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特斯拉說起,聊聊車載HMI設計

4 評論 28999 瀏覽 191 收藏 14 分鐘

Tesla Model 3,標志性意義的中控設計,成為汽車業內一個顛覆式創新。采用極簡的內飾設計,精簡了物理按鍵,甚至連儀表都不復存在,所有的一切控制都集中在中控大屏上。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探究竟,聊聊Model 3的HMI(Human Machine Interface)設計。

一、產品目標

從Model S開始,特斯拉就追求極簡,將空調、燈光設置等放到了17寸觸摸屏上。

4年后的Model 3 精簡到了極致,方向盤上只有左右兩個滾軸。為什么要精簡物理按鍵,一方面是降低成本,開模也是挺貴的;另一方面內飾設計是先于HMI設計的,有時候內飾已經設計好了,HMI還未確定某個功能的交互,以至于某些按鍵會比較尷尬。

那么為了避免這類意外,采用可不斷更新迭代的軟件進行實現,以解決物理按鈕不能空中修復,定死后再改變的成本非常大的問題。

當然肯定會有人說開車時,我去大屏上找按鍵點擊,視線離開道路還是很危險的。而對于物理按鍵,我可以根據肌肉記憶去點擊旋轉物理按鍵,比較安全。

時間回退到2007年iPhone發布,同樣沒有物理按鍵,當時也是激起千層浪。有的用戶說原來用諾基亞打字是可以盲打的,但后來的結果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

遵循用戶習慣進行設計當然是沒錯的,若有更好的解決方案,改變能帶來更好的體驗,切不可因為用戶習慣而拒絕改變。

再說去除儀表,只保留15寸的大屏,儀表信息顯示在大屏左邊,即駕駛員眼睛需要向右下角瞥才能看到車速,莫名的想到了Google Glass,會不會出現同樣的吐槽,會不會有人去加裝HUD,還得看Model 3大量交付后用戶使用情況。

有的觀點認為只保留大屏是在為自動駕駛做準備,1920*1200px的觸摸屏,減去底部導航欄的120px,整體內容區域是1920*1080px,正好是標準視頻比例。這樣自動駕駛狀態下,車內乘客就可以在這個大屏上播放視頻啦。

我的觀點是即使允許完全自動駕駛,車內仍需要顯示行車信息及汽車觀察到的信息,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而且自動駕駛并不能剝奪手動駕駛的體驗,而應該更加強化駕駛的體驗。

二、用戶分析

1. 用戶群體

今日頭條算數中心的一份《特斯拉Model3競品報告》給出了關注Model 3的一些用戶特征:

  • 年齡滲透:80后占主體的31-40歲用戶最為關注;
  • 地域滲透:集中在北京、廣東和江浙滬這三個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區域,除了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關,也受到特斯拉體驗店分布的影響;
  • 用戶興趣:更加關注科技、數碼和財經。

2. 用戶需求

基于KANO模型用戶需求分類以及目前市場上汽車HMI的功能,整理出用戶的需求如下:

  • 基本型需求:車況基本信息、車輛基本控制、空調;
  • 期望型需求:多媒體、手機電話、倒車影像、360環視;
  • 興奮型需求:輔助駕駛、自動泊車。

三、產品概述

1. 功能概述

Model 3 的15英寸屏幕整體上分成了:導航欄、狀態欄、車況信息區、內容切換區:

  • 導航欄:基本型功能的操作入口,這些功能以浮窗的形式在內容切換區顯示;
  • 狀態欄:一些時間、信號、車鎖等狀態信息;
  • 車況信息區:原來屬于儀表的一些信息,如駐車&行車相關的車門狀態、車速、警示燈等;由于該區域離駕駛員較近,所以還有些本屬于方向盤按鍵的功能,如雨刷、語音等;
  • 內容切換區:默認顯示地圖導航信息,其他的功能以浮窗的形式顯示。這是和榮威ERX5的設計理念是相似的,汽車的本質在于為消費者提供“位置服務”,地圖是位置的天然載體,所以采用以地圖為系統底圖,將所有服務“種植”在地圖上。

表:中控功能&信息一覽

2. 場景化設計

由于刪減了很多實體按鍵,所有的信息展示和車輛控制都集合到了15寸的大屏。為了避免過高的信息密度,場景化設計便是Model 3 最重要的思路,在不同的場景顯示不同的內容,滿足當前場景下的功能需求。

車況信息區:在駐車時顯示車門狀態、前后艙門開關和充電口開關。在行駛中顯示輔助駕駛相關信息。車速低于24km/h時自動尋找車位,然后用戶決定開始自動泊車。

再比如內容切換區:以地圖為底圖,在駕駛過程中,導航最重要,而多媒體只顯示少量信息在一個mini欄,用戶往上滑動再多顯示些收藏的內容,再往上滑動顯示更多的內容。

另外,導航設置中有一項“Trip Planner”,可以根據電量情況把充電站點自動規劃到導航路線中。

這些都是場景化設計的思路。

3. 人車交互

Model 3 的人機交互有三種:物理按鍵:滾軸、左右控制桿;語音;觸屏。

拋棄傳統車型的思維范式,盡可能多的舍棄物理按鍵,大屏承載了幾乎所有的控制功能。方向盤上僅有的滾軸按鍵簡直復用到了極致。結合觸屏上的內容切換,左滾軸可以控制音量增減、音樂切換、外后視鏡、方向盤(上/下,伸/縮),右滾輪可以控制語音喚醒、巡航車速和車距。

傳統車型保留物理按鍵是為了安全駕駛,用戶可以根據肌肉記憶去點擊/旋轉物理按鍵,而觸屏就需要用戶將視線離開道路在屏幕上找到按鍵。

Behance上有位設計師Michael Cherkashin 基于Model 3 的UI,在觸屏操作方式上根據駕駛者物理操作習慣嘗試設計了兩種操控方式:2點觸控和3點觸控。有些類似Apple的某些多點手勢操控,當然這只是一個嘗試,可行性還有待考量。

2點觸控:

  • 點擊屏幕播放和暫停
  • 旋轉控制音量
  • 橫向滑動塊進
  • 上下滾動切換播放源

3點觸控

  • 駕駛員一側旋轉調節整輛車的溫度
  • 乘客一側旋轉調節雙區空調
  • 上下滾動調節風量

四、核心功能分析

1. 空調

空調是汽車非常重要的一個功能,Model 3 前排空調的出風口是在中控臺木飾板上方的長條縫狀。

空調控制沒有物理按鍵,甚至沒有調出風口的撥片,所有的控制都繼承在屏內。

空調設置與Model S 大體一致,可以在導航欄直接調節溫度,但Model 3 的導航欄高度為120px,個人覺得在上面增減溫度點擊區域有點小,不容易操作(費茲定律)。

另外不同的是這次導航欄沒有空調開關,需要打開浮窗才能關空調。

而出風口的調節非常有意思,通過可視化的操作方式,上下左右無極調節,可以2/3/4多個不同出風口。學習成本也非常低,這種可視化的操作方式比硬件的撥片更加靈活有趣。

2. 輔助駕駛

Model 3 這次把自適應巡航已經作為一個“檔位”放在懷擋上啦,可以預見這也是為之后更高等級的自動駕駛做準備。

自動駕駛與“P、R、N、D”檔位設計成同一等級,在用戶心智模型和交互形式上都非常適當。其次,方向盤右滾軸上下調巡航車速,左右調巡航車距,在駕駛過程中的體驗也很流暢自然。

需要多說一句的是沒有開啟巡航時,右滾軸左右也可以調車距,但上下滾動是沒有其他響應的。

3. 自動泊車

上文在場景化設計中也有寫到,當車速低于24km/h時,系統會自動尋找車位,不需要用戶額外按Autopark,不需要選擇車位類型,不需要選擇左邊還是右邊車位。用戶只想有個地方停車,管他橫的豎的左的右的。

這里的自動泊車就三步:剎車停止是為了D檔轉R檔,掛R檔位,點擊屏幕中的“Start”按鍵。

可能有的人會問,找到車位后為什么不能只按一個“Start”按鍵,就開始自動泊車?原因可能是檔位控制桿不能自動變檔,需要人工變檔,否則控制桿就與屏幕顯示不一致啦。

自動泊車過程中,界面設計上為什么要做成車固定不動,而車位在移動?這個問題當時也跟同事爭論了很久。

雖然按照物理模型,車在向著車位移動,但是對于用戶的心智模型來說,我坐在車內,那么車才是參照物,我眼前呈現的是環境在變化——這樣的一一對應關系才應該是合理的。

其次還有個小問題是在體驗過程中,當找到車位后,屏幕出現的車位“P”樣式,駕駛員下意識的就去點擊,其實點擊圖中的“P”是沒用的。

五、總結

Model 3 的HMI設計注重場景化設計,在安全駕駛的前提下設計了新的交互方式,為我們提供了新的設計思路。當然這個創新是否有效,還得等待用戶反饋和市場檢驗。

新能源汽車、互聯網汽車浪潮下,諸如特斯拉這樣的野蠻人破門而入,掀翻了傳統車企的飯桌后破窗而出。革新的野蠻人步伐很快,飯桌上的人就算扯著蛋也得把步子邁大去追趕上,否則只能望塵莫及。

參考資料

[1] 今日頭條算數中心:特斯拉Model3競品報告

[2] 與阿里+上汽定義智能汽車

[3] https://www.behance.net/gallery/58892291/Tesla-Model-3-User-Interface

 

作者:舟航,微信公眾號:圓滾滾的設計

本文由 @舟航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國內想從事HMI領域的設計,可以推薦去一家非常有溫度和設計氛圍的設計咨詢公司 JumpColor (JC design),
    他們非常早就專注HMI/HCI領域的設計,從市場分析、用戶研究、產品定義、交互設計再到視覺設計、三維設計、動效設計再到用戶測試等,非常完整的工作流程,能接觸到非常好的項目和平臺,經??吹阶约簠⑴c的設計會落地,被身邊的人使用到。
    當然如果有客戶爸爸需要設計,同樣推薦找他們,相信收貨的不單單是優秀設計,還有更多合作過程的成長。

    來自浙江 回復
  2. 很棒,學習了

    來自江蘇 回復
  3. 蠻喜歡特斯拉的!期待中!

    來自浙江 回復
  4. 很棒的交互分析!這車買定了! ??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