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的底線:不要讓產品成為用戶額外工作

8 評論 10491 瀏覽 44 收藏 9 分鐘

最近受邀去一家初創的互聯網公司做產品咨詢,這家公司是一家做B端企業服務的公司。在做完咨詢后,我想在這總結下B端產品設計一定要避免的幾個問題與大家一起分享。畢竟很多B端系統我司也有用,而且設計一樣反人類。

底線一:不要讓產品成為用戶額外工作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軟件產品設計核心是去幫助用戶解決問題,對于B端產品來說,其出發點更應為提升效率、節省成本。

且作為采購與使用脫離的特殊產物(用白話說就是老板不用受罪),絕不能讓產品成為用戶原本工作以外的新工作。

舉個例子來說:

我在這家的產品中看到這樣一個設計,這是一個面向客戶的信息發布模塊。

上系統之前,傳統的工作流程是:

圖1 傳統工作流程

員工的工作只需三步就可以完成了。

而在接入系統后,工作人員除了正常的制作報表后,流程變成了如下的樣子:

圖2 系統化后工作流程

流程繁雜到我一行都已經難以放下,更難想象現在已經上線的用戶會怎么吐槽這款產品。

體驗到這我想說:“可以了,到這就足夠讓我刪了它了!”

當我問他們的負責人為什么要這么設計時,他們給出的答案是為了讓所有報表能自動歸檔,并能統計對應相關的發布數據與觸達客戶的成功率(也是能賣給企業的核心點)等原因。

平心而論這個系統在解決企業的觸達率統計的問題上還是達到了目標,但是在實現這些功能的背后是大幅度的效率犧牲,從而造成了用戶體驗的嚴重失衡。

仔細拆解這個模塊的流程,我們不難發現這里出現的核心問題。是數據在上系統后由一個載體(EXCEL)變成兩個載體(系統+EXCEL)了,這讓用戶原來的一步操作變成需要跨越兩個載體才能拿到自己的數據。

圖3?信息流被包裹

給用戶感覺整個系統就像一組俄羅斯套娃一樣,在原有的Excel上多包裹了一層不必要傳輸渠道,

而這也就是這個產品的癥結所在。

“我就是套娃”

作為一個網站產品,也就是一個新的數據載體,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其優勢,也就是數據動態化,展示形式可更豐富,面對不同用戶群體可以千人千面等完成原載體的數據遷移。讓產品邏輯變得更加簡單而不是變得如此繁雜。

在定位了產品的癥結后,我帶著問題與負責人進行深度訪談,終于發現了其背后的核心問題:這個系統的設計人由于是剛接手這個產品,其本身不懂得報表對應的業務,也就是不知道客戶對哪些字段是需要的哪些只是一帶而過的。所以在做1.0版本時為了避免數據遺漏所以就讓整個EXCEL上傳系統了。

在明確了產品問題后,我要給出解決方案也就很容易了:讓他去做客戶訪談,真正搞清楚他們對于報表是怎么理解的,從而將原有的Excel這個載體去掉,并以網站的產品語言來重新組織報表,達到讓工作人員可以直接在網站上完成報表制作,客戶登錄即可看的目標,讓原本的工作流程簡化為員工只需進行報表制作一步操作。

怎么做

那么在講完這個案例后,我想總結下如何避免產品成為用戶額外工作的幾個設計原則:

1. 讓信息流在一個系統中流轉,盡量避免在一個系統中出現其他系統的信息介質

由于軟件系統天生的封裝性,跨應用之間的交流會是產品中最容易讓用戶感到不舒服的地方,在產品中應該避免直接生硬的套用另一個系統的產出部分。就像上面舉的案例,在一個系統中出現了其他系統的載體EXCEL文件,會讓用戶在使用中需要打開兩層包裹才能獲得信息,這里就大大降低了產品的體驗。

在上面的案例中,當出現原有信息是儲存在EXCEL上時,我們最應該去做的是設計一套網站版的信息填寫,存儲,讀取的IO系統而非懶政思維的直接將EXCEL搬遷上來。

2. 與原工作流步驟進行對比,看是否新增了操作步驟

當我們規劃出新的產品流后,接下來應該做的就是將兩個終端的流程進行對比,當發現自己設計的產品是將原本的操作流增加了,此時產品就成為了用戶的額外工作,我們就應該去反思是不是哪里出現了設計漏洞,乃至這個產品流的存在意義。

借用一個博弈心理學的原理:當我們設計產品流只能給用戶帶來一兩成的功能覆蓋,而相較與以前犧牲了五成以上的體驗度,那這個產品流最終得分還是負分,其存在的意義就微乎其微。

3. 將傳統的信息展示途徑照搬到系統上時,要能利用新載體的信息展示優勢進行展示優化

所謂傳統的信息展示途徑就是指:只能展示一組類型的對象,和所有的信息受眾都只能看到同樣信息的單維度信息平臺,如財務報表的電子表格只能展示財務對象,想通過財務數據去看這個公司的內部運營效率在表中就無法實現,再比如一份郵件,面向所有閱讀者都是同樣的內容,這些我們都稱之為傳統的信息平臺。

而新的平臺(互聯網)為我們打破了這一切束縛,讓我們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那么將用戶的傳統數據去進行遷移時,我們可以由新平臺的這三個特性去出發思考:

  • 層級關系管理:我們可以將多個對象進行串聯,就如同我們的邏輯一樣,看完財務成本,緊接著就想知道盈利如何,那么我們就應該去找到傳統數據中上下游關系的信息數據,并在系統中進行層級掛接;
  • 多級穿透:由于系統是可以有多角色參與的,我們的系統也就可以如一根探針將不同角色的數據進行會和從而組成更為強大的數據集合;
  • 數據動態更新:當然我們也可以根據不同用戶的數據需求利用程序動態生成,完成有針對性的展示。

最后我想說,做B端產品其核心是在做工具幫助人們提升效率,而不是和C端產品一樣是在做信息的渠道。

 

作者:三爺,多年互聯網名企經歷,前MBA特約講師

本文由 @三爺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好的系統應該是用戶自助查詢,自助導出。不用依賴員工做表格

    來自廣東 回復
  2. 真不是這樣 一個公司剛用你的系統 畢竟人家以前都是用的excel記錄數據 現在你要人家吧以前的數據全部手輸入一遍 真個東西 可能員工會離職 哈哈哈 這個功能真的是需要的 因為現在系統上會有新增這個功能 不存在只有excel功能導入 懂了吧

    來自美國 回復
    1. 第一次的數據初始化導入沒毛病,我寫的意思是當你有系統了就要把上下游數據打通,在系統里生產數據,在系統里使用數據。而不是系統不生成數據,讓人去天天手工生產。

      來自上海 回復
  3. “當出現原有信息是儲存在EXCEL上時,我們最應該去做的是設計一套網站版的信息填寫,存儲,讀取的IO系統而非懶政思維的直接將EXCEL搬遷上來?!比跞鯁栂?,這樣是不是開發成本也就上去了,如果產品對用戶業務不夠熟悉,靈活程度不夠,或者交互設計的不夠方便,教育培訓成本也會讓產品的易用性出現不可控的地方…畢竟連excel也沒有多少熱能說用的那么溜…

    回復
  4. 回復
  5. 筆記~
    “做B端產品其核心是在做工具幫助人們提升效率,而不是和C端產品一樣是在做信息的渠道”

    來自上海 回復
  6. 我正在做這樣的系統,一切基于導入excel表來進行的,這個表不是填寫的,是從別的系統下載或者復制粘貼的標準表,系統負責導入,然后對表的信息做一系列的處理加工分析派任務反饋結果的工作,然后再生成各種統計表~

    來自黑龍江 回復
    1. 這種場景:Excel導入到系統肯定優于手動錄入到系統。系統可以靈活支持多方式錄入數據源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