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那些事兒:Android手機交互特性

0 評論 3599 瀏覽 4 收藏 20 分鐘

本文描述了與其它觸屏手機系統和桌面系統不同的Android平臺特性,這些特性需要更多的表現在我們開發的應用程序中,以保證這是一款Android手機的應用。這些特性可能對于習慣了其它手機操作系統的用戶可能有不習慣的地方,需要重新學習和適應,另外在成長期中的Android系統也會存在不足,這些特性的總結有助于應用的用戶體驗提升。

milestone 為代表的android 手機

首先我們簡單說下誰在用Android的手機。據尼爾森最近數據調查結果顯示:

  • 在女性消費者當中,想購買iPhone的比例為31%,想購買Android手機的比例為23%;
  • 在男性消費者當中,想購買iPhone的比例為29%,想購買Android手機的比例為33%。

可以得出性別差異,男性更傾向買Android手機。這也給Android 帶來了個性色彩的定義:技術、工程、規矩,理性。

另外,我們可以認為使用Android手機的用戶有一大部分有使用symbian的歷史??梢岳斫庥脩袅晳Tsymbian 系統在底部安排功能按鈕和菜單的習慣。

交互設計上有個簡單原則叫 don’t make me think,但是使用Android手機后,會讓你感覺it makes me think a lot。對比norman定義的交互原則,我給Android打了個分數(滿分100):

可見Visibility- can is see it? 50
反饋Feedback – what is it doing now? 80
表意Affordance – how do I use it? 60
導航Mapping – where am 1 and where can I go? 60
約束Constraint – why can’t I do that? 80
一致Consistency – this is familiar 40

因為menu等元素讓位于屏幕空間,相比iPhone,用戶是很少能全面了解頁面功能的,必須先點擊menu鍵展示更多的功能,所以可見性并不好;而由于上文中提到的多版本,多變種,多屏幕,多應用,多用戶的現狀,一致性是個很嚴重的問題。

在分析之前,我總結了5條交互設計的原則:

  1. 減少視覺壓力。精簡文字
  2. 減少思考壓力。慣常圖標,少的選擇
  3. 減少記憶壓力。一致性,運用“7±2”和“組塊”原理,
  4. 減少移動壓力。顯示與操作的就近
  5. 減少或消除技術帶來的負擔。慣常用語。

—————————————————————————————————————-

人作為交互主體與界面客體通過意圖動作完成交互,以實現用戶某任務。而界面是信息載體在手機上直觀傳達了用戶能做什么,需要怎么做。 下文把Android系統的交互分解如下:

  • 布局
    1. Screen
    2. box
  • 意圖動作
    1. 單擊,長按,拖拽,pinch……
  • 意圖對象
    1. 物理按鍵,menu,置于屏幕對象,狀態欄
  • 反饋
  • 導航
  • 其它

—————————————————————————————————————-

布局

應用的界面構成

對于一個應用來說,從開發的角度來說就是一系列的activity構成了一個應用,從設計的角度來說,應用由一系列的screen和box組成的,他們是應用中信息和操作的載體。

Android和iPhone的對比

對比可以看見Android的title沒有承載導航的功能,因為返回的功能給了物理鍵,目的是節約空間。

Android 的status bar 需要在任何應用中可見,因為承載了通知機制,任務管理等功能。 布局特性是根據操作特性決定的,要追求視覺平衡,另外更重要的要符合手機操作的情景,比如Android智能手機屬于全觸屏手機,屏幕尺寸需要用戶單手握持,我們要達到鍵盤機單手操作的需要,就需要盡可能把更多的操作放在屏幕的下面,特別是一些緊急應用的功能。 因此我建議把分類tab放置在頁面下方,當沒有固定button的時候。當兩者沖突時優先考慮需要放置在屏幕上的命令按鈕。(這也是依據滿足最小移動的原則) 下圖出現了幾種典型的情況,分別是

  1. 常用按鈕外置出現的toolbar;
  2. menu出現的位置和數量,系統定義的2×3的排列,在更多的場景中不適用,更多的menu可以放出來,我們這邊定義了2×4的排列方式;后面會介紹menu的策略。
  3. 底部tab的情況,tab一般是圖標加文字的形式,我們給定了個max數量5,
  4. 和底部tab不同的是頂部tab需要省略掉title。因為tab能實現當前頁面的定位需求。

為什么要出現box的形式呢?原因在于:

  1. 合理運用能減少內容層級,讓應用的結構更扁平。
  2. Box比screen更醒目,內容也更清楚。因為可視區域減小,信息更緊湊。

下圖是box的分類,我們可以看到上下分為有按鈕的和沒有按鈕的情況。另外有種toast的弱提示形式也包含在box中。

各種box

區分不同的對話框在于框內的內容,

  1. 警示對話框:重度提示警示用
  2. 選擇對話框:做單選或復選,需要有確認按鈕來確認選擇。
  3. 輸入框:內部有輸入的空間,如果遇到鍵盤遮擋,輸入框需要劃動到屏幕頂部,保證不被遮擋。
  4. 列表框:類似單選對話框,不同的是沒有了radio button。如何區別于單選框就看內容選擇結果是否有嚴重后果。
  5. 上下文菜單:是Android長按出現的,是一個命令集合,形式和列表框類似,但內容不同。在這里一般是動作命令。
  6. 說明框:多用于版本說明。

在設計box的時候要注意:

  1. 標題:正常的框都是必須有標題的,標題要簡潔,直接說明框的目的,比如“退出”“重新下載”等,出現“提示”的標題是沒有意義的。標題中也不能有疑問語氣。
  2. 內容:要形式上對齊,結構上相似,意義要明確簡潔。
  3. 收回方式:是否放個“取消”按鈕呢?我的經驗是按照情況來定,基本依據上面的圖,能不放就不放,盡量用返回鍵。
  4. 按鈕數量:1,2,3? 盡量少讓用戶做選擇。最好不讓有歧義的按鈕,按鈕彼此要互斥相對。
  5. 文本:標題上的文本,內容文本和按鈕文本要一致,盡量使用“確認”“取消”。不要用別的文字。

上圖是一些box案例

意圖動作

跟其它的觸屏手機類似,特別強調的是Android中的長按動作在系統中有豐富的應用,是屏幕尺寸限制下的豐富交互的一個捷徑。

意圖動作實例

意圖對象(intent object)

意圖對象簡單來說就是能觸發命令的界面元素,是指上文中的動作可以操作的對象,Android手機分為物理對象和屏幕對象兩大類。

物理鍵是Android系統手機的經典標志。

  • 返回鍵:展現了Android系統活動棧的概念
  • 主屏鍵:保證了導航的起點,在失去方向的時候能快捷的回到原點。
  • 菜單鍵:為呼出和收納功能命令。目的是保留更多的空間給內容展示
  • 搜索鍵:推銷google搜索業務的
  • 關機鍵:和其它手機一樣,關機和鎖屏。
  • 軌跡球 觸摸板
  • 音量鍵(- +)及拍照鍵

  1. 它可以是跨應用的,比如你開啟了a應用,通過通知系統去了b應用,你是可以通過返回鍵回去的;另外你的應用調用了另外的應用,你是可以通過返回鍵回去的。屏幕上是否出現返回鍵是應用自身的事情。所以因應用情況不同而不同。你覺得應用層級不深,且頁面間不會頻繁的前進,后退等有任務流向的應用不出現返回;類似瀏覽器這樣的應用,頁面存在多tab的層層頁面操作,是有必要加返回button的。
  2. 返回的最終是主屏鍵;WP7的返回鍵不同的是,它的返回有點混亂的,因為主屏將是其中的一個節點,而非終點。
  3. Android用戶是習慣用返回鍵的。

軌跡球。

  • 按順序切換焦點,
  • 有焦點但沒有鼠標懸停的效果,
  • 軌跡球的好處,確實能很好的實現單手操作,擺脫必須點觸屏幕的束縛。

屏幕對象包括三部分:隱藏的菜單;置于屏幕的命令;狀態欄。這三部分都需要用戶通過不同的意圖動作觸發對象以實現和界面的交互。在android系統上別有一番特色。

隱藏的menu(不可見=不可預見)

  • 隱藏的目的是為了節約屏幕空間;
  • Menu的不可預見性 因為隱藏,所以要猜。大多猜錯。
  • 上下文菜單的不可預見性

菜單的三種表現形式

圖中包含Android系統中三類菜單表現形式:

  1. 選項圖標菜單 第一次按下菜單鍵會在屏幕底部顯示一個不可滾動的圖標框。(系統默認最多6個按鈕,以2×3的形式展現,但大多自繪菜單可以安排為2×4,下圖展示在一個應用中從1到8的排列方式)
  2. 選項擴展菜單 當有比圖標菜單多的菜單項時,最后一個圖標被命名為“更多”,選擇了它之后會有一個包含了任意數量的菜單項列表,當需要的時候可以滾動顯示。
  3. 上下文菜單 在對象上長按,出現應用于對象的菜單對話框。

全局操作和針對某對象的操作用不同的菜單命令?選項菜單應用于全局,而上下文菜單用于內容中的一項。如圖中所示,用戶導航到菜單,然后選擇一個菜單項來執行一個操作或打開一個對話框。 應自繪需要,安排8個圖標菜單的情況下,假如出現1-7個的情況,推薦用下面的排列方式,排列理念就是對稱和穩定的金字塔形式。注意把右下角的位置始終留給“退出”命令。

2×4模式下,從1到8的推薦排列形式

上下文菜單可以說是對某元素的次級操作快捷入口,也出現了特殊的交互方式,如下圖的橫向圖標排列形式,這種情況適合命令數量少的情況。 這種情況是把一個item的交互區域分割為2到3個區域,分別是置前或置后的圖標配合較長的文字。點擊圖標浮出如圖的上下文菜單,長按文字出現上下文菜單,短按文字出現第一命令。

置于屏幕的命令

命令直接置于屏幕上,通常是以文本鏈接,圖標按鈕或是文字加圖標的形式。屏幕上命令容易被發現,可以直接看見命令。直觀的代價是占用用戶空間以及可能的視覺雜亂。 這類命令是頻繁操作的,屏幕有空間來展示這些命令。在運用這類命令的時候注意信息層次和傳達效果。

狀態欄

狀態欄承載了任務管理,下載進度,任務通知等功能切換。狀態欄里面的通知機制是Android最具特性的一面。通過下拉拖拽的形式打開通知系統,用向上拖拽或返回鍵退出通知系統。

M9的通知頁不是全頁面的,有一定的好處

注意:在不同應用中都要方便的從狀態欄接收到外部通知。除了全屏的閱讀,游戲,下拉的Status bar通知系統不可遮擋的。 下圖是手機QQ閱讀應用如何利用狀態欄的通知系統貫穿在下載管理中的。點擊“下載”在狀態欄有加入下載提示,下載完成出現提示,并通過通知直接打開剛下載的圖書文件。

在手機QQ閱讀中對狀態欄的運用

其它特性

和iPhone相比,Android手機是需要插卡來增加手機存儲空間。 每次開啟要加載,如果沒有安裝sd卡將出現不能正常使用的情況。設計應用時需要考慮沒有SD卡或者沒有安裝好SD卡的情況。

桌面和應用抽屜

啟動應用有很多的方式和位置。延續了PC上windows的特色,用戶認為重要的應用會在桌面創建快捷方式。所有的應用將放在應用抽屜中,就是從屏幕底部向上拉出的頁面。 對于一個應用都可能存在兩個啟動位置,這樣的交互不同于iPhone的單入口形式,造成的困擾:

  • 可能重復放置應用快捷方式到桌面;
  • 在應用抽屜中按字母派訊,不好找想要用的應用,無法確定位置;
  • 桌面應用快捷方式橫向翻屏和應用抽屜的下拉方式沒有統一的交互方向,增加思考的成本。

注意:在應用開發中要避免多入口,多交互方向的情況。要讓用戶在確定的位置找到目標對象。

  • 按主屏鍵回到主屏并不結束活動,應用仍在在后臺運行,
  • 按返回鍵或菜單中的退出命令一般會出現退出確認框。

Android手機有重力感應器,能自動橫屏和豎屏切換。但并不是所有應用都要去做這個橫豎屏適配。因為屏幕多的緣故,給人的效果是不一樣的。應該考慮應用的特殊性來特殊對待。

Android手機的屏幕一般較大,應用耗電相當的大,而屏幕電量消耗占了主要部分,開發應用時要注意考慮用戶無意的讓屏幕常亮,要增加機制自動鎖屏,類似游戲中的防沉溺機制。 為節約流量的設計。 耗費流量的應用要設立保護機制,做wifi和gprs的優先判斷。在普通網絡中最好給用戶預先提示。讓用戶心理有個消費預期。

總結

  • 自由與統一:Android的開放特性決定了他交互規范的成長的(與時俱進的)特性,不會有特別嚴格的規范來限制設計的創新。所以對設計師來說有很大的發揮空間,但是一致的體驗是產品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一致性是指開發的應用和系統應用有一致的交互和視覺一致,同個產品在不同平臺有產品理念的一致;同公司的產品有公司形象的一致。
  • 更Android還是更iPhone有很多的應用直接照搬iPhone的交互形式,在這里我并不推薦,因為Android手機有自己的特色,用戶會養成Android的習慣,簡單的移植iPhone到Android,是忽略用戶的使用習慣的,也不能更好的發揮Android的優勢。

來源:http://wsd.tencent.com/2011/02/aboutandroid2.html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