷了。差異化的好處在于,同等的業務能力,你的這一點點差異也許就會讓你獲得多一點點的機會。

刻意去培養自己的某一項能力,讓自己的這項能力變得更加突出,至少做到組內或者公司內拔尖,例如:

  1. 會寫文案;
  2. 創意新、點子多;
  3. 設計能力強(精通 PS、PPT);
  4. 對數據敏感;
  5. 會交流;

總之,一定要找到自己的長處,然后去無限放大它,成為某一個領域的專家人物。

運營日志

看到這個小標題也許你會說,我每天做著一些繁瑣簡單無聊的工作,這樣的運營日志寫來有什么用?

那你可就真的錯了,運營日志可不是你在小學時候老師讓你寫的「流水賬式」的日記。

我自己的運營日志分為兩個方面:

  1. 工作日志:記錄當天做了哪些事情,并簡單寫寫對這件事情的想法,以及今年沒做完或者明天可能需要做的事情;
  2. 產品數據(或者運營數據):也許你會問數據平臺都有數據了,為什么還要人工去統計一遍?好處如下:
    • 能夠了解自己產品的數據情況、用戶行為等;
    • 方便做報表;
    • 可以通過數據去檢驗自己的運營效果,制定相應的運營策略,當然,也能培養你的數據分析能力。

寫運營日志的好處在于能夠清晰知道自己和產品每一天的變化,你可以隨時去檢索你需要的信息,特別是年終總結的時候,你就不會像那些沒有寫日志習慣的同事一樣手忙腳亂不知所措了。

另外,定期向領導匯報自己的運營成績,也是刷新領導預期的一種方式。

及時反饋

互聯網行業的發展用日新月異這個詞來形容再合適不過了。其實,它們都遵循了「MVP 原則」(最小化可行產品)。通俗來講就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通過不斷的嘗試去尋找最佳的方案。

運營新人剛開始接受一件工作或者項目的時候,特別容易陷入各種細節的糾結中,喜歡把自己當成用戶去思考用戶是否需要這樣或者那樣,但實際上我們也根本不知道用戶需要什么,埋頭苦干的結果可想而知。

所以「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先拿出一個方案去試試水,用戶反饋好我們就繼續去完善,用戶反饋不好我們就改進,然后再去驗證。

如果將這個原則用在工作上,你可以這樣理解。

當上級交給你某項工作的時候,他一般不會告訴你細節是怎樣的,只會和你說一個結果。

如果你上來就試圖去寫一個完整的方案,交上去以后領導發現你的方向和他的想法有出入,那么你的工作白費不說,還會再領導面前留下不好的印象。領導是不會在意這個過程你用了多少心的。

那么應該怎么去做?

一開始,你可以試圖去擬定一個框架,然后和領導交流,看看他的反饋,大方向如果沒有問題,再繼續往下去做;有問題則修改。

要保證大體方向沒有問題的前提下,才能把這件事情做好。

那么,如果經常去找領導核對,他會覺得煩嗎?

只要你懂得溝通的方式方法,一般來說,是不會的。

實際上,這種方式既節約了你的時間,也避免了領導幫你擦屁股的可能,變相來看實際上也是節省了他的時間。
當然,任何溝通都是建立在你有足夠的思考的前提下。

結果導向

「結果導向」這個觀點我已經在之前的文章里面說過很多次了。凡是多想三個問題: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

舉一個例子:

我上一份工作所在的運營團隊(那時候我還是實習生),人數不算少,十多人,分為三個小組,但是我們的老大從來不會給我們指定工作目標,完全是各自為戰。

當我們的客戶端 1.0 版本上架的時候,我們要做一系列的工作去拉新?;顒咏M的一個同事的方案是,讓用戶寫測評,然后送手機。我當時說我們現在的客戶端只有看帖回帖兩個功能,沒有什么需要測評的地方吧。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是寫成換湯不換藥的說明書:「點這里是回帖,點那里是表情……」。

這就是顯然沒有去深入思考目的是什么。為了拉新,不是有更多可以玩的活動方式嗎?為什么要用這種參與門檻這么高且效果預期一定不好的方式呢?

最終這個方案被組內一致否掉。

回過頭來看我文章開頭的案例:

  1. 首先,我們的產品是工具類產品,公眾號只是起到一個對外發聲的作用,內容產出不是我們的強項,即便有一大批新用戶涌入,我們也很難留住,就更別說轉化了;
  2. 其次,那次活動的目標用戶是對當前熱門話題區塊鏈感興趣的用戶,對他們來說,他們更想知道如何去賺快錢,很少會有人對一款工具產品感興趣,更何況還是和區塊鏈無關的;
  3. 送激活碼引流對這些很可能不是目標用戶的用戶不一定有吸引力。

站在一個新媒體運營的角度來說,用戶數量是 KPI 這個沒錯,但是我的這位同事并不算是一個單純的新媒體運營,她還有其她方向的運營需要。如果再深入去思考一下,實際上她的運營行為最終的落地點其實是在于軟件的銷量上。

如果明確了這個目的,那么就可以嘗試去用其它的方式去提升轉化率,而不是去一圈不 care 你的產品的人當中去做活動了。

職場上,領導不在乎過程,只在乎結果。不論你的方式是怎樣的,在行動以前,一定要看清楚最終目標,數學課上有一句話說,兩點之間線段最短,也許你無法找到那條最近的路線,但至少不會偏離太遠。

想不清楚的時候一定要多聽聽同事的意見,不要單槍匹馬,也不要一味去抵觸別人的想法。

全局意識

擁有全局意識,不論是對你的工作還是個人成長來說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那么什么是全局意識?

簡單點說,站在老板的角度思考問題。

不斷從整體出發,更加全面的看待問題,會讓你對某件事情有新的理解。

我一直認為運營的基本功就是文案能力。我以前有一名同事,文案能力并不怎么出眾,但是她每天的工作時間中的百分之六七十都在寫文章。去維護自己負責的兩個欄目。我的感覺她成了一個單純的編輯。

局限在了眼前的工作,把自己的時間全部捆在了碼字上。自己很累不說,效果也不一定有多好。

如果去思考一下我在上一節提到的三個問題,也許她會有新的想法。

假如兩個人的執行能力相同,一個人局限于眼前的工作,而另外一個人站在更高的地方去思考問題,那么這兩個人在項目遇到問題的時候,提出的解決方案一定有著極大的差別,后者的成長一定會更快。

所以我說,工作流其實還挺重要的,例如,當我拿到一個項目的時候,我會做如下的工作:

  1. 分析項目的目標;
  2. 拆分項目,如果有合作者,盡量考慮到合作者的能力和優勢,做好分配;
  3. 做好流程圖;
  4. 將流程中需要考慮的細節拿出來推敲;
  5. 依據拆分的方案與合作者共同協商,明確各自的工作;
  6. 制定最終的可執行方案
  7. 通過郵件以書面形式通知到每一個負責人;

當然,只做到這一點還不夠,你還需要不斷主動去和這個項目的所有成員進行交流、溝通,推動這個項目向著正確的方向去進行。

當你具備了全局意識的時候,你自然知道你的項目該如何去推動,如何確定事件的優先級。

這一定會讓你終身受益。

寫在最后

昨天和 Price Tag 的開發者 61 (他現在在創業)聊天的時候,我說了這樣的一句話: 運營比寫代碼難多了,最難摸索的是人性。

他說,「沒錯,創業這件事情里,寫代碼是簡單的事情」。

這篇文章說了很多很虛的東西,也提到了我的幾位同事,并不是說他們做得不好,相反他們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優點,我更加希望能夠讓大家從中發現問題,并且解決自身的問題,慢慢去積累,量變形成質變,爆發便在眼前。

作者:殘照以為記,微信公眾號:以為記(imanlimu)

本文由 @殘照以為記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EXELS,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不錯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