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玩壞的微信營銷
摘要 :?到了今年,微信再度排斥營銷,槍口則是對準了愈演愈烈的朋友圈營銷。根據統計,微信用戶對于代購黨的深惡痛絕,甚至超過了朋友圈中人人喊打的養生黨和雞湯黨,足見朋友圈營銷對用戶體驗的傷害,而這也是騰訊微信團隊的底線。
作者/闌夕
近日,騰訊微信團隊再次發布公告,稱微信朋友圈是“由熟人關系鏈構成的小眾、私密的圈子,它不是營銷平臺”,這不是微信第一次對自己做出明確的定義,恰好就在大約一年前,時任微信產品總監的曾鳴在騰訊官方舉辦的一場沙龍上表態,說“微信不是一個純粹的營銷工具”,頗有“一語驚醒夢中人”的味道。
去年,微信排斥營銷,主要是針對突如其來的微信公眾帳號熱潮,為了搶奪紅利期的粉絲資源,大量原本在微博上經營大號的用戶蜂擁而至,把玩法也一并復制了過來,迅速導致內容貶值,微信團隊迫不得已,公開喊話勸人冷靜。
到了今年,微信再度排斥營銷,槍口則是對準了愈演愈烈的朋友圈營銷。
所謂的朋友圈營銷,指的是某些希望借由微信掘金的個人或團體,通過在微信帳號中大量添加好友,從而急劇擴容社交網絡,一旦時機成熟——比如好友數量超過五千甚至一萬——就在朋友圈中發布各類商業信息,繼而從成交中獲取收益,根據統計,微信用戶對于代購黨的深惡痛絕,甚至超過了朋友圈中人人喊打的養生黨和雞湯黨,足見朋友圈營銷對用戶體驗的傷害,而這也是騰訊微信團隊的底線。
朋友圈營銷之所以大行其道,其實也逆向證明了朋友圈的價值,營銷的準則是因人而動,用戶在哪兒,營銷就做到哪兒,這是基礎,當微信占據大部分智能手機的高頻入口時,其含金量也就不言而喻了。
更加重要的是,微信朋友圈在Feed結構上雖與微博相仿,但用戶訴求明顯不同,微博偏重于媒體屬性,所以信息生產數量巨大,流速也極快,若是在話題上有引爆性,傳播面積會很可觀,但如果僅僅是從粉絲量來衡量傳播抵達率,就不那么靠譜了,畢竟,一個有著1萬粉絲的微博帳號(排除僵尸粉的情況),其發布的消息僅從理論上可以出現在那1萬名粉絲的首頁,實際情況可能是在發布這條消息時只有500人恰好在線能夠看到,等到剩下的用戶訪問微博,這條消息可能已經被刷到第2頁甚至更后,而他們也沒有機會翻閱到那里去。
朋友圈則不同,信息流速遠比微博緩慢,這意味著信息發布之后的停留時間更長,而傾向于私密社交的產品屬性,也讓朋友圈少了許多話癆,商業信息亦因此而少了許多干擾和競爭。一個一萬好友左右的微信帳號,在朋友圈里發布一款商品的淘寶鏈接,通??梢垣@得1%-3%的點擊,而在電商行業,若是通過廣告等推廣方式,獲得一次點擊的平均成本大約是1元錢左右,也就是說,這類營銷賬號每在朋友圈里發布一條商業信息,就相當于實現了以往需要付出100元到300元的營銷成本,無論怎么算都穩賺不賠,至于騷擾、欺詐、生態等因素,則不在他們的考慮范疇之內。
如果只是正經的商品宣傳,可能還不至于驚動騰訊官方大動干戈。問題在于,處于對利潤的追求,朋友圈營銷大多都靠銷售高毛利的假貨為生,央視等媒體也屢屢曝光微信朋友圈淪為假貨重災區的新聞,這讓剛剛以事業群的身份從騰訊內部獨立出來的微信,感到壓力巨大,不僅開始限制為新帳號添加好友的數量——邏輯是大多數正常用戶都不會有超過5000名好友的社交關系——希望從傳播基數上進行營銷效果的遏制,而且還強化了用戶舉報渠道,誓要讓那些營銷者在耗時耗力、辛辛苦苦的積累好友之后,嘗到“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滋味。
當然,用戶也在覺醒,大家漸漸明白,朋友圈應如其名,是朋友彼此相處的空間,如果有人自恃朋友身份要將這個空間污染成集市,那么理應拒絕承認這個朋友、并將他拉入他應當在的地方:黑名單。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