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教育的突破口:在線教育中“書香世家”的構想

3 評論 5076 瀏覽 69 收藏 14 分鐘

我們會發現,現在市場上有很多做K12教育的在線教育產品,看似是滿足孩子的學習需求,但是實際上還要滿足大人的某些需求,當然我們又會發現那些大人中,有很多人自己又很少接觸到在線教育,他們并不相信在線教育這種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也就是說產品有用,然而他們又沒有辦法通過孩子的體驗來進行真實的體驗,來得出一個產品有沒有用的結論,這似乎是一個偽命題。

(篇幅過長,時間緊迫的請直接看結論)

知乎上有一個帖子,在書香世家成長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所熟知者有梁思成、高曉松云云。

這里所述的書香世家,不是家族地位顯赫抑或是大富大貴,而是在一個人成長過程中,所處的環境給人在智慧上、思想上、人格上的熏陶,而家庭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重要的生活環境。

當然,本質上我們可以把它歸結為教育性。

圍繞在家庭周圍的大人,他們的教育觀念、教育方法、知識素養、文化內涵,是一切家庭教育的基礎。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定程度上是大人幫助他選擇什么樣的學習內容,進行什么樣的學習,通過什么樣的學習方式——這當然不是說,孩子沒有自己選擇的權利,而是說孩子自主選擇的能力和偏好實際上也是被教育出來的,家庭成員是孩子最親近、也最信賴的人,這一點是其他任何角色都無法代替的。

關于在線教育中“書香門第”的構想,簡而言之,就是目前有一種新的教育模式,這個教育模式它有著自己獨特的優勢,當然它也受到傳統教育觀念和制度的挑戰,但是會隨著時間的流逝發展為一種理想的教育模式,被一部分人所接受。

而當我們在考慮生涯教育中兒童及青少年教育的時候,我們想以“書香世家”來解釋在線教育應該如何去成為一種教育的常態,這可能是在線教育一個重要的突破口。

一、為什么說正式學習這件事情只是一小部分人的需求

正式學習,簡而言之,就是以課程、任務、研討會等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接受知識的學習活動。正式學習又分為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

對于大多數人來講,正式學習幾乎停滯在學校學習的階段。當然我們認為學校教育的目的也是不單純的,抑或是說某些社會因素讓學校教育現象走向了某種極端——這并不是說學校教育一無是處。至少在整個學校教育中很多人都尚未弄清楚學習的核心價值。

在我的身邊有無數這樣的例子,從小學、中學到大學,經歷十幾年的學校教育,最后卻無法勝任某項相關工作,創造社會價值。走出學校之后,正式學習就幾乎處于停滯的狀態。最后依靠非正式的學習,即通過與人交談、總結經驗、閱讀書籍、瀏覽網站等形式在不知不覺中進行學習提升,從而勝任某項工作和基本生活保障。

相對于整個社會來講,正式學習確是只占到人的學習生涯中很少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學習這件事,相比較人類基本需求而言,算不上強需求和頻發需求。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這樣講到:

人類的需求就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次序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我們會發現學習很難歸屬到最基礎的需求當中。

日前,看到一篇文章:“哪些不玩抖音和快手的人都在想什么?”在這個泛娛樂化的時代,社交、娛樂、游戲、購物充斥著人們的視野,占領了人們大量的時間。并且大部分人也樂意被泛娛樂所裹挾,因為至少它能帶來某種歡愉以及物質、情感的需要。

但是,同時我們也需要關注“哪些不玩抖音和快手的人都在想什么?”一位90后的洋仔這么說到:

“我喜歡獨立思考,我也尊重每一種娛樂和社交方式。人和人是不同的,不能說你不喜歡的就是不應該存在的,存在即合理,這個世界本來就是多元的,希望每個人都能理解每個人的不同。”

正式學習這件事只是小部分人的需求,這一點是必須要理性接受的。同時,我們也必須看到當人們走過泛娛樂的時代之后,一定也會看到某些有意義的事情正在被排斥著、被忽略著。就好像1970年代末期的日本,人們開始理性審視自我與娛樂消費的關系,回歸本質,追求更加人本的生活。

二、孩子的學習需要有大人的參與

孩子的學習是應該自主選擇還是應該被安排好?這個問題看似很簡單,但是答案卻很有趣。如果是一名家長,可能會說當然是被安排好。如果是一名置身事外的教育者或者孩子自己,可能會說當然是讓孩子自己自主選擇,那些說被安排好的人,你們難道就不考慮孩子的感受嗎?

這里需要引入有一個新的觀念沖突:“什么才是最好的安排?”站在家長的角度來講,大人的閱歷比較豐富,認為比小孩懂得多,孩子就應該聽家長的安排,那是最穩妥最正確的安排。所謂“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都多”,大致就是這個意思。

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講,孩子自己并沒有自主選擇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但是又不甘被某種外在的力量所驅使。此時,學習興趣或者某種內在學習動機就變得尤為重要。

什么才是最好的安排?我們必須要承認孩子的學習需要有大人的參與。同時大人的教育觀念、教育方法、知識素養、文化內涵,成為一切家庭教育的基礎。

這就將孩子的學習成長和大人的學習成長緊緊地綁在了一起。反過來說,大人的教育觀念、教學方法沒有達到比較高的高度,也會制約孩子的學習成長。

三、有人相信在線教育是一種好的學習方式

從整個市場來講,我們需要看到在線教育目前存在的問題,當然也要看到在線教育的優勢和美好前景。

以下是幾個簡單的人物角色:

Full_stack:大學期間沒有好好學習,畢業后,去工廠做了一個廠務。每天就是上班打卡,然后到點下班,也沒什么追求,后來因為接觸在線教育,開始學習計算機編程方面的知識,價格實惠而且內容優質,于是就辭了職,專心自學計算機編程的內容,目前在南京某互聯網公司實習,未來的目標想要成為一名全棧工程師。

Billy Yu:1982年從南京大學生物系畢業,2005年改行做IT支持。2013年,有消息透露自己可能會被裁或者工作上有很大的變動。有位朋友建議我去大學讀點Python課程,但是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時間。后來從得知在線教育,從此就一直通過在線教育平臺學習課程。

王大可:年近半百,仍對學習滿懷激情的自由職業者。學習的動機很單純,就是兩個字,喜歡。覺得學習會讓自己變得充實,而且通過在線教育,可以認識更多的年輕人,和別人進行交流討論。

劉恒:四川某山區的中學生。學校里的老師和教學資源十分匱乏。有時候,同一個老師要帶好幾門課程。后來,有一位新老師向我們介紹了在線教育。并且通過學校里僅有的多媒體的教室給我門播放在線教育的內容,視頻有一位老師在講《中國詩歌藝術》,覺得老師講得非常好,是我們從來沒有聽過的內容,開拓了我們的眼界。

通過在線教育確是可以解決很多傳統教育無法解決的需求,這一點是無容置疑的。需要考慮的是在線教育這種學習觀念、方法是否被人們所接受。它不僅受到自身發展的局限,還受到外部傳統教育的觀念和制度的挑戰。

那么,首先相信的一批人會是誰?是小孩?還是大人?是所有的大人還是具有某一特征的大人?答案應該是:那些具有主動學習意愿和強烈學習需求、并且敢于接受新的教育方式,追求個性化學習和終身學習的大人們。正如羅振宇在跨年演講中講到:為什么要拒絕在彩票背面免費投放廣告?

四、在線教育的突破口(我是結論)

講到突破口,就是說讓用戶覺得產品有用。我們已經知道了正式學習只是一小部分人的需求,而最先接觸到產品的是具有某一特征的大人,而不是小孩,同時又必須要承認小孩的學習需要有大人的參與。

我們會發現:現在市場上有很多做K12教育的在線教育產品,看似是滿足孩子的學習需求,但是實際上還要滿足大人的某些需求,當然我們又會發現那些大人中,有很多人自己又很少接觸在線教育,他們并不相信在線教育這種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也就是說產品有用,然而他們又沒有辦法通過孩子的體驗來進行真實的體驗,來得出一個產品有沒有用的結論,這似乎是一個偽命題。

在線教育中“書香門第”的構想,就是耕耘那些可以突破傳統教育觀念和制度、擁抱在線教育的大人們,讓他們覺得在線教育是一種好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包含優質的教學內容,能夠解決實際的學習需求,即自己覺得有用。

而同時在這個群體社會中,向下延伸、向左右延伸、向上延伸,將這種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傳遞給更多的人,這其中小孩是最重要的傳遞對象,因為小孩本身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實際上都是從零開始被教育出來的,由此,形成一個“大人——小孩”的良性循環。

同時釋放對個人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知識素養和文化內涵的依賴,避免小孩只能通過大人接受家庭教育,將某些職能交給在線教育。

 

作者:吳翰中,簡書號:吳翰中。有七年教育相關專業背景, 一直關注在線教育行業,學習產品經理基礎知識,養成持續輸出的習慣,正在尋求教育產品經理相關的工作。

本文由 @吳翰中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EXELS,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想到了“得到”這款產品,從“得到”到“少年得到”大約就符合了這種“書香世家”的理念吧。不過擁抱學生家長其實很難,得到的用戶是因為本身有學習的動力,認可在線教育,于是讓自己的小孩也使用相關產品。而一開始就立足于K12教育的企業們,該如何去擁抱那些對在線教育相對陌生的家長們呢?

    來自北京 回復
  2. 在線教育,成果確實很難衡量,所以要先讓在線教育抓住家長的痛點。這點和線下教育有點類似,培訓機構理由是孩子不能決定,家長要為孩子負責,家長不能偷懶等等。只是在線教育這個突破點,路還很長

    回復
  3. 完整的馬斯洛需求理論為7個,包括基礎需求和成長需求,成長需求包括,認知需求,審美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教育心理學里面有述。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