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這 2 年在 OTA 行業做 PM做了幾件事情,沒用的事情:訂單頁改版、詳情頁改版;有用的事情:支持國內信用卡支付、10%優惠、搜索優化;效果未知的事情:著陸頁優化。
最近讀蘇杰的《淘寶十年產品事》,這本書把電商產品層面的方方面面都點到了。我也曾經在一家 Online Travelling Agency 的國際酒店頻道做了 2 年,通過各個團隊角色的努力,2 年后轉化率提升了 100%。也貢獻幾個相關案例,時效性至 2013 年 6 月,且出于保密原因,部分數據不一定真實,但大體的方向是真實的。因為案例本身就不系統,也就不按任何維度來劃分了。
這 2 年做了幾件事情,沒用的事情:訂單頁改版、詳情頁改版;有用的事情:支持國內信用卡支付、10%優惠、搜索優化;效果未知的事情:著陸頁優化。
訂單與詳情
其中,訂單頁、詳情頁改版因為沒有解決任何問題而沒有效用。改版是我畢業后 4 個月接手國際酒店做的第一件事,可能也是很多新手 PM 會犯的錯誤(其實真心感謝當時的老大放手讓我作-_-b)。一方面,當時我并沒有認清 PM 的職責和優化電商網站的關鍵要素,更多的做一些交互、視覺的工作。另一方面,我能發現一些用戶關心的問題,比如國內用戶更傾向于在詳情頁選擇“單人間”、“雙人間”預訂,而不是在首頁/列表頁的篩選項選擇“一人入住”、“兩人入住”;在后者的流程里,很多用戶因為搞不清楚單人間、雙人間干脆就不訂了(那時還 12 年呢,出境游剛熱起來,很多用戶都是初級使用者)。但這個改不了,為什么?一般電商網站都是有自己的后臺的,可我們采用一家海外 OTA 的庫存,直接調用 API,人家的 API 不支持,我們就做不了。
國內信用卡支付
其實在做 2 個頁面改版前,我有分析網站的轉化率漏斗,發現和行業平均值差距最大、對結果可能提升最大的是支付成功率。一般電商網站都不會有這個問題,為什么我們會有?為什么不首先解決?
上文提到,我們拿海外 OTA 的庫存,全靠調用 API。美國人的信用卡使用率非常高,因此這家海外 OTA 的支付接口也僅支持國際信用卡,但中國人信用卡普及率低,能海外支付的就更少了,很多用戶填了支付信息結果返回錯誤。那我們為什么不把支付本地化呢?這是因為那時國際酒店不是戰略重點,資源有限,技術上調用 API,ROI 最佳。
但有了前兩次失敗,我意識到,我是在“只能調用 API”這個既定前提下想解決方案的,但這個前提可能本身就有問題。如果在這個前提下我們難有作為,為什么不打破這個前提呢?我那時對技術成本沒有概念,于是覺得我們得本地化支付流程,把目前中國用戶使用率高的支付方式都接入進來。這個方案不是沒人提過,但一直落實不了。這次內因、外因加和,包括我也非常堅定(其實是剛出道想的少),算是立項了。
當時公司策略主推信用卡不推支付寶(我居然想都沒想就接受了這個策略,也為后來埋下了隱患),我們就先解決國內信用卡支付問題。方案就是我們建立了一張假國際信用卡,加入海外 OTA 的白名單,用戶支付給我們,我們再支付給海外 OTA。流程上的坑就不細說了,其實作為一個電商系統,我們也沒有兼顧不同的使用者。比如,這個系統不僅需要支持用戶、客服,還要支持財務和海外 OTA 結算,所以最小商品單位要一致,因為一開始沒有考慮這個問題,后來需求推翻重寫。
最終總算上線了,確實對轉化率有提升。然后那時很多用戶反饋沒有信用卡,為什么不支持借記卡、支付寶?我一開始就覺得應該支持,但發現又坑了。
大家知道,預付酒店,實際流程是“信用卡預授權,等入住后再扣款”,體現在支付系統上,就是“預授權–>訂單確認–>扣款”。如果在第三方支付上復用這套系統,就變成了“訂單確認–>扣款”。很多時候,你看電商網站下單了,只不過是限時鎖定訂單,等用戶去支付;如果用戶限定時間內不支付,就釋放庫存。但由于海外 OTA 的 API 不支持鎖定,我們如果復用現有流程就意味著要先替用戶支付以下單,而部分酒店庫存是不支持退款的(特價),我們肯定要承擔損失。由于又要開發一套支付流程,加上各種外因,這個項目就先暫緩了。
10% 優惠帶來的改變
做完支付本地化項目,出境游也越來越熱,公司也開始考慮如何更好的做好國際酒店。當時雖然沒啥資源追加,但是老板看到我們在價格上完全沒優勢,就允許我們全網降價 10%。結果大幅度的提升了轉化率!也就在那個時候,我開始想對于電商網站,什么是最重要的因素,首先還是商品。(當然也感覺產品經理的價值觀“崩塌”了,笑)
別看就是降價 10%,其實也要考慮很多因素:究竟是直接在價格中減去好還是采用亞馬遜給出優惠碼的模式?優惠用直減方式還是返現方式(后來兩種都用了,原因下文再說)?等等。其實這是個很好的 AB Testing 的機會,但是一來技術不成熟,二來我們基數實在太小了(后來才知道,其實這也是影響 AB Testing 測試時長原因之一),所以就沒做,因此在這方面我也沒什么定論。但是決策還是要做,我選擇了亞馬遜優惠碼的方式(小公司的非核心產品線能讓你快速試錯)。因為直接減去的話,用戶很難有直觀印象,OTA 的列表頁首頁結果又不一樣,怎樣能感受到我們的價格更低呢(其實也有用戶多家 OTA 搜索同一個酒店來比較價格,所以策略最好能做到精細化)?不如一來就直接告訴用戶全場 10%優惠。
10%優惠之后,用戶很高興,但是發生了我預料不及的問題。品牌酒店總是在各個渠道維護統一的價格,這是出于品牌形象的考慮。雖然我們不跟海外酒店直接簽合同,但是一些品牌酒店在我們網站看到他們的庫存居然打折銷售,就說要關庫存。那可不行,品牌酒店在我們的銷量排行榜上可是居前的。在此之前,也是因為技術資源有限,我首先考慮用戶需求,很多其他利益相關者的需求都不列入排期。但是這件事情讓我更加深刻的意識到,我們是有上下游的,需要兼顧供給方和需求方的利益才能可持續。那我們怎樣既給用戶實惠,又幫助供應商維護品牌形象呢?我們先想和酒店溝通一下,聲明不是酒店降價,而是我們公司”出血“,可是酒店也不答應。于是就出返現策略。有些酒店返現都不行,沒辦法,就只能不折價僅給用戶N倍積分了。另外,有一類用戶是行政,他們很希望用戶公司的錢原價預訂,但是返現到自己的腰包里,所以也要求支持返現。雖然經歷了返現這個項目的前期種種,但卻不是我落實的,因為那時候我已經離職啦。
搜索的優化
很多用戶反饋一些目的地搜索不到,于是我們就抓用戶搜索的關鍵字,系統(其實是人工啊,PM 拉一大批抽樣數據,在 Excel 里 Ctrl+F 關鍵字去對比庫里數據啊,血淚史!)的分析了一下。無翻譯(我們使用海外 OTA 的 API,所以很多數據都是英文的)、多別名都算小問題,目前大熱門的目的地都可窮舉,哪怕人工解決都可以。真正坑爹的問題有兩個,一個是這家海外 OTA 的特殊性問題,另外一個是行業的通用問題。
先說第一個問題。香港的歷史比較復雜,這家海外 OTA 在地理上把香港當作一個國家,但是他們的API是不支持以“國家”為搜索維度的。于是,你搜索“香港”,返回的僅僅是香港的某一塊區域,而你得搜“沙田”、“九龍”才能返回對應地區的酒店。而香港恰恰是預定量第一的地區,這種地理位置劃分策略給用戶的直觀感受就是“你們香港的酒店真少”(T^T)。有 2 種解決方案,一種是,我們把大香港下的地區都挑出來,在前面加個“香港”2字,這樣在關鍵字“香港”的 suggestion 里,我們也列出了其他區域供用戶選擇。另外一種是,我們把香港其他區域下的酒店都關聯到“香港”關鍵字下。而無論哪種方案,目前的 API 都不支持,得我們自己做一個本地數據庫,把關鍵字做一次轉化再發給 API 接口。然后我們就又立項了,方案 1 成本小,做好了先上,然后又上了方案 2。前面說了,我們的基數小不適合做 AB Testing,所以這次也沒做。因此真正的效用很難說,但可以肯定的是,這 2 年中,國際酒店轉化率一直呈平緩的上升趨勢。
上面的問題,引發我們想到了行業里的通用問題,就是“如何對應地理和酒店的關系”。比如,在城市層面,你搜索”北京“,大興算不算北京?在地標層面,以地標為中心返回方圓 X 米(而且,X 定為幾合適呢?)的酒店呢?還是把地標定義為一個多邊形(誰來定義?標準又是什么?)返回其覆蓋范圍內所有的酒店呢?由于我們之前都是調用 API,所以海外 OTA 給啥我們就展示啥,但經常有用戶質疑我們的展示結果(怎么沒酒店?酒店離地標太遠!等),我們開始想這里是不是有優化的空間?
通過我自己去泰國的感受,我感覺?Booking.com?在這個方面做得比較好。比如,搜索素坤逸大街(具體的我記不住了,隨便寫一個說明下意思)的酒店,覆蓋區域遠大于真正的行政區劃,因為 Booking.com 知道,有條快軌穿過這個手工畫出來的區域,核心區住宿價格昂貴,但是只要有快軌,我住遠一點也行呀。但這個問題太復雜了,也需要兄弟部門、大量數據/算法的支持,所以到我離職之前國際酒店也沒有做。
著陸頁優化
這個其實是我們當時的業務經理提出來的(對,他很有 PM Sense 的,第 2、3 個項目都離不開他的支持),因為電商很多的錢都給了百度,通過搜索過來的付費用戶當然要最大程度好好保留了。然后我照著 Booking.com 的城市頁“揣測”了一下用戶意圖,覺得如果用戶通過百度大搜索目的地過來,那 TA 很可能是個不太知道 OTA 網站的初級用戶,TA 可能希望的不是各種讓人發懵的搜索項,而是告訴 TA:去這個陌生的海外城市究竟住哪里好呢?這個問題,其實攻略網站有答案,但是非常抵低效,而且和預訂流程割裂了,那時候我想,能不能打通這個前后環節?
其實到現在也沒感覺這個方向大做起來,很可能是內容網站數據不夠碎片化,而且推薦算法也不成熟吧?攻略網站都希望能通過給預訂網站導流賺取傭金,目前看得到的是窮游網和 Booking.com 的合作,但具體成交量我也不知道。但在當時我們是怎樣解決的呢?我們選取了10個試點城市,人工(全是眼淚)收集編撰了入住指南,可以直鏈地標篩選;然給出酒店銷量排行榜。
這個著陸頁究竟好還是不好,沒有定論。因為一些城市的轉化率高于普通列表頁,另一些卻低于;跳出率的降低也是良莠不齊;至于增加了排行榜,對單個酒店的提升和對其他酒店的影響,我們也沒有衡量。而且這個頁面最大的問題在于難以量產(內容全是人工編撰的么,而且必須要非常準確、實用才有真正的幫助預訂的作用),后來也就不了了之了。
然后我2年的職業生涯就結束了。想做的太多太多了,做出來的又太少了。
【文章摘自:極客公園 ?; 作者:哞哞張】
想做的太多太多了,做出來的又太少了。
————————————————————
太多太多人都是這樣,想得太多,做的太少,所以聚焦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