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與美-論 Simple and Usable

3 評論 7451 瀏覽 1 收藏 10 分鐘

Giles Colborne或許沒有想到,他為設計師所寫的一本交互設計書籍會成為國內產品經理必讀書目之一。在一次社區訪談中,Colborne認為產品經理從到關注市場的傾向轉化到關注設計策略,堅持簡單性原則,能夠幫助產品經理和設計師建立共同語境。

其實比起設計策略,我更關注簡單性如何融入產品,甚至是構造,形成產品的核心理念。如何定義簡單,簡單性能夠為產品帶來怎樣的好處,如何實現產品的簡單性?

中文譯本在書名翻譯中采用了簡約這個詞,譯文中間雜簡約和簡單的混用,這一點或許會讓讀者困惑。實際上簡單和簡約之間的化用,也無可厚非。簡約也通“精約”,文心雕龍中,形容文體之核字省句,剖析毫厘者也。乍看也頗為契合書中理念。實際簡約一詞,源起后現代主義的建筑設計大師Ludwig Mies van der Rohe,他的名言”Less is more” 與 “God is in the details”早被奉為圭臬,這種設計理念從建筑領域自然延伸到了軟件設計中。因為我更愿意將simple翻譯為簡單,而less翻譯為簡約。漢語雖然具有比其他語言更大的信息熵,但是由于語法的靈活性,所以正名一事極其基礎與重要。因此也約定本文在討論simple,不再通用簡約和簡單。

1.如何定義簡單

Colborne善長以故事發起議題,討論常見之物的易用性。有趣的是,他在第一張彩圖就給出一個疑問.

“安裝打印機為什么不能像插電源插座那樣簡單?”

實際上目前市面上依然沒有一款打印機能做到這一點。換而言之,目前的打印機暴露了更多的底層非封裝接口,面向的用戶更加傾向于維修工程師之類,而不是終端消費者。從這個例子,我們也能理解到,作者很好地說明了產品簡單的定義,即“傻瓜式”-用戶學習成本為零或者趨向于零。

簡單定義并不停留于用戶能夠快速上手,Colborne認為簡單并非最少化,而是需要保留設計本身的特征和個性?。這實際上給產品經理或者設計師留下一個極其困難的命題,如何在簡單性原則中保存產品的辨識度和獨特性。

文中,Colborne舉了shaker chair和panton chair的例子。實際說服力不夠,panton chair一次成型,多年之后才形成了工業化生產的進程。更有說服力的例子影視風靡全球的,我們最常見的Monobloc Chair(白色塑料椅),它的無處不在真正闡述了產品簡單易用的強大威力。

2.為何需要簡單

Colborne在第二章進一步講述了產品簡單的背后涵義(明確認知),定義你的用戶群,討論簡單的必要性。產品的簡單永遠是針對用戶群而言的。書中將用戶劃分了三大類,專家用戶,隨意型用戶,主流用戶,并認為他們之間并不存在進化過程。也就是說,主流的用戶極少會升級為另一類用戶。他建議只為主流用戶設計產品,他們所要的正是簡單性。這里面其實隱含了一個極其有趣的問題:如何定義特定領域的專家,隨意型,主流用戶?尤其是在API產品中,他們難道也不會升級嗎,程序員經驗的增長不會使得他們進化嗎?這個定律是否具有它自身的普適性?

因而我覺得更為核心的理念并不是如何按照這個三類劃分去設計產品,而是?如何了解你的用戶群?。對用戶的劃分,貼上不同的標簽,都是一個降維的過程,更簡單地幫助產品經理去了解自身的用戶。因而對用戶的調研(畫像)是產品設計的一個開始,但是用戶調研存在樣本數量和差異的問題。目前而言,還沒有一個很好的方法去覆蓋用戶樣本,而且真.產品之神.史蒂夫.喬布斯不是說過“用戶懂個屁“嗎?既然,用戶know nothing,產品經理就要know everything,如書中所述:

發掘并明確用戶需求,給出簡單可控乃至于優雅完美的設計(解決)方案,滿足他們的情感與欲望?。

3.怎樣實現簡單

Colborne給出對產品簡單的四策略:刪除,組織,隱藏,轉移。以DVD遙控器為例子,重新發明了遙控器。AppleTV的遙控器應該是最好的實踐了這個理念,并且目前大量國內的盒子遙控器也向這個方向進化。

刪除?,其實并不是一味對產品減法,而是明確產品的核心,避免多余功能對用戶帶來的困擾。

刪除對于產品本身來說也是減低成本,保持可控,可靠的一個絕佳途徑。

國外產品會更加注重這點,如早期的wordpress,twitter,instagram,或者現在大紅大紫的snapshot,Yo.這些產品都具有自身極其清晰的產品核心,所滿足的也是人們某一方面的情感與欲望。國內能夠做到這點的,寥寥無幾,我能認可的,目前就只有布丁漫畫。在資本入侵之前,產品依然保有的簡單易用的原始姿態。

組織,其實是API產品最為需要的一點,api所反映的是一個產品的脈絡,當它自身也被當作產品來對待的時候,并不應該是依附于APP之上的藤蔓,而應該是APP產品的映射。其它依賴或者使用API的產品都能拓展出自己的根系來。Twitter的API結構極好,它由Tweets,Users,Entities,Places四個部分組成,簡單清晰地指明twitter這個產品的核心:何時何地有何人何物發生了何事。對比國內新浪微博的API構成,呵呵。在twitter的發展初期,正是這套脈絡清晰,內容簡單的API,讓無數的開發者涌入這個平臺,為簡陋的Twiiter貢獻了無數的代碼和人氣。雖說最后狡兔死,走狗烹,但的確存在過一個理想主義的簡單的高可用的API產品。

隱藏?,用戶都有選擇恐懼癥,零成本就意味著你給用戶做好了選擇,所有復雜的過程都應該在產品設計,研發層面給隱藏掉,暴露給用戶永遠只能是最簡單和常用的,不需要考慮和痛苦決策的界面。但也并不意味著用戶完全喪失了選擇的權利。像IOS系統中,不會像Android那樣暴露大量的什么權限被調用信息,只有在真正需要用戶決策的時候,才會提示用戶做簡單的選擇。同樣做得優秀的,表現在界面層面上的,當然是微信。不少繁重,實用(對前兩類用戶而言)功能被隱藏在二級或者更深的菜單下。

轉移,這個翻譯還挺奇怪的,我覺得更應該叫做跨平臺,不同尺寸的設備必然對信息的處理方式應該不盡相同。這點很好理解。谷歌做得無人能及,因為跨平臺就意味著服務的云化,有強大的賬號系統,隨時隨地任意設備都能同步用戶的數據和狀態。這正是開放平臺API所需要做得事情,如何打通不同設備平臺之間的數據鴻溝或許是我們值得深思的地方。

簡單的實現或者還能用量化,精確的方法來推進實現,而美又從何說起呢?Colborne沒有說。產品的dark side 是什么,是不斷地滿足人的七情六欲嗎?無論精妙絕倫的搖一搖和丑陋難堪的微博私信,都用它們自己的價值觀在塑造小社會,小世界。而,這是一種美嗎?成長在惡之花之上的,無需言語的愉悅。

via:?林場的夢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請問下這是什么書呢?表示沒看過,看了這篇文章后,很想看,求推薦!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