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游記及類似產品分析
看了純銀老師的“怎么面試產品”的博客之后,做一下博客中的題目。
純銀老師在博客中寫了如下三個筆試題。(這里回答前兩個筆試題。面試題目,下次通過博客當作筆試題回答)
1、對蟬游記和競品進行對比評測,主要包括看游記/寫游記/用戶系統這三個模塊(了解產品邏輯性,細節觀察力)
2、分析蟬游記對數據進行結構化的思路,以及數據結構化之后的拓展可能性(了解對旅行類產品的認知程度)
3、介紹你使用Android手機的歷史,最欣賞的10款Android應用并簡述理由(了解產品審美,粗略判斷對Android生態的熟悉程度)
注:所有回答基于移動端產品,而非桌面端。
第一個題目:對蟬游記和競品進行對比評測,主要包括看游記/寫游記/用戶系統這三個模塊。
一、用戶需求:
慣例,分析產品,先分析用戶需求。(由于自己只是試體驗產品,產品需求和定位比較不準確)
A.使用場景(用戶可能的):
NO.1 一只上班族,放國慶假了,想和男朋友找個地方旅游,有三天時間,5000預算,找一找合適的地方。完事兒還要寫成游記,留下美好回憶,主要能讓別人看到。
NO.2 一只上班族,8月份,放假了,想去爸媽歐洲玩一下,孝敬孝敬爸媽。找一個人少一點的地方。
NO.3 苦逼學生,同學去希臘玩了,照片很好看。我也要去玩,而且逼格要高,地中海玩一圈,要拍更多照片,寫好多感悟。
NO.4 旅行達人,下一站喜馬拉雅山,走起??纯葱枰獪蕚涫裁础_€要寫成游記,分享給大家使用。
NO.5 一只上班族,沒旅過游,想出去散散心。主要是找自然風景,但是不知道該怎么玩。
NO.6 退休老師,出去游覽一些人文風景,看看歐洲的各種博物館。
NO.7 自駕游附近的水庫,看看怎么走著,有什么注意事項。
B.用戶特征:
非團體旅行者,規劃能力強,愛探索。
C.用戶需求(不同的階段):
1.找適合自己的旅游目的地,實現旅行的愿望(自我實現的需求)
只有一個去旅游的想法,那么需要根據自己的情況找到合適的旅游地點。
2.查看旅游相關事項,讓自己玩的順利(安全的需求)
明確了旅游的目的地,那么需要找到旅行目的地的注意事項。
3.寫旅游規劃,讓自己玩的順利(安全的需求)
旅行需要有個規劃,自己按照計劃走不至于不知所措,也方便與小伙伴們商量具體行程。能夠借鑒模仿別人的旅游規劃,或自己規劃一個行程。
4.記錄旅游所見所思(尊重的需求)
旅游歸來,把美好記憶留存下來,也分享給大家一些經驗,還要炫耀一下。
二、產品分析之看游記:
面向的是第1、2個需求(找到適合自己的旅游目的地,查看旅游相關事項)。
1.滿足用戶根據自己的情況找到合適旅游目的地,這些情況包括時令,時間,花費,人員,距離,愛好(山水、田園、歷史、人文)。
2.游記能夠為用戶提供合理的旅游建議、注意事項等信息。包括,哪里最好玩、需要帶什么東西,準備護照機票,風俗習慣,怎么拍照等等。
禪游記及競品分析
找游記過程中,雖然禪游記方式多了,但是三種產品均沒有有效的照顧到找游記用戶的需求,即沒有分析用戶找游記的依據,例如花費、時間長度、距離等等篩選因素。(當然,因為在后面寫游記的時候,并沒有強制寫出這些內容,所以游記整理起來比較麻煩。)
三款產品看游記功能、交互比較類似,有一些小功能的差異。具體分析在圖中。
三、產品分析之寫游記:
第4個需求(記錄旅游所見所思),深層次的出發點分兩個:
A.記錄美好回憶(自我實現的需求)
B.分享給別人,得到羨慕(尊重的需求)
需求層次較高,強度較低,所以需要產品本身要簡單好用,增加用戶的使用樂趣。
禪游記及競品分析
從創建游記、添加內容來講,禪游記功能邏輯比較清晰,用戶體驗比較好。
從內容類型角度來講,這三個產品的內容類型都限制在文字、圖片、時間、地點,并沒有旅行花費、旅行幾個人玩等等特殊內容項,這樣子用戶寫游記比較輕松,但是不利于游記的分類整理。
四、產品分析之用戶系統:
用戶系統:禪游記做的最簡單、清晰,在路上做的功能最全面、界面也比較合理。
第二個問題:分析蟬游記對數據進行結構化的思路,以及數據結構化之后的拓展可能性
基礎資料:
a.禪游記的數據來源:全部來自于用戶上傳的游記
b.回顧禪游記用戶的需求
獲取數據:1.找適合自己的旅游目的地。(自我實現的需求)
使用數據:2.查看旅游相關事項。3.寫旅游規劃。(安全的需求)
上傳數據:4.記錄旅游所見所思。(自我實現和尊重的需求)
一、首先看一下禪游記產品結構:
整體結構比較清晰,有兩個點說一下:
1.注重寫游記,打開APP,均是進入個人主頁(主要功能寫游記),而不是發現游記功能。所以,手機版禪游記應該是更傾向于寫游記,而非查看游記。個人分析:找旅游目的地,查看旅游注意事項的需求都是在比較正式的使用場景下發生的,所以基本可以通過桌面版禪游記實現。通過手機使用禪游記的場景下,基本上是出于記錄游記的目的,所以手機版禪游記首頁是個人主頁。
2.在禪游記中有一個“旅行地”的功能模塊,一開始的時候完全不清楚“旅行地”是什么東西,也不清楚有什么用。經過仔細研究才明白過來,原來就是某個城市或地點包含的一些景點。我覺得這應該是產品的失誤,直接叫“景區”就得了。
3.專題這個模塊,但是無論是專題的模塊名稱,還是內容展示都會造成用戶的困惑(什么是專題呀?這部分是用來做啥的呀?)。經過研究發現這個模塊內容來源都是用戶的游記,由小編重新編輯,雖然都比較有意思,但是類型較為混雜,這些類型包括節日、景區、風俗、城市等內容,目的是為了吸引人們去這些地方旅游,以及把這些優秀的內容分享到社交網絡,讓大家知道禪游記這個產品(個人見解)。我只會在不經意間來到這個模塊,不知其他用戶是否也這樣。(也就是說這個模塊沒做好呀?。┚唧w怎么做,還沒有想出好的辦法(因為不知道這個專題的目的)。
二、禪游記對數據進行結構化的思路
收集數據:用戶寫游記
整理數據:用戶內容自動形成游記、旅行地信息,編輯編選游記、推薦行程、專題
展示結構:地點、日期
展示形式:游記、專題、旅行地、行程
結構化流程: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出來禪游記數據化的思路:用戶上傳游記為出發點,游記中包含了景點信息;用戶上傳的游記經過編輯的編選,形成了專題、行程、貼士;而這些游記、景點、專題、行程、貼士都是以地點為區隔集合在一起。這種結構很明顯是為了滿足用戶的第2、3個需求(查看旅游地注意事項和寫旅游規劃)。
當然,在產品中的游記列表、專題列表,則把地點之下的游記和專題,通過熱門推薦或編輯推薦的方式,拿出了一些數據單獨做了兩個列表。這算是在上圖數據化基礎之上的發展。(因為這兩個列表并未滿足我分析的用戶需求,所以個人愚見,這兩個列表的用戶使用量不會太大。)
那么禪游記的數據結構還有什么發展空間呢?我覺得從兩方面來考慮:1.更好的滿足用戶需求;2.探索禪游記的商業模式。
1.更好的滿足用戶需求
A.在禪游記中,數據以地點為基礎,但在地點之下,禪游記還分了日期這一層。這樣就可以讓用戶可以在選擇旅游目的地之前,先根據當前的季節作出初步篩選。這就是更好的滿足了第1層用戶需求的例子。
在需求分析的時候,第1層說的是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旅游目的地。這個情況包括:時令,時間,花費,人員,是否團隊,距離,愛好(山水、田園、歷史、人文)等等。
在現有的數據結構之下,只能通過地點、日期來作出篩選,那么是否可以繼續挖據游記內的數據,然后可以根據花費、時長、愛好等等更多的依據來更人性化的方便用戶尋找自己滿意的旅行目的地呢?
B.在禪游記中一直沒有功能去滿足第3個需求,規劃旅游行程。雖然用戶通過看游記、行程等可以初步在心里或紙上創建一個自己的行程。但是卻無法通過產品,模仿其他游記創建自己的行程。
“拿來主義”的用戶還是比較多的,所以可以讓用戶把一些行程、貼士數據直接組成自己的旅游規劃。滿足用戶的第3個需求。
2.禪游記的商業模式
這里不懂得太深奧的道理,只講想得到的東西。
禪游記的商業模式肯定是圍繞用戶旅游這個維度展開的。基本上也就是上面總結的4條用戶需求。那就可以看一下在這些用戶需求中,可以找到那些商業模式。
第1條,找到適合自己的旅游目的地。那么禪游記就可以通過所有的游記數據,收集、分析用戶的個人特點,個性化推薦旅行地,進而獲取一定的商業價值。
第2、3條,在旅游前準備好,在旅游中完好。那么就可以把旅行的周邊產品以打包的形式賣給用戶,比如用戶只做好自己的旅游行程,那么行程中包含的機票、交通、旅館、門票等等就打包給用戶準備好,從而獲取一定的商業價值。
第4條,寫游記,記錄美好生活、炫耀,那么可以把用戶的游記制作成紙質版寄送過去,獲取制作費。
本文為作者鄭玉鑫投稿發布,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并附帶本文鏈接
禪游記的商業模式 這部分沒有寫出來亮點
作者很用心,看得出是花了很多心思整理。有一點不足的是,過于細致,應該更加注重主要功能的差異分析,而不是列出這么如此詳細的表格讓人抓不住重點
寫得還是挺好的,值得借鑒[給力]
沒什么特點,產品核心沒抓到
產品核心在哪里呢
找游記的參數:出發時間+出發地點,然后搜索匹配。寫游記的五大要點:①時間:什么時間出發?氣候因素等需要確定穿什么衣服帶什么裝備。②路線:怎么從A地過去,有多少種交通方式及路費各是多少。③住宿:有哪些高性價比的酒店客棧推薦。④特色景點:到目的地有哪些景點值得玩,門票各是多少。⑤特色小吃:目的地有哪些特色小店值得吃?!偨Y起來就是衣食住行。這些對其他旅行者才是最有價值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