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個索尼失敗產品:技術領先的公司是如何做蠢事的

1 評論 12441 瀏覽 3 收藏 18 分鐘

索尼于 6 月 19 日舉行了股東大會, CEO 平井一夫表示“雖然將電子業務作為努力的最重要課題,但卻違背了股東們的期待,十分對不起?!弊云骄环?2012 年 4 月上任以來,東證股價指數已經上漲了 46.2% ,但索尼的股價卻下跌了 3.5% 。根據早先發布的財報,截止 2014 年 3 月底索尼凈虧損 1284 億日元,同比擴大 2 倍,預計 2015 財年會出現 6 年來的第 5 次虧損。雖然平井一夫曾許諾要力挽狂瀾,但“平井索尼”并沒為人們帶來能夠留下印象的產品,這個昔日電子巨頭還是行動過于笨重遲緩。

技術曾經給索尼帶來了輝煌,但如今,索尼真的在技術上糾結太多。你要知道這家當年推出 Walkman ,一手創造出“消費電子公司”概念的公司,現在最大的利潤來源竟是金融業務,排在第二位的,呃,也不是消費電子,而是完全獨立在美國發展的索尼影業……可 你看所有有關這個公司的新聞還是它們不斷推出新產品,——一如既往地讓人產生期待,隔上一段時間之后,這個產品再悄無聲息。

索尼曾經被批評為是“小白鼠”公司,但當年井深大把批評當成了動力,“如果你擅長發揮小白鼠精神,你就能發現很多新的工作機會 。比如,在晶體管領域,在以美國為首的歐美各國都關注到面向普通消費者的收音機時,索尼首開先河,隨后日本的全體制造業者都開始制造收音機了。這就是今天 日本的收音機能占據全世界市場的最大原因,也正是索尼公司能為消費者制造出各種新產品的小白鼠精神的勝利?!?/p>

但誰知道,后來,后來索尼似乎一直在做著小白鼠……

1. Betamax ,技術過于好,卻忽略了消費者最迫切的大容量的需求

索尼本來應該能夠成為家用錄像機時代的王者,實際上在最初與松下- JVC 的 VHS 聯盟的競爭中,它表現得并不差。其實即便是通常說的 VHS 聯盟吸引了 40 家公司加盟、索尼為首的 Betamax 聯盟只吸引 12 家這一點看,也不是最終決定成敗的關鍵。

事后分析,“真正使 VHS 成功的原因是美國無線電公司( RCA )。他們要求松下公司制造可以錄制長達 4 小時的 VHS 錄像機。 RCA 在 Betamax 正在開發時曾與索尼討論過相同的問題,但是索尼的工程師認為將影帶前進速度從每秒 4 厘米降至 2 厘米以及將影像軌變窄會使得畫質損失過于嚴重。而松下公司則不顧 JVC 的反對,提供了正是 RCA 所要的長時間錄制模式。相對地, RCA 以 995 美元的建議售價販售這種 4 小時錄制的 VHS 機種。 RCA 的價格與市場策略在此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消費者需要的是更長的錄制時間,而不是畫質,美國無線電公司預測到了這個需求的關鍵,所以它最終導致 VHS 獲得了成功。

當然,索尼并非一無所獲,基于 Betamax 技術的 Betacam 后來成為全球專業錄像設備的重要技術,這也證明了它們的技術確實可以達到更精細化的要求,但對于“消費電子”公司來說,索尼喪失了最大的一個市場。

2. MAVICA ,技術超前于時代,產品真正普及取決于其它技術的進步

1981 年推出的 MAVICA 有一個非常炫的名頭“全球第一款不用感光膠片的電子相機”, CCD 將光學影像轉化為數字信號并記錄在 3.5 英寸磁盤上。毫無疑問 MAVICA 在當時是一款出眾的概念機,但定價過高、操作繁瑣、續航短暫、畫質一般都令普通消費者望而卻步。

1981 年!要知道這時距離史蒂芬·賽尚第一張實驗性的數字照片只有 6 年時間,索尼的工程師們就已經決定為它量產了。它的失敗也很簡單,雖然數碼拍照技術已經趨向成熟,但數字存儲和傳輸技術則遠遠落在后面。想一想, 3.5 英寸軟盤的 1.44M 容量能放一個什么樣的照片,索尼引以為豪的工程師主導產品的文化,過于樂觀了。

3. MD ,還是技術過于強大,還是無視消費者需求,選擇錯誤的技術解決問題

索尼在 1992 年推出了 MD ,不能在電腦上直接讀取以及版權保護限制是 MD 最大的硬傷,因此 MD 一直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直到 MP3 出現才徹底擊潰了 MD ,大眾消費者只想用最便捷的方式來聽音樂,音質損失又何妨?可索尼無視消費者的需求,孤注一擲地往 MD 上增加攝像等功能以此挽回市場。在賴以成功的音樂播放器市場,索尼輸得一敗涂地。

長年研究索尼公司的立石泰則認為“盲目追求融合使兩邊都發生了混亂,導致了相互之間的牽制。由于集團企業成員中包含了一家音樂公司,作為硬件廠家的索尼不 得不對著名權保護格外用心,導致硬件的操作令用戶感覺很頭疼,而音樂(文件)的著作權保護又過于繁復。結果, iPod 一枝獨秀,而索尼卻落得個“把用戶當賊防”的惡名;在軟件方面,由于美國是網絡業務的主戰場,他們希望總公司不要插手,全權委托給他們。為此,索尼公司內 部發生了主導權之爭,更談不上軟硬件兩者之間的融合了。

4. ?Glasstron ,看起來很好,但真的是需求嗎?

Glasstron 采用了兩塊 0.7 寸 18 萬像素的 LCD 屏幕,是一款領先時代 20 年的 2D 頭戴式家庭影院。它于 1996 年在日本發售,其中旗艦版 PLM-S700 的售價是 29.8 萬日元。如果看到日本電車里那些拼命把自己關進自己的封閉世界里的人,你會相信這東西是個好用的發明,即便是在在 1996 年,畫質和機器還顯得有點粗笨……但它真的是人類的需求嗎?所有可穿戴設備,包括前一段被 Facebook 大價錢購買的硬件公司,包括 2011 年索尼“毫不氣餒”地又推出的 HMZ-T1 3D 頭戴式家庭影院……結果我們應該都明白,這東西不是為人類準備的。

5. AIBO與QRIO ,技術……技術不是賣萌的

在日前的索尼股東大會上,股東們憶起了 1999 年推出的機器人小狗 AIBO 與 2003 年推出的機器人 QRIO 。 AIBO 在推出之時曾蔚為話題, QRIO 能跑會跳堪稱機器人界的精英,但它倆都沒能逃脫索尼業務重整時被“拋棄”的命運。面對股東們的期盼,平井一夫表示自己也沒有想到軟銀會成為索尼的競爭對 手,但現在索尼沒有足夠的資金來進行機器人開發。

機器人擬人化一直是個夢想,在未來它也可以繼續讓人暢想下去,但也有人指出這一點,就智能手機而言,其實好多以往在想像中的機器人功能都已經實現了。

6. Air Board 與 LocationFreeTV ,洞察未來的需求才是技術發展關鍵

真不知道該用超越時代的平板電腦,還是用超越時代的智能電視來定義 Air Board 。該系列產品誕生于 2000 年,后改名為 LocationFreeTV ,它可以在室內隨意搬動,哪怕出門在外也可以經由互聯網來連接家中基站觀看電視,還能遠程操控索尼 DVD 錄制電視節目(這在日本也引發了版權紛爭)。此外,它還可以瀏覽網頁、收發郵件,你還可以為它配置一個“浴罩”一邊泡澡一邊看電視(這項附加產品完全是針 對日本人的洗浴文化而推出的)。

所有這一切,你都會想到現在的平板電腦。亨利·福特說,如果我要問人們要什么,他們一定會說是更快的馬。這句話證明了洞見有多重要。保羅·格雷厄姆在 2001 年 9 月說,如果蘋果把 iPod 加上通訊模塊和網絡瀏覽器,那么微軟就有大麻煩了——這是洞見;但如果你只想著給電視節目提供一個更方便的平臺,這是索尼。因為人們對電視的需求發生了根 本性的變化。

7. PSX ,恰到好處的技術是以恰到好處的服務為前提的

2003 年上市的 PSX 是一款結合 PS2 、 DVD 刻錄機、數字錄像機、電視調諧器、網絡媒體中心等多功能的綜合影音終端,因銷量過于慘淡 PSX 僅在日本市場短暫地銷售過一段時間。索尼沒有明白消費者購買 PS2 只是想打游戲,那些花里胡哨的功能完全是多余的。

8. 有機 EL 電視 XEL-1 ,技術再一次被濫用,再一次錯誤估計了趨勢

如果你有這臺電視,請一定要珍惜,因為它只生產了 2000 臺。這臺于 2007 年發售的 11 寸屏電視機售價 20 萬日元,索尼再一次先鋒地使用了 OLED 技術制作屏幕(近兩年三星與 LG 也沒能在 OLED 上有所建樹)。它的設計極有未來感,最薄處僅 3 毫米,可前傾 15 度后仰 50 度。因為設置了 USB 接口 XEL-1 還能播放 JPEG 圖片、 MPEG 影片與 MP3 音樂。索尼在 XEL-1 上又犯了老毛病,忘記消費者買電視機只是想看電視罷了。

另外一點可說的是,盡管電視節目不那么受歡迎,但在電視機的消費上卻是一直以大為美,并且對大尺寸的追求沒有停止過。

9. mylo ,技術人員應該具備戰略眼光,閉門造車可能會成為一個笑話

2007 年 2 月推出的 mylo 是一款個人通訊設備, mylo 是 my life online 的縮略形式。它內置無線 LAN ,用戶可以使用 mylo 上網、聊天、播放音樂與視頻,也可以當作 MP3 使用。由于北美地區 WIFI 覆蓋較好,該產品于 2006 年 9 月先行在美國上市,當時定價為 349 美元。用現在的眼光來評價 mylo 的話就是一臺長得有點像…… PSP 的低配平板電腦,還有點像諾基亞的眼鏡盒手機。

請注意時間,這個時間說明兩件事:一是在這一年中誕生了比它要好看也好用無數倍還能打電話的 iPhone ,可想而知它的命運;二是在 2007 年之后,消費電子的技術發展已經轉換為互聯網為中心,但索尼顯然沒有做好準備來迎接這個變化趨勢——索尼原本可以很傲嬌的技術領先優勢也已經不在了。

10. Rolly ,技術不可以孤芳自賞

一個音樂播放器的賣點是會跳舞,這匪夷所思極了。但索尼還真在 2007 年推出了這么一個售價 3.98 萬日元的播放器。更匪夷所思的是 Rolly 切換歌曲、增減音量是通過滑動 Rolly 完成的,它的存在到底是為什么呢?

還是注意一下時間,雖然智能手機剛剛起步,但就在它們家族內部,功能性手機索愛的音樂播放功能也已經日臻成熟,再玩這個就純粹是為了炫技了。

11. 索尼所有的互聯網和 3D 電視機,技術應該提供更多附加值

《阿凡達》的熱映讓索尼看到 3D 市場的潛力,于是索尼以 2010 年南非世界杯契機推出了 3D 電視機, HX800 系列正是當時的“排頭兵”( 4 年過去到了巴西世界杯,索尼又開始宣傳 4K 技術了)。 HX800 系列擁有 46 寸、 56 寸兩個規格,索尼為其配置了 LED 背光源與動態控制技術確保了極佳的動態對比度效果,堪稱旗艦機型。由于是 3D 電視機,索尼還隨機附贈專用 3D 眼鏡,可真的有那么多 3D 節目給消費者看嗎?這臺電視機的 3D 功能與 3D 眼鏡或許直到它被更新換代也用不上幾次。

不管是索尼的互聯網電視機,還是 3D 電視機,之所以沒能實現預期的銷售額,立石泰則認為,普通消費者沒有把它們當作有“高附加價值”的產品,因此未能形成強大的購買動機。“與其說消費者不需 要 3D 電視機,還不如說他們沒有能用 3D 電視機欣賞的節目。雖說 BS (日本廣播衛星電視公司)等電視臺確實在播放一些 3D 節目,但如果一般的電視臺不播 3D 節目的話,很難激起更多的消費者購買 3D 電視的欲望”?!跋M者確實存在著一個需求,那就是希望 3D 電視機的價格能與 2D 相同。換句話說,消費者還沒覺察到 3D 電視機有什么特別高的附加價值。”

最后要說的是,如果技術不能為產品提供更多附加值,那么技術領先或者以技術公司自我標榜,都不會為這個公司創造價值,也不能為整個商業社會創造價值。

來源:好奇心日報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