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和TMD不敢忽視的3個問題:商業的第一性原理、心智占領、場景閉環
你身邊的公司,對應的用戶底層需求是什么?它是否占領了用戶的心智?它是否形成了主業務線的閉環?在這里我想與你一起探討~
全文2600字,需7分鐘,7分鐘你將了解:
- 商業的第一性原理;
- 心智占領的兩個維度;
- 場景閉環的核心成因。
前言
- 2018年2月23日,『陌陌』收購『探探』;
- 2018年3月8日,『騰訊』入股『虎牙』、『斗魚』;
- 2018年4月3日,『阿里』收購『餓了么』;
- 2018年4月4日,『美團』收購『摩拜』。
阿里、騰訊、各大行業獨角獸都在瘋狂投資、收購各類型公司阿里做大文娛是為了文娛盈利嗎?騰訊投拼多多是為了與阿里抗爭電商嗎?它們究竟是怎樣考慮的呢?
一、商業的第一性原理
大多企業可能都沒弄清楚在服務什么?
“柯達”之死
2013年5月,柯達宣布破產。關于破產原因,有很多說法:智能手機的出現、柯達缺乏創新、柯達不愿意公開技術等,這些原因都沒有錯。
但根本的原因是:數碼相機的出現,使得用戶拍照更為『方便』??逻_主營業務是膠片,用戶使用成本過高,底層需求沒被滿足,自然就被時代淘汰了。
那我們站在用戶角度,再思考一下現在的照相機市場:
- 『拍照』背后對應的需求是『記錄』;
- 『記錄』背后的核心則是『分享』。
智能手機的出現,各類應用(拍照、攝影、社交)其實更好的解決了記錄與分享。自然,等手機硬件和拍照技術足夠強大時,照相機也會與BB機一樣,終將消亡。
騰訊基因
首先我們知道騰訊最內核能力是——社交。
社交是什么:
“社會上人與人的交際往來,是人們運用一定的方式(工具)傳遞信息、交流思想的意識,以達到某種目的的社會各項活動。”
那社交除了有聊天,還包括:游戲、交友、郵箱等等。所以你也可以發現,與社交元素相關的產業,騰訊的產品能力都是特別強的,因為騰訊非常了解用戶的社交底層需求(炫耀、荷爾蒙、孤獨感、抒情、功利工具、發泄需求)。
比如:QQ空間、朋友圈——滿足用戶了解身邊人的近況的底層需求;騰訊游戲——滿足朋友之間的娛樂活動。
反觀騰訊地圖、搜搜、拍拍網等,騰訊只關注了用戶表面需求(基于騰訊的社交流量導入,但反饋的信息卻不是精準匹配),所以這也是騰訊電商和搜索無法與百度阿里抗衡的根本原因。
那基于最底層的用戶需求:
- 電商領域:就應該讓用戶,最快的買到最合適的東西。
- 出行領域:就應該讓用戶,最快且最舒適的到達目的地。
- 知識服務:就應該讓用戶,獲得最新或者最有用的知識。
所以我們得出商業的第一性原理:不斷完善、服務用戶的最底層需求。
企業在認清用戶的第一性原理后,則應圍繞核心原理不斷縱向迭代。比如:阿里剛做淘寶時,涉及到支付,但商家的信用體系不夠完善,所以阿里做了支付寶(買家確認后,支付寶才將錢打給賣家),來提升用戶的信任感,完善用戶購物體驗,做旺旺也是,幫買家和賣家更好的溝通。
比如:美團是衣食住行、吃喝玩樂全覆蓋,涉及到出行,那做打車就很自然,幫助用戶更好的去到目的地。360做手機主打安全,就不自然,大多用戶對性能、品牌等更為關注,反而手機安全并沒那么敏感。
所以,不斷深挖用戶最底層需求,解決底層需求,才應是企業本身持續迭代的重要方向。
二、心智占領
通常心智占領有兩個維度:“功能”和“聯想”
功能
- 怕上火——王老吉;
- 困了累了——紅牛;
- 男士去屑——清揚;
- 過年老人送禮——腦白金。
這個“功能”一定是基于一個極其明確的需求,且用戶基數大;這個“功能”一旦占領心智后,在觸發需求時,還會帶來及時的話題效應。
比如:王老吉的場景,多數幾位親人或朋友,在就餐時吃了上火的食物,有人說怕上火;過年去拜年,提著腦白金去拜年,也會說一句廣告語。
一旦話題形成,也會帶來更多的連鎖效益(流量、品牌等)
聯想
- 周末吃喝玩樂——美團,不知道吃什么玩什么,感覺能在美團上面找到。
- 萬能的淘寶——淘寶,淘寶上應該什么東西都有。
- 日式簡約的生活場景——無印良品,日式生活用品就去無印良品看看。
- 英雄電影——漫威,只要是漫威出品的電影,就是最好的英雄類電影。
這個“聯想”是一個商業體通過與用戶長期的交互,從而用戶意識到,細分類目最好的就是它;這個“聯想”有一定的形成周期,需要通過優質內容和運營,不斷對應解決用戶的需求,從而占領用戶的心智;這個“聯想”一旦形成,會是一個很強的壁壘,競爭對手很難逾越這個壁壘。
除此之外,還會自帶流量的。比如:
- 要海淘你去哪個網站?(網易考拉)
- 想看相聲,你會選哪個品牌?(德云社)
- 想看你喜歡的明星動態,應該去哪看?(微博)
你心里的答案,就是這些品牌對你的心智占領,也是這些品牌長期通過優質內容和運營達成的。
心智占領:通過一系列商業行為,讓用戶對產品產生“潛意識”。
在流量越來越貴的如今,占領心智這個一本萬利的“方法”,是所有公司都應該重視的戰場。
三、場景閉環
場景和閉環的定義和內容已是通識,但我想與你探討一下其中的關鍵:流量風險。
?美團vs滴滴
美團,布局衣食住行、吃喝玩樂全覆蓋。但除了外賣,其它業務的流程都少了“到達”環節(用戶如何從A點到達目的地)。
美團業務流程(除美團外賣外)
設想一個場景,用戶在美團上選中一家餐廳,使用滴滴APP到達餐廳。但到達過程中,滴滴APP推送了這樣一條信息:這家餐廳在口碑上買單更優惠。那出行領域的獨角獸滴滴,就是美團存在的流量風險。
這樣看來,美團做打車,買摩拜,這就不難理解了。
智能音箱
2017年,智能音箱爆發元年。國內的小AI同學、天貓精靈等,國外的亞馬遜、蘋果、谷歌等。除了是一個大數據采集器外,智能音箱這么火的原因是:它是“家庭超級入口”。
設想一個場景,有這樣一個智能管家,你家冰箱里面沒水果了,智能管家告訴你,幫你在京東超市買點草莓吧。你看電視看到一件超好看的衣服,管家問你:要幫你去淘寶上買下這件衣服嗎?
這個“家庭超級入口”被誰控制,那在“家庭場景”這個戰場的流量,就導向誰。
夸張一些來設想:小米或許就得乖乖的聽天貓精靈的,不準在阿里之外的平臺出售小米產品。QQ音樂或許就得聽小AI同學,小米之家產品騰訊就得給更多流量。
這就是阿里、京東、小米、亞馬遜、蘋果、谷歌等國際頂級企業都在競爭的“家庭超級入口”。因為它們都擔心,閉環的第一道口子,被其他企業控制。
還有更多案例,像百度沒有完善移動端的閉環,VIVO、OPPO、小米等手機和UC、QQ等瀏覽器,將搜索流量分給搜狗、360等搜索,所以百度的移動端流量在逐漸被蠶食。
那我們知道了場景閉環的重要性,有哪些非常完善的場景閉環呢?
比如:淘寶。
比如:外賣平臺(可以看到,美團為了防止支付寶和微信可能分走美團流量,也在做了支付體系)。
所以,場景閉環:用戶在產品體驗流程中,不“須”要接觸其他產品。
其核心目的在于——解決風險(如果產品體驗,有一環依托于其它公司,它就是你的流量風險)。
結語
本文講了:
- 商業的第一性原理(服務用戶底層需求);
- 心智占領(應該從功能或感覺占領用戶心智);
- 場景閉環(完善閉環,規避用戶流失風險)。
回顧全文,我想與你探討:
- 你身邊的公司,對應的用戶底層需求是什么?
- 它是否占領了用戶的心智?
- 它是否形成了主業務線的閉環?
作者:李寫,微信公眾號:李寫(lixie2061)
本文由 @李寫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 ,基于 CC0 協議
寫的真好
干貨
很感謝作者的分享!
哎喲不錯喔!
好文 受教了
我突然想起來那個小明要喝果汁的了,。。。。。。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